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白夜行读后感高中

时间:2023-02-21 08:47: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夜行读后感高中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夜行读后感高中,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夜行读后感高中

  《白夜行》由大阪一座废弃大楼里的一具尸体拉开了序幕。

  那具尸体便是主人公桐原亮司的父亲——桐原洋介。之后案件关联人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连死去,导致事件陷入死胡同,最后只能草草了案。

  但这也成为了笹垣刑警心里的一个疙瘩。所以他在往后的十九年里继续调查,坚决要掀开此案的真相。

  跨越了十九年,他终于发现凡是有关于这件案件的人物大体上都和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有关。冥冥之中,有人在暗中操控着这一切,而那个人,正是桐原亮司。

  但他所做的一切恶行,包括为了雪穗的幸福摧毁了三个女孩,包括亲手杀害自己的父亲,包括杀死松浦和侦探今枝等,这些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保护唐泽雪穗,那个他最爱但偏偏受到亮司那个有恋童癖的父亲玷污的女孩。

  他们注定不能相爱,所以他以一种扭曲的爱守护在雪穗身旁,而雪穗也利用着这份“偏爱”不折手段地一路开辟着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看完《白夜行》,我的心里除了不舍,就是遗憾。

  尤其是在看到亮司“毫不迟疑地翻身跳往一楼”,“巨大的圣诞树已倒下,旁边是桐原亮司”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他“罪大恶极”,他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但看到最后我依旧忍不住唏嘘。

  也许悲伤的缘由在于他毕生为了雪穗不顾一切,默默付出的所有。正是他那份坚定不移的爱意打动了我。

  事实上桐原亮司就是雪穗生命里代替太阳的那束光。

  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书名叫白夜行,直到最后我明白了,亮司永远都是在白夜里行走。

  他的世界没有阳光,他一生都是躲藏在黑暗中守护着他心里的那道光,也就是雪穗了。

  有人形容看《白夜行》就如同深陷一个一丝光线都无法企及的黑洞。

  的确,故事里的每个人看似都值得被拯救,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无法被拯救。因为故事的开端就已经为他们每个人设定了命运。

  但我依然忍不住在心底做出各种各样的设定,如果桐原亮司爱的不是雪穗,如果他没有遇见雪穗,那他会怎样。

  我的心底一直认为他的本性不差,真正应该遭受惩罚的难道不是一直在引导桐原亮司犯罪的雪穗吗?

  至少桐原亮司心里是有爱的,但雪穗最后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一次也没有回头,足以证明她爱她自己远超过任何人。

  但我又很矛盾,一个从小就失去太阳的小女孩又有什么理由去奢求她心里充满爱呢?

  倘若亮司和雪穗能够抛弃过往,一起在太阳底下行走那该多好。

  但事实上这些设定都毫无意义。

  直到最后总会让人心生一种无力感,我突然会发现每个人的悲剧都是他们的宿命,即使意念上想要拯救他们,但是道德,现实总是会站在制高点给你一记警醒——不,不可能,那样行不通。

  今天在看书评的时候,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人性的悲哀之处,在于每一个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深以为然。这句话用以形容这本书的人物再合适不过了。

  回顾一开始死去的那些人,亮司的父亲桐原洋介,雪穗的母亲,松浦,他们哪一个不是背负了罪恶,作为受害者的他们哪一个不是加害者呢?

  他们摧毁的是小孩子内心的纯粹与光芒,摧毁的是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幻想。

  而作为加害者的亮司和雪穗,他们恰恰是最初的受害者。

  亮司的心魔在于爱的彻底以及家庭本质的破碎。

  雪穗的心魔在于从一开始就被扼杀掉了一切,这其实也包括了她生命中的太阳。

  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得重复那个画面:亮司跳下楼,鲜血铺满地,鲜血旁边是一棵倒地的圣诞树,而雪穗头也不回地沿着扶梯上楼了。

  每一次想象这个画面,便总有一种窒息感和压抑感涌上心头。

  人间万象,世事芜杂。

  故事中间,我会责怪亮司的残忍,雪穗的自私,但到了故事的结尾,我发现我没有办法去客观评价故事里的任何一个人。

【白夜行读后感高中】相关文章:

《白夜行》解读01-11

白夜行的经典台词04-13

草地夜行的教学设计03-06

《白夜行》经典语录12-15

《白夜行》读后感06-17

白夜行读后感11-19

《草地夜行》读后感06-16

白夜行读后感12-08

《白夜行》读书笔记11-30

白夜行读书笔记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