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11 10:21: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他自己的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他自己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打开《傅雷家书》,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本书代表的是智慧还是亲情?

  打开《傅雷家书》我仿佛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傅雷在其中与儿子傅聪大谈音乐:劝他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夸赞他的节奏很稳,与他讨论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中式的古典与西的'古典,催着傅聪给自己寄来唱片。当然,傅雷作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家,也与聪谈到他对李白杜甫诗作的看法,注重对他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他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引领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分析透彻。

  打开《傅雷家书》,我仿佛打开了亲情的大门。傅聪在离家第二天,付雷就想给他写信,作为父亲,他将自己的爱子之情跃然纸上;当傅聪告诉他想要回家待一段时间时,他却极力制止,作为父亲,他虽然对儿子去外国留学有无尽的痛苦,日日夜夜思念着他,但他又希望儿子能在国外拼搏进取,不耽误儿子宝贵的学习时间;作为父亲,他引导聪养成良好的礼仪;作为父亲,他鼓励聪多用书信与他交流,愿意给他做一面镜子,一面忠实的镜子;作为父亲,他告诫儿子:“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让他制定计划,完成计划,做事不拖拉;在儿子与子弥拉生子时,她又提醒他们勤俭节约,和睦相处……

  董卿说:“家是一个温暖的词,她让灵魂有了归宿。”那这本书是否是一对父子智慧灵魂的归宿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在以前,人们不像现在一样有电话可以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所以书信,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谈起家书,《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现在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不舍之情,是啊,那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只有深深的思念。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于是自己便可以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当在深夜,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情,为孩子成熟而开心,与孩子讨论自己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每每当孩子来信,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不用他们管了,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只是我们现在还小,不能明白透彻。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总是挑剔,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家书的内容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己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请记住,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请从现在开始,对父母好点,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我读过所有书中最真实,最能体现父母深情,苦心的一本书。从最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无论是生活上的琐事,还是艺术的指导,这位父亲无不表现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他放心不下远在千里之外儿子的每一个消息。但对于我来说,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傅雷教给孩子,同时也是教给我们大家的: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仍得保持谦卑。不畏惧孤独,勇攀艺术的'高峰。以及他说: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是啊,只有内心丰富的人,对所有事情都充满热衷的人,才会真正孤独。这个父亲就像朋友一样,每次都会在儿子大起大落时告诫他些至真道理,我认为这是他给予孩子的,给予我们的最大的财富。

  我收获最大的还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

  肖老师的课开场了,很自然,让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他的课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了解了他对孩子的细心,耐心和苦心,而傅雷就像所有父亲的缩影一样。肖老师在课上提到傅雷不仅在生活中帮到儿子傅聪许多,在艺术上傅雷更像位知心的艺术讨论者在面对儿子,同时也给儿子许多启示。肖老师细微的讲解,似是能将我们拉进书中畅游,身临奇境一般感受了书中的氛围。上完这堂课,更增加了我对傅雷的了解,增加了对肖老师的敬佩。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庆幸我能听到肖老师的课!

傅雷家书读后感5

  一介书生,却铁骨铮铮。用瘦弱的脊梁,扛起了文革之痛。心怀爱国之情,却惨遭诬陷。最终他平平静静地自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没错,他就是傅雷,一个倔强而又有赤子之心的父亲。(开篇点出作者)

  许多人读《傅雷家书,多是被他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导而感动,沉浸在他对儿子的细致教育中。但是我从这本书中品出的,却是字里行间消磨不掉的爱国之情。

  傅雷多次在信中对儿子提到,中国内地建设突飞猛进,还谈到祖国的发展与日俱进,社会主义强国正在建设中。傅聪也回信说:“他们说我的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我是我的古老而伟大的祖国的忠实儿子。”瞧,他们的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崇敬,对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豪之情。

  在通信中,傅雷最着重给傅聪谈及的祖国内地的消息是新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傅聪也多次有感于新中国的荣誉与尊严。傅雷的赤子之心是深沉的,坚定的,炽热的。即使在与朱人秀的遗书中,他也表明,他绝不会背叛祖国,他热爱着伟大的祖国!

  “中国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希望儿子可以作为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雄伟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他对自己的儿子充满了希望,更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让中国随着音乐的影响,随着儿子的脚步,被更多的国家所知晓!

傅雷家书读后感6

  我们在《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鞭辟入里的侃侃而谈,让我们能近距离接触傅雷先生贯穿一生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感受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其中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情深,成为了《傅雷家书》的中心。

  在家信中,傅雷或指导傅聪的音乐和生活,或评论中西方的.古今音乐作家作品,或抒发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感悟,或谈论当时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或追求中国石刻画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赤子之心是贯穿《傅雷家书》的精神也是傅雷独立人格的体现,所谓赤子之心,不但只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真诚,独立,纯洁,自由这样的词在家信中随处可见,傅雷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里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他是这么说的,他经常给傅聪寄去中国古代作品,跟他交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鼓励傅聪写中文信。希望傅聪能学国外音乐之所长,但也常常提醒傅聪不忘中华民族的音乐气质。他关心傅聪的艺术方面的与身体方面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傅聪。

  这是一颗赤子之心对儿子的指导与关爱,是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儿子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傅雷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对儿子的爱。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无论痛苦、快乐,这都是我们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为什么总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情感,将人生变得多彩些,才不负此生!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这是出自《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你够努力,你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严,整本书都在激励着傅聪成为最好的自己,充满了对儿子和祖国的爱。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得付之行动。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呢?我觉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他们通常都碌碌无为而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大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整天漫无目的,懒懒散散,导致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不是很优秀。直到七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妈妈为我分析了成绩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班级前10名。此后,为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学习。终于,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许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为有了目标,才努力奋斗,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不甘沉沦,决心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最终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作。

  傅雷的这句话也让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动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通过努力来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9

亲爱的父母:

  你们好!在阅读完你们给我写的每一封信后,我都能学到许多无法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您所教给我的那些人生道理,那些学习方法都能让我越来越向成功靠近,在这里对您道一声感谢!

  而在上一封你们寄过来的信中,我明白了:一次小小的成功并不能成为我骄傲的资本,而是更努力向更高处发展的动力。关于去苏联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应该遵循您的建议,继续在波兰学习。并且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为自己长久的未来做打算,而你们也常常为了我操碎了心,这令我很是惭愧。尽管我有时非常想念你们,甚至想马上回来陪伴在你们身边;但是看了您的信后又马上否定了这一想法——我是您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放弃了为国争光的机会。为此,我应该更加努力,将您们作为我的榜样,向您们学习!

  虽然您事务繁忙,但也不可过度勉强自己。您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我的父亲,更应该好好照顾自己!切记不可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工作,因为这使您的身体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您可以像我一样,当工作感到过度疲劳时,偶尔闭目养神,或站起来伸伸懒腰,看一下远处,这可以调节您的身体,让您更加有充足的精力去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之中。

  父亲,母亲,希望你们在教我人生道理的同时,也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也为有这么关爱我的家人而感到幸福,谢谢您们长久以来的陪伴和关心!

  永远爱你们的儿子:xx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傅雷家书》的,仅仅用了4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要知道我以前往往一个学期才读两本书,看来我的确很喜欢这样的书。

  我读《傅雷家书》时很是开心,没有读《红星照耀中国》时的提心吊胆。每读付雷的书信,就有一种自己的父亲给自己写信的感觉。付雷给儿子付聪写信当中,付雷提出的问题,我也会自我检讨一番。

  付雷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对你说,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看到这句话时,突然想到了自己。妈妈也批评我“光说不做”。有一种付雷批评我的感觉,话风很像妈妈。付雷告诉我们:一切都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人的心意如何,也应该通过行动证明给别人看。

  付雷的书信大多是给付聪讲钢琴知识了,作为“行外人”,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东西。看了付雷的书信,倒有些冲动学钢琴了。

  大多家庭是父严母慈,在付雷家亦是如此。父亲的信中,3分之2都是讲钢琴,让儿子好好学习。而母亲却是让孩子保证营养,告诉儿子家里的事,不让孩子过多担心。

  付雷与付聪一写信就是十二年,每一封信都是父母给付聪的教诲。

  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无论天南地北,身处何方,就仿佛两人一直在一起。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注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扰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及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铭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醒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假期我读了《傅雷家书》,说实话开始读时,看到长篇的文字,我头都大了。第一感觉:没意思!

  可慢慢读下去以后,我渐渐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傅雷先生从1954年至1966年6月写的186封书信中 (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今天我有幸阅读了一位父亲给孩子的深情家书。这份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一封封家书中既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又蕴藏着一个中国学者对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良师,处处给孩子提出宝贵的人生建议。傅雷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益友,时时与孩子做亲切的交谈。她将自己独特的父爱在家书中娓娓道来。

  傅雷是一位好父亲,他不仅把人生经验传授给了傅聪,还教会了傅聪如何为人处世。他如同一束光,在黑暗时,为孩子指引方向;在寒气逼人时,给予孩子温暖;在心灰意冷时,给予孩子安慰;读完这本书,我心生感慨,父爱是多么伟大啊!小时候,它化作一个雄厚的肩膀,一个坚强的'后背,给予你安全感。长大时,它又化作指向标,为迷失的你指引方向。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第一页傅雷对傅聪的忏悔。他让我想起平时父母对我的训斥,虽然在心里也暗暗恨过他们,但看过这份家书以后,明白了他们是为了我好,他们在暗地里也心疼过我们,只是他们经历过了贫困生活,不想让我们的未来像他们一样经受饥寒交迫,所以他们严格要求我们,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选择人生,而不是被人生选择。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原来他们的严格只是另一种方式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5-10

《傅雷家书》心得04-21

傅雷家书有感12-2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31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6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