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时间:2023-04-18 08:24: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篇)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

  月亮,代表着一个崇高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一个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说,这本书写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圆满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梦,一个平凡卑微的人,已经寻到了他的月亮。一个朝圣者找到了属于他的天堂,一个灵魂的归属地。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晓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第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懂自己,别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别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冷漠、无情、粗鄙、疯狂,一点都不懂感恩,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正是因为这种偏执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梦想,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舍弃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拦自己的东西,家庭、环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这是艾塔对思特里克兰德所说的话,接受艾塔是为了什么,打开爱情的心扉、是性还是一个可以安心绘画的环境。我一直也没有想通,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阻挡他脚步的东西,艾塔选择他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爱情另一个可以说是血统、一个白人的血统。艾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多感受的是爱,当思特里克兰德要赶走艾塔的时候也是看不见一个自私、冷漠的偏执狂,这也是因为爱吧。

  记得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爱情的`道路上永远有一个人是一个人在追,另一个人在跑”。荷兰画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当激情过后的空虚是无法填补的。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结束,当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没有了热恋期喋喋不休的话语和甜言蜜语,唯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幻觉,对方不爱自己了或者曾经我爱的那个人已经渐行渐远。爱与被爱都会变得平淡,我们只是缺少艾塔“献身”的精神,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爱是一份执行,一份信任,一种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盘转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时间是最好的磨盘,磨光了我们的棱角、磨平了我们的梦想。把我们磨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谁又能活的明白,有几个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有几个人肯为曾经的梦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盘磨平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压弯我们的腰,只是我们选择向生活低头。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2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断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没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将自己的外衣一层一层的脱掉,抛下一切便启程。我想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带来的活泼与棱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淡慢慢的被磨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着普世的准则,稍有不同,环境就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你,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时常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规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让自己不论在哪个角落都显得相称。我也时常钦佩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为世俗所动。

  可是我仍然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慢慢的变得会看人脸色说话了,我慢慢变得圆滑了。爸爸曾经经常教导我,做事情总得留个心,不然像你这样的出去,不免上当受骗。果然,上过几次当后,我变得“机智”了。你看,我现在生活的还不错,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追寻的是什么?我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我想象过年轻时为事业奋斗,老来和另一半隐居山林。想想空来淘米浇地,闲来看书解闷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些“梦想”又多是不现实的。罗胖说,大多数人去古镇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回了宾馆躺着的`是沙发,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带着江南烟雨的河流,背对着的是超级豪华大酒店。你看,人们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总是矛盾的。我或许也是一样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员。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难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态。是的,所以很多人都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这样。

  虽然,这让人悲愤不已的过去,仍然在继续。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3

  这篇文章是来源于《左书向上》读书群里的书友分享和书友们的讨论,觉得很有价值,所以整理成篇,分享给各位广大的爱读书的书友们。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有一天给妻子写了一封告别信,抛弃了妻子和家庭,他的妻子觉得他爱上了别的女人,然而他是去巴黎画画,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后他又勾引朋友的妻子,还害得她自杀,他不觉得是他的原因。他对关心他的朋友,爱他的人,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冷嘲热讽,但却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

  最后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美丽的小岛,娶到了他心爱的阿塔(因为她不打扰他,不占有他,照顾他,这也许就是他爱她的原因),生了孩子,也创作了伟大的作品。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斯特里克兰放弃六便士,追求月亮,代表了他对理想和艺术的追求,这也让我们现在的人深刻反思,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内容叙述过程写了主人公的一生,写了很多人对主人公的看法,我觉得这就代表了,当你做出选择后,旁人对你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包含一些鼓励与嘲讽,此时,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这本书很出名,书名看着就很有意境,书名是内容的象征。理想和现实对许多人来说,是矛盾体,要如何面对生活不易。为了理想不顾现实的人,周围的人会评价自私,但生活是自己的,别人都无法为你负责。

  真正可以为了理想去放弃一切的人,还是很难的,因为会有爱,会有牵挂,所以就出现了矛盾,而主人公在里面所作所为,在读的过程中,真是对其恨的咬牙切齿。

  但是我想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站在他的立场去决定的话,有可能我也会努力追求理想。

  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或者那个收藏家,可能主人公如此感性以及对理想的热爱追求,让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但行为方式很极端,可以说是因为他追求热爱的是艺术,所以人们还能够比较宽松的看待,因为最终结果也是造就了美好的事物,创造了艺术,如果主人公追求的是金钱或者权利,那他的行为方式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是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就好了,如果很明确自己的月亮是什么,相信很大部分人应该都有勇气去追求,只是大多数人的月亮不那么突出,不那么明显罢了,月亮就是自己本身的天赋,这本书的主角是幸运的,他追到自己的月亮了,对于没有追到自己月亮的人,结局会很悲催的。

  听说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辞职了。对于“当我们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一思维观点,其实,现实生活中N多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人,是很容易被身边的事、人、环境所影响的,然后,就会有情绪,情绪产生之后,近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所以,凡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很能去屏蔽掉TA人带给自己的情绪左右,理性去分析对待。追求理想,并不仅仅是感性地去追求,而更应该是理性去追求。

  中国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管别人”,但是,这些人其实没搞明白一点,别人的决定,之后产生的后果,只有当事人自己承担,而那些“管别人”的人却不承担任何风险,这不是很有问题么。所以,只要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了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部分人为了“月亮”放弃“便士”,一部分为了“便士”而选择放弃“月亮”,而没有那么坚定的人,就会揣着“便士”望着“月亮”。

  不论怎样,只要你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那么,也是一种活法。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

  这是一本很古老的书籍,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本书中“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蝇头小利的象征。一个人是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大多数人既喜欢月亮,也喜欢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艺术家,也成不了佛,偶尔疯魔片刻,平日里昏昏然沉溺于俗世,为了六便士摸爬滚打,读了这篇书评,方才开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伟大又平凡,谁也不比谁高贵。

  斯特里克兰最后,也没有为了当初抛弃妻儿而内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后悔,伤害了所有人,最后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无情了,但内心也是孤单的,可能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装饰。不被自我和别人所察觉,我们只是比野兽多了更多的思考,人类得到了很好的进化吧。一个人可以既高贵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们周围满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尔要抬头看看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5

  “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兰德——一个年过不惑、生活体面的男人,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来到巴黎画画,他毫无画画功底、作品也不断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仍然顽强不屈。但最终的最终幸而大获全胜,作品好评如潮。一切皆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对于男主,我只想说,他是个狂热而冷漠的人。痴狂于理想,却对至亲之人冰冷甚至可谓残忍。

  尤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笑话:说两喝的烂醉之人打开手电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许是爷爷的绘声绘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现如今听到类似故事是不再会笑的满地打滚嚷嚷着让爷爷再讲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爷爷定是攀爬之人。因为我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眸里,是真的有火。并非星点,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终是撤下云梯,转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妈妈的手牵起,抱着牙牙学语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还是选择了姥姥留给他的那盏微灯。

  高晓松说:“谁都有苟且的时候,当我们低下头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时,当我们醉心月光之时,总还是会惦念着六块便士。毕竟,月光再美,终是填不饱肚子的。

  无论是克兰德还是我的爷爷,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我认为不应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谁抑或褒扬谁。

  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自我心理战,永远难做辩驳。因为你我三观不同,价值观互异。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既已选择,那就坚定地,不回头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子非鱼,勿定论!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

  首先,我要给出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建议。这本书的前两章非常艰涩难懂,你或许会迷惑这究竟是一本小说还是对于艺术流派品评鉴赏的书。但是请相信我,一定要坚持读下去,来到第三章,当故事徐徐展开,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你会迎来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看完整本书,再回过去看第一二章,所有的文字就将不再艰涩难懂,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这是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讲述了伦敦一个四十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离家出走,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余生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

  大家都不忘对“月亮”和“六便士”所代表的意思做一番注解。最官方的解释如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如果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更倾向于作品中的“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解读:“他是被魔鬼揪住了!攫住思特里克兰德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让他四处奔走。他是一个永远跋涉的朝圣者,被一种神圣的怀乡之情所困扰,他体内的魔鬼对他冷酷无情。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思特里克兰德也是这样,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像他这样的人,我只能深表同情。”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结局并不让人沮丧,他终于达成了他的理想,也摆脱了恶魔对他的折磨。“思特里克兰德也知道,这是一幅杰作,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无怨无悔。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带着傲慢和不屑,又将它完全毁掉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选择,而是一个天才燃烧自己,把自己所理解的一切、所洞悉的一切,倾毕生之力,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是带有使命而来的,他所遭受的贫困、病痛、世人的鄙夷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随着作品的完成,他远离凡俗的、备受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息。他甘愿赴死,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读完整本小说之后,可以说是回味无穷,竟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也感兴趣起来。连同传说中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高更的一生也饶有兴趣地琢磨一番。所以,我认为这真是一本给人以启示、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7

  “有些人,一出生就好像被抛到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地方。或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或者与家庭观念相冲突,甚至对自己当下的身份缺乏认同,似乎某个远方才是冥冥之中的家乡。”偶然间看到这句话吸引我读完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

  它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从名字直白的理解,也许月亮代表着崇高的理想,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则代表了现实与卑微。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他的相貌很平凡,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而他的家庭也如同世间无数对夫妻一样感情十分融洽,让人心生艳羡之感。作者写道,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突然有一天,一切常规都被他打破,他离开了原本创造的一切生活,离开妻子孩子,独自一人逃到巴黎开始画画。读到这里时我一边觉得疑惑,为何他能果断抛弃如此幸福稳定的生活,一边却被他的一意孤行坚持自我所打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辗转流离的他最终选择抛弃文明世界,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一个岛屿,在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处,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世人震惊的艺术作品。

  书中的部分情节让我对这位画家一度感到不满,从丈夫和父亲的角度来说,他一定是不合格的。抛家弃子、伤害危难时期帮助自己的朋友,视伦理为无物,藐视时间道德价值,无情而冷漠,用疯子来形容他不以为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同时又是个天才,中年时期没有任何基础,即使生活拮据到快要死去,他丝毫没有动摇,手中的画笔似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从不在意任何人的评价,燃尽一生去追求纯粹的艺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只看到了月亮。每个人都有其复杂性,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人生角色在做一道道加法,而文中他却丢弃了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努力挣脱束缚只为了遵从他内心的声音——追求艺术。每个人面临问题的选择不同,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造就了各色各样鲜活的人。如同书中的施略夫特是最早发现主人公才能的人,在危难时伸出援手却被背叛时依然出于内心对天才的爱惜选择默默离开,妻子在得知丈夫离开时强大的报复心以及丈夫成名后的虚荣心与她原本温柔可爱的形象大相径庭。也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更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人,但我无法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原来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一位叫阿伯拉罕的医生。学生时期的他对于外科手术是个天才,没有人不承认他的才华过人。然而面对人人艳羡的最佳选择,他坚持留在了亚历山大港做一名检疫员。书中是这么描写的:“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突然间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取得无限自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当时当地就打定主意,今后的日子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需要很强的个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就是成功吗?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于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可以看出这两个角色有着相同的特质。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模糊却认同的东西。主人公在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天才,他只是离家后笨拙的开始学画,坚持内心,在无人问津的小岛上心满意足的度过了一生。而阿伯拉罕医生同样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成功,选择了一个小城市胸怀坦荡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的选择,都注定会不被理解。同样是天才,一位选择了纯粹的理想,人们认为他是个疯子,另一位选择了平凡的快乐,人们认为他是个傻子,但二者都乐在其中。既然免不了被评判,我们为何不无视这些外界的评价坚持自我呢。主人公最终是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而天才只是万分之一,现实中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无论外在因素是怎样,无论我们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一生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当我们敢于无视外界评价,努力坚持自己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已经处于自由之中了。不管是主人公、阿伯拉罕还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无非是不辜负来这世界一遭,能够心满意足的度过快乐顺遂的一生。很多事情纵然拼命也没能够达到终点,是否我们就应该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我想内心的富足正是在我们每一次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切经历都是探险,在未知中探索自我,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持一生的东西。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到,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我试着描述出想要的生活却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答案,但我想只要还有学习新知识时的激动,品尝美食时的快乐,与亲人朋友相处时的真实,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张薇)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题记

  一开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为会是浪漫又风情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又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这种生活是当今多少人向往且奋斗的方向。可他不屑于这种庸俗且平静的生活,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家庭和事业,去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开始画画。

  我惊讶于他的.勇气,明明拥有了大多数人所梦想的东西,怎么就忍心放弃?我很惊讶,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仿佛从天上跌入谷底,他却不在乎这些。在巴黎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不在乎环境如何,无视饥寒交迫,只要有绘画工具就行。逃离了那个喧嚣的世界,抛弃了功名富贵这些无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间,我似乎体会到他内心的所想。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多少人为了追求名利、金钱,早已丢失了本性?只是为了安家立业,结婚生子而在前行。当然,也不否定,这种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仅此一次,你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你是不是也在现实面前低头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于这个世界,随波逐流。金钱、功名那都是物质上的,究竟这些意义在于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人总归是有梦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个平静的内心,不要浮躁,不被杂念所影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

  现实与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执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执着的追求实属难得。大多数人只用表面忙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或许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深思。当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抛除一切杂念,义无反顾。

  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点缀,它只是很真实,纯朴地反映了人性。或许在五六年后,当我步入社会时,我还会再来品读这本书,那时应该会有更多感悟!

  愿我们都能到达最初的理想!一起奋进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9

  毛姆这个作者今年突然进入了我的世界,从上一本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开始,因为前面两本书读得十分枯燥,所以问若水推荐一本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于是第二本毛姆的书进入眼帘《月亮与六便士》。

  刚才简单查了一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这个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有意思。看书的时候没有去查这本书的背景,但是一路看下来也知道主人公大概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原型,而且多半是个印象派的画家。我对印象派的'画作知之甚少,也是要通过搜索才知道他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他那本书评让我开了很多窍的原因,我这次突然能够看得出这本小说了那些起承转合的戏剧冲突了,毛姆去推进这些冲突的写作手法也很特别,用一个第三方转述或者听说的方式,让故事的冲突层层递进。最意外的是主人公最后结束于塔希提,这个地名对于我来说实在有点太过熟悉,从神盾局特工第一季开始就被寇森反复提及“It’samagicalplace”,然而事实却完全不同。高更真的葬于这个小岛上,毛姆也是在这个小岛上游历之后写成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以至于我都要开始相信这真的是一个magicalplace了。

  我其实很羡慕这种找到人生意义的人,无论是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意外之喜突然找到的。思特里克兰德可以突然之间抛妻弃子放弃证券行的工作开始颠沛流离的专心做一个画家,在某种程度上令人羡慕,现实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命中注定的destiny,也许是美剧看得多了,这个频繁出现的词总是让人疑惑,难道真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destiny?还是这些不过是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的镜中花水中月?思特里克兰德有时候也厌恶自己身上的人性那一面,所以才会在偶尔表现出来以后显得冷酷无情。也许艺术家们真的要远离尘世,才能找到那种精神巅峰(疯)吧。

  最近一段时间的闲散倒是也让我想问自己这个问题,人生注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以前总觉得自己有答案的,但是最近几年反而踌躇犹豫了很多,做市场部的工作我其实心里并不那么认同和喜欢,偶尔的成就感也不过是得到夸奖和认可时产生的,大部分的时候都心怀疑虑,事情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人生这么过真的就可以了?

  也许就是不断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才是真正的人生?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0

  月亮与六便士,我一直对这个名字是分困惑,直到我读完后才明白,原来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指大约六毛钱人民币,深陷泥中,也就是世俗的生活。让我们译后后记所说的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深黑的夜中不断挥舞着手臂,想摘下那皎洁的明月,果断放弃了六便士。但……月亮是那么好摘的吗?

  斯特里克兰原市委收入不低的股票经纪人,可他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弃了妻儿,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离开伦敦,去了巴黎,这种行为简直疯狂,可他却毫不在乎,住在简陋的小屋里,整个房子乱糟糟,人也脏兮兮的模样。他一点愧疚感也没有,也不求舒服,仿佛这才是他想要的。她也不全无魅力吸引朋友的妻子,最后他自杀了,因为斯特里克兰并不爱她,这也可看出他一直坚定为追求艺术而放弃世俗功名,儿女情长。

  后来他去了塔希提岛还结了婚,真没想到,我想是因为阿诺心甘情愿和他生活在大山里吧。而并非其他什么,他一个人总会孤单,总会希望有一个人陪伴,但斯特里克兰还是觉得他依旧可以尽情创作吧。不过后来他命不久矣。

  所以夜以继日地创作,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这幅巨画。当库特拉斯医生又一次来时,情不自禁地感叹着这幅画的绝美,不得不承认,斯特里克兰真是个天才。没想到的是他死前嘱咐阿塔将它烧毁。尽管库特拉斯医生劝过阿诺,但他还是烧了他这幅伟大的作品,倾刻间消失无踪,真是一大遗憾。

  斯特里克兰从开始一个没脑子放弃舒适的`人,一个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一个不被理解接受的人,变成了如今伟大有名的画家,他的画价格不菲,这与她的不断努力与追求艺术之心是分不开的,或许你身边的某个人看似无用,不务正业的人。到头来会有一番大作为,一定会惊掉下巴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关键在于你如何掌握。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追逐梦想,用行动来证实自己,让那些嘲笑你的人不敢相信。但也要有恒心和毅力,一往无前。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1

  一颗追梦的赤子之心谁也阻挡不了,一颗守护梦想的坚决之力谁也摧毁不了,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它可以让人变得疯狂、变得坚强、变得勇敢、也变得坚韧,而有时候为了心中的向往,就算是放弃一切荣誉、信仰、财富和名利也在所不惜。而《月亮与六便士》当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果决、热血和狂热的人,为了自己心爱的绘画事业,他不仅狠心的放弃了证券公司稳定、高新、安全、舒适的工作,而且狠决地抛弃了自己温馨、幸福、健康的家庭,然后孤身一人去到了绘画事业蓬勃发展的巴黎,过着贫穷、饥饿、煎熬、凄苦、飘零的生活。可即便是这样身心饱受折磨,他也依旧没有想过要放弃,更没有滋生过后悔的念头,他这样像被魔鬼般附体的行径着实让人很难理解。

  可是梦想的力量就是这样迷幻,尽管满大街都是六便士的踪迹,可是毛姆就偏偏只看到了清冷、孤独、纯洁、梦幻的月亮,所以即便是要经受世人的质疑、嘲讽、抨击和排挤,他也无所畏惧、毫不退缩,他这倔强、坚持、努力和执拗的精神也不得不叫人感到震惊和羡慕。是啊,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牛鬼蛇神的,所以一切的风雨、磨难、挫折和打击都是逃不掉、避不过的,追梦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不言弃、永不放弃、永不妥协和永不屈服,唯有这样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换句话说,就算结局再差、再狼狈,可只要心灵上和精神上满足了,那么人的灵魂也就知足了,也就不会在遗憾、不甘、不服的无间地狱里饱受煎熬了。

  不过世人的顾虑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当你选择了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得适当放弃另一样东西,这就是生存的法则和规律,由不得你任意妄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毛姆为了梦想放弃了工作和家庭,所以他在异乡遭受摧残、打击、考验都是理所应当的.惩罚,毕竟在这条漫长、曲折的追梦路上他亏欠了太多人。而这个故事由此也告诫我们,做人应该脚踏实地、切实务实一点,切不可好高骛远、冲动行事,不然代价和后果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追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盲目、自私的造梦者是会被世人唾弃的,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在现实、实际的基础上去打造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在伤害别人、辜负别人的基础上圆自己的梦想。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2

  跟随麦家理想谷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想起话题"理想与现实",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么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钱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确会徘徊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难以决择,或者说很难两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六便士:或许是无法忍受因为自己追求时旁人的冷嘲热讽,也不想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异类或疯子的眼神来评判,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样,从而完成社会的责任,这本也无可厚非。

  当大家都低头捡六便士的时候,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却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并为了追求理想燃烧自身---放弃原来舒适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乐生活,舍弃拥有的一切现世的安稳。他的妻子自然无法理解他的疯狂,原来忠厚老实呆板的丈夫不见了,变成了刻薄、自私无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觉得他是疯了,无情无义,这么决绝的不回头。弘一法师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岁左右,经历过人生的富贵和风花雪月之后,抛弃妻子儿女决然离开家庭,一个决定画画,一个一心修佛,眼里再无其他。世俗再无法打扰到他,固执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顾他身后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说"凡人立身行事,务使其行为堪为万人楷模",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无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会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须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做别人要你成为的人,并非是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而作为独立个体的斯特里克兰以和世俗的责任决裂的姿态做自己喜欢的事,忠诚地做自己,冲破满是枷锁的人世,最后在一个远离喧嚣的隔世小岛上生活。"那里完全没有声音,那个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于你的灵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体的束缚".或许正是因为绘画对斯特里克兰来说,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他不仅不以为苦,甚至在灵魂深处感到快乐和自在,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就像献身于魔鬼一样,无怨无悔。甚至于弘一法师圆寂之时都没有多余的一件物品。

  "幸福"两字的定义在每个人看来都不一样,你称之为蜜糖的东西他可能觉得是砒霜,谁能说物质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受本能引导而逐渐剥离社会规则逐渐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野蛮"人。从这点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过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气。

  人生快乐有三个层次,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 )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兰和弘一大师无疑是灵魂快乐之人,我们常人无法企及。

  那么作为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没有可行的中间道路?兼顾平衡理想与现实。做一个不只是生存而拥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适在致毕业生的一封信里给出的建议可供参考,或者也叫做中国文人的中庸哲学。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第二个方子最为紧要,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第三个方子"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3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是是我在公园跑步和遛弯的时候,通过喜马拉雅APP听完的。说实话这本书听的让我几度想要放弃,因为情节实在是让我讨厌。但是出于对于一本名著的尊敬与向往,我忍受着厌恶感把这本书听完。虽然书还是读起来更好,但是对于这本书我是很庆幸是通过听书的形式完成阅读的。如果是通过阅读,我可能看了三四章就会放弃。

  这本书的描写手法或者说情节的设置在我看来可能不是符合中国人的思想脉络与阅读观念。主题对于中国卷帙浩繁的'书卷来说并不缺少此类文章。个人感觉其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或者可以称之为一本世界名著的特点所在,当然这并不否定这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但是我认为其文字、情节、乃至主题均无法称之为世界名著之流。

  之前总是能看到豆瓣上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卡夫卡的什么什么之类的,我并没有阅读过卡夫卡,但是毛姆的这本书真是让我失望。读后感·书中整体上可以说用着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本书直到斯特里特兰到了塔西提的时候,我才稍微产生了些许同情,前面的情节真的是让人讨厌,尤其是对于女性的描写,几乎都是各种近乎于侮辱的描述,对于感情也是无比贬低。当然可能过去的年代里女性的地位角色都是差不多的,可能是我个人的喜恶比较明显。

  在阅读过程中,可能是在我预知了斯特里特兰将来的成就的原因,对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解释,作者一边极尽可能的贬损主角,但是行文间的认同与赞美让我觉得极为矛盾。书中让我觉得最为舒畅与对斯特里克兰产生认同的情节是在结局,老医生描述斯特里克兰描绘那幅心中的天堂并烧毁的情节,真是极为震撼,也真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有着激情的画家,和艺术家的崇高。

  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让我觉得别扭,整本书百分之八十的情节都让我觉得追求理想如果是这种方式,莫不如放弃,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只有为了自己的理想,用折磨自己,用自己的痛苦去献祭才能实现它。

  也许画家的原型就是这样?我并不了解高更,因此无从揣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型是高更给他增加了许多名气是肯定的。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4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好像每年年底的时候才静的下心读书,这可真是有点糟糕呢。

  读之前其实听过很多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探讨,大家都在说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但其实我在读的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关于人性的探讨。以前没有读过毛姆的书所以不是很了解他的写作特点。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矛盾。毛姆写人真的很厉害,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斯朱兰,德克,人性的矛盾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非常充分。斯朱兰极具绘画天赋,极具个性,直率洒脱——作为旁观者也许你会这么认为。但你若是与之亲近,而你只是我这般的俗人,你大概会觉得他自私冷漠不识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抛家弃子,对德克的好忘恩负义。德克也同样如此,是的,作者笔下的他虽然绘画才能一般但是眼光独到,他很早或者说是最早发现斯朱兰是天才,同时他又很惜才,对斯朱兰照顾有加。可是德克的善良和同理心由于缺乏底线,让人忍不住看不起。从不同的侧面来看他们,他们的每一面好像都是人性的极端,当这些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你会感到矛盾,但是很真实。天才与自私,善良与软弱,多希望不是这样的组合呀,可是偏偏人性就是复杂。而越是个性分明的人越体现出这种复杂。斯朱兰笔下的其他人物,比如斯朱兰夫人,布蓝琪以及大溪地的那些女人们,毛姆几笔就写出了她们的特点,有很多书友觉得是毛姆对女性有偏见。对此我保留我的意见,毕竟我不曾了解过毛姆和他的时代背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写作需要,是为了突出斯朱兰的人物特点。

  书中关于斯朱兰作品的描写我有点get不到,我实在是艺术素养太低,见识太少,想象力又匮乏。希望自己以后多多增长见识多多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也许那个时候再来读这段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书中大溪地的描写确确实实的让我羡慕了,仿佛桃花源一般,与我一直所幻想的地方几乎没有差别。大溪地于斯朱兰是归宿,不知我的归宿在哪里。更不知是否能够找到,是否有足够的个性去寻找。

  可斯朱兰的后半生活的太纯粹了。我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

  最近,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感触颇多!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对于故事中主人公抛弃妻子的行为,我没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宽容,但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却表示无限敬佩。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点,我想起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晓慧,35岁前她是华为企业的一名高管,有非常优秀业绩,拿着可观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羡慕的社会地位;35岁后,她却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军人,39岁时,更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我时常在想,当她抛弃原来优越生活,决定追寻梦想,成为一名军人时,她的内心要经历多少次博弈,有多少个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战与压力并不比斯特里克兰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气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宽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觉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业余爱好,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写作,做木工,剪纸,唱歌,或是游戏业余玩家,或是电影发烧友。

  曾几何时,这些业余爱好在我们还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是我们梦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过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当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与舒坦,我们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诉自己,要甘于现状,要把过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铁口,同一趟列车,同一个表情,同一种匆忙,我们生命就这样,被偷偷的撷取,静静的,甚至都忘记时间存在。皱纹悄悄爬到脸庞,我们从别人口中的孩子,变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们的生命,真实的来过人间,但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灿烂。我们还没有告诉世界,我来了!世界却让我离开了!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勇气和希望,纵然,我们缺乏足够勇气,做翻转。但至少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相关文章: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5-31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6-07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感悟12-02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热门】04-17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荐】06-11

【精】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3-02

【荐】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2-28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热】02-28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07-15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