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7-09-04 10:35: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等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组,对近几年来我区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等镇和**街道,对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户籍改革退出宅基地情况等进行了实地查看,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在国土房管局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我区土地整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地整治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式,推动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拓展土地整治外延与内涵,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我区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提供了保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一)积极争取,土地整治成效凸显。自2008年我区农村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以来,区政府及国土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整治项目呈现了全方位覆盖和多样化特点,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2008年来,全区共规划推进项目273个,完成投资7.19亿元,整治土地54.26万亩,新增耕地3.96万亩(其中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新增0.41万亩),被市国土房管局列为“**市国土整治重大工程示范县”,获得了“**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突出贡献奖”。二是耕地质量有效提升。通过土地整理,实施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等项目,大力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成一批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普遍大幅提高。建成了高标准农田26万亩,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通地土地整治,把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的耕地,整治为连片优质农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发展机械作业、推广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为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通过土地整治吸引了**翰林生态农业公司,**农龙、龙大等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来我区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均增幅5万亩,增速近50%。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土地整治,促进流转土地10万亩,整合社会资金近2亿元,项目区内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左右,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保障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全区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39603亩,新增耕地指标收入45397万元,其中市级收购21906亩,本级占补平衡已使用15267亩,库存2430亩,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为我区建设用地做出积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注重规划,土地整治推进有序。在土地整治中,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对新增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快,规模经营搞得好,区位优势明显,综合治理示范强,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优先安排项目。一是科学编制项目规划。先后编制了《**区土地整治规划》和《**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了“全国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示范县”。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融合交通、水务、农综等发展规划,按照优先及重点建设原则,有序推进。如**镇**村、**村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与农综项目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因地制宜实施项目。按照“帮农民想,为发展建”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耕作习惯,因地制宜选择整治区域、内容及标准,积极引导农民联户并地,连片整治,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在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与农业产业化、新村建设、环境整治相结合,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着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人居生活环境。

  (三)严把关口,土地整治管理规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了立项审批、资金分配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严格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一是严把立项标准关。严格执行项目的立项程序和标准,通过前期充分调研踏勘选址,深入项目区走访群众征求民意,编制规划预算,组织专家评审程序,确保项目高标准。二是严把招投标关。严格按《招投标管理办法》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标后严禁转包、分包。三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建立健全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户管理,独立核算,跟踪审计,严格投资用途和标准,确保资金安全。四是严把工程监管关。建立了“严格甲方责任到位、乙方质量到位、监督监理职责到位、指导村社监管到位、协调部门联管到位”的项目联管机制,为保障土地整治质量奠定了基础。五是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村民监管组首验、区土地整治中心会同监理单位初验、区相关部门综合验收、市级专家组核查验收”四级验收制度,确保了土地整治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保护意识淡薄。一是土地撂荒现象突出。由于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农产品种植收入低,大多农户缺劳力,调研组在实地视察中发现,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撂荒现象。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土地整治认识不到位,意愿诉求与整治要求不一致,项目施工有阻力。三是耕地乱占滥用时有发生,如农民建房随意占用农田,新建住宅后,旧宅基地未拆除,有一户多宅现象,造成土地极大浪费。

  (二)部门统筹协调不够。一是部门间各专项规划缺乏统筹。农村土地利用、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部门对规划实施、项目管理、资金安排各有规定,相互间衔接不够,标准不一,导致工程建设时序紊乱,功能不匹配,重复投资,如水务、交通、农委等实施的项目。二是部门资金整合不力。我区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均来自上级项目资金,地方无配套,投入标准低,每亩1000至1500元,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农综等涉农资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无叠加效应。

  (三)整治质量有待提高。由于资金短缺,整理标准低,建设水平不高。有的排水沟设计量偏小,有的屯水田深度不够,有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如**镇高坎村,项目建设后不久,暴雨导致有的沟渠已跨塌。

  (四)后期管护不到位,效益发挥不佳。一是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虽然按照相关规定,都与项目所在镇街、村社签订了工程后期管护合同,但所在镇村无专人、无管护资金,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沟、渠、路等后期管护不到位。二是整治效益不明显。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不够,规模化经营差,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不好。有的镇土地整治后,流转率低,处于闲置状态,无人管护,大片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导致重新抛荒。有的虽然流转,但承包人经营管理不到位,也处于撂荒状态,导致土地整治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据调研查看,项目所在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五)整治项目分布不平衡,覆盖率有待提高。由于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有效增加耕地指标来实现,区级财政无配套,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广大群众需求,覆盖率不高。据了解,我区土地整治项目多布局在南部片区,北部片区规划项目少,南北差距大。在这次调研中了解到,**镇已实施项目18个,**镇仅3个,有的镇更少。

  三、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意识。积极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宣传引导干部群众坚守耕地红线,牢固树立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科学用地理念。加大对《土地法》、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为土地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大土地动态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拆除破坏耕地,违法占地行为,扭转企业随意占地、圈地,村民建新房占旧宅的局面,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事例报道,加强撂荒地管理,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

  (二)加强规划统筹,有效整合涉农资金。一是加强部门协调,注重统筹规划。区政府要在区级层面组织国土、农业、水务、农综、交通、建委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分块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整体规划,做好与农业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治方案,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使项目规划设计整体做到科学合理,实际、实用、实效,并合理安排工程实施时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做到不误农时。提高土地整治覆盖率,有效解决整治项目规划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在加大土地整治项目争取力度的基础上,整治项目要向北部片区的镇倾斜。二是加强涉农资金整合。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加强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成效”的总体要求,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向项目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益和叠加效应。

  (三)完善管理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作机制,规范土地整治立项、项目监督管理、工程验收、工程管护、新增耕地流转等问题,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服务、协调职责。完善招投标具体实施办法,规范招标程序,坚持阳光招标,杜绝转包现象。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使用全程跟踪检查,建立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的风险防控共同责任机制,确保资金安全。三是加强工程监管。主管部门、相关镇街、村社,都要各负其责,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对实施项目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重视后期管护,提高土地整治效益。一是加强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将管护工作纳入耕地保护范畴,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加强管护制度建设,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队伍,确保整治后期管护实施到位。二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利用率。国土部门、各镇街、村社要共同参与,积极探索促进土地集中流转方式和办法,实现土地整治与规模经营良性互动;要通过培育多元化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和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流转;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对实现整村、连片规模经营的,在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予以倾斜;同时,要抓好典型带动,创建适合当地特点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土地整治效益。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塘堰整治活动调研报告范文

2.旅游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2016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4.2016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5.社区少先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6.2017年整治四风问题调研报告

7.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8.关于社保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