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22 08:32:5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治理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

  城乡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经济、文件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陈文浩市长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将城乡环境环卫整洁行动作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工程、提升城乡品质的重抓手和造福全市人民的民生事业来抓,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重要目标”。为贯彻落实市、区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精神,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力推进“三工程”“九行动”,努力打造“四个芙蓉”,芙蓉环卫立足本职、干在实处。通过集中整治,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幅提升全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扮靓我们的家园。

  一、主要做法

  (一)智慧环卫提升管理水平

  开发“机械化作业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作业车辆的全程定位和科学调度,并对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及油料进行实时监控,解决了机械化作业“丢段”、油料偷盗等老难问题,降低了机械化设备的单位能耗。研发环卫巡查督查管理系统,强化队伍管理。通过安装手机APP,局、所两级骆管理人员只需登录系统,就能完成远程签到、签退,杜绝了“空岗”现象。下一步还将开发“垃圾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对垃圾站点入站垃圾、满斗等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垃圾运输质量和水平。

  (二)精细化作业确保常态长效

  一是加整治力度。整合网格力量,重点围绕“五洗五清”内容,进行全面清洗、清理、清除,对渣土扬尘污染、门前三包秩序、乱摆摊担、乱吐乱撒、油烟污染、菜市场场外经营、流动菜市场、建筑工地、夜宵和流动摊点等进行整治,推进城区深度保洁,17月共清理城乡结合部、社区楼栋积存垃圾堆物1200余车(近4000吨),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加执法力度。对违规运输渣土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土复绿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主次干道、重点区域清洗、清扫保洁、降尘力度,创造整洁环境。三是加清洗力度。创新推行“双车”作业,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的作业时间和作业路段进行精细化作业。每天晚上安排23台水车进行2次强冲作业,10台机洗车清洗中间护栏标线和边沟。白天安排76台水车人工配合清洗,6台机洗车作业,22台机扫车作业,实现了主次干道“道路清洗全覆盖”,作业质量有了较幅度的.提高。

  (三)环卫设施建设提质提档

  进一步提高垃圾收运管理和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新建和改建的公共站厕都采用环保密闭式的垃圾压缩设备,杜绝漏洒和二次污染。同时垃圾收运能力增强,由原来只能放置3吨左右的垃圾变为能放置78吨的垃圾,减少车辆运输次数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

  (四)督查考核力促工作落实

  公正公平的督查考核是激发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消除过去城内城外督查不平衡的现象,局督查科按照地理位置将全区划分为3个督查片区,构建“环卫督查微信群”,并将社区物业等纳入到日常督查中实现考核全覆盖,包括物业,门前三包范围,街道社区小区内所有环卫类问题,月底按街道和环卫所维护范围分别扣分排名。每天收集各作业单位数据、实时状态、作业效果等信息,一天一馈,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讲评,建立了绩效考核、调度讲评、督促检查、问题交办等4项推进机制,形成了环卫“督查”模式。今年以来共计督查问题8660条,扣各作业单位业务考核11075分,得到各作业单位和人员的一致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业方面存在清扫时间晚、保洁频次少,卫生保洁不到位,标准不高等现象,导致环境卫生质量不高,建议局加强对物业公司管理、教育,物业公司加强对卫生的重视,街道要加强门前三包管理。

  二是流动摊担方面存在流动摊贩多,违规摊点、烧烤、屡禁不止,门店在路边乱倒油水、乱扔垃圾等问题,导致人行道油污、垃圾成堆,破坏了市容环境卫生,建议加强耻执法。

  三是临街门店存在随意堆放物品、乱倒污水、油水,乱丢垃圾、甚至占有公用果皮桶他用等现象,导致骆油污严重、复清洗、油污复存在,加了卫生保洁难度。建议加强耻执法力度,街道加强门前三包管理。

  四是车辆乱停乱放方面存在车辆占用人行道、甚至占用车行道等现象,导致骆清扫、清洗难度。建议局交警队加强查处力度,耻执法取缔人行道违停。

  五是菜市场周边存在垃圾成堆的现象,保洁难度,污染了生活环境。建议加强耻执法力度,街道加强对市场方督查。

  六是在建工地存在乱倾倒生活建筑垃圾、乱丢生活垃圾等现象,导致沿线周边渣土污染,使清洗清扫频次增加。建议加强耻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七是渣土工地存在工地周边长期骆泥沙污染,甚至无下水,常年积水后污泥较多等现象导致骆污染,建议加强耻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八是市政、园林方面存在修路、浇水、修剪树枝、补栽后污染骆未及时善后,甚至不善后等现象,导致骆污染,建议各部门加强协作、加强部门自查,及时善后、清理骆污染。

  九是楼栋油污方面存在居民厨房窗台下油污污染、社区垃圾成堆及存在卫生死角等问题。影响了地域的整体观感、降低了整体卫生效果。建议社区加强居民教育、宣传、协作。

  十是街道范围内其他影响市容卫生的问题有乱堆物、破坏公共卫生设施等,导致卫生保洁难度加,建议街道加强教育、宣传、发动居民,提高素质。加强耻执法力度、加强管控。

  三、下一步思路及举措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以形成齐抓共管关注环卫工作、参与环卫生工作的强合力,让街小巷更加流光溢彩,芙蓉形象更加洁净秀美,使市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舒心、美好。

  (一)合力推动,强化责任落实。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原则,做到既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又协同作战、合力推进,做到充分调配力量,主动“补位”,联合开展整治。同时加投入,确保实施效果。

  (二)立体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加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单位、门店业主、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营造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力宣传推介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最限度集聚工作正能量。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评追责。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查、督查通报制度,紧紧围绕“五洗五清”等中心任务,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建立调度讲评制度,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调度一讲评。出台考核考评办法,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责任落不到位实、推诿敷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严格考核,有效促进全区环境卫生水平提升,着力构建环境卫生常态长效机制。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2

  按照市“六大”活动要求,我围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这一主题,以“保供水、治污水、排积水”为切入点,聚焦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亮点、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民生关切等,深入市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通过走访基层群众、现场踏勘、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就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市城区水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市城区水体现状与分析

  咸宁市城区水系以淦河为主,淦河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除淦河外,市城区还有很多小型河湖、水塘等水体、水系。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分析,我市城区水系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蓄水空间总量较大。市城区水体数量71处,总蓄水量达600990.8 m3,在汛期具有一定的蓄洪能力,能有效减轻城市防汛压力。二是水体黑臭现象较多。近年来,我市虽然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市城区黑臭水体、小微黑臭水体等依然存在。除滨湖港和浮山河等两处较大的黑臭水体外,其他黑臭水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咸宁特色的城中村“当家塘”变成“微臭水塘”。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分析,微臭水塘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水塘水体封闭,自净能力较差;缺乏日常管理,基本未进行清淤、疏浚;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直接在水塘中扔倒垃圾。

  通过对市城区水体现状及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我认为,我市水体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以滨湖港为例,滨湖港排水片区为合流制排水分区,该排水片区的雨水、污水全部排往滨湖港,导致水体黑臭,景观效果差。二是工业偷排污染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水体急需清淤。市城区大部分水塘和小型沟渠近三年都未进行清淤,仅有少部分纳入黑臭水体治理的蓄水水体进行了清淤。

  (二)市城区供水现状与分析

  目前,市城区共有三家供水企业,分别是咸宁联合水务有限公司(简称联合水务)、咸宁思源水务有限公司(简称思源水务)和南川源水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川源),现有最大供水能力为29.9万吨/天,市城区供水以联合水务公司为主。当前,我市城区日平均供水量约为19.7万吨/天,现有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生活供水需要。市城区供水除保障工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外,还承担着消防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市政道路清扫用水等需要(均通过消防栓取水),此类公服用水方式虽然操作便利、水质有保障,但成本较高,且造成了优质水资源的浪费。市城区供水存在问题:一是老旧小区供水水压不足。如温泉办事处夹皮沟巷轻工小区因地势较高,小区供水水压不足,现场走访时发现该小区每家每户都在单元门洞的遮雨板上加设了加压泵,现场一片狼藉,既影响市容市貌,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二是部分小区供水设施“先天不足”。如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的锦城花园小区因进水管管径太小且未配建二次供水设施,在用水高峰时水压严重不足;栗林公租房增压设计从四楼开始,没有考虑低层住户太阳能安装在顶楼的上水需要。三是部分住宅小区供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一些已修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小区,经常出现水池消毒无人监管等问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四是我市再生水的利用率较低。按照公园城市建设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率要达到30%以上,但目前我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均未达标。五是城区消防用水存在隐患。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咸宁市城区公共消火栓建设管理办法》等要求,市城区71条主次干道(总长201.49km),共需设置1679个市政消防栓,目前实际只有789个,且有143个消火栓需要维修更换,缺口较大。

  (三)市城区排水现状与分析

  目前市城区雨污管网总长1030公里,其中雨水管网464公里,污水管网492公里,雨污合流管网74公里,城区内建有污水中转泵站21个,截至2019年底生活污水收集率为34.10%。由于过去市城区排水管网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管网布局比较分散、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管线常有雨污混接、混流现象。2019年以来,我市以咸宁大道东片区10.45平方公里为试点,启动了片区管网详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该片区雨污分流效果微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成区范围内小区内雨污管网情况。咸宁大道东片区建成区可分为182个地块,其中内部分流制无混接错接的地块为47个,内部分流制但存在混错接15个,合流制区域115个,井盖被淹没,无法查明区域4个,完全分流制面积占比为28.66%,需改造区域占比71.34%;片区共排查出市政排水管网约112.7公里,其中雨水管网61.6公里,污水管网43.3公里,合流管网7.8公里。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在管网建设、污水收集、雨污分流、排水防涝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规划统筹不够。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统筹不够除了造成管网对接难、排水不畅等问题外,还会给后期改造带来困难,增加改造成本。二是管网建设管理有待加强。雨污管网建设管理薄弱甚至混乱,还存在部分“真空”地带,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管网建设不规范现象。三是管网维护管理机制混乱。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单位有市政管理部门、城发集团、咸安区、各污水处理厂、各住宅小区开发商等,建好的'污水管道多由投资方自行负责管理维护,造成“交汇处互不连通、堵塞外溢时各显神通”的管理机制。四是部分老旧小区排水状况堪忧。部分区域房屋地势较低,房屋陈旧,导致下雨即淹,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如永安办事处毕曹街、十全巷等处,房屋一楼在路面以下,在汛期暴雨时积水严重。此外,老旧城区由于管道老化、破损等易导致管道堵塞,且部分管道管径小,堵塞现象较多,急需进行老旧城区管道重建。

  二、关于助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议的对策建议

  结合调研中对我市水治理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就统筹城市水治理、助力公园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治理

  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结合我市《咸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成果,及时编制《咸宁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咸宁市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咸宁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对《咸宁市城区供水中长期规划(2020-2035年)》《咸宁市城区排水中长期规划(2020-2035年)》等中长期规划进行修编,做好城市水治理顶层设计,转变传统建设理念及模式,将市城区水环境治理(供水、雨水、污水中水、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等)相关的项目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确保城市建设与供排水管网建设同步推进、相辅相成。

  (二)升级城区供水管网,确保供水安全

  1.坚持质量优先,尽快完成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坚持充分利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供水管网现状布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布局供水管网,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同时,充分考虑消防用水需求,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总体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保满足消防需求。

  2.坚持节水先行,减少水资源浪费。一是要探索制定地方标准,从公共场所开始,从千家万户节水龙头的使用做起,在工程设计、审批等环节严格把关,引导节水用具的推广供应,以当年推广节能灯应用的魄力,深入群众,大力淘汰非节水器具的使用。二是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建议“十四五”期间在市城区布局建设再生水管线和取水点,利用再生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及环卫作业等,进一步提高污水出水回用率,充分发挥其环保和经济效益,形成水生态良性循环。

  3.坚持以民为本,着力解决老旧小区供水难题。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契机,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打破传统小区概念,以片区为单位,适当扩大建设范围。

  4.坚持治保并举,加强供水管网及饮用水源保护。一是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严格监督管网建设单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对损坏管网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和追偿。二是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思源水务的取水点五一水库未被列入水源地保护区,建议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切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三是要及时解决潘湾水厂单电源供电、思源水厂无污泥处置装置等问题,确保供水安全。

  (三)全面摸清底数,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1.摸清排水管网的现状和家底。加快推进温泉、永安、高新区、梓山湖四个片区管网详细调查、功能病害检测工作,全面掌握管网运行现状并进行细化评估,切实解决排水管线“家底不清、现状不明”问题,为后续管网改造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建设把关。加快推动地方立法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建设,从法治高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雨污分流审查机制,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验收阶段、管理阶段均严格执行雨污分流要求,形成闭合管理机制,确保城区所有新建小区排水管网实现全分流,真正做到“凡雨污分流实现不了的地块不批项目,批准项目不开工,开工项目不验收,验收项目不入住”。

  3.开展排水管网缺陷修复,清除污水直排、消除管网空白。针对管网详查中发现排水管网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加大河段不明排口及其排放情况的检查力度,对河道不明排口来源进行彻查,对偷排、漏排、直排等各种恶意违法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进一步大污水管网建设并完善沿河截污管建设,全面消除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污水管网空白区、排水基础设施薄弱区,基本消除河道排污口。

  4.加大“当家塘”等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一是坚持系统规划、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态、景观、蓄水、文化遗产等功能,并与城市园林绿化紧密结合,进行乡建文化特色的凝练,形成“一组一塘一景”的美好未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创文固卫”东风,动员居民群众成为保护和监督水塘管理的主体,提高大家对“当家塘”的保护意识。三是激发居民的美丽乡愁,杜绝“破窗效应”,进行样板工程建设,保护塘中种植的植物,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蓝天碧水的美景,集体受益,逐步自发形成居民自治机制。

  5.建设“智慧排水”信息系统。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源、网、厂、站、口”一体化监管体系,实现排水管理地上地下一体化、网格管理精细化、档案管理信息化、维修养护标准化、监管手段智能化的目标。

  6.建立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河湖库长制”作用,结合“创文固卫”等活动的开展,常态化做好河道日常的保洁保障,包括河道保洁、违规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查处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坚持疏堵结合,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1.做好“疏”的工作,统筹开展排水管道疏浚。一是建议参照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先进做法,对现有管道疏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提升疏浚管理工作效率。二是科学制定市政排水管道疏浚计划。综合考虑季节、道路交通、区域人流量、管径管材等因素,科学制定市政管道疏浚计划,合理购置工作机械设备,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发挥。三是谋划疏浚污泥处理。建议尽快启动疏浚污泥中转场地和处理用地、疏浚污泥处理工艺等的规划设计,从全市需求和建设用地规划出发,统筹进行城区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排水管渠清掏疏浚污泥的处置规划研究。

  2.做好“堵”的文章,提升城区自然生态蓄水能力。对中心城区和城区周边的蓄水空间进行有效库容的调配,是重要的城区防涝措施,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重视对城区蓄水水体的保护,摒弃盲目开发,优化水体管理,杜绝野蛮填塘等现象。二是建立详细的蓄水水体台账,将区域内各大小蓄水水体建库管理,运用遥感技术和智慧水务技术,加以科学调配。三是统筹安排水体清淤工作,定期对城区各蓄水水体清淤疏浚,保证蓄水容量。同时,合理利用河塘清淤污泥发展有机农业,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四是探索出台城市蓄水空间保护政策,从立法层面保护城区蓄水空间。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3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于近期在全省16个省辖市、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共收取2300份村民问卷和115份村干部问卷,调研时间截止20xx年3月。

  调研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治理基本全面覆盖,粪污治理初见成效,污水治理稳步推进,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满意度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文件、建制度、拨资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推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调研的115个村中,参与调研的村干部都熟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了解相关要求;所有村都是村“两委”班子专人负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91.3%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资金投入或项目,其中52.2%的资金来源于上级政府,32.2%的资金来源于村集体;61.7%的村享受到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所有的村都有上级单位针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检查。

  全省各地通过村广播播报、张贴明白纸、悬挂条幅等形式对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大力引导村民养成“共建、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研结果显示,91.6%的人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其中,71.2%的人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得知,84.0%的人通过乡镇或村干部宣传得知。99.6%的村民知道本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河南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在调研的村民中,使用卫生厕所的家庭达到94.0%,其中93.3%的家庭是自愿按标准改厕,68.2%的家庭厕所粪污是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的。94.6%的村已没有较大面积的黑臭水体。

  河南省农村基本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调研的115个村中,63.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99.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99.0%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35.7%的村建筑垃圾没有就地就近处理,94.9%的村实施了“三清一改”,在调研的2300个村民中,94.2%的人知道垃圾分类。

  河南省村庄绿化、美化进程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在调研的115个村中,113个村开展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63个村有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驻村指导。乡村旅游业不仅使农民增收,还对振兴村集体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有30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农家乐民宿和乡村旅游接待,其中有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强乡村规划管控,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调研的115个村中,70.4%的村有经上级部门认证的村庄规划,村干部均认为规划是合理的;77.0%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92.7%的村有图书馆、文化站,98.7%的村有卫生室,99.1%的`村有体育健身锻炼场所,91.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99.8%的村内主要道路是柏油或水泥路,87.0%的村饮用水是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94.1%的村已完成电网升级改造,98.3%的村民家庭安装光纤宽带或移动互联网或数字电视网等。

  乡村服务得到推进,乡村治理初见成效。在调研的115个村中,有100个村有集党务村务、监督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一年来102个村没有发生信访案件,113个村没有发生过群访事件,96个村没有发生过报警或刑事案件,99.1%的村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在调研的村民中,99.1%的村民知道村规民约,92.9%的村民对本村的治安环境满意,7.1%的村民基本满意。

  村民广泛参与,满意度高。在调研的2300名村民中,98.8%的人愿意或主动参与本村人居环境整治;76.9%的人愿意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合理付费,其中90.0%的人愿意每年支付100元以下。在调研的115个村中,94.3%的村设立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制度。在调研的2300名村民中,91.3%的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8.5%的人基本满意;95.2%的人对本村“两委”班子的乡村振兴工作满意。村民认为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三处是:

  1、生活垃圾治理变好;

  2、能够使用卫生厕所;

  3、生活污水治理变好。

  二、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期待和建议

  根据调研问卷,村民最希望环境整治中加强治理的三个方面为:

  1、鼓励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建设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设备有人管。

  根据调研问卷,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意见和建议多为:

  1、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等方法,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鼓励人人参与;

  3、加大资金投入,处理好生活污水,治理好河渠沟塘;

  4、根据农村生活生产特点合理规划,有序布局;

  5、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6、加大背街小巷的清洁力度,做到全面卫生。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4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家整理的环境保护治理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前言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工程涉及削方、锚固工程、支挡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管理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二)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三)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1.防止扰民与污染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保护空气质量措施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应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应安装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骆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驴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3.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噪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应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6.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7.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蔡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8.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四)结语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6、社区经济发展或治理的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整理的社区经济发展或治理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家有所助。

  为全面了解掌握牛孔乡鑫盛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摸清该社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促进该社区发展途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局里面工作安排,今年4月,我对牛孔乡鑫盛社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置身于他们的生存环境,查找社区居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就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发展现状

  鑫盛社区位于牛孔乡政府驻地正北方,两地相距600米,距绿春县城36公里,东接者俄村会,南邻平掌街村会,西连龙洞村会,北邻与模东村会隔河相望,隶属绿春县牛孔乡,成立于20xx年4月,驻地海报980米,平均气温22.2℃,年降雨量1667毫米,国土面积22.1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23亩,辖5个居民小组,624户2522人,其中城镇568户2186人,农业44户290人;流动人口12户46人,设5个支部(含个私支部1个),有党员65人(女党员9人)。辖区居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稻谷、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个体工商户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经营日用百货、五金、建材、农资、服装、副食品、蔬菜、水果、药品、农副产品等。社区内建有一块占地面积25亩,经营面积20亩的牛孔乡集镇新区(牛孔河坝)鑫盛集贸市场,内设交易柜台1580平方米,商铺4700平方米。

  发展优势

  社区目前的发展优势是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实现人流、物流、资金的合理布置,提高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展地区发展空间,扩张经济总量。通过城镇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全方面把社区经济活跃起来,促进运输业、饮食业、娱乐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二抒泛吸纳周边乡镇的农副产品,促进品种质量、品种数量、品种种类,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三是开发一个辐射全乡及周边乡镇的生产、生活用品交易批发市场,加快资金周转。通过中心集贸市场建设,能够引导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并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劣势

  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鑫盛社区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水力等建设缓慢,教育、卫生事业落后较。二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生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实施,优良农作物品种无法范围耕种,农业资源的优化受到制约。三是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僻人口比重偏。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劳动技能不强及耕地不足等局限,导致收入来源单一,农业发展受限,僻人口比重。四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群众思想保守,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整体素质偏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党员干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能力不强,不能积极引导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级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发展建议

  统筹规划,明确思路。根据鑫盛社区发展现状、资源条件等,认真分析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量体裁衣,重点解决居民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收电视难、学科技难、听广播难、村容村貌差、致富产业培植难等民生问题和增强发展后劲,适度把握好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项目布局,深入分析项目效益,制定鑫盛社区脱贫发展实施方案。

  夯实基础,提高素质。一是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班子建设。采取从牛孔乡选派得力干部挂钩指导、选聘学生村官和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选任社区干部等办法,充实加强社区班子,为鑫盛社区的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挖掘潜力,广辟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要切实加强社区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并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力开展针对僻居民的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各有关部门要关注、倾斜僻居民小组,加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促进居民转移增收和提高种养水平增收。

  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扶持资金。在项目实施中,在试点项目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饮水安全等其它资金项目,通过项目整合,真正起到 四两拨千斤的拉动作用。同时,坚持党政机关挂钩扶制度和党员干部结对扶制度,对特困户进行重点扶。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居民作为经济发展的决策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认真落实居民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参与权,掀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业自己创的热潮,鼓励社区致富能人、外出务工人员及业主到鑫盛社区投资兴业,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植和公共公益事业建设。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5

  根据今年xx区人常会工作部署,我们组织代表重点对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在认真听取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重点对相关河道、沟渠进行视察,以及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治理情况资料进行了查看。现以xx街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为例,调研汇报如下:

  一、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现状

  按照“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群众满意”的标准,采取定任务、定时间、定落实,针对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找思路、谋举措,使整治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自20xx年以来,随着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街道共对7条河进行了治理,即:三角河、花溪河、阳山河(东善桥小区段)、西沟(集镇段)、南旺沟(新跃泵站凤凰路口段)、九里河(小区段)、旱河等河道,共完成清淤土方量约12.8万方,岸坡清杂整治铺设草皮约x平方,设置生态浮岛约x平方,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4座,完成沿河排口整治28个。

  另外结合街道村庄整治及“河长制”小微水体黑臭塘的整治工作,确定整治标准为“三清一建一改善”,即清淤泥、清杂草、清垃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和队伍,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改善水质。目前已完成清淤量约x万方。

  二、存在问题

  根据街道环保部门的最近一次水质检测结果显示:阳山河(东善桥小区段)三个检测点为2个劣Ⅴ(5)类和1个Ⅴ(5)类、花溪河三个检测点均为Ⅳ(4)类、三角河为Ⅳ(4)类、旱河三个检测点2个点为Ⅳ(4)类和1个点为劣Ⅴ(5)类、西沟(集镇段)两个检测点为Ⅳ(4)类和劣Ⅴ(5)类、九里沟(小区段)为轻度黑臭、南旺沟两个检测点为劣Ⅴ(5)类和Ⅳ(4)类。

  1.由开发区负责建设的xx片欣旺花苑、东善桥片东虹花苑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仍在施工中,两复建小区共计约有近x人的生活污水排水单元,在雨污分流未完成的情况下,污水下河,影响九里河、阳山河(东善桥小区段)的治理成效。

  2.南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接近饱和。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满负荷处理能力为6万吨每日。目前开发区殷巷片区每日约有4万多吨污水通过压力管送至南区污水处理厂,加上xx集镇、未来科技城每日约有近2万吨的污水,南区已长期处于满负荷或者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若开发区污水压力管瞬时来水过快或者过多(开发区压力管是与xx街道重力管相连接再通往南区污水处理厂唯一一个前池的),就会导致xx、未来科技城的污水主管成为殷巷片区污水的储水池,并出现污水下河(南旺沟、西沟)情况。从长远考虑,由于目前南区污水处理厂已接近饱和,如若加上后期xx新市镇、未来科技城商品房小区居民的入住而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将无法处理如此体量巨的污水。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出现量污水无处可去而导致的漫溢、污水下河等现象。

  3.街道20xx年城建项目集镇排水达标区建设未完成,仍有污水部分通过排口下河。

  4.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得不到部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这部分村民对整治工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中对土地争收、青苗补偿方面要求过高,给整治工作带来了较的困难。

  三、相关建议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和谐治污、彻底治污”的思路,对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常抓不懈。

  1.严格政策监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控制“三条红线”: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2.实施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了实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保护,充实完善监测系统,进行水质分析,严格控制点面污染源,限制污染排放量。对于生活污水可采取集中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严格对排污口的水质监测工作,提高地表水的水质标准。农业灌溉尽量发挥地表水的作用,减少开采地下水的压力,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3.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要加快新建污水设施的规划布局,改建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的处理能力;要集中力量扎实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构建厂网一体化的管理新格局,提高污水处置量。并加快制定中水利用实施方案,出台鼓励性政策,逐步扩中水利用覆盖面。中水的利用,就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如果水循环利用能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使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

  4.舆论造势,全民治水。树立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街道治水不断出新招、出实招、见成效;善与媒体沟通,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突出重点和亮点,开展重点工作、重项目建设专题报道;进一步加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6

市政府:

  根据国土资源部【】号文件精神,我县镇已被列入国土资源部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自北而南包括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十一个片区,治理面积12725.4亩。现将项目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镇位于我县市西南部山区,距县城公里,全镇辖万人,面积平方公里。该镇是我县的产煤大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累计开采原煤万吨,占全县同期煤炭产量的%。地下资源的大量开采,在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镇%的地表沉陷,并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全镇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影响。

  一是采空区塌陷裂缝。镇煤矿采区地表90%是农耕地。截止底,驻镇国有统配煤矿及乡镇煤矿的采空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折合万多亩,涉及到个村庄,其中已形成塌陷裂缝面积约*万多亩,占耕地面积%,严重塌陷造成耕地荒芜约亩,占耕地面积的*%,导致大量地表崩塌、滑坡、沉降、裂缝、塌陷。同时造成地面房屋裂缝,地面道路等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是地上水断流,地下水破坏。煤矿疏排水及洗煤厂等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地表水体,使全镇境内的季节性河流基本干涸、污染、断流,地下水大量渗漏,地下水系遭到破坏,矿区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目前,全镇有*村户人畜饮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少群众以*元/吨的价格从附近乡镇“买水吃”,农田灌溉用水更无从谈起,人畜饮水成为农民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三是煤矸石自燃。该镇目前有六个矿渣堆,煤矸石总放量约三千多万方。破坏占用土地205.85公顷,煤矸石自燃释放出的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到*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矸石中含有的硫化物,经雨水冲刷,细小颗粒顺流而下,使河流两旁的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该镇残煤自燃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多处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对整个镇空气质量危害严重。

  四是边坡失稳。片区每年两季,均会出现山体滑坡,土体崩塌范围内植被尽遭破坏,潜在威胁公路长200米。村庄后山的滑坡由于雪压及采空区塌陷多种因素影响又有蠕滑迹象,时刻威胁着几百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看来,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进展情况

  我们从9月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12月18日,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财政部、国土部以财建()号文批准立项,成为全省仅有的六个国家级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项目之一。项目批准后,我们及时协调聘请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组织勘测设计。目前已收集了镇近50年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煤矿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平面布置图和现状图、15个灾害片区的村庄地形图等资料,整理归类并作数字化处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rtk卫星测量系统,完成了各片区的静态gps控制点的测量定位工作和近3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工作。并初步踏勘了20个村19个灾害片区近20平方公里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镇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和程度。

  三、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请示

  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施工在即,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情况和问题,其中如何对待“尾矿”是一个绕不过去并且必须一次性彻底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煤炭开采后,镇目前存在*块总面积*平方公里的原国有统配煤矿以及乡镇煤矿因无法开采而产生的边脚料,废弃矿,不属于国家规划区,不是正式的井田,而是历年历次关闭煤矿的弃采矿、边脚料。在此次地质环境治理中,如果对这些尾矿不进行治理,不达到煤层底板,将达不到项目彻底治理的效果。而且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分尾矿如果放弃不管,可能会产生新的自燃,既损失了资源,又将引发新的生态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给私挖滥采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对全县的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在同类矿山中极具代表性,治理项目涉及内容多,治理难度大,治理资金缺口巨大是项目实施中的最大困难。如果可以对这些尾矿进行同步开采,既减少了不安全、不稳定隐患,又能进一步增强治理效果。开采收益还可以对治理资金进行必要补充。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恳请市政府允许我县在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部分“尾矿”进行彻底开采。我们将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这一民心工程办实、办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使镇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县一流的宜人、宜业、宜居环境。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7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按照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接到任务后,组织力量迅速开展调研,对鸣犊咀头村、滦镇上王村和黄良湖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区以“宜业宜居、美丽和谐”为目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通过问卷调查,村民比较满意的主要是村内的环境变化明显,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的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内道路宽敞明亮。村民满意度达到96.7%。

  (一)生活垃圾

  村民生活垃圾不再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街道办给每个村都发放了垃圾桶、垃圾箱,放在各村主要路口及人员密集处,聘请的保洁员每天会将生活垃圾收拾到大的'垃圾箱,最后定期由垃圾车运走。现在村内及村庄附近不再到处是沿岸村民抛下的垃圾、白色塑料袋,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夏天也看不到满天飞舞的蚊蝇。

  (二)畜禽养殖

  禁养限养政策实施以来,环保不达标、排污严重、临近居民区及水源地的养殖场都已进行了关停,长久以来困扰村民的养殖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村民理念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村民环境保护的理念有了一定提升,从原先的不理解、不配合,到现在的定点投放垃圾,积极配合乡村环境治理。

  二、主要做法

  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农村公厕74座,景区公厕13座,改造户厕2.5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以上;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广“垃圾银行”,新建子午、杨庄、鸣犊、魏寨4个街道垃圾压缩站;建成鸣犊、王曲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建成生态涝池15个以上,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以“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实现人居环境新提升。持续开展“五清一改”,创建清洁乡村、美丽乡村、花园乡村;以“五化道路建设”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新景观。分类实施全区道路“亮化、文化、绿道化、标准化、智慧化”,全面启动辖区129条五类道路提升改造工作;以康养民宿为抓手,制定区域民宿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子午、杜曲、王曲、太乙宫、砲里等街道康养民宿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南五台景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景庄唐代园林美术馆、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五台星火村民宿“五位一体”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经费筹集困难,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全面、综合、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推进。然而目前农村环境整治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绝大多数村因为环境整治负债累累,且集体基本没有收入来源,乡镇财政仅能保持运转,省市的相关专项经费有限,满足不了需求,且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是以项目资金下达,集中分布在极其有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大部分村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整治工作推进,整治效果差强人意,与整体目标存在差距。

  (二)编制规划滞后,整治质量不高

  村庄规划编制相对滞后,且与街村现实脱节,基础设施配套不达标。农村垃圾点的设置布局不合理,大部分村庄建设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档次低,再加上一些村修建的垃圾池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垃圾围子,纸屑和塑料袋照样随风飞舞,下雨时,垃圾池里污水横溢,污染严重。

  (三)“清洁乡村”重整治、轻长效化

  农村环境卫生“重整治,轻长效化”。个别地方把环境综合整治仅仅等同于“扫扫地”、“搞搞卫生”。农村地区重突击、轻日常,重整治、轻管理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一套适合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几点建议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根据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突出实用性,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要、体现乡村特色,实行多规合一,强化村庄房屋建设管控,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覆盖。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补助、街村自筹、社会投入、受益村民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筹资筹劳。

  (四)突出重点,提高整治水平。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大农村垃圾收运设施、无害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清除历史存量垃圾,加快建立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垃圾清运管理体系,形成从生活垃圾产生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链条式管理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施策,通过新建、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村厕所环境卫生。三是全面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按照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产生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建立完善上下游共治工作机制,提升污水治理水平。

  (五)建管并重,完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管理机制,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和模式;建立完善管护制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管理办法;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环境。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8

  20xx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10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止今年6月,全市在2048个行政村建立了1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176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72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0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374个,基本达到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44%(全省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11.46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508处,解决和改善了15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41%,供电可靠率达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15.85万亩,义务植树725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55.11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10家,年接待13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8.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236个村,仅完成102个,占当年任务的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908个,占应治理村的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424个,占应管控村的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3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9

  根据省政协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4月,xx市政协曾明生副主席带领“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专题调研组赴沙县、明溪县等地,听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沙县富口溪流域,xx纸业铁路线泄洪沟、xx纸业污水处理、xx镇xx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豆士溪、虬江东路排污口及明溪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瑶奢水质自动监测站、凯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夏阳村河道整治情况,专题研讨推进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对策和措施。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从xx年开始对xx溪、xxxx溪和华兰溪、明溪渔塘溪、xx碧溪、xxxx和xx溪、xxxx等8条主要小流域水质进行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从近年监测结果看,仅xx年11月份渔塘溪和xx出现氨氮超标,其它年度各月份断面监测结果均未出现超标。

  今年起,xx市开展小流域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将xx华兰溪、沙县豆士溪、永安巴溪、xxxx和渔塘溪等37条水质较差,对干流水质影响较大的小流域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其中,xx4条、xx8条、永安3条、沙县3条、xx6条、xx2条、明溪3条、清流3条、宁化2条、建宁3条,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沙县豆士溪水质未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中iii类标准值外,其余均达标。总的看来,我市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较好。

  二、做法和体会

  xx市“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是在排查流域污染隐患,分析水质现状,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法,制定下发治理方案,将各流域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化为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从而取得较好成效。xx年,全市水污染治理共投入13.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占24.3%,生活污染治理占33.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占10.8%,饮用水源保护投入占8.6%,其他治理投入占22.9%,共削减cod3157.7吨、氨氮855.96吨。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机制创新。一是实施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河段长体系,将水质差、污染重的小流域治理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组建“河长办”,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的“河长易信群”,建立“一图一册一策一考评”工作机制(一图:即河长责任区划图;一册:即河长花名册;一策:即对每条河流因地制宜编制综合整治方案,做到“一河一策”;一考评:即制定责任制考评办法),确保全市大小河流有人管、管到位。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生态管理机制,以xx县为试点,整合水利、国土、环保、农业、林业、安监等部门的行政处罚权,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在乡(镇)配套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分局,起到了“生态警察”的作用。同时,市检察院全程参与沙溪及各小流域整治的跟踪督办,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永安市水行政部门与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联动共治的做法被评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这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工作案例。三是开展水质竞赛,通过“以赛促治”,推动辖区小流域水质的改善。比如泰宁县,不仅对流域工作先进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县财政还筹集专项资金60余万元,按河道长度、考评等次、上下游权重等因素进行奖励,鼓励乡镇开展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二)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组织实施市区饮用水源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市区应急水源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目前正在试水,今年上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饮用水源地巡查,完成宁化县隆陂水库、寨头里水库以及xx县坑口水库水源地年度整治任务,关停了建宁县王坪栋溪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两家石材开采企业。xx年以来,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

  (三)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辖区流域整治。一是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们结合流域污染调查情况,重点做好沙溪流域的园区、化工行业的污水处理,以及xx流域的涉重金属、造纸、印染行业的污水处理,完成流域内吉口新兴产业园等6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沙县金杨科技等6家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改造,以及xx格利尔废水深度治理等4家污染企业整治项目,并在造纸、印染、食品等行业全面推行废水深度治理。抓好选矿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工作,完成xx县乾泰、爱鑫、沈荣矿业,明溪县鑫磊矿业、华莹、荣和选矿,清流县北坑钨矿,xx县东南非矿、三鑫萤石矿选矿废水深度治理,以及彩虹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电镀废水分流分治。二是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制定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实施意见》,xx年拆除禁养区内60家养殖场和可养区内378家养殖户,完成沙县齐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5家养殖企业污染治理任务。三是在生活污染治理方面: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各县(市、区)全力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保洁机制,减少垃圾入河,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以及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建成,清流、xx县城区、建宁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xx、xx县城区污水处理系统二期工程和宁化、沙县、泰宁、永安等地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

  (四)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一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针对卫星遥感调查结果,重点抓好新一轮的5个国家重点县和4个省级重点县项目,实施16个省级和10个市级重点乡镇项目。xx年实施治理面积61.6万亩。二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完成各县(市、区)河道采砂规划的修编工作。全年关停非法无证采砂场44家,整治堆砂场55个,治安立案7起,刑事立案3起,刑拘12人。三是实施“xx挂白”治理。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确定23个在采和废弃矿山“xx挂白”治理点,xx年治理面积约172.05亩。四是培育森林生态屏障。xx年共完成造林绿化美化面积35.19万亩,并加强重点流域一重山、交通干线林分补植修复、抚育管理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快树种林种结构调整,做好730.1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未发生违规采伐天然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现象。

  在看到我市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取得较好工作成效的同时,调研组也感到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传统农业生产中流失的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仍然存在,畜禽养殖还无法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全市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只占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全部正常运行;部分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雨污分流、设施运行等方面仍需完善;部分企业主缺乏守法自觉性,规避环境监管,私设暗管偷排漏排或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非法采砂洗砂的污染,以及林木砍伐、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房地产等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仍有存在;由于梯级电站的建设,再加上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未能有效落实,河水的流动变得非常缓慢,部分河流甚至断流,以致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降低,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部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三、下一步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的打算

  (一)完善河长制建设。在辖区内每一条河流设立河长、河段长以及村级河流专管员公示牌,并将名单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做到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五个全覆盖,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作为监督水环境整治常规手段的补充,推动按“一河一策”原则制定辖区内各河流治理方案措施的落实,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突出流域污染治理。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下发的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和实施意见,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户;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过程综合治理,落实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制止养殖回潮行为,彻底转变“污染—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恶性循环。二是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严格控制水口库区、闽湖库区网箱养殖规模。三是开展流域沿岸垃圾专项清理。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强流域两岸乡镇、村的垃圾收集和中转能力建设,全面清理河道沟渠倾倒堆放的垃圾,组织水面垃圾分段拦截清运,水葫芦及时清理,实现进入水面、水库的垃圾不出区界、不进下游。

  (三)重视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逐步实现全流域覆盖治理。二是推进污泥规范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三是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根据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城镇化程度,合理选择适宜的收集处理体系,例如:农户分散收集处理、村镇集中收集处理或统一收集归入市政管网。四是改革流域治污工程的招投标制度。现有技术标和工程标分离,造成治理技术五花八门,程序完整但结果很差。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社会建“厂”─区县配“网”─镇乡“付费”的“ppp”运营模式开展招投标,采用工程中标单位同时承担后续运行方式,既降低管理成本,又便于长效运行管理。

  (四)强化水土流失监管和治理。禁止沿岸一重山范围内矿产开采,关闭该区域内的采矿(石)场及流域所有无证的矿点。加强对林木砍伐、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房地产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情况的督查,对违规违法行为要做到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从重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依法取缔未达到整治要求的采砂、洗砂场,确保手续齐全的采砂、洗砂场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健全流域管理措施。明确界定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标准、水电站未尽相应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关部门监管执法的依据,在有条件的水电站建立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系统,增强水电站下泄流量管理方面法规和制度的可操作性,督促有关水电企业依法依规履行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安全。

  (六)建立“技能服务型”乡(村)环保队伍。一是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设施营运人员津贴,参照农村“六大员”管理模式,将保洁员补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资金列入县乡财政,确保环保设施持续有效运行。二是实行“村民自治、乡镇督查、县市监管”运行体系,加强乡镇环保队伍建设,研究设置“集环境监管与监测、技术指导和前置服务为一体”的乡镇环保机构。三是开展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和村级国土规划环保协管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小流域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四、提请省上给予的政策支持

  (一)进一步加大对闽江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据统计,xx、xx年xx市流域整治投入资金分别为4.28亿元、13.5亿元,省财政厅、环保厅安排的流域专项资金补助仅为5038万元和2.61亿元,目前的生态补偿资金远不足以弥补xx市为全省提供生态功能服务所付出的努力。同时xx地处闽江上游,担负着保护闽江源头生态环境和下游省会城市饮水安全的责任,所辖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高达20%以上,因保护极大限制了发展,牺牲了许多发展机会。因而建议流域上游地区应减少流域生态补偿金上解比例,流域源头所在地不上解补偿金;参照流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予以适当倾斜,补偿系数提高20%;同时,参照九龙江、敖江上游补偿系数设置,将闽江流域上游市、县的补偿系数提高至1.4。

  (二)提高生态公益林和重点生态区位林补偿标准。xx市有生态公益林面积728.6万亩,其中国家级589.4万亩,省级139.2万亩。经多年努力,我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虽然提高到19元/亩,但还是不到现行林地地租每亩每年30元的2/3,不如砍一株毛竹的价值,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目前xx市重点生态区位林面积925.5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730.14万亩区位内商品林195.44万亩。省上有关森林经营利用政策规定,生态区位内的商品林视同生态公益林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没有实行生态效益补偿,但在森林采伐利用上又受到限制,而且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已经发给林农商品林的`林权证,特别是人工林林权所有者投入大量的造林管护成本,处置权没有得到落实,严重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生活。为此建议参照浙江省的补偿标准,将生态公益林和重点生态区位林补偿标准提高到30元/亩。

  (三)完善生态补偿金分配方式。根据《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流域补偿资金直接补偿到县(市),设区市一级难以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建议:一是省上在安排流域补偿资金时,兼顾事权财权一致的原则,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区市一级对跨县整治项目的统筹和组织。二是充分考虑水环境综合评分(占70%)、森林生态(占20%)和用水总量控制(占10%)等三项分配因素,让与分配因素有关的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参与资金的分配使用,重点将资金用于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效益。

  (四)健全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管理。出于保护流域水生态的需要,省上出台了《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沙溪流域主要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受省里统一调配,部分水电站为了追逐利益未能自觉落实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导致溪河断流、水质下降,严重破坏水资源。此外,界定水电站是否落实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标准也未能明确,以致执法、取证也相当困难。因此,建议省上在修订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时,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界定水电站落实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标准、水电站未尽相应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关部门监管执法的依据,增强水电站下泄流量管理方面法规和制度的可操作性,督促有关水电企业依法依规履行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安全。

  (五)降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电价。目前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都按大工业用电标准收费,运行费用高,运营经费难以保障。以泰宁县长兴村处理能力100吨/天的污水处理站为例,该污水处理站月耗电1200度,按大工业用电电价(每度电0.533元),每月电费639.6元,若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电价(每度电0.2477元),每月电费只需297.24元,电费仅为原来的46.5%。因此,请省里统一协调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电价问题,收费标准由大工业用电改为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用电。

  (六)调整沙县水汾桥水质监测断面。其一,水汾桥监测断面位于沙溪口水电站的回水区内,受到库区回水倒流的影响,造成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上游来水状况;其二,水汾桥断面上游是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近几年尽了很大努力,减少了水污染物的排放,但其废水日排放量仍有5万吨左右,且其排污口离断面水质监测点位不到500米,企业外排污水与河水未能混合均匀,用Ⅲ类标准来评价该断面水质显然过于严格;其三,水汾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水口距离河岸不足5米,水流缓慢且处于涡流区,与河流中心点的监测结果差距较大。因此恳请调整该断面的位置。

  (七)加大对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的资金投入。饮用水源安全是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当前各地普遍存在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基础比较薄弱、资金缺口大、饮用水源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因此,建议在生态补偿资金和其他水环境保护资金安排时,切出专项资金,用于加大对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突出重点、惠及民生,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确保百姓喝上干净、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八)支持xx市建立小流域差别化监测体系。由于xx市小流域数量较多,对小流域实行全面监测在目前监测人员不足、经费有限的条件还难以做到。因此,建议在全面了解流域污染状况后,分重点、分步骤对受污染的流域进行重点加密监测,而对水质较好的断面降低监测频次。同时,请省上在小流域水质在线监控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和后期管护上给予项目和资金的倾斜、支持。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充分掌握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剖析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充市统计局于近期选取有代表性的南部、西充2个县,各选取3个村(南部县碾盘村、齐心村、书房坪村,西充县转山河村、麻柳垭村、李家嘴村),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并与乡村干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座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分为农民问卷和农村问卷两个部分。农民问卷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常住村民,共120人。其中男性对象102人,女性对象18人,包括2个村干部、2个乡干部、116个村民。农村问卷调查对象为6人,均为各村熟悉村情的村干部。

  二、目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农民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都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而有90%的人是通过村、镇干部开会传达的渠道了解这些政策,同时调查问对象所在村都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对于“环境整治变化最”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四位(共9个选项)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生活污水可以处理好”、“道路变好变宽”、“村里变整齐有序”。在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度调查中,86.7%满意,11.7%是一般和较满意,1.6%是不太满意。同时农村问卷调查显示,其生活垃圾处理率平均值为96.3%,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值为89.6%,卫生厕所使用率平均值为75.5%;有4个样本村近三年开展过植树造林绿化行动,有5个样本村农民建房有统一规划。样本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取得这样初步的成效,与南充市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近年来,南充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等“六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跺。

  (一)全面推行村镇规划编制

  推进“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镇(乡)规划、村庄规划。组织编制特色小镇、传统村落、重点镇污水、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等专项规划设计。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同步加强批后监管。目前南充市力推进南部县省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西充县金源乡省级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全市1290个僻村均编制了村庄规划,正全面有序推动其余各县(市、区)按照省上的规划指导体例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二)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

  (1)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积极落实《南充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巩固提升“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增加收集点和转运车辆,推动乡镇垃圾中转站提标升级,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建垃圾池和收集、分类减量池个数21243个,已建乡缩式垃圾中转站46个,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县比例达到100%。

  (2)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截至20xx年5月底,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5.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

  (3)开展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建立工作台账,逐步销号。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等区域存量生活垃圾,积极清理农村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白色污染,防止城市垃圾等各类废弃物下乡。

  (三)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恢复农村水生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力争创建以“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建设目标的“水美新村”200个以上。

  (2)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落实《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方案》。优先实施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污水治理,对靠近城镇的村庄,将管网纳入城镇处理系统;对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837个农村居民聚居点污水治理工作,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260座,覆盖率达.05%。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行政村比例为15.6%。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的行政村比例为100%。

  (四)实施农村“厕所”行动

  (1)统筹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积极落实《南充市“厕所”实施方案》,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逐步完成675座乡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建任务,研发推广使用装配式环保农村公厕,重点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公厕配建。

  (2)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等,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配套。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3)加强厕所粪污治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推行粪肥还田。

  (4)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农村拥有户用卫生厕所农户占总户数的48.5%;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为100%;开展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为90%。

  (五)实施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1)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加强村内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完善村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实现村村硬化、户户有改善,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2)实施旧村改造。坚持把旧村风貌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推进农村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

  (3)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格局。结合绿色村庄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古树名木保护、湿地恢复等工作。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绿化的行政村比例达20%。

  (六)实施长效机制建设行动

  目前全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的县比例达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达100%,9个县农村垃圾收运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跺。

  (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仍显不足。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虽然各级政府,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都很,但对于广农村来说还是稍显不足。农民问卷调查显示,有63位调查对象(占总人数52.5%)在“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中选择了“财政投入不够”,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一位。二是由于一些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筹集资金比较困难,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和募集社会资金有很难度。农村问卷对“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6个样本村中有5个村选择了“乡级及以上政府”,而只有1个村选择“村集体”和“村民自筹”。三是农民问卷在“是否愿意付费”以及“愿意出多少钱”的调查中,100%的调查对象愿意付费,其中有75%的人选择“每年50元以下”,而选择“每年300元以上”仅占比2.5%。这说明有必要继续完善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让村民为环境付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农民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环境整治的不足”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农户庭院,房前屋后没有整理打扫”、“改厕进度慢”、“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对“最希望改善的方面”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生活垃圾处理更及时干净”、“生活污水处理更及时干净”,“整修硬化村里道路”。对“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显示,18人选择了“设施无人维护”,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二位。这说明部分农村在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以及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环保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制度,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巩固提升难、环保基础设施维护运营难,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还需完善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

  (三)农民环保卫生意识有待加强,参与、配合积极性不高。农民问卷调查显示,有54位调查对象(占总人数45%)在“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中选择了“村民卫生意识不够”,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二位;在“村民健康卫生意识”的调查中,75%选择“好”,25%选择“较好及一般”。这都说明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同时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屯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四、对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保障资金投入。一是要加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二是要以产业为依托,结合农业供给侧,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理念、新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因地施策,不断壮村集体经济,加强产业支撑,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集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三是加快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二)开展试点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在省上培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每县根据山区、丘陵和平坝等不同地势特征,确定510个村进行试点,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要求,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及时总结推广具体经验做法。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村庄环境保洁制度与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使建设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果成为广村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健全环保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到设施建管并重,加快培养常态化的管护队伍和服务网络,保证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四)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国家、省、州安排和《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方案》要求,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深刻剖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舟曲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重点调研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以及提升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把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筑梦“藏乡江南”、绘就“诗画舟曲”建设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努力营造“和谐、整洁、宜居、有序”的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全县上下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2022年舟曲县“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任务清单》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一是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二是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三是成立“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督查办公室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三)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认真按照“九个一样”(即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地面立面一个样、山顶山脚一个样、农村城市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工作标准,在全县15个领域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农户、靓丽城区、和美校园、康养医院、文明机关、舒心小区、清净寺庙、多元市场(商户)、绿色企业、美域景区(景点)、生态河道、通畅道路、示范工地、特色文化”建设,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城马村;“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各皂坝村;“藏乡小江南、国学第一村”雅韵岭坝;“康养小镇、葡萄之乡”土桥子村等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让舟曲全域生态更加优美宜人、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城乡更加文明宜业、景区更加靓丽宜游、文化更加大放异彩。

  二、调查样本及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人居环境调研随机抽查巴藏镇下巴藏村、立节镇北山村、大川镇石门坪村、插岗乡角桥村、武坪镇河那村等5乡镇5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100张(其中村干部调查问卷5张,群众调查问卷95张),有效收回调查问卷100张,分别访问了5名村干部、95名群众。95张群众调查问卷访问男性对象58人,女性对象42人;群众问卷调查显示,有91人回答本村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有2人回答没有开展,2人回答不清楚;77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18人表示基本满意;在对“本村开展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治理变好”、“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道路路灯等设施完善”,分别占比91%、52%、38%;在对“您认为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不分类”、“没有生活污水管网”、“村民难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别占比47%、45%、33%。在对“您是否愿意或主动参与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中,96%的人表示愿意参与。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实情况

  自全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别是“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以来,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一是乡镇的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河道两岸、田地沟渠附近随处可见的陈年垃圾、废旧地膜、破旧衣服已被清理干净。二是群众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现在居民已基本养成将家中的垃圾集中收集,自觉放到固定的垃圾收集场所,定期由垃圾车清运。村内各个区域都有保洁员打扫,大多数村庄村道变得干净很多,夏天满天飞舞的蚊蝇也不见踪影。三是群众环境观念正在转变。大部分农村居民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也在逐步提升爱护环境的理念。每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村里显眼处都有环境卫生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党员群众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重点整治,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部分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村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自然村巷道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农村厕所革命未完全推开,旱厕仍占很大比重。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粗放管理,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部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理念淡薄,垃圾分类领域宣传力度不够大;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村道污水乱排现象屡见不鲜;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生态环境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境保护设施的长效运营管护、政府持续投入资金保障、高效的治理评估等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还不高;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相关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有待加快突破,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行动、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还需拓展和深化。

  五、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舟曲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理应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舟曲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村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2

  现将项目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xx镇位于我县市西南部山区,距县城xx公里,全镇辖xx万人,面积xx平方公里。该镇是我县的产煤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累计开采原煤xx万吨,占全县同期煤炭产量的xx%。地下资源的量开采,在极地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镇xx%的地表沉陷,并诱发量的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全镇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影响。一是采空区塌陷裂缝。镇煤矿采区地表90%是农耕地。截止底,驻镇国有统配煤矿及乡镇煤矿的采空区面积达到 xx平方公里,折合xx万多亩,涉及到xx个村庄,其中已形成塌陷裂缝面积约xx万多亩,占耕地面积xx%,严重塌陷造成耕地荒芜约xx亩,占耕地面积的xx%,导致量地表崩塌、滑坡、沉降、裂缝、塌陷。同时造成地面房屋裂缝,地面道路等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的损失。二是地上水断流,地下水破坏。煤矿疏排水及洗煤厂等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地表水体,使全镇境内的季节性河流基本干涸、污染、断流,地下水量渗漏,地下水系遭到破坏,矿区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目前,全镇有村户人畜饮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少群众以xx元/吨的价格从附近乡镇“买水吃”,农田灌溉用水更无从谈起,人畜饮水成为农民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头等事”。三是煤矸石自燃。该镇目前有六个矿渣堆,煤矸石总放量约三千多万方。破坏占用土地205.85公顷,煤矸石自燃释放出的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到xx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矸石中含有的硫化物,经雨水冲刷,细小颗粒顺流而下,使河流两旁的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该镇残煤自燃分布范围广面积,多处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对整个镇空气质量危害严重。四是边坡失稳。片区每年两季,均会出现山体滑坡,土体崩塌范围内植被尽遭破坏,潜在威胁公路长200米。村庄后山的滑坡由于雪压及采空区塌陷多种因素影响又有蠕滑迹象,时刻威胁着几百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看来,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进展情况

  我们从9月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12月18日,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力支持下,财政部、国土部以财建()号文批准立项,成为全省仅有的六个国家级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项目之一。项目批准后,我们及时协调聘请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组织勘测设计。目前已收集了镇近50年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煤矿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平面布置图和现状图、15个灾害片区的村庄地形图等资料,整理归类并作数字化处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rtk卫星测量系统,完成了各片区的静态gps控制点的测量定位工作和近3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工作。并初步踏勘了20个村19个灾害片区近20平方公里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镇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和程度。

  三、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请示

  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施工在即,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情况和问题,其中如何对待“尾矿”是一个绕不过去并且必须一次性彻底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煤炭开采后,镇目前存在xx块总面积xx平方公里的原国有统配煤矿以及乡镇煤矿因无法开采而产生的边脚料,废弃矿,不属于国家规划区,不是正式的井田,而是历年历次关闭煤矿的弃采矿、边脚料。在此次地质环境治理中,如果对这些尾矿不进行治理,不达到煤层底板,将达不到项目彻底治理的效果。而且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分尾矿如果放弃不管,可能会产生新的自燃,既损失了资源,又将引发新的生态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给私挖滥采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对全县的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在同类矿山中极具代表性,治理项目涉及内容多,治理难度,治理资金缺口巨是项目实施中的最困难。如果可以对这些尾矿进行同步开采,既减少了不安全、不稳定隐患,又能进一步增强治理效果。开采收益还可以对治理资金进行必要补充。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恳请市政府允许我县在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部分“尾矿”进行彻底开采。我们将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这一民心工踌实、办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使镇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县一流的宜人、宜业、宜居环境。

  3、环境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xx年12月27日

  调研对象:树木和水的污染

  调研方法:观察周围的环境,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调研过程:首先,我们去金色华庭小区,那里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但我们不知道树木在减少,也不知道河水在变脏,于是我们就问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请问你们这儿的树木减少了吗?叔叔阿姨门回答道:现在的`树木不停地在减少。 接着,我们又问了一位老人:老太太,凭你多年的经验,你觉得,这里的河水清澈吗?那位老太太说:这里的水啊!不是脏,就是臭,而且我发现,这里的鱼儿死的死,脏的脏,人们见了就恶心!

  调研结果:我们应该多种树,少砍树,这样子的话,如果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全中国就种了13亿棵树,如果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光是中国就砍去了13亿棵树木。当然,也有保护环境的人,比如说:清洁员阿姨或清洁员叔叔在忙扫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人们就提醒她说要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涂痰了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老师评语:不仅写了该如何减少污染,还写出了一些废物重新利用的点子,很好!

  这次期末考试,我考得不错,坐稳了班级第一名的宝座,爸爸妈妈就奖励我,要带我去南京旅游。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钟山风景区玩,等了几天,终于出发了。

  到了火车站,我就发现火车站的广场上、候车厅里、过道上都横七竖八地躺了一些塑料袋、烟头等垃圾,我看到了很不舒服,这多么影响美观和环境啊。于是,我主动把身边的一些塑料袋和烟头果壳等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爸爸妈妈看到了,表扬我懂事,旁边的叔叔阿姨们见了,也痛了表扬的目光。受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心里美滋滋的。

  上了火车,情况比火车站那里好多了,火车既宽敞又明亮,椅子也很宽,像家里的沙发一样,坐得很舒服。不过在过道上,还能看见一些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影响了整个美观的环境。我又跑过去,把垃圾通通处理掉。妈妈说,你真是一路行,一路做小小清洁工,真是与环保同行啊。

  到了南京,爸爸先订好了酒店,我们在酒店休息一会,整理好行李,就打的向钟山风景区进发了。到了那里,我发现风景真是美极了,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青草,真是山好水好景色更好。很快我们就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不过偶尔可以在路边,树下和草丛中看到烟头和塑料袋。我停老师说,塑料袋是很的污染,会对环境造成很的影响。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那些垃圾清理干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忘记清除一些看到的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这不仅是一次旅游,还是一次环保之旅,我们一路与环保同行。

  4、环境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映,近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政协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家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家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映,行政审批制度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家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县政府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败行为。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3

  根据区人大今年联动调研调查安排,xx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相关代表对xx街道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一、xx街道水污染治理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做好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升xx街道农村河塘水质,街道采取多方举措,加快推进工作进展:

  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指挥部,明确部门分工,从组织、人员上保证水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推进。

  2、梳理重点任务。街道水务站今年已经按照计划疏浚整治上级下达的任务包括3条河道、16座塘坝共计27.61万方,同时,我街道积极主动梳理排查脏乱差河塘,在水务站、环保所、社区的配合下,对社区内脏乱差河塘安排人员进行疏浚整治,消除水面浮萍、垃圾等。

  3、有序开展整治。街道正在按照计划进行上浮沟、大埝圩一号沟、大埝圩二号沟、索墅西河、旱河、下浮沟6条黑臭河道的治理工作,确保水质达标。

  4、加强水质监测。xxxx大沟、xx沟、xx、xx中心沟四条河道未发现水质问题,水面干净,观感良好,街道将持续加强对辖区内的黑臭河、劣Ⅴ类水体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此外,对于今年中央环保组交办的督查两项整改清单,我街道高度重视,目前均已整改到位:一是南京市xx区xx街道“金东亚公司”排污问题。整改情况:

  (1)企业已完成行政处罚。

  (2)超出环评范围的一条报废印刷生产线已拆除。

  (3)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环保审批手续已办理完成并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后投入使用。

  (4)已规范贮存处置危险废物。

  (5)巡查过程中发现周边一家企业,厂区内存在物料裸露堆放、沉淀水池漂浮油污等问题。目前厂区内的物料均规范堆放,裸露砂石均用防尘网覆盖;

  厂区沉淀池中漂浮的油,经完全沉淀后,回收循环利用。二是新兴社区孙家边和张巷村南边有2条河河水污染问题。整改情况:孙家边和张巷两个村的南面两个水塘已整治到位,水面上的浮萍、水花生和白色垃圾已打捞干净,社区将继续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周边旱厕每天早晚各保洁一次,安排人员定期对河面进行打捞。该村目前还未进行雨污分流,但已列入下半年特色乡村的雨污分流建设计划。三是卫岗乳业xx地区牧场(xx、浦口、汤泉、西岗)粪尿处置不规范。整改情况:该奶牛场已关停,奶牛已清除。6月xx日的监测报告显示水质均达标,前期巡查中发现场区盖板下有积水,水质较差,目前已经全部清理干净。

  二、存在问题

  1、水资源管理规划有待完善。街道范围内水资源管理规划比较完善,但一些点上的具体规划还有待完善。

  2、企业节水力度需加强。“退二优二”、“退二优三”和水资源保护的步伐还没有完全同步,仍旧存在渣土抛撒、乱排乱放的现象。

  3、长效管理还欠缺。整治是短期的,管理是长期的.。水环境的保护绝不是一早一夕可以成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这是水资源保护政治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加强人员配比,针对工程项目序时进度及时跟进,落实管理责任制,制订针对性监管方案,确保水资源效益发挥最大化。

  二是加大宣传示范。在推进机制上,增加资金投入,先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形成示范样板后再推广,让辖区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水利保护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全民水利保护意识。

  三是合理开发。发展民生水利,要进一步巩固中型水库整治成果,加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加强基本农田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查漏补缺,尚未达标的工程在xx计划中安排建设。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篇14

  近日,为扎实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肥西县人常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员会在常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县农和部分乡镇村居,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情况及农村环境“”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停留在拆并几个村,再造一个安置点,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规划不足,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美丽乡村建设多为乡镇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全域带动、协同发展的聚集效应。

  (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县绝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我县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多依赖财政投入,尽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但因产业发展投资较,还处于打造“盆景”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文化产业融入不足。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深入挖掘乡贤村训、人文典故,并且力建设中心村舞台、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业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但就全县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上还没能形成同频共振局面,发展结构单一,没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并村推进,群众生活将更加集中,探索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的体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建成后的乡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我县目前对已改厕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建立全覆盖式的后续管护机制。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工作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资金整合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工作必须要有强的资金做保障,而现在点多面广的操作模式,使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既形不成特色,也打造不出亮点。例如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旱厕改造、污水管网、安全饮用水、小型水利配套、土地整治等,这些经费因为各自都有使用的`规范和要求,导致基层不能将专项资金与美丽乡村及农村环境“”工作建设项目有效结合起来统筹使用。

  二、意见建议

  (一)统筹规划,凸显差异化发展。在编制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要综合考虑农村地理特征、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相结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现代化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依据规划,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二)抓好衔接,打造乡村产业新格局。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相结合,以此来扶持我县美丽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的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农产品资源整合,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在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观光体验产业,推动形成农旅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提供发展后劲。

  (三)深度挖掘,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要依托产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实施“”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民宿体验相结合,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广度与深度,借助各类平台和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品牌,扩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选特色乡村文化示范项目打造,做做强本地乡村文化品牌。

  (四)创新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要把政府包揽向群众参与转变,探索并推广村事民定协商议事会,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让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力求取得最共识。完善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考评机制,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工作后续管理作为乡镇常态化工作,强化日常性监督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成后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资金,发挥资金最效益。建议政府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工作的各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门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协调配合,项目安排无缝对接,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提升整合绩效。

【环境治理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11-12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11-03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12篇)12-10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精选20篇)08-14

环境调研报告11-08

环境的调研报告12-06

关于环境调研报告10-16

小区环境调研报告08-09

环境状况调研报告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