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物理学》有感

时间:2021-06-14 10:4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物理学》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物理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物理学》有感

读《物理学》有感1

  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充满幻想,充满智慧,在科学上不断追求完美的科学家,26岁就发明了著名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速了人们对物理学的认识。他虽然出自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到过无数人的歧视于白眼,但仍不屈不挠的为科学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他就是爱因斯坦,一位学术上不拘一格的人。

  在生活中,爱因斯坦是一个爱思索的人,有一次朋友请爱因斯坦喝茶,他用小勺搅了搅杯里的茶水,水慢慢转起来,茶叶随着水的转动转到了水杯的中心并开始聚拢在一起。爱因斯坦看到了这个现象,开始思考起来,忘记了朋友,忘记了喝茶。还有,爱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顿市,不熟悉那里的街道,在散步的时候又往往专心考虑问题,因此经常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一次,校长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问爱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里。办公室的秘书相当紧张,这个打电话的男人的声音陌生,还有浓重的德国口音,会不会是纳粹派来的坏人?为了保护爱因斯坦的安全,秘书彬彬有礼的答复:“很抱歉”。电话里的声音变低了,带着更为抱歉的声音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把回家的路给忘记了”。这就是爱因斯坦,一个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问题的人。

  可惜的是,由于过度的劳累,这样一位跨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于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在他定居了22年普林斯顿与世长辞。遵照他的遗言,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火化后也没有保存他的骨灰。原因是他不想让后人膜拜。

  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被爱因斯坦的那种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所感动,正如伟大诗人歌德所悼念席勒的诗一样:“我们全都获益不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辉夺目,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远联结。”

  我们歌诵他,是他那充满思想的大脑与在学术上不拘一格的精神像那炽热的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几代人。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对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与人格的完美!

读《物理学》有感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是最早的自然学科之一。物理学的发展是很久远的,自古以来时间最长的也就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经典物理学,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也正是这些方面,让物理学家们探索了相当长的时间,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世界上事物的发展,从刚开始的额懵懂,到逐渐的了解,这其中有着怎么样坎坷曲折的道路,无数次的错误,无数的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终身,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的就是获取真理。

  没有探索就没有发现,没有大胆的打破传统的思想,就不会有新的理论的诞生,或者是对旧的理论的改正,正如伽利略一样,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敢于挑战人们所信奉的真理,才使得他获得了真理,站在了物理学的巅峰之上。自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一直被人们信奉为真理,他提出:重的物体和清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这被人们当做真理传承了号几个世纪,可是,当伽利略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着是个错误的时候,他勇敢的提出来了,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他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证明了本有的真理,打破了巩固人们思想的错误理论。

  科学的发展是很漫长的,其中,也是要付出许多沉痛的代价的,在宗教的束缚下,在上帝与地心说的统治之下,哥白尼和布鲁诺是何等的不畏权势,勇敢而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真理,并不断的向人们宣示这真理,在被宗教迫害,逼迫其放弃自己的真理而服从宗教的通知的时候,他们毅然拒绝,终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日心说在后代终于还是被证明是正确的,从而被世人所接受。

  发展的事物总是那么的坎坷,可是科学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在经典物理以后,继而发展起来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在人们经常耳边能听说到的原子物理学,这时的发展也是一样那么的不顺利,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总是不相信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所描述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可是,不管刚开始人们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最红人们所接受的都必须是真理的,因为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战胜得过真理。但是真理的诞生却是要靠我们很多人的奋斗才能产生的。

读《物理学》有感3

  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充满幻想和智慧,在科学上不断追求完美。26岁时,他发明了著名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加速了人们对物理的理解。虽然他出身于犹太家庭,受到过无数人的歧视,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他就是爱因斯坦,一个学术上不落俗套的人。

  在生活中,爱因斯坦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一次一个朋友请爱因斯坦喝茶。他用小勺子搅拌杯子里的茶。水慢慢转,茶叶随着水的旋转转到杯子中央,开始聚在一起。爱因斯坦看到这种现象,开始思考,忘记朋友,喝茶。还有,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顿,对那里的街道不熟悉,经常边走边专注于问题,所以经常迷路找不到家。有一次,校长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问爱因斯坦博士家在哪里。办公室的秘书很紧张。电话里的那个人声音很奇怪,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会不会是纳粹派来的坏人?为了保护爱因斯坦的安全,秘书礼貌地回答:“对不起”。电话里的声音落下,用更抱歉的声音说,“我是爱因斯坦博士,我忘了回家的路”。这就是爱因斯坦,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问题的人。

  不幸的是,由于过度劳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于1955年4月18日凌晨1点25分在普林斯顿去世,他在那里定居了22年。根据他的遗言,没有举行仪式,他的骨灰火化后没有保存。原因是他不想后人崇拜。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被爱因斯坦毕生致力于科学的精神所感动,就像伟大诗人歌德悼念席勒的诗句:“我们都受益匪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是属于他个人的,已经传到群众中去了。他就像一颗即将死去的彗星,灿烂地照耀着,把无限的光明和他的光明永远连接在一起。”

  当我们歌颂他时,他深思熟虑的.大脑和学术兼收并蓄的精神像炽热的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和完美的人格学习!

读《物理学》有感4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些已经发生的事:20xx年的世界杯决赛西班牙夺冠,20xx年2月起的利比亚动荡中卡扎菲下台,乃至近期中国“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这些事大家应该看过。可你想过吗?你看,或者不看,结果也许并不会摆在那里,不增,不减。

  书中提到了一个想象实验。一个封闭的黑箱子里,放有一只猫。这箱子中有一个机关,一旦按下便会产生几千伏特的高压电流,足以让一只猫瞬间断气(假设听不见箱内声音)。当你没有打开箱子时,猫生还和死亡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便可用一个函数表示,这个函数被称为波函数。当你打开这箱子时,你只会看到一种情况,生,或死。可当这表现在函数上时,原本有规律的函数突变,一个概率突变为0,一个概率突变为1。这说明了什么?在我们观察的那一瞬间,波函数突变了,原本不确定的结果确定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观察改变了结果。多么不可思议的结论啊!这只是宏观上的体现,而微观上便体现在不确定性原理上了。不确定性原理的主旨是:我们不能既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又确定其动量(一种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我们越是清楚它的位置,便越不了解其动量,反之亦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想确定一个粒子A的位置或动量时,必须让另外至少一个粒子B(利用波粒二象性将波看为粒子)撞上被测粒子A。

  于是问题出现了:B撞上A后,A的位置和动量便即刻改变了。这导致我们无法同时得知A的位置和动量,更无法在不改变A状态的情况下得知。在微观上,我们可恶的观测又一次改变了事件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只是观察者,也是行动者。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曾经那些错误的做法。那次我正在旁观几名同学在教室玩桌游,老师走进教室,我竟一弹就躲得远远的,好像要立马与那位同学撇清关系。还好老师并未发现,那位同学也逃过一劫。可现在回想起来,在生活中,我们的观察,也是一种行动。我虽为一个观察者,但其实也“参与其中”了。为什么不能担当应有的责任呢?对于这点,我想了很多……有一群人——当有人受到不法侵害时,他迅速逃离现场,唯恐殃及池鱼;当有人生命垂危时,他们站在一旁,盘算着能否因此获得一些名利;当有人要轻生时,他们冷眼旁观,互相议论,却无人上前劝阻,只管看会儿热闹……他们可笑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观察者,殊不知,观察即参与,观察即行动。

  他们的观察,也是参与的一种方式;观察的他们,也是谋财害命的帮凶。我希望我不是他们中的一个,不仅是客观上的“行动者”,更是主观上的行动者,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尽量帮他们一把,以尽到自己的责任。你不仅是观察者。无论你落阱下石、冷眼旁观,亦或是雪中送炭,你同时也是一个行动者。作为观察者亦是行动者的我们,在许久之后,但愿能无愧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吧。

【读《物理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