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1-01-06 11:41: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

  一、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基层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部门广人才严重缺乏。

  2.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外,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

  3.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出现县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

  4.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及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建议

  1.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要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4.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省财政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2)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县人才工作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全县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安排,由县委办牵头,组织部、人社局参与,5月下旬集中利用4天时间,深入教育局、卫生局、农牧局、工信局等19个单位和中台、百里等4个乡镇,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等形式,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17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六支人才队伍中,党政人才1913人,占人才总量的16.3%;专业技术人才3557人,占人才总量的30.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7人,占人才总量的1.2%;高技能人才335人,占人才总量的2.9%;农村实用人才5684人,占人才总量的48.4%;社会工作人才105人,占人才总量的0.9%。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从全县人才现状分析,目前党政人才相对比较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仍明显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农牧、林业、水务、文体等行业的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当缺乏。全县人才总量小,且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这些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近年来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党政齐抓重人才,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思路,讨论制定了《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南。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科技人才包抓产业示范点等制度,创优了人才工作环境,加大了各类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使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整合资源育人才,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加紧培养的思路,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狠抓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建成了体系健全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善了县委党校的办学条件,配套建成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络c级站和公务员信息化培训中心,完成了县职业中学向职业中专的升级改造,全县13个乡镇和1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在浙江温州、山东潍坊创建了赴外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县乡村三级承接的人才培训网络。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活动。整合涉农部门的农民培训项目和资金,统一对全县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和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进行了一次轮训。连续举办了8期“县委大课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参训人员达4800余人次。社保、农牧、扶贫、妇联等单位依托项目支撑,开展引导性就业培训和家政、缝纫、电焊、地方风味小吃等专业短期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66万人,全县有442名农民技术员获得农民培训绿色证书。三是加大了各类人才的赴外培训力度。连续6年组织乡镇负责人和牛、果、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村支部书记及部分农户代表共计1630人(次)分别赴山东潍坊、浙江温州、内蒙、新疆及省内的敦煌、天水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培训,选派287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乡村组织赴外培训1.28万人(次),教育、卫生系统分别遴选了5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临床医师在兰州、广州等地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实地培训,赴外培训已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

  (三)多措并举引人才,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考、招、聘、援”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从2015年开始,先后8年从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为教育、卫生、林业等系统引进专业人才104名,优化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登记接收本科毕业生980名,考录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187名、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14名,分配“三支一扶”服务生76名、进村(社区)人员114名、大学生“村官”19名,组织97名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实习。同时,将农村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民间“能工巧匠”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范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主导产业开发人才库。高薪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21人,组建了“农村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整合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单位人才资源,建立了人才资源档案库,并及时更新,定期  (四)公平公正用人才,人才创业热情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成效比较明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2015年换届以来,共提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186名,交流187名。先后3次公开推荐、差额选XX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3名,乡镇党政正职4名。按照“三考三化”方式,一次性公开选拔和公开提名推荐80后乡镇副科级干部20名,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了快车道。按照“双推双考”方式,储备县管科级后备干部227名,择优提拔使用122名。确立了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及党群机关“凡进必考”用人制度,近五年,共为县委各部门及群团组织招考综合素质好的工作人员70名。特别是今年5月份,县上选拔了137名年轻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在提升大学生村干部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的作用日趋突出。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15年以来先后对15个中学(学区)校长、6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和30个中层管理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在全县34所学校推行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教师聘用制考核、绩效工资考核、骨干教师培养、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积极发挥特长,近两年申报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市级科技成果22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围绕果、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培养建立了一支能吃苦、善实践、会管理的实用人才队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创优环境留人才,人才工作氛围日趋浓厚。各级关心重视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县级人才开发专项经费,支持人才工作。制订出台了《XX县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彰了15名县级优秀人才,两年内每人每月享受优秀人才津贴300元,同时组织为优秀人才进行了体检。为业绩突出的100名困难教师优先分配了经济适用房指标,有效调动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了“皇甫谧杯”实用人才技能大赛,表彰奖励优秀技能人才220名,向市上推荐领军人才17名,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结合“双联”行动,鼓励支持党政事业单位人才走出机关,下到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县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等方面支持扶持乡土人才发展产业,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供科技信息。县农牧、金融等部门开通了“科技支农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积极提供优质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按照“三二一六”战略思路和“五化”目标任务,全县人才工作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截止2015年底,全县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数的5.1%,略高于全省4.27%和全市4.1%的水平,远低于全国8.96%的平均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卫生、农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教育系统,按照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际看,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一些学科教师相当缺乏。按照最新课程设置标准,全县英语学科尚缺专业教师99人,体育学科尚缺专业教师111人,音乐学科尚缺专业教师27人,美术学科尚缺专业教师31人;语文、数学等专业教师也相对不足。灵台一中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要求,师生比例应为1:13,而目前只有256名专任教师,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还缺30-40名。大部分基层学校和农村边远山区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很多乡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兼任音体美和英语教学任务,不专业、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基层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更为严重,许多基层幼儿园甚至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县职业中专作为我县的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开设的矿山机电、护理、电焊、数控等专业,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有的专业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到了无法开设的境地;电焊、数控等专业教师多为其他专业教师转聘而来,护理专业教师一般为县医院XX县皇甫谧中医院外聘教师,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卫生系统,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和断档的现象,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临床业务骨干,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严重短缺,普遍缺乏公共卫生、药剂、放射、检验等专业人员。从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来看,全县有执业医师286人,万人仅有执业医师12.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6.4人、全市13.5人的平均水平;从万人拥有注册护士来看,全县有执业护士231人,万人仅拥有护士10.0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5.1人和全市12.3人的平均水平;全县医护比为1:0.73,远低于国家配置标准1:2的要求。通过分析,全县尚需执业医师198人,执业护士270人,影像26人,检验23人,麻醉6人,针灸推拿22人。农牧系统,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林、水、牧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9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5%。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专业人才总量偏少,很难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林果、畜牧、蔬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土专家”、“田秀才”比较少。全县共有农业人口20.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仅5684人,只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7%。他们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种田、养殖的好把式,有一部分人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和新技术比较快,对农村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还是沿用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县企业发展总体程度低,一方面紧缺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流失严重,产品研发、营销、财会、文秘、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短缺,尤其是产品研发人才和一线综合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多数一线员工要么没有专业知识,要么不精通生产技术。大部分企业员工学历偏低、年龄老化,专业技能达不到生产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商品化大生产的要求。如皇甫谧制药厂,仅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大输液生产线投入运营后,若没有合格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和药理药性检测化验专业人员,后面的gmp达标验收和投产运营就很难进行。云翔面业目前技术人员大多为下岗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加之年轻人员招不来,来了留不住,以前招收的3名专业技术人员都相继离开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断层比较严重。其他行业,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且现有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县煤炭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譬如,县交通局每年实施的项目达20项以上,投资总额都在3千万元以上,但桥梁设计、道路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6名,质检类人才奇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综合分析,造成我县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原因可归为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工资待遇低,缺乏吸引力,人才来的少,走的多;二是人才使用层次低,高层次人才“用不上”,来不了,留不住;三是受编制限制,人才容量小,造成人才就业难,出现了培养超前,就业滞后的现象。

  (二)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我县人才分布状况分析,人才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一是党政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全县目前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比为1:1.84,表象上看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例较大,但从深层次分析,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人才都比较充裕,党政人才岗位基本都有人理事,有人干事,而且好多岗位重叠,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人多不管事、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断档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好多有建设任务的部门(比如交通、水利、规划等部门),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几项工作任务,从设计、预算、施工,到最后的决算验收,都是一人承包,工作量大,而且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健全。二是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全县现有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初级人才占绝大多数,专业素养偏低,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力。同时,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缺乏科研成果。部分党政人才理论水平与科学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不相适应,自身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到人才总量的30%,并且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人员少,在职函授毕业的第二学历人员较多。从党政人才队伍来看,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上、第一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3.6%;从专业技术人才来看,目前有高级职称的146名,占4.1%,中级职称的1008名,占28.3%,初级职称的1849名,占52%,未评职称的554名,占15.6%,初级职称人数占比大,高层次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四是文教卫生行业人才相对多,其他行业的人才总量少。目前,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8.2%,而其他行业处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畜牧、交通、水利、林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些单位技术人员本来就很短缺,提拔后既承担领导管理职能,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疲于应付的现象。

  (三)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我县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富余与人才奇缺问题并存。一些专业技术部门如县农技中心36名工作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三分之二,且一半以上人员年龄在50岁左右,平均年龄达到46.5岁,非专业人员占岗又占编,富余人员出不去,急缺人才进不来。调研中发现,农业、畜牧等部门多年未引进人才,补充的人员多是退伍军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导致人才出现断层危机。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岗位聘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同时,乡镇人才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辛苦,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现象异常突出。近三年来,市上共审批我县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计划128人,实际引进56人,人才引进率仅43.8%,主要原因是省市人才引进的政策门槛比较高,同时县域经济总量小、创业条件差、待遇比较低,导致高层次人才引不来。

  (四)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一是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不能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存在着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的现象,对真正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不能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导致部分人才对发展环境、成长空间不满,挫伤了干事激情。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县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且单位领导有“鞭打快牛”的思想,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不安心本职工作。三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一方面,受编制等政策限制,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教育系统,现有正式在职教职工2627名,而市上最新下达给我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工编制数为2030名,有597名在职教职工有岗无编。另一方面,县上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个别人才引进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向往进“官场”,在具体工作中脱离专业岗位,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四、下一步人才工作的战略考虑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县“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坚持人才强县,优化人才战略布局。重新确定人才强县战略,用宽广的视野将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适时召开全县人才工作大会,引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理念、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理念和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和落实中,以更加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保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完善,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创造灵台发展新优势。二要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加大财政对重点人才开发的预算支出,保证每年1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列支到位。设立不少于5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紧缺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保证教育、卫生、农牧、林业、文体、工信等人才比较多的县直部门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投入达到6—10万元,其他部门和乡镇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投入至少达到5万元。三要增加人才队伍总量。完善落实《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年)》,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5年底新增人才2000人以上,使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37万人以上。具体如表2所示:

  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和分布结构,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围绕牛果菜、煤电、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增加人才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从而提升相关产业开发水平。

  (二)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一要抓培训。组织部门牵头,要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大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人社部门牵头,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华能、中水、酒钢等知名国企的合作联系,举办诸如煤电产业、制药造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题培训班,每年定向培训一批不少于200人的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大教师、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在巩固现有人才培养“50人”计划成果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赴外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人以上。农牧部门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大规模、分层次开展果农和养殖户标准化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面达到90%以上;要积极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等有效形式,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科技带头人。宣教口部门要抓紧培养一支100人以上的文化创意、演艺制作、旅游管理、高级导游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培训计划如表3所示:

  二要强教育。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下大气力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与地域文化特色相匹配、与就业市场相对接的示范专业,加大县内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对口行业“结亲联姻”工程,形成教育系统与知名院校、卫生系统与知名医院、煤电行业与省煤炭学校等高等院校、畜牧及苹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联姻,大力培养一批紧缺专门人才。三要重实践。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实践成才的新模式、新方式,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企业人才进车间、农业人才到田地,让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大工程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提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特别要重视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压担子,搭梯子,引导青年人才到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到重大项目、关键岗位上经受考验、积累经验、成长提高,形成人才队伍的梯次储备。

  (三)紧贴发展需要,多举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是解决高层次人才匮乏,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一要放宽视野引人才。放眼省内外,坚持“五湖四海”, 从更宽的范围引进人才,积极联系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紧抓住东部产业组团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以及技术指导、兼职兼薪、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二要优化机制引人才。切实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改变目前由人社部门牵头引进人才的局面,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统筹,人社局(人才中心)配合,教育、卫生、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提出计划,确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专门招引人才,每年引进不少于2次。同时,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三要制定政策引人才。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县委人才办要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县人社局要尽快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教育部门要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住建部门完善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来灵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四要紧贴需求引人才。坚持“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加快引进煤电化、牛果产业(尤其是苹果矮化定植技术)、旅游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引进文化系统播音主持、新闻采写、广告策划、广播电视维护;教育系统幼师专业、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类、高中语数外专业教师;卫生系统针灸推拿、映像、检验、临床医学、麻醉等高精尖急需人才和领军人才;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关于针灸养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围绕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多层次引进现代物流、资本运作、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围绕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引进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方面急需的高级人才;围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引进社会慈善、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近三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初步计划如表4所示:

  五要通过招商引人才。围绕牛、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煤炭资源深度开发、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建设等,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企业、煤炭洗选贮存货运物流等配套企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企业,把企业作为人才就业创业的平台,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增智”,促使项目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形成“引进一个龙头或知名企业,带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团队”的机制和通过招商引人才、借助人才兴产业、做大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引资和引才“双赢”,促进人才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式发展。

  (四)着眼服务大局,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贵在知人善用。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一要知人善任。要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三年内调整到对口部门或岗位工作,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敢用善用。县直各人才使用主体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要大胆使用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界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压担子,交任务,让其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三要匡正导向。人社、教育、卫生和农口部门要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五)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必须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优化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各人才主管部门要分行业类别制定各自的人才评价办法,改变论资历、看文凭、重奖项的习惯做法,把人才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主要业绩、群众口碑及其技术推广、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二要创新人才选任机制。组织部门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开发和考核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六重”用人导向,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构建开放式、竞争性的人才选拔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各方面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人社部门要建立一套适应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特点的选聘办法,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重要行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关键部门中去,真正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走上经营管理岗位,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才以创新、发展的空间。三要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大对各类基层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生产一线流动。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大力开展“人才帮扶”主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部、人社局要积极引入“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机制,积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问责制、政府公务员辞职制和淘汰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较长时间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轮岗交流,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人社局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推行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基础的多元分配制度,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探索建立包括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使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和待遇。五要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强化县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抓政策、抓规划,政府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门抓协调、抓落实。构建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县人社局(人才中心)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人才工作格局,统筹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制定、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工程推进、重要问题协调等,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满腔热情地为各类人才当好“后勤部长”,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顺心发展、舒心生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种类型的人才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推介活动,为人才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搭建平台,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库,健全人事代理、企业用工登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2016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9-13

县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09-07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02-01

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11-21

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调研分析调研报告11-26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01-14

农村计生工作调研报告02-22

农村调研报告05-26

2016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