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时间:2021-02-01 16:28:3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城口县,专题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摸实情、看规划、查项目、听民意,解剖麻雀、理清思路,商讨城口扶贫脱贫大计。

  一、基本估价

  城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召开县委全委会专题部署扶贫攻坚,今年研究出台“1+15+7”政策体系,举全县之力推进扶贫攻坚,为如期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深切感到,城口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扶贫攻坚摘帽任务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多,干群扶贫脱贫决心大。通过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整体脱贫。

  (一)减贫脱贫成效显著。2014年,城口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6亿元,较2012年增加5.25亿元,年均增长8.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491元,较2012年增加1325元,年均增长12%。按照2300元(2010年不变价)扶贫标准,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6294人减少到2014年的37567人,净减少872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0.9%下降到2014年的14.3%,下降6.6个百分点。减贫、增收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特色产业亮点纷呈。立足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鸡、中药材、干果、中蜂和乡村旅游,成为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骨干产业。目前,城口山地鸡存出栏550万只,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45万亩,中药材在地面积32万亩,中蜂12万箱;建成大巴山森林人家650户,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亢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经过3年打造,在13个贫困村集中连片发展森林人家250户、接待床位3000个,当地90%的群众直接受益,贫困发生率由48%下降到9%,实现财产性、经营性、劳务性收入一体化,成为周边颇有名气的风景线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三)精准扶贫措施实在。在推动区域加快发展的基础上,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创新机制、丰富手段,多形式实现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如:高观镇双竹村、蒲池村采取“七统一分”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统一提供土地、设施、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种植品种、产品标准、收购价格,农户分散管理,借助专家大院、电商平台,建成蔬菜基地700亩,带动300户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及营销,其中建卡贫困户75户。坪坝镇光明村发展猕猴桃产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全村260户农户中有254户(其中贫困户62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通过参与管护获得劳务收入。

  东安镇黄金村建设“网上村庄”服务站,采取互联网+实体店+电话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销售模式,实现乡村旅游、农副产品销售与网上村庄有效对接,服务站现有会员11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8户,运营不到1个月线上销售额达6万余元。为有效解决深度贫困户搬迁难题,在市级每人1万元补助的基础上,再针对贫困户差异化补助每户2-4万元。2010年以来,4.5万人通过扶贫搬迁实现下山、转业,其中深度贫困户2600人。针对贫困户无力参保的实际,统筹财政资金,对建卡贫困户中深度贫困的A、B类贫困人口按一档标准资助其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四)基础工作务实扎实。组织力量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对象再甑别、措施再细化,点对点剖析贫困类别,实打实列出需求清单,面对面算清脱贫增收帐,做到户有册、村有簿、乡建档、全县一张网。推行问题导向、分级负责、清单管理、结果倒逼工作机制,全县有扶贫攻坚作战图,乡镇有实施方案,贫困村有工作计划,逐级列出脱贫任务书和时间表,把扶贫脱贫任务明确到年、到月,具体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头,倒排工期,限时完成。制定“不严不实”负面清单42项,加强考核督查,实行倒扣分制,推动了工作落实。

  (五)干群精神状态良好。在与城口基层干部和群众走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尽管基础条件差、发展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但大家继承了革命根据地优良传统和作风,不等不靠,开动脑筋、整合资源,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展现出城口人民勤劳、勇敢、厚道的做人做事风格和万众一心思扶贫、抓扶贫、干扶贫的精气神。

  二、主要困难

  尽管近年来城口县扶贫攻坚取得明显进步,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要加快发展跟上全面小康步伐,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交通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发展最大瓶颈。对外,不通高速公路、无铁路,距重庆主城5小时车程,到周边的巫溪、开县需翻山越岭,到陕西平利县、紫阳县出境路因城口境内建设滞后形成“断头路”,大巴山成为阻隔城口联通外界的最大屏障。对内,路网密度仅为94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道路密度低、等级差、通行水平弱,34%的行政村未实现畅通,30%的撤并村未实现通达,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山区群众出行难、生产资料运输难、农特产品流通难。

  (二)要素保障不足导致发展内生动力缺乏。一方面,由于规划相对滞后,用地条件受限,物流成本高,人力资源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够,严重影响了重大项目招商引入,富集的旅游、林业、生态资源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后发优势,沉睡的资源亟待唤醒。另一方面,由于资源依存度高,要素配置不给力,致使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一锰独大”且举步维艰,农业“小打小闹”,城市“难以伸展”,旅游“缓慢起步”,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发展速度,都明显滞后全市水平。2014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1.3%,远低于全国54.8%和全市59.6%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1元,远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小康实现度仅为73.9%,低于全市10.6个百分点。

  (三)深度贫困状况大大抬升扶贫开发成本。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自然条件恶劣,是城口区域性贫困的真实写照。新一轮识别出贫困村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1.1%;有贫困人口3.76万人,其中贫困程度深的A、B类占77.2%,贫困发生率14.3%,居全市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市5.8、8.3个百分点;70%以上贫困人口需要搬迁。如高观镇复兴村常住人口510人,建卡贫困户460人,贫困发生率达90%,村内住房大都为危房,交通不便,是移动通信盲区。特别是随着扶贫开发纵深推进,剩下的贫困村、贫困户都是名符其实的“硬骨头”,交通、水利、搬迁等所需资金量更大,扶贫开发成本投入还在进一步增加。

  (四)社会事业落后造成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全县仅有1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二等乙级医院,教育、医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就近入学难、看病难问题突出。常年因病因学返贫率达9%,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在3.76万贫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6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均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现象突出。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矿山开采、建筑等高危行业,因意外伤亡致残比例高,全县有残疾人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5%,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人口。

  三、攻坚要务

  面对城口这样的扶贫脱贫“硬骨头”,仅靠惯性思维、常规手段难以奏效,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这一轮扶贫攻坚历史性机遇,多算政治账、民生账、生态账,拿出“超常规”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一)当务之急:破除交通瓶颈。坚持交通先行战略,实施交通三年攻坚计划,不惜血本打通形成“内快外畅”的交通体系。要千方百计争取渝西高铁、安张长铁路途经城口,尽早开工建设G69银百高速重庆城口至开县段和城口通用支线机场,打通城口与周边区县出境公路断头路,实施行政村通畅和自然村通达工程,构筑起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对修路成本太高的山区,则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把老百姓搬出大山。

  (二)发展之路:做精特色农业。立足城口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品质至上、靠山吃山,依托大巴山(重庆·城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建设,借助“互联网+农业”等新模式,做大做响城口老腊肉、山地鸡、中蜂、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名特优”产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优化耕地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比较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用好64.5%的森林覆盖率这一宝贵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林地保护利用,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

  (三)产业之要:壮大乡村旅游。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红色牌,以避暑、休闲、养生为主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一城(县城)、一谷(亢谷)、一坝(黄安坝)”重点,叫响“心灵牧场·养生天堂”的旅游主题形象。总结推广亢谷旅游扶贫示范区经验,按照“人口下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思路,把乡村旅游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行政村、乡镇区域限制,在全县范围内配置资源,沿河流规划布置集中搬迁安置点,建设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品牌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兴支柱产业。

  (四)脱贫之计:助推人口转移。针对城口大山深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实际,跳出城口抓扶贫,跳出扶贫抓扶贫,借助户籍改革、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职业教育、就业扶持、圈翼帮扶等政策,大力推动山区群众向大都市区特别是城市发展新区、县城、集镇梯度转移,通过转移贫困人口实现减贫目标。到2017年,力争转移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至50%以上。

  (五)动力之源: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县为单元,整合不同渠道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交通、搬迁等突出贫困问题。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把发展经济作为村、支两委的核心职责,探索“村支两委+农民合作社+互助资金社+致富带头人”一体化模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农村工作的负责人、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合作组织的召集人、互助资金的管理者。同时,改革创新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等分配机制,采取股权化、合作化、基金化的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干预,让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真正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用宅基地、农房、承包地经营权和财政扶贫资金等与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进行股份合作,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让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07-31

扶贫攻坚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03-18

县工业发展调研报告04-07

县林地资源开发调研报告01-31

县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工作报告04-27

关于自治县脱贫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09-17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12-25

县脱水蔬菜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调研报告01-29

关于县运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12-24

关于长海县初中化学教学的调研报告范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