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核舟记读后感

时间:2022-03-25 18:01: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核舟记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核舟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核舟记读后感

核舟记读后感1

  《核舟记》是八年级下册一篇很特殊的文言文,它没有像大多数文言文一样写景记事,而是十分详细的介绍了一只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黎许的小核舟。

  这小核舟是用桃核雕成的,长度不满三厘米,关键这小周上有着五个人,八扇窗,34个字等等,这么小的身板上有了这么多的东西,让我对这个雕刻人有着满满的佩服。

  文中说了这个神乎其神的雕刻家叫做王叔远,我到手机上一查,果然,跟所有名人的经历过程十分相似。手机上介绍他从小就酷爱木刻,经常上山尝试,总是把自己的手指划出一道道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永不放弃,最后终于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微雕家。这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的。

  而这个核舟便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所有功底,就比如,舟上雕刻的佛印手上的念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来个数,舟项上刻的一些字的笔画,细若蚊足,但却让人看得十分清楚,光这两点便令人望尘莫及。

  而就是这么一件伟大的作品,被王叔远直接赠予友人,光这份心性也就值得别人的敬佩。

  这件核舟最让我了解的部分便是它所雕刻的内容了。它雕刻了苏轼观游赤壁时的景像,这或许也是对苏轼这位著名的词人的一种纪念了。

  一艘小核舟飘漂过时间长河,来到现代,让我们一睹雕刻大师的风采。

核舟记读后感2

  在一个核桃上雕刻出五个人、八扇窗、三十四个字以及各种船上用品,其精妙就不用我多说了。

  上面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雕刻者雕刻的惟妙惟肖,作者描绘的生动形象。用“赞雕刻者高超技艺、摹泛舟入休闲神情”来描绘再合适不过了。

  在老师的讲解下,眼前仿佛浮现了这巧夺天工的珍宝。

  其实除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值得我们惊叹外,雕刻者的细心与耐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对于这个雕刻家来说,除了细心,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串念珠都雕刻的历历可数,除了可以看出雕工细致外,更能表现雕刻者的耐心。雕刻品绝不是一下两下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无数次的雕刻。面对这些一成不变的重复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绝对不能完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用雕刻,但耐心应该是我们必备的。重复的读一篇课文直到背下来是枯燥无味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背下来,而有的同学不可以呢?这就体现了一个耐心。面对一道不会的数学题,如果能耐下心来仔细的计算,大多数题都一定能解出来,这就是耐心的威力。

  我一定要学习雕刻者的细心和耐心,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核舟记读后感3

  上周学完了《核舟记》,我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技艺高超。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平时我们吃的那一个个跟乒乓球差不多大的核桃上,竟然能雕刻出来如此精致细巧的船。

  这个核舟,船内有窗,共八扇。一个小小的只有八分多一点的桃核竟然有八扇窗,可以想见那窗有多么小巧。窗两旁有字,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右刻"山高月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的凹处被青翠色的颜料凃抹。窗子竟然是可以打开的,窗外还有精致的雕栏。这样精巧的雕刻令人由衷赞一声“技亦灵怪矣哉!”这样细致入微的雕刻品绝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无数次的精雕细刻。面对这些一成不变的重复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绝对不能完成的。

  奇巧人高超的雕刻技术无疑离不开耐心。其实,不唯雕刻,任何领域,想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都离不开耐心。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拥有这样的态度。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有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重复的读一篇课文直到背下来是枯燥无味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背下来,而有的同学不可以呢?这就体现了耐心的重要性。有耐心的同学经过多次的朗读把文章从结结巴巴慢慢的背成倒背如流的水平。

  面对一道不会的数学题在日常生活里拿出空闲时间刷题,日积月累,在考试中难题就能迎然而解。这就是耐心的威力。我们要养成面对困难不骄不躁,一点点的克服的习惯,在一点点的磨砺中变成一个有耐心的人。

核舟记读后感4

  读了《核舟记》,我不得不赞叹古人能工巧匠,技艺之高超。同时也佩服明末魏学洢精妙绝伦的描写功力。

  我们平常所见的桃核竟然可以被雕刻成一个如此精致细巧的船,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从这句话可以初步了解到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核舟,船内有窗,共八扇。一个小小的只有八分多一点的桃核竟然有八扇窗,可以想见那窗有多么小巧。窗两旁有字,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的凹处被青翠色的颜料涂抹。窗子是可以打开的,再次感叹船的细巧精致,窗外是精致的雕栏。

  船头坐了三个人:东坡、佛印、鲁直。三人的动作、神态、衣貌清晰可观,尤其佛印手中的串珠,“可粒粒数也”,可见王叔远技艺之高超,雕刻之细致。

  舟尾还有两个童仆。神态、动作也是清晰可观。

  船背较平,又刻着字,“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蚊子的足,不用说,都知道有多么细小,再次可见王叔远技艺之高超。

  文章以空间顺序、总分总结构进行描写,条理分明,历历在目,如在眼前。“高可二黍许”“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等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神情与苏黄不属”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佛印绝类弥勒”“细若蚊足”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写人物的精巧,详细刻画了细节,字词准确,使人读来,如在眼前。

  王叔远的技艺实在精妙绝伦,“灵怪矣哉”。魏学洢的描写功力也形象生动,文采斐然。

核舟记读后感5

  《虞初新志》中收录了一篇魏学洢的《核舟记》,文中记载了明朝一位颇有才能的手艺人——王叔远。原文是这样说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位手艺人技艺可见一斑,尤其是文中详细描绘的“核舟”,更让人叹为观止!

  核舟仅长约八分,高约二分,却足足“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将整个苏轼泛舟游赤壁的主要场景都囊括在内,甚至能分辨出人物外貌、神情、姿态,器物形态纹理,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可谓“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

  我国自古不缺能工巧匠,春秋时期的鲁班,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冯骥才笔下的天津泥人张、刷子李……时至今日,社会上更是涌现许许多多的手艺人,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行行有精英,行行出状元。

  那么这些行业精英,行业状元又是靠什么而出类拔萃的呢?那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在学习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学一门,专研一门,切不可粗枝大叶,遇到困难就退缩。比如学习英语,因为害怕记单词,就退缩,这是永远学不好这门语言的。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所有优秀和叹为观止的背后都是坚持不懈,心无旁骛,醉心研究的结果。

  明有奇巧人王叔远为核舟,但愿今有我辈承工匠精神为学习为事业为祖国!

【核舟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核舟记教学设计12-10

《核舟记》教学设计07-29

双核cpu是什么?08-12

《枣核》教学设计13篇03-01

父爱之舟的阅读答案08-15

中核控制2015校园招聘信息11-11

《父爱之舟》阅读练习及答案05-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10-19

风雨同舟的成语故事10-09

读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