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镇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13:35:1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镇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1

  一、全区乡镇街产业区开发建设状况

  自1996年杨村镇建立私营经济区开始,全区乡镇街道产业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起步到形成一定规模的逐步发展过程。20xx、20xx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20家乡镇街产业区总规划土地面积82.8平方公里(含白行车王国、大良)。已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有七个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其余均实现五通一平;产业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实际入驻企业700余家,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7.3亿元,招商引资24.7亿元。

  乡镇街产业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乡镇街道产业区已成为全区发展的重要载体。20xx年,产业区招商引资30亿元,占乡镇街道引资总额的80%,占全区引资总额的47.6%。二是乡镇街产业区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大王古产业区实现税收24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上马台产业区实现税收5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5%。三是促进了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逐步形成了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格局,初步解决了过去乡镇工业“满天星”布局、环境治理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支撑作用,截止到20xx年10月底,乡镇产业区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举措

  l、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综合效益低。

  主要体现是20xx年已开发建设的18个产业功能区实现销售收入为63亿元,创税收3.5亿元,仅占全区税收总额11%。平均每个功能区年实现销售收入、税收分别为3.5亿元和0.2亿元。不足一个中型企业规模。每亩创税收远低于XX开发区和周边先进区县。由于土地指标及自身环境政策的制约,发展速度较慢,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外界无法抗衡。

  2、定位不明确、产业特色不突出。

  因乡镇产业区多数是以原乡镇工业较集中区域为雏形发展起来的,规划明显滞后,由于产业区规划起点低,招商引资门槛低,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不明确;造成产业分散,产业特色难以形成。目前,除上马台、王庆坨产业功能区形成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其他多数行业分散。

  3、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配套功能差。

  多数乡镇产业功能区还处在“五通一平”的水平上,有的根本不具备投资条件,70%以上的产业功能区无污水处理设施,政府为功能区应提供的融资、管理咨询、劳动用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欠账较大。

  4、土地利用粗放,工业、建设用地相对闲置。

  目前,多数产业区土地利用水平较低,投资强度在国家规定范围的下限;协议占地与实际占地出入较大;在建、未建项目占有较大份额,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一边土地闲置,一边无用地指标的事实。

  5、入驻实体项目少,实体大项目少。

  有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靠注册企业维持税收,据初步调查,乡镇产业区1—10月份入驻企业实现税收占60%。区内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入驻企业个数不足30%,有的产业区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缺乏龙头带动。

  目前,乡镇产业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同在,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今后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在注重总规、控规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各产业区要借各乡镇街着手编制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根据XX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工业布局规划等,应重新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真正体现规划统领行动,规划实现效益。

  2、把提高乡镇产业区整体水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首先,各级领导要把乡镇产业区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强化领导方面,要尽快调整XX市XX区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实质性机构,充实领导、工作人员,强化部门责任。统一协调指导,研究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发挥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业区认定、实施扶持、考核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在提高招商和开发、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方面要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招聘选拔和培训相结合等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建立人员考核奖励机制,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对产业区的扶持力度,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镇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制定XX区扶持乡镇产业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乡镇产业区尽快成为XX“区域”经济的小老虎。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乡镇街工业区通过市级认定、得到更大的扶持。20xx年,按照乡镇街工业区认定条件,从工业区的设立、规划、环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八方面组织了四个工业区的认定工作,现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工业区的认定为乡镇街产业区提升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为争取市级贴息资金奠定基础。今年已申报三个工业区的贴息材料,有望获得近千万元的贴息资金。明年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3、应整合功能区资源,向特色、示范、名牌产业区发展。

  一是要结合我区“八大组团。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尽快整合产业功能区资源,确定产业功能区发展数量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打破乡镇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建立以XX开发区为龙头的统一招商体制,处理好乡镇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乡镇产业区做强、做名及特色的形成,二是继续实施大的实体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利用大项目尽快投产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发展,目前上马台、梅厂、豆张庄等产业区已显现出通过大项目带动园区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特色的形成。

  4、鼓励集约用地,引导乡镇产业区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整合功能区外闲置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将功能区外土地整合到区内使用。二是下大力盘活区内“闲置“土地,区政府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鼓励政策,约束土地利用行为,充分利用区内未建设用地,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对容积率低、效益低、国家限制发展的工业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企业自身进行布局调整,不能调整的要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调整。四是督促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尽快取得效益。

  5、应为乡镇产业区建立融资平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园区,解决园区贷款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等问题。

乡镇调研报告2

  一、目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一)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妇女素质,不断深化以“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题的“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注重“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现场示范、基地培训、科技接力等形式,为农村妇女的生产发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务。

  (二)扶持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就业。

  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妇联建立了“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几年来通过基地培训100余期,培训妇女5980多人次。村里80%的妇女参与科技生产工作。成为镇、村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文明和谐家庭创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美化新家园、亮化新村容”、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农村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

  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情况在村级妇代会中更加突出。基层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几次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

  乡镇妇联主席兼两职以上的现象较普遍。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一是由于乡镇妇联归党政办公室领导,而党政办公室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二是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两项工作,如兼任宣传、团委、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三是乡镇干部各自包点,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另外,村级妇代会主任主要尽力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作经费无保障。

  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向政府专题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我们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由于缺少专项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的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妇联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由于经费无保障,因此产生一些畏难、抵触情绪,阻碍了妇联工作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对妇联工作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历来是落实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工作的手段。要加强对基层妇联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考核,适当规定一些硬指标,采取一些严措施,实行“软”工作“硬”考核。

  五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地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乡镇调研报告3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林同志为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组,制定了XX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方案,于8月上旬深入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本次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普遍认为开展以干净整洁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做到家家清洁卫生、户户干净整洁,必须按照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对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个一”标准,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正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陋习,让干净整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推动养成为人人讲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干净整洁,让人人参与其中,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而使人民从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层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典型传统美德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

  三是有利于发挥四大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镇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揽总、安排部署、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各村(社)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实施、攻坚克难,统筹抓好本村(社)乡风文明建设。各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专干等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任用,积极响应、示范带头、对结帮助,带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建立完善评比表彰、执纪问责、考核奖惩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让制度保障乡风文明建设。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点等有效途径,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目前全镇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的生活就这样,现有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对乡风文明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形成的陋习和思想引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风气的形成。

  (二)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观望等待等问题,个别村(社)干部重视、工作抓得紧的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效果较好,其他大多数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抓了少数示范户,面上基本没动。

  (三)宣传引导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在镇村(社)干部中进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层、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部署不够,工作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知晓率低。

  (四)措施实效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实,但却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针对公共区域环境如何治理、工作责任如何落实、党员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发挥、如何抓点带面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机制建立不完善。

  (五)经费投入不多,卫生设施不到位。目前全镇有垃圾清运车辆1台,30余个垃收集圾箱和20余个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场镇周边,大龙、豆包两边山上村组无垃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及处理困难,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措施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

  (一)抓思想引领。话不说不白,理不讲不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符合中央有关精神,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深讲透,把党委政府的决定变成群众的自愿行动。

  (二)抓氛围营造。一是召开会议发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学校要组织召开师生大会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发动起来;二是开展活动推动。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知识进村宣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文化下村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起来;三是大力宣传鼓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利用手机报,印发致全镇妇女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氛围造起来。

  (三)抓示范带动。机关干部、村(社)组干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是党政机关、镇属单位带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开展门前“三包”。二是村(社)专职干部和妇联主席带头做到办公室和家里的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三是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带头做到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

  (四)抓责任落实。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着“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是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风文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各村(社)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二是机关、村组、镇属和驻镇单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为标准,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组干部要包片,负责本组的环境卫生和干净整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户,主要帮助弱残家庭。

  (五)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团,特别是妇联及卫生院、学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单位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中心卫生院包1个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个村(社)组织开展1次宣讲活动;各学校负责所在区域的小组;水利水保片站包1个组。二是机关、学校、中心卫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帮助弱残家庭,乡风文明办公室统筹安排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活动,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三是各村(社)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的陈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点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平时产生的垃圾由村里负责处理,镇建管环保办公室负责协助。

  (六)抓制度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镇里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助,每个村可在自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些工作经费,但必须用于表彰奖励和开展乡风文明工作中的其他开支,不得挪着他用。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每季度评比各村1名组干部、10户居民户予以奖励,奖品以纪念品、小礼品为主,不搞现金奖励;每季度对村进行评比,评选6个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二、三等奖奖励,奖励资金从镇里以奖代补资金中开支。三是考核评比机制,镇里对各村实行专项考核。镇里每月对村一检查一评比,乡风文明办公室动态组织3—5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参与评比。每月得分累加排名作为每季度和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各村(社)自行制定对组、户的评比办法,每月对做得差的要在公示栏进行曝光,或召开本组村民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

  (七)抓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对联系村和分管领域内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岗双责”,机关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实奖惩。一是在经济上,对机关干部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的10%进行考核;二是在纪律上,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村(社)进行通报批评。

乡镇调研报告4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xx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

  由于xx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

  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

  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2、乡镇财政收入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组织存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少数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等。

  3、乡镇财政收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如何规范乡镇收入形式,严禁乱收费行为,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的监督,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难点是:村级收入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对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督促整改及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三)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xx县而言,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实行“乡财县管”和“国库授权支付”模式。对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编制部门预算,对村级转移支付支出编制公共支出预算。

  2、乡镇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乡镇项目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很难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也仅仅是规范了财政预算内支出,而预算外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上都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严密性。

  (四)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与类别,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xx县乡镇财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部门预算支出:是指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的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村级补助支出:是指村级转移支付和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

  (3)专项资金支出:包括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及项目资金等。

  (4)“以钱养事”支出:指对以钱养事单位的补助支出。

  2、违纪违规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资金科目,不严格按照科目支出类型使用财政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部分项目资金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用下年度资金弥补上年度资金缺口现象,形成寅吃卯粮状况。

  (五)乡镇财政如何开展财务、会计、资产和绩效监督,重点是什么。

  1、转变观念,强化监管意识。

  乡镇财政部门要增强大财政监督意识,要把加强财政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要争取财政监督的主动性、经常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2、发挥优势,探索监管思路。

  一是要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二是要完善乡镇财政监督队伍建设;

  三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监督职能和完善监督机构设置;

  四是要增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权力;四是要理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五是要保障乡镇财政财政监督工作经费。

  3、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上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的考核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财政监督情况上报和重点违纪违规情况预警防空防控机制,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

  4、齐抓共管,开创监管局面。

  财政监督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积极营造大财政监督氛围,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是什么。

  1、“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乡财县管”主要是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难到位,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缺乏力度;“村财乡管”主要是管帐,对资金和资产管理难到位,综合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够。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白纸条入帐、现金余额过大现象普遍。

  (3)会计执法环境不优,农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无法提供规范的原始发票,支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2、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主要有:

  (1)编制和申报虚假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2)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

  (3)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两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钱、人人用钱现象;

  (4)以钱养事项目不清,明是养事,实是养人。

  二、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制度:

  由县财政监督机构派出财政监督专员驻乡镇或区域负责辖区财政监督日常工作,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执行上级重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

  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和执法程序。

  (三)明确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内容。

  (四)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绩效评价。

  (五)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赋予必要的执法权力。

  (六)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考核考评和异地交流机制,实行再监督。

  (七)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导,便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异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调研报告5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xx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xx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xx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2.9万株,种植蜀葵2.5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xx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xx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xx时报》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镇的观光农业项目总体规模狭小,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

  较大。由于我镇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会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枣、苹果采摘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还将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比较外地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搞好项目区道路、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筑起针对东营东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总体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从客流量上进一步促进物流和资金流。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努力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扩大乡村游半径。

  三是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针对冬枣、苹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我镇在现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枣三种种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链条,大大延长了采摘期;千亩苹果园在现有国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时,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采摘、购物、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项目,如特色文化习俗、历史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乡镇调研报告6

  近年来,中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持续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镇域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将我镇应急能力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坝镇毗邻凉州城,位于凉州城北约六公里处,东连发放镇,南靠金羊镇,西与永昌镇隔河相望,北与羊下坝镇接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武民公路和金色大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镇辖7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4239户,18087人,劳动力12158人,耕地面积23748亩,人均1.35亩,属井泉灌区。

  (一)组织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全镇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设置中坝镇应急管理站,应有编制3人,实有3人,均享受安监津贴;三是2020年11月根据凉州区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设置中坝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工作岗,由周萍同志负责火灾、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突发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力量建设情况

  目前,镇政府尚未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发生突发事件后,一般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和一些村民志愿者进行应急救援处置。

  镇属重点企业按要求建立有兼职应急队伍,其中,中坝新金叶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金苹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由16人组成。

  (三)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建设情况

  为规范我镇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各有关站所职责,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灵敏的应急机制,根据《中坝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和应急抢险组,对在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详细分工,进一步增强了应对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能力。

  辖区学校、卫生院、信用社等其他单位和企业应急体系基本实行独立管理。

  (四)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情况

  我镇共确定镇村灾害信息员19名,镇村地震宏观观测员、地震灾情速报员、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员各9名,镇级防震减灾助理员2名。积极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认真分析极端天气对群众日常生活和农牧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通过电话、网络、手机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防范措旋,指导群众及时科学进行防范。

  (五)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和设施场所建设情况

  镇政府设有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点1处,配备有灭火器15具、手电筒10把、雨衣10件、雨靴10双、棉大衣4件、水泵3个、铁锨8把等,并通过代储形式储备编织袋5000个、铁丝0.2吨、铁锹56把、手电筒56把、雨衣56件、雨靴56双防汛抗灾物资;各村配备有连体雨衣裤、铁耙、铁锨等基本应急物资;辖区中坝新金叶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备有氧气呼吸器2台、应急医疗箱1个、防毒面具5个、防护服3套、警戒带5条、担架2幅等,金苹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配备有担架、急救药箱、消防服、消防桶、消防斧等。

  镇区应急避难场所有中坝镇九年制学校、上坝村小学、中坝村小学、汪泉村小学、下畦村小学及头沟村小学操场,设置有“应急避难场”标识,道路畅通、通水、通电,能保障突发事件中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

  (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情况

  20xx年我镇编制了《中坝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坝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坝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坝镇防汛抗灾应急预案》《中坝镇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坝镇消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共5个专项预案。每年重点依托各中小学校开展1-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应急意识、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我镇持续深化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宣传月”“119消防宣传日”及春节、五一、十一等重点时点,认真开展应急、消防、防灾减灾等知识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辖区重点企业均根据实际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将应急知识宣传培训纳入员工日常培训中。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应急预案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常态化还未真正落实,各职能小组成员对应急响应程序不够清楚,具体操作细节不够明了,协同能力较弱。

  (二)应急救援力量薄弱。目前全镇无专职应急救援力量,应急装备配备不足,救援能力相对薄弱,当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只能临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而影响救援效果。企业救援人员以兼职为主,专业水平低,缺乏实战演练经验,应对事故的能力有限。

  (三)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够强,安全生产措施还不到位,生产安全压力较大。

  (四)农村火灾隐患明显。个别居民巷道柴草麦垛仍然存在,如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个别村民房屋年代久远,用电线路老化严重、或群众用火用电习惯错误,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比较缺乏等,致使农村火灾防控工作难度较大。

  三、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对策和意见建议

  (一)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健全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指挥协调、信息发布和处置评估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估、补充、修订、完善和备案工作,加强预案之间的衔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着力深化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和“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印发宣传单、张挂标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针对各类易发公共事件,面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全面提高全镇各级应急工作水平。

乡镇调研报告7

  XX乡位于革吉县东北部,距县城200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20xx多,扎西曲林寺也位于该乡附近。近年来,随着当地矿业的不断发展,城镇建设明显加快,人流物流逐年增加,基层维稳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XX乡在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基层政法、综治、维稳建设投入明显加快,综治工作中心、派出所、派驻法庭等机构工作已步入正轨,硬件建设成效显着。在此基础上,维稳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健全十分必要。

  一、XX乡维护稳定工作的现状特点

  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维稳工作,按照“配强配齐人员,强化基础工作”的要求,调整办公用房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并配齐专职干部,并在2个村委会设立综治服务站,成立了相应的巡逻队,加强了义务联防队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同时明确了综治主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纪律,使综治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和档案,确保了维稳工作的有序开展。

  由于近年XX乡硼镁矿业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较多,成员结构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二、针对以上特点及现象,现提出对于“四个机制”的创新,在丰富应急预案处置机制的同时确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顺利推动

  1、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强化基层职能作用

  (1)在街道层面,整合原有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的维稳机构和人力资源,并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发挥“一个平台、三种调解、六位一体”作用,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最大限度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2)在职能部门层面,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及包案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工作措施、排查重点和各项保障“三个到位”。

  (3)在村组方面,要充分发挥2个综治服务站的作用,依靠服务站的综治主任通过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处理辖区内的问题,并开展思想疏导、生活帮困、法制宣传、节点稳控等方式,协助对象解决利益诉求,促进矛盾化解、信访问题解决。

  (4)在社会层面,积极引入社会团体、派出所、人民法庭等社会力量,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化解工作,逐步构建起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效能。

  2、创新各类人员管理机制,杜绝管理漏洞

  (1)加强对刑释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去年起,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网络实现了管理的衔接,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将在地区司法处和县司法局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和反馈的通道,通过逐人核实反馈的方式,保证了服刑在教人员提供信息的真实有效,并对核实成功的人员建档造册实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的实时传递、无缝流转,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的进行逐人谈话帮教,并督促按时上交思想汇报,建立个人档案,加大协管力度,并依靠服务站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2)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综治工作中心配备的电脑设备,实行流动人口的微机管理。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服务与管理并重,规范与防范并举,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慎密分析、科学把握流动人口的流向,流量等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

  (3)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全力突破刑事、治安重点人员。对涉案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责任到人,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坚持常年与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县、乡、村三级联手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同时,对其它有可能发展为重点人员的群体进行监控,促进平安XX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3、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把问题化解在源头

  完善每月的例会制度,定期上报排查的矛盾纠纷问题,在例会中提出、分析并商讨解决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决不能单纯的进行搁浅,要及时解决。一是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排查出的问题要根据问题针对的部门性质,或者纠纷类型进行对号入座,归类排队,以便于日后解决。二是定期组织调研。对于在对排查结果梳理归类后,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进行调研,并协调相关单位,提出政策性化解建议,协调解决。三是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思路。对于各个社区的突出性问题及时开会进行集中研究,逐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落实责任部门,并限期完成政策研究和意见的出拟,以保障下一步工作的落实。

乡镇调研报告8

  xx乡地处于长武县城以北20公里处,全乡辖12个行政村,2546户、10182人,全乡耕地总面积17322亩,其中塬地10629亩、滩地6462亩。果园面积

  8558.8亩、挂果面积6900亩,20xx年总产量3709万斤。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乡果园总面积已达到8558.8亩,人均0.85亩滤布、20xx年总产量

  3709万斤。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10年2985.2亩,11年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20xx年全乡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xx年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乡经济人已发展到5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压滤机滤布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1、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狠抓示范园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省市县示范园,用示范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乡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四项关键技术普及率、应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果实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率、商品率显著提高。

  2、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涉农金融机构安排专项信贷资金,为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金融服务。

乡镇调研报告9

  一、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履行职能作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建设日益加强

  我县乡镇工会组织原来都是基层工会,亦即乡镇机关工会,与辖区内的乡镇企业工会没有隶属关系。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对乡镇工会组织进行体制创新、组织升级。20××年12月,全县18个乡镇的工会组织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部组建了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的乡镇总工会,同时还建立了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等工作机构,承担起对辖区内工会工作的领导和介入的职责。20××年,新成立的4个街道办事处也都先后建立了总工会。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会主席大部分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个别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学历均大专以上,还配备兼职工会副主席22名和工会专职工作人员22人。

  2、数量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为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街道)总工会把本辖区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全部吸纳为下属村工会会员,使其本地入会。另外,由县总工会牵头,依托县驻京流动党委,在北京海淀区建立输入地工会工作委员会,依托劳务派遣工党委,正在筹建劳务派遣工会委员会。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纵向延伸和对农民工的纵深覆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各乡镇(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乡镇(街道)工会突破单位和用工形式的限制,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等方式,把难以单独建会单位的职工和大量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起来,使大量劳务派遣工、季节轮换工、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今年,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横向扩面,不留死角,实现了辖区内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下属工会联合会22个、村级工会联合会42个(涵盖村工会296个)、基层工会92个(其中村工会70个,其余为乡镇、街道机关工会)、企业基层联合工会10个(涵盖法人单位157个)。共有工会会员19329人,其中,乡镇(街道)机关会员1130人,农民工会员18199人。

  3、职能作用日益明显

  乡镇(街道)总工会在县、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逐步成为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8个乡镇总工会全部代表辖区内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157家,覆盖职工2832人。工资集体合同备案率为100%,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建制率100%、履约率100%。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使职工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职工人均工资达1050元/月,比工资集体协商前增长12.1%,且大部分企业能按工资集体合同的规定给职工发放工资,切实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乡镇(街道)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当地企业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动员职工为推动乡镇(街道)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本地支柱产业建功立业。

  三是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各乡镇(街道)工会普遍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坚持开展年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日常扶贫济困工作,年均筹集资金近2万元,救助困难职工30多人。积极向县总工会申请参加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使互助范围向乡镇总工会、村工会和中小企业延伸,今年又将773名村委工会会员纳入互助范围。协助住建局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和市场监管体制,并为12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8万余元。与县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工和城镇待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并开展职业介绍。馒头营乡总工会与乡纪委、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信访服务中心”,接待群众、职工来信来访,使广大群众、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了解决,有效维护了职工队伍和全乡社会的稳定。

  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会干部没有编制

  我县乡镇(街道)总工会从主席、副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均无编制,真正是“有职无编”。而同为群团组织的青年团、妇联则都有专职编制。因无编制,工会干部均为兼职,且身兼数职,故无暇进行业务思考与创新,对工会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乡镇(街道)干部变动比较频繁,也影响到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业务素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会工作,与上级工会的要求和基层工会以及职工的需求差距较大。

  2、部分领导关注不够

  由于过去各乡镇辖区内的职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只是乡镇机关及所属少数企事业单位建有工会组织,从领导到群众对“工会”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工会与乡镇没有多大关系,工会工作也基本没有列入乡镇工作议程。现在,经济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乡镇(街道)的工会组织日渐增多,工会工作也逐步列入乡镇(街道)工作议程。但由于思维的惯性,部分领导对工会和工会工作关注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与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工会经费严重不足

  虽说乡镇总工会“既有基层工会职能又有地方工会职能”,但在工会经费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缺位,乡镇(街道)工会既无地方工会管理和使用经费之权,又无基层工会经费留成,处于地方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空白地段。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就是乡镇(街道)机关工会自身的经费留成,且工会财务不独立,没有直接支配和使用经费的权力,工会经费使用审批困难。这与乡镇(街道)总工会履行“地方工会”职能,开展工作、活动的经费需求相比实在是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对策

  我们认为,我县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抓机构强组织

  当前,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按照理顺组织体制、整合组织资源、壮大组织力量的要求,积极与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工会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明确乡镇(街道)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的基本定位,同时履行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职能,为推动工会工作在乡镇(街道)的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应积极推动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的配套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会至少要配备1名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工会副主席和1名专职工会干部。同时还应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会工作者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选聘工会协理员,以充实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队伍。另要通过参加上级工会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鼓励自学等形式来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从事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2、抓宣传提认识

  各级工会要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不断扩大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过问和积极支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也要突破思维惯性,关注、重视工会工作,为乡镇(街道)工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抓经费坚保障

  上级工会要明确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留成比例,采取市总工会让一点儿、县总工会挤一点儿、乡镇(街道)凑一点儿的方式,切实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经费问题。对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提取上缴应打破传统框框,从有利于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的原则出发,为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经费保障。

  4、抓载体,增活力。

  乡镇(街道)工会既有地方工会的综合性、指导性,又有基层工会的具体性、实践性,因此不能照搬传统的工会工作套路,要结合乡镇(街道)工会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乡镇(街道)实际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工会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政支持,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以及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党政支持、部门协同、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县委、乡镇(街道)党委将工会工作纳入考核范围。要遵循业余、小型、分散、多样、适度、有效的原则,根据职工意愿和企业需求开展工作和活动,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工会“上代下”的工作机制,把基层难以开展的工作和活动提升到乡镇(街道)一级来开展,不断增强乡镇(街道)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乡镇调研报告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建设一支高素质、守纪律、会理财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作为新时期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必然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现状

  (一)改革创新观念不强。少数干部思想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循规蹈矩,习惯于依照旧体制和老模式、老办法办事,对新的财税征管模式、征管手段缺乏相应的认识,致使思想上缺乏新观念,工作上没有新思路,改革难有新突破。

  (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在业务培训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人为地形成了干部业务两极分化的局面。二是随着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龄干部陆续退出业务岗位,在岗的年轻干部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财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一定程度出现了业务断层的现象。三是干部队伍的锐气不足。由于职业上的“保险箱”,工作上的“大锅饭”,分配上的“平均餐”,职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

  (三)管理服务水平不优。有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自我要求不严,敬业精神不强,主动服务的理念没有树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原则办事,而是凭意气办事,凭感情用事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陈旧,科学管理意识不强。一些同志思想凝固,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头脑里“官本位”思想严重,唯我是大,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一些干部进取心不强,创新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在管理上围绕老套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

  (二)教育机制不完善,素能培训手段落后。干部培训教育内容多以业务知识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往往是学历与能力很难划上等号,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干部综合素质没有明显提高,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讲政治、懂经济、会查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三)财税管理刚性不强,依法理财矛盾突出。一是乡镇财务管理风险大。乡镇机关和直属站所对依法理财的认识不足,在

  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相当突出。二是部门财务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乡镇直属部门会计、主管领导理财水平不高,重创收、轻管理,重借贷、轻还债。另一方面,受部门利益的驱动,部分专项资金的划拔和使用游离于乡镇财政之外,资金没有归口管理,乡镇财政无法把关。三是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做到以票管收。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只注重事后管理,对村集体资金支出的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的途径

  1、建立科学严密的教育机制。一要因人而宜,制定多层次的培训规划。针对干部素质“两极分化”的现状,按照“豆腐要慢炖、铁锤要重敲”的方式,区分对象、划分层次,建立不同类别的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抓好素质低的基础培训和素质强的能手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业务参差不齐的问题。二要因地制宜,加大教育的投入。投入一定资金添置教育设施,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强的退养干部作为师资力量,从事年轻干部的财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改变业务断层问题。三要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干部,报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职称,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乡镇财税人才。

  2、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转变思想作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全新的财税观、人本观、效率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打造和谐财政。二是不断改进学风,在创新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同时,注重将学习与财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应用科学理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行工作项目落实责任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通过创精品来抓落实、谋发展、增亮点、求突破。四是转变领导作风。一方面以身示范,在创新上做表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实干精神,鼓励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力争在一线中创造经验和成果,在一线中解决问题和困难。

  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

  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重点,对各项惠农资金要做到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同时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并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公示,对工程项目做到及时验收决算。加大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了解下达到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监管,并就项目运行效果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夯实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四是加强乡村财务管理。要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决禁止将利息转入本金,并做好降息挂账工作。

  4、不断提高财政干部待遇。为调动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切实提高财政干部待遇。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扎根基层的财政干部吃亏,让乡镇财政干部感到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前途。

乡镇调研报告11

  为了使上级团委更好的了解xx镇团委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xx镇团的工作。我们在xx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了30位青年,6位老人,10名村干部,以及本镇绿色人参协会、食用菌产销协会、中草药种植基地的相关负责人等,历时半年完成。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乡镇调研报告12

  一、我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xx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重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三、乡镇财政支出,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代发,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乡镇财政支出目前除了人员支出外,主要支出是公务支出。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查重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五、我区目前乡镇财政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对财政资金监督未真正开展。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六、我区六个镇街均实行了村财乡管。目前全区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统一记账管理,财政所对经管站本身的账务进行代理记账,并未对各村级账务进行监督,存在监督缺位的现象。况且目前村财乡管基本上成了一种报账式,代理记账式的管理模式,起不到监督作用。

  二0xx年十月十四日

乡镇调研报告13

  根据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关于“新形势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主题论坛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本办事处文化建设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就东城办事处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基层单位情况汇报,走访了部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办事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城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我办事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事处文化建设的现状

  1、注重加强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注程度有所增强。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保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行政管理的力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处村两级都有班

  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办事处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办事处文化阵地仍有基础。今年,上级有关部门又为我办事处9个村提供了图书和书架。为此,全办事处现有文化场所360㎡,图书室12个。农民村、路东村,路西村、线沟村,虎斗村,巴岭村,刘屯村、胡屯村,张朗寨村、繁荣村等村级文化室较完善,农民、路东两个村有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我办事处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书画,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蹈,有的喜秧歌,在“望儿山母亲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节等节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年秧歌被受群众喜爱。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办事处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办事处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除新上的图书室外,原有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办事处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活动匮乏。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支出削减,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大,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很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形成了文化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对办事处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办事处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扭秧歌、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2-3次,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办事处也组织开展了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建议及对策

  各乡镇、办事处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财政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的增长。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

  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市、乡(办事处)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要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加大管理文化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点,建好队伍。乡镇文化工作人员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这支队伍稳定、业务熟练,能干实事。一是解决文化专干编制。恢复乡镇文化站编制,至少安排一个专职或兼职文化干部。以文化部门为主对专干进行管理、调动和考核,做到让文化专干“懂文化、爱文化、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高、懂专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适应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管理、

乡镇调研报告14

  按照上级要求,我市在20xx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等相关人事换届纪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对各乡镇班子运作考察、换届、后备干部考察及平时深入乡镇了解的实际情况,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地处……,东、东南……县接壤,南、北、西、西北分别……县交界,全市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镇…...乡…...个街道,……个行政村,……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居住有……等……个民族。

  有……个党工委,……个党支部,党员……人;科级领导干部……人。按照各级关于换届工作的要求,我市及时组建机构、动员部署,高起点、高标准在……市…….个县(区、市)中率先启动换届工作,于8月底完成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乡镇换届调研报告。

  1、坚持“四个特别重视”,着力夯实换届工作基础 一是特别重视严明纪律。

  将“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作为硬性规定,多渠道、全方位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贯彻落实。二是特别重视舆论宣传。通过制作大型户外固定宣传标语、……电视台新闻报道等方式宣传换届纪律。三是特别重视调研。市委领导和部领导在年初和换届工作启动后都深入基层,了解乡镇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状况、结构状况和干部群众关切的问题。四是特别重视督查指导。在全市范围内对换届纪律知晓率电话抽查情况通报2次,对测试未达标的29名人员组织了“补考”。

  2、抓好“四个结合”,全面完成届末运转考察

  在领导班子届末运转考察中注重掌握情况、稳定干部思想,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扩大参会范围与考察谈话范围相结合。乡镇街道将股级干部、村(社区)支书主任、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代表纳入参会范围,市直部门邀请部分服务对象和工作联系相近的单位参会,参会人员均参加了考察谈话。二是“双述双诺”与民主评议相结合。领导干部既对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述职,又对抓好中心工作和严守换届纪律进行承诺。“双述双诺”后,随即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三是个别谈话与集体谈话相结合。一方面,开展了“组织部长谈心谈话”活动,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与科级领导干部“面对面”逐一谈心谈话。另一方面,组织部长召集乡镇领导班子召开座谈会,听取科级领导干部对换届工作的意见建议。四是民主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在届末运转考察中,采取民主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产乡镇换届调研报告。

  3、推进“三项改革”,提升换届人事工作公信度

  (一)是圆满完成两河口乡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

  。先后经过笔试遴选、“三票”(原单位推荐票、……公推票、全委会推荐票)、“三步”(组织考察、民主评议、大会直选)、“三重”(注重征求意见、注重沟通交流、注重宣传引导),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乡党委班子。二是公推提名乡镇党政正职选好“一把手”。此次换届我市公推、提名、常委会票决产生…镇、…镇、…镇党委书记;经全委扩大会公推、笔试和面试后,由常委会票决产生6名乡镇长提名人选。三是公推公选乡镇党政副职。在全市范围内公推公选副科级考察对象…名(其中30岁以下10名),为乡镇领导班子配备选拔了一批综合素质强、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搭建了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平台。

  (二)取得的成效

  按照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有关规定,此次换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均为9人,各乡镇认真抓好党会工作,均圆满完成了党会的各项任务。…个乡镇共选出代表…名,其中:党员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占…%。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代表占…%。

  选举产生的乡镇新一届党政班子…人中,上一届班子成员…人,占…%,新任乡镇班子成员…人,占…%;35岁以下干部…名,比换届前增加…名,其中30岁以下年轻干部…名,比换届前增加…名。乡镇班子平均年龄…岁,比上一届下降…岁(乡镇党委委员平均年龄…岁,比上一届平均下降…岁);妇女干部…名(党委班子中女干部…名,比上一届增加…名);研究生学历…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

  换届后的…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留任的…名,乡镇间交流任职的…名,乡镇长转任的…名,机关平级交流任职的…名,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岁。…名乡镇长拟任人选中:留任的…名,乡镇间平级交流任职的…名,乡镇人大主席转任…名,乡镇副职中提拔任职的…名,机关副职中提拔任职的…名,乡镇长拟任人选的平均年龄…岁。换届后的…名人大主席拟任人选中:留任的…名,乡镇副职提拔的…名,平均年龄…岁。…名副书记、纪委书记中:留任的…名,乡镇间交流的…名,机关平级交流的…名,乡镇副职转岗…名,平均年龄…岁。…名副乡镇长拟任人选中:留任…人,平级轮岗交流…人,新提任…人,平均年龄…岁。…名人武部长中,留任(含交流)…人,轮岗…人,新提任…人,平均年龄…岁。…名政法委书记中,留任(含轮岗交流)…人,新提拔…人,平均年龄…岁。乡镇领导班子形成了老、中、青梯次结构配备,班子结构更加优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干部对党委换届认识不够正确,工作精力受到影响。

  部分任现职时间较长的乡镇领导干部,片面认为乡镇党委换届是个人职务升迁的一次难得机会,所以对组织的提拔重用期望很大,特别是乡镇党委换届由3年调整为5年后,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在部分乡镇干部中存在不安于基层、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考虑个人职务升迁问题上。有些同志平时工作努力,工作成绩比较明显,群众基础也不错,但面临党委换届,也很担心“位臵”被挤掉;还有乡镇部分达到退职年龄的干部,仍希望继续留任,担心“位臵”被改掉,工作精力难以集中。有极少数干部,认为乡镇党委换届是一次难得的“偷闲机会”,利用换届期间旧领导不好管、新领导不熟悉的特点不务工作。

  (二)基层党员参与面不够。

  个别乡镇由于党员队伍老化、素质低下、作用发挥不突出,外出务工党员增多,部分党员认识上存在偏差,参与党会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到会人数少。尽管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尽了最大努力,党员参与面也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三)部分干部不能正确面对“进、退、留、转”。

  1、职数少顾虑多,积极性受影响。按照上级关于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规定了党委委员职数,而大部分乡镇党委委员普遍存在不确定因素,对此,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觉得职数未能增加,即使自己退下来,也很难得到理想的安臵,干部心理上压力很大,影响了当前工作。还有部

乡镇调研报告15

  根据县法治办要求,我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紧紧围绕“如何深入推进法治营盘建设”这一重点课题,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座谈、参观考察等方式,对我镇建设“法治营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法治营盘”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对照建设“法治营盘”的总目标来说,我镇的创建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法治化水平仍然较大地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法治建设中的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大力加强,法治环境有待于很大的改善,全民的法律素养与法治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任重而道远。根据调查,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习惯性思维误镇很难改变。

  一是对法治概念望文生义。由于现代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性思维简单地进行推演,片面地认为:“人治就是用人来治理社会,那么,法治就是用法来治理社会;过去人治用政策治理社会,现在法治要用法律来治理社会。”还有的认为:“搞法治建设,这都是司法和执法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更有甚者,只要单位、组织依法办事,而自己往往臵法律于不顾,随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对法治建设缺乏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立法建制上和法治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法治的实效尚不很理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督乏力等问题。因此,有不少人对法治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法治没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实现法治目标实在太遥远了。

  三是认为法治治民。由于受传统封建法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有不少人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制订出来整治百姓、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因此,少数人在执法过程中,从官本位出发,大搞官僚作风,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工作方式粗暴简单;而老百姓受此影响对法治的态度表现为冷漠,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高,甚至暴力抗法。

  四是程序无用论。在我镇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尤其是行政法治建设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表现在执法上,只要达到行政目的,对程序抱无所谓态度,甚至肆意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权益,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程序无用论在作怪。其实,行政行为程序化、依序行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违反了程序就是违法行政。

  (二)实施规划不够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难以定位。

  由于全国的理论界和法学界没有统一法治建设的实现目标和具体内容,各地的法治建设仅仅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制定总体目标积极开展探索,没有明确分阶段实施的战略性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我镇法治建设对于实施规划还不够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难以准确定位,步骤和进度难以把握。对于乡镇、机关单位、行业、企业、政法部门等如何开展法治建设还缺少研究部署和针对性的指导。基层单位对于法治建设的认识还不统一,步调不一致。宣传气氛缺乏,没有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专职人员数量不够,工作的许多环节很难衔接。

  我镇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镇委政法委、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一起合署办公,并由镇综治办主任兼任镇委政法委副书记,不仅很好地整合了人力资源和工作平台,而且也方便了工作牵头协调和- 2 -

  业务指导,使工作合力优势进一步发挥。但由于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职人员只有两名,不用说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部门工作机制的改革等,就是日常性的工作研究部署、宣传工作的开展、全镇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也缺少人手,这对全镇的创建工作长期走在前列难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法治营盘”建设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法治营盘建设工作要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以培育公民社会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全面建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下一步重要的是各项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构建确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秩序。“十二五”时期,法治营盘建设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在有法必依上下功夫,力争使公权循法而为、私权真正落实。

  1.在依法执政方面,进一步突出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与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

  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建立和完善集中培训、宣讲报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等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干部培训班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的调研督查,全面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评。通过网上学法考试、竞赛、领导干部法治征文等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2.在依法行政方面,进一步突出规范公共权力,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

  (一)把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上来,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要着力解决行政权力的纵向和横向的科学配臵问题,使之既保证有利于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又有助于防止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三)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减少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直接的、微观的事前干预;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减少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手段的适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文件公开、信息发布、会议旁听、档案查询等具体办法。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余信息都要公开。

  (五)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合理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过程中,把深化县(市、镇)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向乡镇延伸。

  3.在公正司法方面,进一步突出公正廉洁执法与执法规范化建设。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严治警方针,严格落实政法各部门颁布的各项禁令和规定,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主要领导同志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队伍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政法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确保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4.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突出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要通过举办“法制大讲堂”、“法律沙龙”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唱会、法制摄影和书法、美术展览、动漫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第二,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要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五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第三,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应更多地依托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二)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百姓民生。要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镇人民致力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巨大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着力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市场运作、表彰激励等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5.在基层法治建设方面,进一步突出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提升自治能力。在全镇建立健全创建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大基层单位创建力度,深入推进法治镇、单位、村、企业、学校等系列创建活动,做到任务、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五明确” 。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规范基层自治组织,全面落实“四民主” 、 “两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健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

  6.在法治机构建设方面,进一步突出加强法治营盘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保障和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镇人大要发挥监督检查职能,督促“一府两院”及其部门落实“六五”普法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镇镇两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文明创建考核等考核内容。镇政协要积极参与依法治镇和法治营盘建设工作,强化民主监督,加强调研,为依法治镇和“法治营盘”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健全落实工作机制。健全和落实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年度述职制度、工作考评奖惩制度,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评估考核机制、调查研究机制。三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加强镇镇(街道)法治办事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设备。举办全镇法治专干培训班,提高其组织、协调、指导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能力。加强依法治理督查团和普法讲师团建设,调整充实人员,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督查和法制宣讲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普法志愿者、法制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

【乡镇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镇调研报告01-01

乡镇调研报告范文11-13

2016乡镇调研报告01-07

乡镇走访调研报告04-19

精选乡镇工作的调研报告04-06

2016年乡镇调研报告01-18

乡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4-14

乡镇林业调研报告范本04-07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