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哈利·波特》有感

时间:2021-06-09 20:26: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哈利·波特》有感精选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哈利·波特》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哈利·波特》有感1

  是他,骑着扫帚,飞入我的心扉。是他,以勇气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不要轻易被困难绊倒,轻易落泪。

  他——哈利·波特。一岁的哈利失去了父母,在姨父姨母家度过了极其痛苦的生活。他饱受姨父、姨母的责骂、虐待,以及他表哥——达力对他施加的拳脚和侮辱。但是,这并没有令他自暴自弃,反而让他更加勇敢、正直、忠诚、坚强。

  哈利额头上显眼的闪电型伤疤不仅给予了他不受死咒影响的超能,也注定了他不可能过平凡的生活,因为他要继承父母与伏地魔的斗争。他的才干、天赋和知名度,都让大家对他羡慕无比。他对朋友的忠诚使他交到了大批的好朋友——冰雪聪明的赫敏、爱魁地奇球的罗恩等。《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都基于一个妙趣横生的魔法世界:这儿住满了巫师,猫头鹰成为了信差,轻轻一挥魔杖就治百病、将家里变得一尘不染;西洋棋会思考;画像里的人是有感情的、会做动作的……如此奇幻的世界,真令我神往。

  虽说这是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但也如同现实世界一样,有充满正义的英雄,就必定会有邪恶的恶人——伏地魔以及他的食死徒们。哈利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伏地魔的追杀,可是为了保护哈利而牺牲的伙伴越来越多。面对一个个好友的去世以及伏地魔的追杀,哈利既要战斗,又要背负失去朋友的痛苦,真是令人心疼,同时也为哈利的意志而感叹。他不畏重重困难和艰险,除掉了危害整个魔法界的黑魔法师——伏地魔。在打败伏地魔的途中,哈利还克服了友情的破碎;躲避了魔法部的监视;战胜了前来追杀的食死徒……他一路上战胜了无数的困难,身单力薄地打败了伏地魔,我深深敬佩着他的勇敢和敢作敢当。我羡慕哈利·波特,因为他有很多好朋友。

  我敬佩哈利·波特,因为他勇敢、正直、忠诚、坚强。我敬仰哈利·波特,因为他有不被困难绊倒的意志。

读《哈利·波特》有感2

  首次接触《哈利波特》是被电影中的主人公——哈利以及那不寻常的世界所吸引,而后才开始触及这本少儿读物。

  《哈利波特》不仅带给了小孩梦中的世界,同时也给予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一种梦境。

  J.K.罗琳并没有用优美、华丽的词语、语句来勾勒她的魔法梦境,甚至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文学底蕴很低,然而它却凭借不寻常的魔幻世界的引力而风靡全世界。同时也令本人无可救药地深深“迷恋”上了它——《哈利波特》。

  J.K.罗琳的笔端流泻出一种令人无可抵挡的魔力,可以使读者置身于其中。书中以章节形式分篇,内容却又是环环相扣。书中给予读者的背景总是清晰明了的,但情节上却又总是充满“悬疑”,让读者仿佛被置身于团团云雾之中。可是结尾却又给予读者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意境。

  这一系列丛书中不仅诠释着魔法的另类、有趣,书中又表达了人类孩童间纯净的友谊,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以及不同人性格中的差异,似乎仿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哈利、罗恩和赫敏这三个好朋友总是能为朋友竭尽全力。难能可贵的友情,无限渴望的亲情以及人与人间的“勾心斗角”让读者品读之时,陷入一个个作者编织的世界中。

  书的内容固然精彩,但魔法的体现却又在于大胆的创新的想象。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我们这些不懂魔法的人被称为“麻瓜”,在霍格沃茨学校中的楼梯会变化无常,楼道上以及他们的相片中一切会移动,当然他们也有会飞的扫把,以及他们进入宿舍也需要像阿里巴巴一样念咒语,不过他们的咒语可不是“芝麻开门”哦。他们的宿舍门是一幅画,咒语由画中的主人决定。最少不了的就是那根魔杖。这也是许多魔幻故事中少不了的。

  《哈利波特》每次出现都有无数书迷、影迷为之倾倒。哈利,这个身世不寻常的男孩为找到杀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成为丛书的主导线,而哈利在学校中的经历成为了看点,同时他勇敢、善良、优秀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让无数读者拜倒在这位小巫师的魔法袍下。

  友情,慢慢的沉积,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股动力。让故事洒上一层晶莹的情感,美妙令人无法自拔。就像主人翁一般只愿留在学校享受别人给予他的爱,甚至遭到百般的困难,也不愿回到那没有感情的“麻瓜世界”。

  仿真生活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令读者可以接受的魔法世界。

  身世背景的悬疑造就了《哈利波特》的开端。

  无限的魔力,真挚的友谊,永恒的信念像无尽的潮水冲击着哈利勇往直前。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但我认为哈利会永远留在读者心中,成为一种不灭的动力来源。

读《哈利·波特》有感3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魔法大战,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为了完成已故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经历重重困难,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的故事。

  这个故事惊心动魄,给人一种融入之间并与哈利·波特一同经历一切的感觉,比如讲到哈利与伏地魔决战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怦怦直跳

  其实事故并不浅显,这些故事中隐含着许多哲理。

  哈利·波特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屈服于命运,面对预言“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他并没有为命运所屈服,坐以待毙。不仅哪些,他在面对十分强大的另一人:伏地魔时,更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勇敢的去做斗争,让我佩服。

  一个17岁的少年,是什么让他能这么勇敢的放手一博呢?就是他心中的一个信念:人定胜天。伏地魔算什么,众多的食死徒又算什么?一切反正都是需要去经历的,与其逃避,还不如去面对,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人,不能被命运所左右,如果说人是能被合运所主宰的话,那还干嘛要活在这世上!一切都不是构,只要愿意去做,命运,又能算些什么?只不过是浮云罢了。人越陷入绝境,越会丧失信心,心里终会产生:一切都是命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不能有,只要你相信:人定胜天!

  哈利的大无畏精神令我难忘,更是他的那种“人定胜天”的想法让我铭记在心,让我明白:一切都不是梦。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更是一个奇幻世界,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精采那么简单……

读《哈利·波特》有感4

  “你最恐惧的是其实是恐惧本身”这是著名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我所喜爱的语录。相信这本大名鼎鼎的书许多人曾为之迷恋过。神秘的咒语,华丽的魔法袍,惊奇的场景以及曲折波澜的情节故事勾动着我内心的好奇。但,在看过之后,我认为小说中故事精彩,其主人公波特的坚强乐观精神却更值得我学习。

  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巫师都恐惧的人便是那黑暗的伏地魔,而哈利的父母便是为之所杀,但奇迹的是,当时只是一名婴儿的哈利却生存下来,要知道伏地魔是死亡的代表,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毫无还手之力的婴儿?而长大后哈利与之有着难以道明的神秘联系,哈利时常受此影响,陷入无尽的黑暗,按常理来说,如此的情况,并且童年是灰色的人,早已崩溃,但哈利却恰恰相反。他,坚强,勇敢,乐观,珍视友谊。与伏地魔的斗争中,不断成长,不断变强!众巫师的恐惧,是其前进的踏脚石。虽然,曾哭泣过,曾面对死亡,但哈利战之而胜!

  现实中,我们遇到的无疑也存在伏地魔这样的困难,这是一堵墙,一堵隔绝美好与痛苦的墙。站在它的面前,背后的是痛苦,当你因难而退后时,便是坠入其深渊。拥有必胜的信念,为之奋斗,不管结局如何,但在最后,我们不会因自己的放弃而遗憾,我们曾努力过!

  读一本书,着迷的是它的情节,思考的是它所隐含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梦想过掌握魔法,能够骑着飞天扫帚翱翔于蓝天中。但真正的是,这不可能!魔法,只存在与梦幻之中。现实中存在的,是另类的魔法,它只存于人的心中,它拥有的力量是给予人们欢乐,使人坚强,勇敢!如海伦,如张海迪......面对起起落落,用我们的手——自己的魔杖,站之而胜!

  当然,哈利在奋斗的道路上,陪伴他的始终会有朋友的身影,一起战斗,一起努力,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生活中,我们也应珍惜朋友,帮助朋友。毕竟,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旅程才不会孤单。

  读此书,我明白,你最恐惧的是其实是恐惧本身!非常人,会有非常人之经历。想要成功,那就用属于自己的魔法,与朋友一起前进!失败,并不可怕!伏地魔,并不可怕!毕竟,成功,是内心的造就!心灵的强大,黑暗会为之驱逐!

  哈利,你是我的榜样!

读《哈利·波特》有感5

  也曾梦想着在自已十一岁生日时收到魔法学院的入学通知、在对角巷的魔杖店中挑选魔杖、骑着飞天扫帚打一场魅地奇赛——哪怕不是火驽箭或光轮20xx,给我一把横扫七星就够了......

  《哈利.波特》整整七部,让全世界为之沸腾,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霍格沃茨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家,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奋发的力量。它仿佛一道光,帮我照亮了整个世界。闲暇时随手一翻,总会收获一份别样的心情。

  它是现实世界的翻版,是人们心中的憧憬,是漫漫岁月长路的缩简。它在一个近乎完美的世界构造出了不完美的人物。它打破常规,又在一遍遍地复述所有作品中的真理:邪恶永远压不倒正义;主人公永远是羸家。书中多处伏笔,甚至在第六部才出现的人物,也会在第四部就埋下伏笔。作者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世间百态,在我眼中,《哈利.波特》更胜过了《纳尼亚传奇》与《魔戒》。

  哈利的父母在他倘在襁褓之时就被大反派伏地魔杀害,而他也成为魔法界唯一个没有死在伏地魔手下的人。只是在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闪电形伤疤。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竟把伏地魔的毁灭性魔咒反弹回了伏地魔身上,让他从此苟延残喘,也为魔法界换来了一时的幸福与安宁。由于身份特殊,哈利一回到魔法世界就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这让常年被姨母姨父虐待,住在地下室的他有点无法接受。朋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在霍格沃茨七年,各种大事与他不期而遇。全校人的追棒或是敌视,朋友义无反顾的陪伴或是一气之下的出走......不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他都未曾真的放弃。当然,也曾气馁,回避,害怕。因为他也是人,一个不完美的巫师。他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是因为他从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大不了再住回地下室。邓不利多曾告诉他,父母对他的爱印在他的`身上,那是最强大的保护。伏地魔永远不可能攻破。因为他从未爱过!

  J.K.罗琳可真是厉害。她用一支笔让人万念俱灭,又不经意间给我们施个快乐咒。看到最后,当如城堡般的邓不利多轰然倒下,教夕小天狼星为正义牺牲,当我们失去了一切赌上了一切,当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时——我想起了《余罪》中的一句:正义从不会缺席,它只是跑得有点慢,喜欢迟到而已。

  故事的结局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哈利打败了伏地魔。振世之作悄然落幕,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美好的结局,还有担当,有责任,有希望,有不见南山不回头的执着,有“众判亲离,我亦不惧”的勇敢,有“哈利,我们和你一起去”的感动......读完整整七部,像是读了一整套的《智慧背囊》加一整套的《心灵鸡汤》。

  一篇古风小说中曾说:最怕忘却了春风词笔,最怕故事里英雄迟暮。我不以为然:迟暮又怎样?终究会来。那些早早牺牲的一切,就当是为英雄的到来埋下的伏笔。

  最后,我告诉你个惊喜:按照书中的时间轴,这个学期刚好是哈利的大儿子到霍格沃茨报道的时间——我们一起去撞墙吧!

读《哈利·波特》有感6

  放下手中《哈利·波特》丛书的最后的一本《死亡圣器》,脑中回荡过无数书中精彩片段,最后,“爱的力量”四字停留在我脑中。

  《哈利·波特》这系列书以神秘的魔法世界为背景,描写一个小男孩从11岁到17岁间对抗魔王伏地魔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中,最大的英雄是“救世主”哈利。他一岁半时就失去了父母,被寄养在极度厌恶巫师的姨妈家。姨妈一家虐待他,让他做反复地家务,只给他提供少量食物,并蜗居在碗柜里,哈利时常遭到表哥达利和姨夫的毒打。他的整个童年都是灰暗的,没有一个朋友。11岁过后,哈利进入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魔法世界,凭借着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和对哈利的爱所施展的魔法,哈利对抗着强大的伏地魔。

  在哈利五年级对众人诉说伏地魔将要回归的真相时,每个人都因胆怯而咒骂着 他,所有人都说,“哈利·波特是个大骗子”。而哈利的两位好友赫敏、罗恩也在故事中多次不相信、怪罪哈利,使哈利多次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利的心中依旧保持着一份爱,即使多次被怪罪,他依旧愿意帮助别人。故事的最后,哈利认识到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将伏地魔彻底死亡,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魔法界的和平。

  哈利凭着这一份爱,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虚得其名’的‘黄金男孩’变成了一个拯救上千巫师的英雄。

  故事中的魔王伏地魔与哈利一样,有着悲惨的童年。他在孤儿院中长大,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和细心的照顾,同时因为自己特别的魔力,他被身边的孩子恐惧、歧视,伏地魔也没有一个朋友。在进入魔法界后,老师没有给他好的教导,他也因为身份再一次不被同龄人接受。伏地魔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一个手上沾满无数血腥的魔王。

  背景、处境如此相像的两个人,最后却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哈利心中保存的那份爱。这份爱,让他在坎坷的成长路上依旧懂得如何帮助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时保持心中赤忱的爱,用一颗赤子之心来对待每个人,让这个社会变得充满爱意、更加美好。

读《哈利·波特》有感7

  读了《哈利。波特》后,我知道了爱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有了爱,某些事往往会改变。

  伏地魔因为一个预言要杀死哈利,可他没成功,因为哈利母亲用一种爱的魔法保护了哈利。长大后的哈利用爱的力量打败了伏地魔,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魔法师。

  爱的力量很强大,它使哈利征服了死神,使伏地魔战败。出于对儿子的爱,马尔福夫妇背叛了伏地魔;出于对小精灵的爱,雷古勒斯也背叛了伏地魔;阿不思说过,伏地魔唯一不懂的就是爱,所以他必定会输。人间往往都需要爱,没有爱,我们无法生活。爱很美好,它让世界拥有幸福。在我们身边,也藏着许多爱。

  在我们身边,也有人爱着我们。爸爸妈妈的爱深藏不露,都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多少痛苦和欢乐,都是他们陪我们度过的。别人的关爱和安慰,宽容与理解,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阿不思说过,不要怜悯死人,要怜悯身边没有爱的人。是呀,没有爱,生活是多么痛苦呀。我们要给予爱,接受爱,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读完《哈利。波特》,我懂得了爱。爱,让生活更加美好。

读《哈利·波特》有感8

  曾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世间最美好的情谊就是友情。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有一朵最珍贵的花,陪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它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无论风吹雨打,它总是坚强而挺拔,永远开得那么绚烂,那么迷人。它就是友谊之花!

  哈利·波特的父母被一个恶魔--“伏地魔”杀害了,哈利从小住在姑父家,受尽了苦难。哈利背负着一个沉重的使命:消灭伏地魔。他来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凭着自已坚定不移、勇敢向前的意志,打败了伏地魔。他在其中得到了一个最珍贵的宝物一友谊。他与赫敏、罗恩组成了一个铁三角,彼此用最真挚的情谊浇灌出了一朵灿烂的友谊之花。

  赫敏是一位大方开朗、自信的女孩。她做事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不会因为一点儿失败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她富有正义感,在《哈利,波特与密室》当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哈利成功通过魔鬼网。她一身正气,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在寻找并毁灭伏地魔魂器的艰难历程中,她与食死徒殊死搏斗,才使大家安全返回陋居。

  罗恩善良忠实、信守诺言。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他牺牲了自己赢得比赛,才使哈利顺利通过了守护魔法石的巨大巫师棋盘。在马尔福骂林敏为“泥巴种”时,他与哈利不顾一切挺身而出。他对朋友的真心付出使我感动。

  哈利、赫敏和罗恩拥有着同样的信仰:要用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他们凭着坚强不屈的精神最终打败了恶势力。每一次在紧要关头,他们都不退缩,为朋友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世界上最真挚的友谊吗?

  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朋友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朋友是在你成功时为你鼓舞,同时提醒你要不骄不躁的人;朋友是在历经风雨过后,还站在你身后的人。

读《哈利·波特》有感9

  读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死亡圣器。有个想法浮现出来:“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带点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为什么?因为能和其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这种东西就是:除了我们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还另有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实,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这般的世界。因为这点共鸣,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读下来了。

  在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说里面,看到了什么呢?当然,首先看到常识世界之外,另有无数“平行”的世界,而它们都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说,它们是“重叠的”,也没有错。很多“麻瓜(凡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疯狂的,怪诞的,其实,都是合理而符合逻辑的。

  相对于我们从未认识到的领域来说,我们所认识到的,其实,沧海一粟,非常狭隘。我们其实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以及究竟如何发生。但在我们内心,始终潜伏着一个声音:有种力量,能够凌驾于这一切之上。那种力量,在小说中表现为魔法,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科技,或者,神通,诸如此类。

  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始终感觉到这个魔幻世界的存在,这种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会喜欢魔幻小说。——那么多人,其实都知道,我们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们自己全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还看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强悍的魔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可以说,这种行为具有“催伏一切恶魔”的力量。即使是触及到这样一种念头,这样一种潜质,也能令强悍的恶魔觉得非常虚弱,不能忍受。事实上,哈里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的。在最后决战的生死关头,他一次选择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选择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语。他选择了不伤害。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恶咒的魔头。而那个魔头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的伤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害人就是害己。这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被说过很多遍,但几乎所有的人,特别是我,都并不真的相信,尽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后,还看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七个魂器的出现和毁灭,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障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并且,也将最终破灭,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虽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让它具有这些象征意义的。

  但作品其实也都并非作者所写的,它来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处,最后,哈里波特成为三件圣器的主人。他的选择是:只留下父亲传下来的隐形衣。——那是真正能战胜死亡的东西:让别人进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这种权力非常强大,但并不能带来如期的效果。最后,真正能够战胜死亡的,是放弃这种权力,并且“隐形”。

  “隐形”这个魔法词汇,其实底蕴深邃。它意味着从现象的世界隐没,也意味着,隐藏在现象之中。能从现象的世界中出离,并因为出离而发现隐藏在现象之中的秘密,这才是战胜死亡的最后那件圣器。

  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故事说到“隐形”。而且,在中国,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有强烈的心愿希望“归隐”。这都是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哈里波特毁灭魂器(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选择隐形衣的过程,就是修道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经历的课程,——而且,需要反复经历。反复很多次,无数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无数次地经历。——直到,毕业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那种“双头鸟”式的命运关联,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让我想到“共命之鸟”这个词。事实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鸟”,都有两个头。一个头只喜欢吃有毒的东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个头。而另外一个头,只吃香美洁净的东西,并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个头。两者共有一个身体。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之间的那种关系,或者说,也就是“三身”之间的那种关系。

  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东西并非刻意“构思”出来的。其实在写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这一切。所谓写作,只是让它流淌到表面上来,如此罢了。事实上,凡是看上去并不拙劣的东西,都不是“构思”出来的,而是“本来就知道”的。作者“本来就知道”,读者也“本来就知道”,所以,当它表述出来的时候,双方就能产生共鸣,“他写出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而这就是写作和阅读之所以出现并存在的基础原理 :本然。符号主义认为,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种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记忆,指向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东西。那个“一”。

  事实上,毕加索的画、达利的创作,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也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一样,都是在表述着我们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并非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个样子。诸相非相。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也可以说,都是大禅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而且,是并不觉得自己正在普度众生的“无相”大菩萨。长久以来,一直并不知道,为何与生俱来就有那种强烈的写作欲望,为何与生俱来总是感觉需要有所表达,一直不知道这种动力来自何处。现在,应该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觉的自觉,是本觉自觉的形式。或者说,那就是本觉。千言万语,都不过是在写着一句话: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万紫千红总是春。事实上,一切作品本来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隐形衣的。甚至对于作者本身来说,它也同样是隐形的。具有识别隐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到。

读《哈利·波特》有感10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朦胧的灯光,温柔的洒在我的脸上、书上。我又一次轻叩魔法世界的大门,和哈利一起走进那神奇的魔法世界。

  哈利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安全而幸福的长大。那一天,哈利的父母在阿兹卡班守卫的疯狂折磨下永远离开了人世。从那时起,哈利父母最好的朋友小天狼星布莱克一直在追踪杀害他们的凶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凶手终于出现在布莱克的视线里。他默念一条咒语,然而狡猾的凶手却逃走了,结果这条咒语无辜伤害了十二条性命。于是布莱克就这样被拘捕了……

  每当回忆起这段文字,我的心总是酸酸的,一件件往事也不由自主的在我脑海中翻腾,那天中午碎成几半的碗随之清清楚楚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暑假,我过的很悠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天碌碌无为。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终于看不下去了。于是在中午吃饭时批评了我。我默默地听着,一边检点自己的行为。然后收好碗筷,来到水池前洗起碗来。

  也许老天就爱那么捉弄人,在这时与我开了个玩笑:粘着洗洁精的碗从我手中一滑,“嘭”的碎了……

  小天狼星布莱克从此便被大家误认为是杀人凶手。在暗无天日的阿兹卡班监狱,布莱克受尽了摄魂怪的折磨。但是他没有为人们对他的误解而生气。在被关着的日子里,布莱克依然无时不刻的想着凶手的下落。

  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禁猛烈颤抖??在地狱般的阿兹卡班监狱,布莱克度日如年。他没有怨恨别人对他的误解,反而用自己宽宏大量的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别人??布莱克在被关了一年多后溜出了牢房,然后竭尽全力的追踪凶手的下落。再想想那天中午,爸爸妈妈认为是我赌气而故意打破了碗。他们同样误解了我,然而我却一摔房门,生气起来。

  在轻轻合上书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经平息下来,同时也让我第一次明白宽宏大量有多么重要??那天中午,我并没有以爸爸妈妈的角度来思考自己被误解的原因,只是一味的埋怨他们对我的责骂。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也许现在的我们并不能诠释“宽容”的含义,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宽容身边的人,理解身边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心又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读《哈利·波特》有感11

  “哈利·波特”系列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它讲述了哈利·波特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勇气与爱一次次与黑魔头伏地魔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哈利波特》向读者展示了许多优秀的品格,不论是四个学院所代表的勇敢、智慧、友爱、正直,还是哈利、罗恩和赫敏那种天长地久的友情,它们无不体现着这套书的核心,开始和结束——爱。

  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东西,但它绝对是天下最美好的。当一个人缺乏爱的时候,最耀眼的光仿佛都黯然失色,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会做出什么。伏地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伏地魔的父亲抛弃了他的母亲,而母亲生下他之后就死了,只来得及给他取个名字——汤姆·马沃罗·里德尔。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从来没有人给予他爱。他很孤独,进而变得邪恶,迷恋权利,鄙视爱和一切美好事物。汤姆的人性开始扭曲,他给自己进行了许多次危险的变形,让自己英俊的外貌不复存在;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不平凡”的名字——伏地魔。从此,他由一个英俊的霸变成了史上最邪恶的黑巫师。

  但是伏地魔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自己最鄙视的东西击败。

  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波特为救儿子而死,爱的印记就在哈利身上,伏地魔触碰不了他;斯内普因为爱莉莉,一直以来都默默地冒着生命危险给邓布利多做密探,为了莉莉守护着哈利;马尔福的母亲纳西莎为了能潜入城堡寻找儿子,向伏地魔撒谎说哈利已经死了……爱,是伏地魔永远不能理解的。

  上文简单讲述了极度缺乏爱的伏地魔,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拥有爱的哈利波特。

  虽然哈利没有了父母,姨妈姨父和表哥又对他冷嘲热讽,每天欺负他,但是哈利至少还有个家。他到霍格沃茨上学后,两个最要好的朋友罗恩和赫敏给了他来自友情的温暖,罗恩一家更是给了他家的感觉。校长邓布利多、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父亲的朋友卢平等也给予了他像父亲一样的关怀与爱。在他们的守望护下,哈利波特肩负着使命,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男人。

  可以说,哈利和伏地魔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有没有得到爱,决定了他们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这一系列书里,还贯穿着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友谊。如果哈利身边没有罗恩和赫敏,他就不可能在霍格沃茨待下去,更不可能与最邪恶的巫师战斗并取得胜利。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纳威的一句“我们和你一起去,哈利”,以及在寻找魂器之前罗恩和赫敏坚定的话语更是见证了他们牢不可破的友情。

  然而世上又有多少像这样的友情呢?往往当你有权有势时,成百上千的人都跑来和你称兄道弟;而一旦当你落魄,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愿意请你喝杯牛奶就已经谢天谢地了。真正的友情是雪中送炭,虚假的友情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像他们三人那样的友情简直少而又少,这样的知音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哈利波特”系列同时也映射出了过去的一些和政治、种族等相关的问题。比如书中关于家养小精灵的描写。

  家养小精灵是一种魔法生物,它们无条件地为主人工作,无条件地服从主人的任何命令,它们接受惩罚和鞭打,一代接着一代。而巫师们也普遍虐待家养小精灵,不把它们当成生命。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就是因为虐待家养小精灵克利切而遭到它的背叛,被贝拉特里克斯杀死。巫师虐待家养小精灵就好比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白人虐待黑人一样,不把他们当人看待,不给任何报酬地让黑人为他们工作,最后就有人像小天狼星那样自食其果。

  此外,巫师也有种族歧视,纯血统巫师歧视麻瓜出身的人,称他们为“泥巴种”。而其实呢,根本没有什么“纯血统”,只不过他们将血统不纯正的人从家谱里删去了。巫师中的种族歧视像极了“无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但是,“无色人种”并没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高高在上,就像“纯血统”巫师的血统并不存正,他们也只是凡人罢了。

  “哈利波特”系列里不仅有对优秀品质的刻画与褒扬,对人性的领悟和诠释,更有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是一套值得读百遍的书!

读《哈利·波特》有感12

  最近我迷上了“哈利·波特”,我深深地被里面的主人公所吸引。我现在还有三本书就看完了,现在正在看其中的一本是《哈里·波特与火焰杯》,这本书非常好看,我很喜欢它。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哈利和几位伙伴一起去观看地魁奇世界杯,无意间看见了消失了XX年的黑魔标记。黑魔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重中暗藏杀机的神秘事件将哈利一步步推入伏地魔的魔爪。在1XX年都没有举行的三强争霸赛上,哈利渴望战胜自我,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任务,谁知整个比赛竟是个天大黑魔法阴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 的被哈利这种坚强不退缩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三强争霸赛原应该是只有满十七岁的六年级学生才能参加,可是不知道是谁让他进入比赛,而他却坚强的完成了三件艰巨的魔法任务,还遇见了卷土重来的伏地魔,与他展开了一场搏斗。

  我非常敬佩哈里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虽然他不满十七岁,但他仍然完成了对他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伏地魔对战,他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伏地魔,但是哈利勇敢的心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伏地魔打倒了,又把他赶跑了,我被哈利感动了。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加油!

读《哈利·波特》有感13

  今天,我读完了《哈利波特》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读的很感动,同时我也很崇拜书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他智勇双全,自强不息,战胜了一次次的困难。

  哈利波特是个自强不息的男孩,自幼失去父母,每天生活在姨夫和姨母的责骂中与表哥达力的追打下,但他并没有绝望,相反他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有一天,海洛吧一封信送到他手中,他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将要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上学。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哈利波特生活很好,也很幸福,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也暗藏杀机,一次,有史以来最邪恶的黑巫师试图偷窃被严密看守的魔法石,是哈利波特和朋友们用生命护卫魔法石,让黑巫师的阴谋没有得逞。哈利波特不惜一切代价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值得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呀!

  哈利波特不仅有勇气,他还很有智慧,他经过努力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屋顶上的鸟根本不是鸟,而是钥匙。他就是依靠这种过人的智慧破了一道道机关,找到了魔法石。

  哈利波特虽然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他的那种自强不息,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读《哈利·波特》有感14

  在年味颇浓的现在,华灯初上,绚丽的霓虹灯,装点着这座城市,收回目光,家里的灯立刻与外面的形成鲜明的的对比,黄色的暖光打在白色的墙壁上,像浸在水里,一圈圈漾开。

  静夜阑,寥落孤星挂天上,随手拿来手边的一本书,借此来打发如此静谧的长夜。一看,竟有些怔,好久了,这都没有再看这部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每个星期都要看的小说。

  10岁时,第一次从灰土尘封的书柜里找到这本《哈利波特》,是被它华丽的书皮所吸引。当打开这本书,随着里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着迷,一场与梦同行的旅行就此拉开了序幕。

  当某一种情感在心中很深很深,即使凭着中国字的博大精深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正如现在我酝酿下一句的感受。

  读《哈利波特》,如尝一道百味羞,在那扣人心弦的传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坚强,罗恩忠实真诚,赫敏聪慧冷静,邓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绝悲凉……在罗琳笔下多如满树繁花的人物中,不管是奸是忠,是好是坏,都是为了衬托体现这部系列的主题——爱,可以战胜一切。

  当哈利的母亲不顾一切扑在哈利身上保护他,连最厉害的死亡咒都伤害不了哈利;当哈利波特问邓布利多教授他有什么能力战胜有时以来最厉害的黑巫师时,他说“你以为我们爱过的死者会真正离开我们吗?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简而言之,是你的爱保护了你!爱可以帮你战胜一切!”

  在这七大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很少,但懂得的道理却很多,很少有一个系列的小说可以让人坚持下来看7本。很多人说哈利波特是一部儿童小说,读读可以,但不必深究,但我认为,哈利波特所带给人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过一部儿童故事给人的感觉。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七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五亿多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小说。当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追忆过去《哈利波特》带给我的种种快乐,我想我要永远这样与梦同行下去!

读《哈利·波特》有感15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哈利·波特》,讲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好朋友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在他们的学校—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度过的一个又一个惊险的事件,甚至差点死亡。在学校里,鲁伯·海格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德拉科·马尔福是他们最恨的同学,因为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顾一切地嘲笑哈利和他的小伙伴们……

  在书中,学校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说:“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的确,如果你永远沉浸在你的幻想之中,无法面对现实生活,对自己的成长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有拼搏才有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勇敢克服困难,勇于面对现实生活才行。

  看着哈利,想想自己。我在生活中是个胆小怯懦的学生,只敢做别人都能做的事;每次发言的时候,声音低的只有我自己能听见;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总是认为自己完成不了……这就使我显得十分平庸。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每当我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我总是告诉自己,想想哈利吧,他经历过生死。这样,我就不再那么胆小了,而是渐渐地就变得勇敢了。

  与哈利的经历相比,我的经历实在是微不足道,哈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困难重重,我也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它。

【读《哈利·波特》有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读《哈利·波特》有感【热】03-28

读《哈利·波特》有感【热门】03-28

读《哈利波特火焰杯》有感04-05

读《哈利波特火焰杯》有感(8篇)04-05

读《哈利波特火焰杯》有感8篇04-05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集锦15篇09-17

哈利波特观后感(集合15篇)03-03

哈利波特观后感(合集15篇)01-18

罗琳和哈利波特英语四级作文11-30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读后感9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