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时间:2021-06-17 14:26: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此前我没有写过相对规范的读后感,假若让各位读者觉得不适实在抱歉。这本书其实是人人都可以阅读的,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不乏一些哲理性的文章,我其实无法想象本书作者是如何思考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观点。为了使大家清晰明了的理解我,我可能需要提前告知大家,我预备具体的谈一下几个方面:作者原研哉及他带给我的各种对他的印象,对于阅读此书的准备,再者就是必要的概括与感悟,最后是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以及它道出了一些对于我的困惑的解决办法,并且完美诠释了原理所在。(是不是感觉不太懂我?那就请继续阅读吧)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作者原研哉是学设计的人一定都认识的大师,有的人甚至可以清楚地说出他所有的作品,他的理念是国际化的,但却是根植于日本本土文化背景,就像Li Edelkoort说的“他正在设计之中发明一种方言,将全球的理念与本土,区域性的`色彩和品味混合在一起。”他可以从自己文化中提炼出珍贵的核心,并运用在设计上,使用户感觉无比亲切,这是我认为他最厉害的一点。John Maeda说他的存在就是在诠释这一个单词“exformation” ,这个词是丹麦作家托诺雷特雷德斯杜撰出来的,大意为“指代那些在我们说任何东西之前或当时,一切我们实际上没有说出来但又存在于我们脑子里的东西。”Maeda发现他的思想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并且说“在一种可感知的日式简单的文化中,他揭示了一种存在于禅式之无中心的,极其深刻,复杂而有意义的有。”而在当我阅读这本书之前就应该已经准备好了要被他的文字虐了。

  原研哉的设计给我的感受就是细腻,单纯,透气舒服的。而他的理念却是极其复杂的,可以说是常人无法真正理解的,一点不夸张,即便理解了,也一定是通过某些切身体验过后才能获得的,他理论的的深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能够体会他其实极力的使读者明白但毕竟都是些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东西,看得出作者的挣扎。

  为什么说需要有所准备,其一就是要有不读懂它不罢休的坚持,和站在他肩膀上看问题的专注,和你一定必须已经阅读过旧版的《设计中的设计》……万分荣欣我符合了条件了。

  旧一版几乎都是文字,图片很少,理论的话讲起来比较细,我吃的还比较透,没看过上一版的情况下,很难从一开始去钻他的字眼,更不要说读懂它的思维逻辑了。这一版完全可以说是旧版的续集,所有重要的理论几乎都是轻描淡写的掠过,他似乎在传达“这句话你都不理解,我也没有什么继续跟你说下去的理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被他深深鄙视完所以读到半截,我就只好不断地从记忆里调出他的关于“白”,“触感及颜色系统”,“无印的理念”……希望结合这些零散的记忆,通过专注的读,不要再错过什么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谈看书前的准备吧。

  对于他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于“空白”的理解,包括把已知变成未知去体会,设计中留白的重要性,及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使它更有含义,因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事物的影像是不同的,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种潜在性,而非简洁美这样简单。

  对于触感这一理论,我认为这极其体现作者的魅力,他说提升我们有关日常生活的观点就像是发现小数,栖居于日常生活中的新设计将由那些任何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看到无限多数字的智慧创造出来。我想,他对于生活的体验能达到小数点后几位是我无法企及的。对于生活的洞察力就包含在触感的体系里,忘记是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无法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这些东西,我觉得作者可以,(乔布斯可以,深泽直人可以……)

http://www.cnrencai.com/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情境中的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05-07

中的写法教学设计11-20

在急流中教学设计03-21

字体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探究论文02-22

《情境中的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05-07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02-08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06-30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04-07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