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19 07:14:3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1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针对成都大学组织的大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最后评比活动的看法,以及协助团委志工部促进及改善工作我们对参赛的十九支队伍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成都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随机选择暑假社会实践队的100名同学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49份,回收率49%

  三、调查时间

  9月22日

  四、调查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调查成都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十九支队伍在这次活动的成长历程,及在最后的活动评审会中参赛者(十九支志愿者队伍)对志工部组织这次评审会的评价。

  (1)如果再给你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你会选择哪方面的实践活动?

  A.农村普法、科教方面(6%)

  B.偏远的方的支持工作(60%)

  C.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13%)

  D`医疗、卫生方面(14%)

  E`民生问题方面(6%)F`其它(1%)

  由此问题可看出,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程度,对偏远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但大学生对医疗方面志愿者的工作支持率不高,所以希望提高大学生对医疗、卫生的认识,同时志工部可以在这方面多开展一些活动,增加同学们对医疗事业方面的重视度。

  (2)在社会实践中你最关心的是?

  A`队友(17%)

  B`活动的对象(37%)

  C`自己能力的提高(33%)

  D`其它(12%)

  这个问题从侧面体现了一个大学生实践的最终目的,他们的团队意识不足够强烈。我想大学生对实践的意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注重团队的.凝聚力。不过与此同时也可看出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在以后社会实践的注意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多开展集体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志工部的服务队比较多,在服务队开展的户外活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3)你预定的目标与结果是否达到一致在?

  A`是(92%)

  B否(8%)

  这个问题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也说明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同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非常有意义。

  (4)你是更注重社会实践的?

  A结果

  B过程(77%)

  对于这个问题,回收问卷中77%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实践过程,可见,此次实践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推动灾后重建,构建和谐社会,对参赛者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指明了服务社会,报答人民的奋斗目标。

  (5)你认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意义是?(多选)

  A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67%)

  B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57%)

  C课堂教育的延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47%)

  D对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见证(8%)

  这个问题统计的结果是67%的同学认为活动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57%的同学认为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47%的同学认为其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34.7%的同学通过此活动深刻的了解了社会,8%的同学希望以此改革教育体制,但对于此问题的题支,并没有涵概主题关爱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至选项与题设并不匹配,题设为社会的意义,但选项却给了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不得不说在此题上是我们的忽略。

  (6)这次社会实践中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帮助到灾区人民(26%)

  B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4.5%)

  C让人民看到和了解了多彩的大学生的生活(22.4%)

  D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20.4%)

  通过第6题的调查26%的同学认为帮助到灾区的人民是他们最为骄傲的事,24.5%的同学认为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2.4%的同学认为可以让人民看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20.4%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虽然此题问法比较肤浅,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

  (7)你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人民的响应程度?

  A非常积极(69%)

  B一般(31%)

  C不关心

  调查显示活动过程中69%的群众非常积极配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受到社会的积极接受与鼓励的。大学生的义务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而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活动可以得到积极开展及提高。

  (8)你认为本次评奖大会的评分标准是否完善?

  A完善(37%)

  B基本完善(53%)

  C不完善(10%)(具体写出:-----------------)

  就本问卷的10题而言,53%的同学认为大会评分标准基本完善,说明在大会中有值得志工部和调研部总结的地方。

  (9)你对本次评奖大会的工作效率持何种看法

  A满意(43%)

  B基本满意(57%)

  C不满意(0%)

  由C的百分比为零可看出此次大会开展得比较成功。同时,因为AB比例基本相当可以看出这次大会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其中某些不足是:志工部接待人时有怠慢的,话筒不能及时供应,会场纪律有些差。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整个流程比较好和顺利,PPT不错,志工部成员工作积极充分到位等等。希望志工部发扬优点改善缺点。

  (10)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你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 大家反应的问题主要是

  1对居民的调动性不高

  2当地物资条件缺乏

  3经费不足

  4与居民的交流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客观环境问题上,学院一定要在之前做好资金的充足准备,加强与当地政府的交流。当地物资条件缺乏是以后社会实践应该考虑的问题,往往大家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它的过度缺乏,往往对同学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

  (11)你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对你个人的意义

  1提高自我能力

  2认识社会

  3体验社会

  4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调查总结

  大家对参加本次实践的意义非常明确,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集中在能力锻炼方面,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大家都对本次活动比较满意.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的学到了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到其它知识,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2

  调查时间:XX年**月**-XX年**月**日

  调查地点:**乡村

  参与人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戚照看。农民的收入虽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却失去父母的爱,学习无人监督和指导,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农村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丢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虽然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如留守儿童问题。

  我走访了**市政府,调查显示:**市有XX万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我到**市正阳县永兴乡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一下几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里无人辅导。由于老人在家有家务,他们很少或没有参加家长会,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绩很低。这种趋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缺乏父母爱,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爱,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利于孩子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厂增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交通便利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

  2.地区教育差异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对问题的建议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政府要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地方工业发展,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不用外出就业。

  3、父母双方不能全部外出务工,至少有一方留在家乡抚养子女。

  4、政府应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给予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优惠政策。

  5、地区高校应组织学生在寒假和暑假进行爱心活动,进入农村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为他们解决困难。

  6、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3

  调查目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和谐社会的定义是不同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得上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和谐社会呢?所以我的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就是调查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调查对象:重庆理工大学生随机调查

  调查内容: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为构件和谐社会我们作为普通的市民有该做出哪些努力?

  调查方法:采访、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得知,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应具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1.民主法治,2.互助感恩,3.公平正义,4.诚信友爱,5.充满活力,6..安定有序,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调查结果分析: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的特征的含义应是: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互助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3.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4.诚信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5.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充满活力。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6.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是指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关系中的和睦相处和人们的心理平和。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安定决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8.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结论及建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4

  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而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社会保障政策,并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讨论,对问题进行解决,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以实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新的壮丽篇章.

  调查过程:

  一.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现状

  目前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沿海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较为快速,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较为缓慢。主要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分配位置及政策的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大都分布于欠发达的西部边疆地区,人口虽占全国总人口的7%,土地却占国土面积的63.4%,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由于长期的自然演化和历史发展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6500万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人口。

  在今天,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也浸透着民族地区牺牲局部利益的无私支援。从全国情况分析,发达地区的产品结构,以深度加工的、附加值高的制成品为主,精加工产品占有较高比重;而民族地区的产品结构,则是以原材料、一次能源、半成品、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比重极低。在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下,民族地区创造的部分经济效益,以潜在效益、潜在价值的形式转移到了发达地区。所以,民族地区人口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生活失去基本保障时,从国家获得基本保障是其基本权力之一。

  显然,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不能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同步发展和一个模式的,这是由其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研究中国社会保障问题时,必需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做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提出来,纳入研究视野,绝不能只以城市或发达地区为“样本”。而且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是没有普遍意义的,构建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不完备和残缺的。剥离开少数民族地区,事实上也不可能建立符合中国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的`来说,我国当今的民族地区的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民族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其目前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不成正比,我国应尽快推出相关政策,以平衡我国社会保障东西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总体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1城乡社会保障失衡,社会保障权利严重缺失,保障体系极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城镇社会保障速度发展相对于农村较快,内容也较为齐全、完善;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仅在社会救济、救灾、优扶安置、五保赡养方面有所体现,这些虽然是针对民族地区设定的,极具针对性,但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对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需求更为迫切。但是,目前我国对于与少数民族息息相关的政策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缺乏农村人民现实生活的基本选择则。

  2.保障体系脆弱,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农村低保起步晚。以前,全国建立城乡低保制度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主要是沿海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民族8省区实行的是传统的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基本没有实行农村低保。以后,随着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民族地区才相继开始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民族地区农村社保水平低。从第二季度农村低保标准看,呈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差异。统计显示,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年600元的县、市、区数,全国平均水平为35.7%,东、中、西部分别为12.3%、38.3%、59%;农村低保标准超过1080元的县、市、区数,全国为15.7%,东、中、西部分别为39%、4.8%、2%。京、沪两市的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越过1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至第三季度,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2663个涉农县(市、区、旗)全面实施。全国平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7元,上海233元,广东134元,贵州56元,XX53元,云南元,内蒙古51元,广西46元,青海45元,宁夏37元,西藏22元。民族8省区都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169.6元,西藏、宁夏、青海由于城市人口较少,人均保障水平略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225.5元、172.3元、171.9元。其他民族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168.2元、贵州150.6元、广西147.5元、内蒙古147.1元、XX131.1元。同年,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标准为每人每月83.6元,内蒙古100.7元,西藏106.1元,青海103.4元,XX85.2元,贵州85.4元,云南81.4元,广西74.5元,宁夏71.9元。可见,民族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标准又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低一高反映了民族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3.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有管社会保障的规定是由劳动、人事、卫生等部门有关职能指定的。国家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失去了应有的参考和根据。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发展的落后性也导致其地区的社会保障立法与东部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社会保障工作很多时候只能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推行。从而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立法的滞后严重的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和推行。

  三.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现状和问题,我结合我国国家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收入,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是其根本,在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方面的完善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迫切需要的。

  2. 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保障的资金管理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我们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对此,我们应首先拓宽集资渠道,鼓励人们捐献,有利于社会闲散资金的收集;其次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机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3.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法律建设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法律建设中应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比较研究和借鉴外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成功经验,寻求科学的立法方法和途径,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点、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

  一、xx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xx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xx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xx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xx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xx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xx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xx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xx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xx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

  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6

  调查提纲

  调查目的:

  促进XX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办事

  效率、提升政府形象。

  调查对象:

  XX镇政府

  调查内容:

  1.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2.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

  3.XX镇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4.完善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调查方式:

  查阅资料、座谈、个别访谈

  调查时间:

  6月15日至8月25日

  调查过程记录:

  第一阶段:查阅、搜集相关的信息材料

  第二阶段:对XX镇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阶段: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完成报告

  关于XX镇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情况,笔者于6月15日至8月25日对XX镇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一、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所谓“电子政务”(e—governance),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正和透明的政府运作模式。随着以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 XX镇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XX镇政府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33%;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0%;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27%,其中6%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

  (二)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21%;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3%;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36%,其中11%的(来自:. )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内网建设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20%。

  (三)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6%;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34%,其中3%的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

  OA项目的投资规模多在500万以下,500万以上的项目比例仅为11%,其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61%;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30%;而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9%

  二、XX镇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着力加强政务信息网建设

  XX镇政府于1月共投资约220万元完成该镇政务信息网建设并投入使用,比其他设乡镇提前了近一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在网络应用方面,在全省率先启用全省视频会议系统漳州子系统,率先利用政务网线路进行信息交换,率先建立并使用市级电子邮件系统。

  (二)着力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

  XX镇政府公众信息网于国庆开通。此信息网在在线应用和在线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开发了各种便民服务和应用系统,比如,重点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政府采购,办事指南、话费查询、交通违规查询、停电公告、办事表格下载等各种服务。

  (三)着力加强政府内外信息网建设

  在内网建设中,XX镇率先于去年6月中旬基本建设完成并组织了验收,在同行启动建设的其他乡镇中首先完成任务。今年1月11日省数字办公室对全省范围内进行评比,在200多个单位中评出32个单位,XX镇政务信息(内网)名列其中。

  同时,外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在去年9月中国乡镇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考察评价中,XX镇信息网在中国众多政府门户排行榜中名列第25位。

  三、XX镇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XX镇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

  (二)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三)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市政管理要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XX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XX镇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7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也恰好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这些污染环境的杀手正是我们天天都在用的塑料包装袋,为此我们暑假对“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菜市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去菜市场访问买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装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什么。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使用塑料袋的数据:石家庄菜市场每天使用塑料袋约469万个,每年用去约40万吨。

  2、查找书籍、报刊寻找(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很难回收利用,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不仅我们这代要被垃圾包围、也会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要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废塑料,这样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废塑料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

  3、实地调查访问(去菜市场访问买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装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什么?):菜铺一天大约要用掉250个塑料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塑料袋。

  4、塑料食品包装袋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一个人一天可能要用几只的塑料食品袋。但是食品,尤其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以后,常常容易变质,人食用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随密封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儿童健康发育影响尤为突出。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外,塑料食品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聚乙烯等塑料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光、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降解,埋在土里300年都不会分化、降解。而焚烧塑料也不是解决办法。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大量弃置塑料袋的堆积,已经造成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四、结论

  1、大多数市民还是为了方便,仍然是塑料包装袋的崇拜者。

  2、塑料包装袋对环境危害很大,在长时间内不降解。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各地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相当数量是再生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未经消毒处理,就私下将其加工制成食品袋投入市场。

  3、再生塑料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致癌物,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样的塑料袋含有大量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病菌。长期使用这样的一次性塑料食品袋等于慢性食物中毒。

【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的调查报告01-08

社会状况的调查报告11-18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11-03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03-29

社会体育调查报告03-27

社会2022调查报告12-30

社会文明调查报告03-13

社会环境调查报告07-24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11

社会调查报告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