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木棉·流年》有感

时间:2021-03-23 19:26: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木棉·流年》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木棉·流年》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木棉·流年》有感1

  假如我生活在70多年前,面对瘟疫拆散了家人,我该怎么办?大人说:“那是以前,你不明白。”

  假如我在寄养的家内,眼睁睁地看着国内仅存500多册,就被日本鬼子抢去30余册的《永乐大典》,狰狞地笑着肆意掠夺而无能为力,我该怎么办?大人说:“那是以前,你不明白。”

  现在,我通过一本《木棉·流年》看到了生活在1937年的女主角、经历过那“我不明白”的大风大浪的阿宁。

  在阿宁9岁时,家乡闹瘟疫,父母不幸都被感染,家里的佣人福嫂带着阿宁匆匆避难;正当阿宁打算忘掉苦难,坚强生活时,福嫂唯一的儿子阿贵又因不小心触怒了财主家的儿子,竟在放牛归来的路上被人殴打致死;日本鬼子侵华,公然践踏“万国公地”木棉岛,于是千万青年奋力反抗,包括阿宁所熟悉的欧阳卓叔叔和梅雪姨;一位中国妇女含辛茹苦地将一名弃婴、也就是长大后的日寇藤田浩养大,可是藤田浩却忘恩负义地抢夺了他的养母家中数十册的无价藏书……这一切,都在阿宁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激励了她誓死护国之心。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国耻不可忘,但更要展望未来,增强国力,不能令革命人士的鲜血白流!在千千万万的感受中,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一、国耻不可忘。我们不能忘记学习董存瑞那与敌同归于尽的勇气,刘胡兰那宁死不屈的气概,更不能忘记为了国家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爱国青年,他们本应有与我们一样的青春飞扬,但在苟残延喘的活着及在丑恶的侵略者卑躬屈漆前,他们毅然选择了战斗,用鲜血换来祖国的明天。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需要去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吗?无疑是必要的!国歌定为《义勇军进行曲》,定有它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莫忘记那火与血的战争岁月。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3500万中华儿女为国捐躯,近5000万人民惨遭杀害。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文革”在人民精神上的一次掠夺。当前盛世娱乐流行,但历史的警钟定不能埋没!

  二、学会坚强。如果心智脆弱,又如何能顶住灾难,从而奋勇杀敌呢?作为新一代,我们并不需要用武力保护国家,但我们也要学会在险恶的社会立足。而有着和阿宁一样的坚强心智,是极为重要的。

  这本书,不是“快餐”类的图书,它激励着我为国家奋斗,为生存而学会坚强。

读《木棉·流年》有感2

  在海南有个关于木棉树的民间传说。相传挺拔的木棉树是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的英雄吉贝的身躯化成的,殷红的木棉花是吉贝的鲜血化成的。因此人们爱称木棉树为英雄树,称它的花为英雄花。

  认识这样的木棉花缘于一本书——《木棉·流年》。

  书的封面上,立着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一个纤弱的小女孩阿宁躲在树干后望着,望着。她仿佛望见两岁的自己从李庄到了番仔园,望见坚贞的梅雪为爱情献出生命,望见爱国隐忍的唐明泽为国捐躯,望见多情的茉莉为博文挡下日本人的五枪,望见一位位爱国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开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又涌现在眼前。唐明泽,大家都认为他变了心,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顶着背叛国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贵的藏书送还祖国,以剖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番婆,一个年轻美丽而又精明能干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换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绝不让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为此,她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日本人,多么残暴,用鞭打志士来逼出情报,用挖出志士的指甲来寻求快乐,用肆意杀害来宣扬自己的强悍,丝毫没有感情!他们就是这样侵略了我们! 《红岩》中,日本人把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成岗的胸膛上; 《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动不动就端起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一通扫射……志士们呼喊着:你们在监狱中得不到的,在刑场上同样得不到!学生们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呼吁……阅读记忆中的悲愤被一一点燃,激情充斥在心间,汹涌澎湃!

  这些革命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强”,怎样才算“爱国”!做一个中国人,不是喊着昂扬的口号就够的,而是要拥有坚定的意志,拥有爱国的气节,要有“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的坚强毅力。我们中国不会永远这么软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时刻准备着,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已成历史,拥有巡航导弹、突击炮、无人机的中国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阅读的短短一小时中,它带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宁目睹了残忍又悲壮的迫害;六十年后,阿宁回到木棉岛,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树花开花谢,婆娑作响。木棉岛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么多英雄的故事,风干了那么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怀念,站在木棉树下,云淡风轻。

  轻轻掩卷,站在那棵木棉树下,仿佛看到茉莉那绝望的、有着淡淡忧伤的眼神,看到唐明泽那坚定的、略带伤感的表情,看到了林婶在阿宁掌心藏了六十年的一滴泪水……站在木棉树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热泪盈眶,一种被唤醒的民族情怀在心间涌动……

读《木棉·流年》有感3

  “一幢幢庄严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髓,荡气回肠……走进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一翻开书,我的好奇心便被扉页上的一段文字所吸引了。

  血色流年,血色的流年……,我暗自揣摩着这文字的含义……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书中描写了小女孩阿宁的爸爸染上了鼠疫,妈妈坚持留在家乡,便让福嫂带阿宁去海门避难。在海门,福嫂的儿子阿贵被伪日本打死,福叔也怕连累阿宁,就把她送到木棉岛的番婆家。番婆的可亲、善良,让阿宁暂时忘却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和忧伤。但随后,日本人攻上木棉岛,一些阿宁熟悉的人:茉莉、博文、唐泽明、李校长、周先生、三舍……都从阿宁的世界中消失了,最后连番婆也因拒绝日本人的要求而被列入《血魂团团员成仁志士》名单。最后,阿宁也随林嫂离开了木棉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也随着血色流年翻腾激荡。我很佩服作者李秋沅,她能把一个个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父亲房里的烛火一宿未灭,他的咳嗽声从屋里传出,粘在静夜中,被黑夜浸湿了,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上,沉得人心慌慌地跳。间或听到母亲的抽泣声若黑夜中的一缕拉长的丝线,细得让人担心。”这时,我的心仿佛随父亲的声音而抽动。恍惚之间,我捂住胸口,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那狭窄、昏暗的木屋内。

  我还佩服书中人物番婆,她从不惧怕日本人的淫威。当她受伪日本人李先生迫害之时,毅然地将手中要交换的青花瓷摔破,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的气概令我折服。李先生愤愤而去,最后番婆也被杀害了。

  我更佩服唐泽明,他以一名日本人的身份,保护唐家的《永乐大典》竟切腹谢罪。据说他切腹时,只是将刀深深地刺入左腹,慢慢地拉向右腹,在这异常痛苦的动作中,他从未流露出痛苦之色。仅在前伏倒下时,嘴角微微抽搐着。这充分体现出他为了保护《永乐大典》而切腹谢罪的行为毫不悔恨,似乎这一切是他早已计划好了的。这种有正义感,这种对正确行为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走进《木棉流年》,走进血色流年……

读《木棉·流年》有感4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扉、荡气回肠……”合上书,这句话仍然回响在耳畔。

  作家李秋沅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南国的城南旧事。以阿宁所遇到的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长篇《木棉?流年》抒写的是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炎黄子孙遭受史无前例“文革”劫难的历史,那是要一生铭记的。文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潘婆﹑茉莉﹑博文﹑唐明泽﹑梅雪……他们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份独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泪。

  往事如烟,早已被时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五岁的阿宁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岛上的番仔园里与番婆和林婶生活在一起。在没有父母的特定环境里,以她孩童的视角去承受和感应那真实的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际遇,而那残酷的历史的踪影也围绕在她身边。

  战争﹑瘟疫﹑分离﹑诡计﹑杀戮﹑仇恨﹑生离死别……这一切残忍的词语就这样如坚硬的石块一起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过,作者不想让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拥有童年阴影,所以她给了阿宁一个爱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经关爱她的又在短暂时间从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岛上的火红的木棉,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开,循环往复,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宁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瞬间。当花瓣纷飞的时候,走进木棉岛,将地下那红艳的快要滴下来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凑,阿宁儿时的画卷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面前。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来到了那个时期的木棉岛。在岛上漫步,驻足在那火红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轻轻推开那虚掩着的门,探寻那些早已发黄的故事。想发现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却发现它们宁愿多在时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来向世人讲述它的结局。

  闭上眼,任自己的思维瞬间绚烂,光芒消散,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恍惚中我看见阿宁在朝着我微笑……

【读《木棉·流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自立》有感04-16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牺牲有感04-15

【热】读《皮囊》有感04-17

读《皮囊》有感【推荐】04-17

读《皮囊》有感【热门】04-17

读《美的历程》有感04-16

读《飘》有感【精】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