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时间:2023-03-02 12:27: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差不多先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有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叫差不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完美呢?”

  差不多先生,因为凡事只要求差不多,把自己的命都送了。可最让我心寒的'是,他死后,大家居然都称他为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还送他一个法号“圆通大师”。

  我觉得,“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不是一种好德行,是一种懒人的行为。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小朋友做题目时,只要答案差不多,也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交上作业就完事了,可到了考试时,题目稍稍有一点改变,就不会做了。还有些小朋友,像我,做完了作业也不检查,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追求那么完美,关键时候就闹笑话了。这不有一次我就把“俄罗斯”写成了“俄罗欺”,把“太阳”写成了“大阳”,差不多先生真害人不浅啊!

  胡适先生写得真精辟,如果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国就成了懒人国。

  我希望我不会成为懒人国的一员,我希望差不多先生的“美德”随着差不多先生的逝去而永远消失。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达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3

  寒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则笑话。但是,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做到差不多先生这样的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差不多的先生的可笑之处正在于他的不细心与不仔细,可最重要的就是确实不在意。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各个都抱着这个心态,连生死都差不多,还有是什么好在乎的呢?如果以国家侵略与被侵略都差不多这种心态,无可质疑这个国家没有自尊,这个民族没有自尊,这个人还会有自尊吗?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当时那些虚伪,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讽刺效果。

  凡是对事不认真的人总会说差不多。“差不多”是每个懒惰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来隐藏自己懒惰的缺点。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而并非隐藏。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电饭锅放回包装箱内。我们拿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晚上,妈妈拿出电饭锅,把米淘好,放进了电饭锅中。忽然,妈妈的目光定在了一点,“咦,怎么了”我奇怪的问,“你来瞧瞧,这是什么?”

  我过去一看,原来,电饭锅的外壳上,有一道明显的撞击的痕迹,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这么大的痕迹居然没有看到!正是这“差不多”的念头,使我吃了一次亏。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怎么也应该改改这马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么还是改不掉这毛病呢?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5

  差不多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记得有一次,差不多先生工作的公司要发奖金了,事后,同事对他说:你少领了200元。而差不多先生却说,邻和不邻不都差不多嘛。

  最近,公司的要进行人员改革,公司的一位副总退休了,差不多先生和差太多先生是候选人员,最终差太多先生竞争到了副总的位置,差太多先生对差不多先生说:“你和我差太多了,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说完便傲慢的走了。同事们都来安慰差不多先生对他说:“不要气馁,没关系的”。而差不多先生却说:“谁当副总不都差不多嘛”。

  差不多先生奋斗了一生,凭着他的谦让终于当上了副总,而就在这时他偏偏得了一种怪病。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先生做任何事都只做到了差不多,没有做到非常完整。从他的经历来告诫我们要认真做事,精细做人。

  “差不多”先生做事非常马虎。有一天,他突然得了急病,于是赶紧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可家人不知道汪医生在哪里,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看到是王大夫来了,心想:哎,汪医生和王大夫都差不多。于是,作为兽医的王大夫就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可是王大夫毕竟是给牛治病的,最终“差不多”先生死了。

  看到这滑稽而可悲的一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在生活中,也有见到许多做事马虎的人,他们做事都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而已。我看到这些人后,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们为什么做事都如此马虎呢?难道就不能做好一点吗?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何尝不像那马虎的`人?妈妈有时对我说答题认真点,可是我总觉得答得和答案差不多就行了。我不仅学习上马虎,在做家务这件事上也粗心大意。妈妈经常督促我把碗洗干净点,我却还不耐烦地大声说:“洗得差不多就行了呀,洗那么干净干嘛!”看来,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成为一个凡事都认认真真对待的人,不能做和“差不多”先生一样的人。

  有一句名言说道: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凡事都要认真,精细地来做,否则会酿成大祸的。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我忍不住笑到:“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一想,还说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有一回考试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还认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医生在写治疗方案时,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啊。”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蜷缩一下腿,就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做事,只求应付。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近日,我读了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颇受教育和启发。文章诙谐幽默,颇有深意的描写了“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凡事都不讲求认真,就连自己得了重病,也认为“牛医和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故事虽然可笑,却令我反思和警醒。

  在“差不多先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经常把“差不多”挂在嘴边。但是,当“差不多先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仅仅是工作业绩平平,更可怕的是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思维和马虎恶习,这一切都是“差不多”思想在作怪。

  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百分之一的疏漏往往会造成百分之百的错误。凡事不能差不多,一旦差不多,什么事也干不好、干不成,对于我们机关干部,尤其是财务人员来说,要借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的有利契机,坚决摒弃“差不多”思想,把“认真”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既要立足本职岗位,认真钻研业务,细致开展工作,做到乐学、善问、慎思、明辨。又要履职明责,用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农场公司化改革当好“账房先生”,精细把关、倾情奉献。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9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差不多先生》,看后我觉得差不多先生十分可笑,山西与江西差不多,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就连自己生病,家人请了兽医,他也认为兽医与人医也差不多,他死之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我看了之后简直笑掉大牙,真的差不多吗?其实表面差不多,实际上差很多呢。

  笑过他之后我想了想,我自己也有许多“差不多”的经历。有一次,我把悠扬写成了优扬,因为我觉得读音差不多,我还把孕育写成了蕴育,十分可笑,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可是仔细想想,要是一个病人做手术,医生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那可要出重大的医疗事故了。

  文章最后写,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这怎么成呢!发射卫星时,科学家如果写错一个小数点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的`话,卫星发射失败要造成多大的损失啊,如果建桥时因为差不多,导致下面的船桥下过不去,那多惨啊!

  看来,我们要做一个“精确”先生,永远不要做“差不多”先生,这样做任何事情才能成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0

  寒假里,我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感触很多,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差不多先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买东西不顾质量,把红糖买成白糖;学习不思进取,陕西和山西不分;工作敷衍了事,十等于千;就连自己病重,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和人医差不多,临死前居然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最终因为“差不多”这样的毛病而一命呜呼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苏联“联盟1号”宇宙飞船,由于“差不多”导致的种种失误而造成的'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失事。

  在差不多先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书写不认真:“儿子”少写一横居然写成“儿了”,“0”写成“6”,“9”写成“4”;计算马虎:加号看成减号,加法算成减法……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凡事不能差不多,一旦差不多,什么事也干不好,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以后我要认认真真学习和做事,绝不做第二个“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1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很马虎,告诫我们凡事都不能差不多,不然后果会酿成大错!

  当我看到差不多先生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骂他,他还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了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看到这里,我觉得差不多先生对工作的态度,很不认真!做事,也很马虎。如果算账,本来只要给十块,结果给了一千块,麻烦就大了。

  突然,我想到了我们班上有位同学,写名字只写两个字。有一次,写课堂作业,他只写了后面两个字,以为老师会认识。结果,他写完后,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看了看他的名字,生气地大叫:“你呀!写个名字都写成别人的.名字去了!还有,你为什么只写后面两个字?你以为你是谁啊?”他不明白,嘴里嘟囔着:“我怎么写成别人的名字了呢?反正差不多就是了呀!”

  以后,我们凡事都不能用“差不多”,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摆正姿态,做到对工作和学习等任何事情,认认真真,尽职尽责!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2

  《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差不多先生。工作当中含糊不清、得过且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带来的附加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发生在行政、后勤等部门,例如:办公室打扫的不干净、资料整理的不够规范、库房乱七八糟,他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定位,会限制你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要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第一线,试想,如果作业车辆维修以后轮胎的螺丝没有拧紧、车间机电设备的连接部件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后果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这么多年来,公司才会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一定是以人为本,只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差不多”先生》的文章。

  里面的“差不多”先生和我们一样,一双眼睛一只鼻子,加上一张嘴巴,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他为什么叫“差不多”先生呢?原来是他凡事都讲究差不多:妈妈要他买红糖,他却买白糖;陕西说成了山西;在银行当营业员的时候总把“十”写成“千”,“千”写成“十”……最后他生病的时候居然请了个牛医,“差不多”先生便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的这种行为真让人感到可笑。买红糖买成了白糖,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把陕西说成山西或听成山西,可就差之千里了!假设一个人要去陕西,而火车售票员却听成了山西,给了他一张去山西的票,结果不得而知。

  更令我气愤地是“差不多”先生在临终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姓“王”和姓“汪”的差不多,医生和牛医也差不多,为什么我却快死了呢?看到这里,我的'肺都快气炸了。如果说“差不多”先生生前说了很多关于“差不多”的话,我们还可以谅解;可他快死了还在说“差不多”,并对自己生前的作为只字不提,不承认自己的过错。我觉得这位“差不多”先生真是可耻!

  联系生活,还有很多差不多先生:医院里给病人开条子,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我们可以想象病人当时的痛苦;给病人打的针是注射过艾滋病的针,便会使一个健康的人患上艾滋病!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凡事要认真仔细,不马虎,不粗心,才能办好每件事。我们,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差不多;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和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那么怎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休”,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病人要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那!”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方后方,准备发起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就会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如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5

  今天,我去新华书店,看到书店门口推出了新书《差不多先生》。我进去粗略的翻了一下,还行,就买了吧!

  回到家,我仔细的看了起来,真令人发笑:熊猫和猫差不多;红豆和绿豆差不多;红糖和白糖差不多;江西和江南差不多,就连他死时,他的家人请错了医生,请来兽医,他也说差不多,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断断续续地说:“活人与死人差…差…不…多,万事业…只…只…只…求相似,不求……求精…确…确,别……别…别…太…较…较…较…较…较真…真…真…了…………。说完,便咽了口气。我心想:这人太傻了吧,人活着与死了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些东西表上看差不多,可实际却差得太远了。随后,我又陷入了沉思。

  我就是这种“万事只求相似,不求精确”的`人呀,“体息”和“休息”差不多,“路断”和“路段”差不多,“切除食指”和“切除十指”也差不多,如果医生在做手术中,把切除食指“当成了切除十指”。那病人要受多少罪呀!

  书的结尾还说:“从此以后,人人都变成了差不多先生。”我读完这本书,又联想到:如果人人都变成差不多先生,那将是怎样一副嘴脸。所以,我们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精,不学差不多先生,觉得万物都差不多,可一比较,差得远呢。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01-27

双语文摘《差不多先生》12-22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笔记09-18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04-19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04-28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09-19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01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0-15

读《差不多先生》有感06-30

读差不多先生有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