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驻村调研报告

时间:2017-07-09 14:22:5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本文为您提供的是驻村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一】

  xx镇xx村现有人口740人,172户。耕地1400余亩,深机井4眼,粮播面积约1200亩,果树面积约200亩。党支部由2人组成,其中村支部书记王建刚现年58岁,支部副书记68岁;村委会由2人组成,其中村主任王友才56岁,村会计兼村委副主任霍玉刚现年64岁。村内有公路3条,全部用皱砖硬化,总里程约1500米。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去年,该村经多方筹措资金新上80变压器1台,解决了变压器过小、供电不足的问题。全村有80%的农户都安装上有线广播电视。

  全村各户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大众作物为主,总面积约1200亩,另外每户约有1亩多果树,总面积约200亩,村内有存栏30—40头的小型规模养猪场5家。该村没有工业企业,由于该村是原xx乡政府所在地,阜霞线横穿该村,该村居民主要以从事服务业为主,有临街门店30多家,其中约60%靠出租盈利,约有30%以自己经营为主,经营种类齐全。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扮演着连结市场和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应当把培强造大龙头企业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首要位置,引进新上与技改扩建相配套,使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工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一是培优扶强壮大一批。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膨胀规模,靠大投入扩大产销规模,带动更多的种养基地。二是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把农业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好“优势牌”、“资源牌”,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引导,特别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从税收减免、信贷、财政扶持、用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

  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二】

  县旅游局(珠峰管理站)驻村联系点在Z乡G村、X村、S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局班子和支部班子成员个人结对认亲3户,干部职工结对2户。今年3月,通过走访慰问、入户调查、驻村蹲点等方式,深入三个驻村点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驻村点概况

  G村位于Z乡,平均海拔为4600米,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域,有4个自然村。农牧民54户,总人口352人,其中五保户4户,党员7人。村“两委”干部 6人,其中女干部 1人,35周岁以下干部2人。2013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00元,主要产业有青稞、油菜籽、萝卜、土豆等。全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牲畜1273头,其中羊1068头,牛154头,马38匹,驴 13头。

  X村共有农牧民45户,农牧民248人,党员10人,其中贫困党员1人。低保户5户,五保户2户,劳动力114人,村“两委” 班子5人,牲畜3617头。

  S村共有农牧民48户,农牧民232人,党员6人,其中贫困党员1人。低保户11户,劳动力122人,村“两委” 班子5人,牲畜2782头。

  近三年来,随着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扎实推进,三个驻村点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X村、S村实现了通水通电,村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改善。通过实施小型工程项目和“短平快”项目,农牧民群众的生产资料得到充实,并为引渠、耕种、放牧提供了便利。三个驻村点中G村村民总体生活水平比较富裕,低保户仅4户。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牧区实行的支农惠农强农、边境政策,强化和推动新农牧区建设,尤其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x分裂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二、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在农牧区成效明显。但是通过笔者实地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惠民工程项目支出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以G村为例,2013年实施的10万元强基惠民项目与39万元“短平快”项目资金存在混同,例如10万元项目验收费从“短平快”项目中预支,导致账目不符,村民怀疑村干部挪用,村干部则让驻村队向村民解释,给工作造成被动。

  2、村民期望值较高,增加了驻村工作队的负担。10万元强基惠民项目中有1万元资金用于扶贫帮困慰问金,村干部与村民认为无论贫富,必须均分。驻村工作队则希望向贫困户倾斜。村干部与村民们认为,若要倾斜,额外部分必须由驻村工作队自行解决。从乡政府了解到,该乡是有少数村存在慰问金均分现象。

  3、村干部政策水平不高,“一言堂”现象突出。以G村为例,村支部书记家境比较富裕,曾当过乡长,在群众中威信较高,但是为人比较固执。驻村工作队多次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案被他当场第一个否决,其他人便无法发表意见。比较富裕的人在该村中议事时发言较多,贫困户一般不发言,最后出台的实事项目往往有利于富人,此次以往,两级分化将更为严重。

  4、结亲对象偏离活动主题,有待纠正改进。陈全国书记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也按照要求开展了结亲走访活动。但是在调研中发现,个别结对对象是村干部或是村干部中的贫困党员。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欠妥,被结亲对象必须是贫困的纯农牧民优先,其次才是贫困的党员干部,否则有失公允。

  5、驻村成本较高,单位之间不均衡现象严重。旅游局和珠峰管理站的三个驻村点都在Z乡,位置较为偏远。驻村工作队员往返县城实施项目成本较高,加上单位包干经费有限,即使下发了驻村工作补贴,也是入不敷出。驻村点远近不同,但是统一的驻村补贴标准,显失公平公正。

  三、改进工作的建议

  1、建立项目工程全程监督机制。要从规范财务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等程序。要建立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和县纪委三方监督机制,公开项目招投标、资金流向,定期公开资金账目,接受上级监察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2、建立扶贫帮困优先受偿机制。扶贫帮困资金应该用在刀刃上。农牧区的生活水平与内地相比总体上是偏低的,但是在单一农牧区还是存在贫富差距的。一般而言,村干部的条件比普通农牧民要好,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比纯农牧的家庭要富裕。因此,在扶贫帮困时应当向“老弱病残幼”、丧失劳动力、“五保户”等困难群体适当倾斜,绝不能搞“一刀切”。

  3、建立定期双向沟通协商机制。各级驻村工作队是各级党委政府派驻到各乡村的代表,履行“五大”职能任务,尤其要指导和帮助乡村新农村建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共事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凡涉及强基惠民项目、补助资金、维稳安排等重大事项,必须事前沟通,事中协商,步调一致,绝不能临时动议、暗箱操作。

  4、建立定期督导督查纠偏机制。现有的各级驻村明查暗访组重在查岗,让驻村工作队感到“官不聊生”,对强基惠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反而关注不够。因此,建议今后各级明查暗访组要重在“导”――指导基层工作,重在“查”――检查政策和项目落地情况,重在“纠”――对驻村工作队在理解或执行政策时出现的偏差予以及时纠正。对脱岗、代岗者进行点名通报。

  5、建立驻村成本均衡核算机制。驻村点的远近、强基惠民项目实施与否应当纳入各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成本。对离驻村点近、无强基惠民项目的驻村工作队,工作补贴可以少发甚至不发;反之,应予以倾斜。

  四、驻村体会

  作为新一批的援助藏干部,我参与驻村工作时间不长,下基层体验生活、开展调查研究机会不多,通过近期短短两次下乡驻村,深有感触。

  包乡驻村不是晒晒太阳、看看电视、喝喝甜茶,而是接接底气,走家串户,体察民情。要知民情、顺民意、办实事、解民忧。

  强基惠民不是物质施舍,吃吃“大锅饭”,撒撒“胡椒面”,你乐我乐大家乐,而是重在固根本、促稳定、谋长远、解民困、感党恩,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

  结对认亲不是走走形式、锦上添花,而是认穷亲、攀穷亲,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在雪中送炭中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三】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5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 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 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