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鹰志》有感

时间:2021-05-08 16:25: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鹰志》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鹰志》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鹰志》有感1

  读罢此文,心灵受到很大震撼。

  大浪淘沙让我们从容面对生活的残酷,人的一生更应该学习鹰的精神。在风雨中成长;在苦难中重生。逆境中坦然面对,百折不挠的毅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母鹰和父鹰并不为丧子而伤心,反而在一旁鼓励强者。】他们这样做,让小鹰明白,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了生存可以不顾一切。我很敬佩鹰的勇敢精神,它有时毫不危惧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它的寿命达到七十岁,而要维持如此长的生命,必须在四十岁做出决定,让生命获得新生,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为了新生它不得不做出壮举,在一百五十天的时间,它先飞翔中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它会用很大的力气把老化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它忍着巨痛等待新喙长出,用新喙把旧趾甲旧羽毛拔掉,这是生与死的挑战!

  只有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鹰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能贪图安逸,为眼前表面的繁荣所陶醉。我们炎黄子孙更应该学习鹰的精神!内忧外患,我们每一个人从自我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国侵略的伤痛难道我们忘了?

  醒一醒吧,我们要卧薪长胆发奋图强以鹰的精神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读《鹰志》有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智慧背囊》,有几个故事令我记忆很深刻,这其中就有《猫头鹰的墓志铭》,它描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华特是一个城市里的小男孩,父亲是一名建筑商,在他五岁时,父母就搬到了一座农场,七岁那年,华特第一次接触到了死亡。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华特来到了一座苹果园,看见了一只熟睡的猫头鹰,便想把它抓住作为宠物,但无意间把它碰醒,一场斗争后,这个惊慌的孩子突然把这只惊慌的小鸟摔到地上踩死了,他哭了,把这只小鸟埋葬了。他为此事而感到惭愧,直到多年之后才肯把这件事告诉别人,但是,这时世人已经饶恕他了,因为,在那个令他难过的夏天,华特已经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从此再也不残害生灵了。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一个无知幼小的儿童,相信谁都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去反省过、去想过的呢?而小华特竟能“悟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古代曾经出过一个叫周处的人,他也是从做错事情的“一害”,转化成保卫国家的英雄的。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告诉我们:做错并不可怕,它可能是你清醒的转折点!

读《鹰志》有感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我看了《读者》的《鹰志》后,不由联想到了以上这段话。鹰的成长需要磨练,而人,也是如此。

  鹰是天空之王,在藏区,它是神圣高洁的象征。它们拥有有力的翅膀、锋利的爪子和坚硬的喙,这都是造物主的偏爱吗?不,它们是在艰苦的磨练中生出来的。

  幼鹰出生后不久,母鹰一改之前的细心呵护,减少喂食,迫使它们手足相残,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囫囵吞下解饥。在幼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便会自己先示范,再把它们推下万丈深渊,让它们飞翔。它们会飞后,母鹰又会把它们的翅膀折断,再推向深渊。求生欲使幼鹰不断挣扎起飞,挣扎使翅膀得到供血,痊愈了,而且坚硬如铁,但不少幼鹰也因此断送了性命。鹰可以活七十岁,可在它们四十岁时,需要进行残忍的脱胎换骨,否则就等死。它们找到了除了自己无鸟可上的悬崖,用力地把喙连皮肉一起撞碎,然后等着血淋淋的地方长出新喙,然后用它把脚趾拔掉,忍着剧痛等脚趾长出。最后,在把自己的羽毛扯掉,血肉模糊地长出羽毛后,它们又获得了三十年的生命,再次成为空中之王。

  整篇文章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母鹰把小鹰推下悬崖强迫它们飞翔的片段。在那时,小鹰的瑟瑟发抖、哀叫婉鸣,母鹰难道不感到酸楚吗?如果失败了,自己的孩子就会粉身碎骨。母鹰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它们很爱自己的孩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母鹰溺爱小鹰,让它们爬行,它们长大之后就是一个连翅膀都举不起来的废物,等待它们的就只有死亡。母鹰自然不希望孩子这样死,所以母鹰宁愿在幼鹰还未依赖爬行时就将它们推下悬崖强迫它们飞,因为第一次死亡是偶然,而第二次死亡则是必然。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匡衡凿壁偷光,成了学者;范仲淹断齑划粥,成了宰相;祖逖闻鸡起舞,成了大将。那么多文人学者都是经历了苦难,才有后来的成就。明初文学家宋濂也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了他向人借书学习,冒着酷寒抄书的经历。可见宋濂的博学多知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吃苦勤奋得到的回报。反观方仲永,他先天聪明,却没吃苦,到最后还是沦为一介布衣。

  想一想鹰,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小鹰被母亲推下悬崖时,我们可能在被窝里睡懒觉;在小鹰不断完善自己时,我们可能在看电视;在鹰脱胎换骨时,我们可能在吃着甜得发腻的糖果……即使是生在幸福的家庭,我们是否也应该磨练自己?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生活技巧。

  人生,需要磨炼,我们也需要像鹰那样不断完善自己。我们不是蜜罐里的蜜饯,不是温室中的小花,不是娇滴滴的杜鹃,而是展翅高飞的雄鹰。

读《鹰志》有感4

  “飞是鸟类的本能,天空是它们的向往和梦想。”但在《读者》上看到了《鹰志》这篇讲述鹰成长过程的文章,我对“飞是鸟类的本能”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只鹰从蛋壳出来后,过不了几天,母鹰便减少小鹰的食物,驱使它们互相争食,直至其中的强者吃掉弱者。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这是鹰遭受的第一次死亡的考验。到了四十岁时,因尖利的双爪开始老化,不能自如抓捕猎物;喙上也结了又长又弯的茧,对进食阻碍很大;最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在一起,使它不能轻盈地飞翔。这时,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鹰都会选择用一百五十天左右的时间让自己获得新生。首先,它用很大的力气将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新喙长出来后,它立刻,用新喙把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

  看完了这个故事,让我感触特深是两点。

  第一点:我佩服父鹰和母鹰,它们真是“教子有方”。以人的角度来看,不免有些残忍,它们不像人类对孩子百般呵护,恨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排除万难解决问题。但在弱肉强食动物世界,父鹰和母鹰为了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只有强者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法则,若不心狠残忍,便无生存机会,而为了生存,可以不顾一切。所以我们也要懂得弱肉强食的道理,为了将来的强者,不要去埋怨父母的严,他们的严全部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是要让我们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二点:我敬佩鹰,它们真是“英雄”。鹰为了生命的延续,能如此忍受的那无比的痛苦。就这一点,换做人类,会有多少人去选择这种方式呢?就算有,又有多少人会忍受住剧痛呢?这样看来,不正应那句话: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失去与拥有,而在于勇敢面对挫折,坦然对待选择。

  一直以来,我以为:飞是鸟类的本能,就像平时我们只看到了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只看到了它的王者风范。竟然没想的是那背后,鹰所付出的,所遭受的磨难会是如此多。

  鹰,我由衷地欣赏你的独特风格,佩服你的非凡霸气,敬佩你的高远志向,敬重你的坚持不懈……

  我一定要做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驰骋在那广阔的蓝天中!

【读《鹰志》有感】相关文章: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木兰从军》有感04-10

【推荐】读《母爱》有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