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27 10:39:5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

  20xx年6月至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全面系统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范围覆盖北京、重庆、湖北、宁夏、吉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包括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各类食品批发、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其中城市市场1329家,农村市场1108家;城市消费者3547位,农村消费者2879位。调查内容包括市场基础设施与安全监管条件、食品质量管理与市场准入制度、检测检验状况与市场管理水平、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最关注的安全问题等。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基本满意,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检测手段、监管条件和市场管理等方面明显改善,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有信心。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增强。据调查统计,有82、6%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有58、1%的农村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有78、5%的城市消费者认为超市是相对安全的食品购物场所,并且有69、3%的城市消费者把超市作为首选购买食品场所;选择“价格便宜”为购买理由的农村消费者比例为36、4%,比上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实地访谈还发现,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越是偏僻落后地区的消费者越不关注食品安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关注食品安全。

  消费者认同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显示,七成左右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表示认可。有79、1%的城市消费者和85%的农村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及格以上分数;有66、2%的城市消费者和75%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大,可以解决;有76、9%的城市消费者和81、8%的农村消费者对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正在提高,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场地(厂)挂钩制度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53、7%的城市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供应基地或生产厂家建立了场地(厂)挂钩制度,比上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市场有41个挂钩供应基地和85个挂钩生产厂家;有15、3%的批发市场表示定期对挂钩地(厂)进行源头质量检测,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在超市经营的初级农产品中,32%由供应商直供,22%由自建基地供应,有效促进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索证索票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4%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1、4%、82、1%和58、8%。有78、1%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8、8%、87、1%和59、7%。超市不仅完全落实索证索票,还对部分商品的运输条件、标识以及上游供应商都有严格的准入政策。城市市场还对入市商品推行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明(QS)、定点屠宰加工证明(肉类)、检疫证明(肉类)、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商品条码证明(包装食品)、认证食品证书和标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索证制度,有效提高了城市农产品市场的诚信度和产品的质量水平。

  商品购销台账制度逐步完善。调查显示,有78、2%的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38、6个百分点;有70、7%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13、2个百分点。

  商品质量承诺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有86、5%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还有89、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87、6%的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给?30?家蔬菜园艺场建立了“电子档案”,并为全市?300多家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建立了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保证了农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山东省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探索,通过编码系统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从农民生产出蔬菜到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都可以通过编码显示出来,如果发现蔬菜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即可通过编码系统进行追溯,查明责任。

  三、城市市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显加强

  城市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被调查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94、8%。

  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56、1%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比上年增加了2人;配备速测仪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比例由上年的15、9%增加到78、4%,还有26%的市场配备了色谱仪等高精度检测仪器,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50、5%农贸市场拥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配备速测仪的市场比例为28、1%,与上年26、7%相比略有增长。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拥有2、4辆冷藏车,建有封闭式垃圾楼、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分别为23%、28、4%,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64、7个百分点,提高到89、7%;超市拥有清洁卫生设备的比例为77%。

  上市食用农产品认证和分区销售得到实施。被调查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上市食用农产品82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2、1%,绿色食品占5、9%,有机食品占4、4%;农贸市场上市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0、4%,绿色食品占4、1%,有机食品占0、6%。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了分区销售,其中批发市场中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区、绿色食品专区、有机食品专区、国家免检商品及名特优商品专区比例分别为27、7%、16、1%、7、1%和4、4%;农贸市场中设立上述专区的比例分别为19、2%、12、9%、6、7%和5、3%。在被调查的超市中,经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比例分别为91%、91%和74%。

  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大部分市场对进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有64、8%的批发市场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比上年上升26、7个百分点;农贸市场检测蔬菜有机磷和注水肉的比例分别为51、2%、53、1%,分别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肉类产品氯霉素、水产品甲醛、面食及豆制品吊白块、熟食品色素、熟食品亚硝酸盐等常见食品安全项目在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均有不同程度检测。有21%的超市对食品的每个批次进行检测,有50%的超市对出售的商品每天检测一次;还有21%的超市引进了第三方服务机构,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公正性。

  有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实施。?80%以上的城市农副产品市场普遍建立了商品抽检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日常巡查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监督自查管理制度。分别有89、9%、87、6%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比上年分别提高26、8、20、1个百分点,其中采取协议销毁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1%和38、7%,采取退市处理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8%和47、8%。在被调查的超市中,有26%的超市设置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比上年翻了一番;有38%的超市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独立于采购部门,提高了管理公正性;政府主管部门对超市的监管全面严格,没有提前通知的随机抽查比例高达96%。

  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形势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市场的交易环境、检测条件和配套设施总体上有所改善,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散装食品仍然是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调查显示,虽然经营食品中散装食品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市场由上年的21、5%下降至14、9%,但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比上年增加近16%,达到61、1%。仍有超过50%的农村市场经营散装豆制品、散装干果、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有超过30%的市场销售散装酒、散装酱油、散装醋。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调查显示,“三无”食品是农村消费者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有56、4%的市场经销商品主要来源于流动送货商,有34、4%的被访者购买过“三无”食品;还有14、4%的农村市场对过期食品进行降价销售处理;有13、2%的市场不标明食品保质期。虽然有44、5%的市场对过期食品向经销商退货,比上年有2、7个百分点的增长,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少数被退掉的食品被更改标签后又出现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销售。

  市场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数据表明,农村市场交易场所地面硬化率刚刚过半,仅为55、3?%;还有73、4%的市场没有配备最基本的速测仪;只有48、6%的市场配备了陈列冷柜,缺乏冷库及其他现代化保鲜设施;市场平均拥有分类垃圾桶仅4、8个。

  五、生产环节把关不严是最大隐患

  调查显示,仍有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与上年48、8%的比例相比基本无变化。35%的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经验使用,64%的农民种植的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这两项指标和上年相比均无明显好转。另外,农村小作坊、黑加工点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其原料和加工过程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在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注水肉;城市农贸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过期食品、假冒伪劣、注水肉、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上述问题大多源自生产环节。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源自生产环节的问题比重较大,其中城市消费者遇到有害物超标的比例为52、7%、注水肉为48、8%、三无产品为45、3%、病害肉为40、6%、包装不合格为34、8%、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32、16%;农村消费者遇到三无产品的比例为34、4%、注水肉为29、8%、有害物超标为17、9%、包装不合格为16、7%、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14、8%、病害肉为12、?9%。

  今年9月份,上海连续发生了“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波及到上海市9个区300多人。而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广东省工商局9月28日公布的近期食品抽检报告显示,超市售卖的熟肉制品和非发酵类豆制品的合格率分别只有45%和36%,这两部分商品的微生物超标较为严重,有的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建议

  针对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全程安全监控和可追溯体系,以及监管体系中有效的问责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的市场秩序;理顺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关系,调整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合理确定食品质量责任主体。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虽然说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还可以,但是食品按安全问题不可忽视。许多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罔视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从苏丹红染色剂到“漂白”木耳,到人造化学鸡蛋,到“三鹿”奶粉,到地沟油,到染色馒头,还有20xx雀巢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婴儿长期食用会导致智力受损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损。

  食品安全方面频频出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钟响起,不得不让我们对此深思啊。

  二、食品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一些偏远的地方食品加工的条件落后,初始投入资金不足,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安全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用化学原料“制造”鸡蛋,使用便宜的地沟油,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利润,他们用苏丹红做红心鸭蛋。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那些违法者做出这样的行为与他们的道德素质不无关系。之所以会做出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是因为这些人的道德法律素养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匮乏,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对道德法律方面教育的不足。有些人便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做出违法的行为来。

  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说实话,食品安全监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有些地方的监督人员甚至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和违法犯罪的企业狼狈为奸,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危害,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挑战。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3

  一、前言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课题的展开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2月底3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有%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不满意的占%。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不新鲜的占%。

  二、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认为较差占%。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三、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国家质监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规定,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英文简称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四、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反映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周边小饭店、商店和小杂货摊点屡禁不绝

  部分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还有些学生课间到校外的杂货摊点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这些摊点的食品卫生情形极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2、进货渠道混乱,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主要有自购和配送两种形式。从食品来源看,有的是从小食品市场批发的,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卖,食品质量难保证。

  3、部分学校食堂承包后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学校食堂均为市场运作,承包给个人经营。个别承包人受利益驱动,在采购食品原辅料时追求最低价格,忽视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在购买食用油、调味品时多为无商标散装的不合格产品;采购索证意识不强,大部分学校食品采购三证不全,即: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不齐全,个别采购人员对食品索证有关规定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有些学校食堂操作设施陈旧,餐具配备落后,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还存在原料随意堆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

  4、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损坏,操作人员卫生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

  六、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1、学校周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高。不少经营户为了获取盈利,购进一些三无产品,以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学生购买,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隐患。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4

  我们研究的问题:

  菜场、路边的临时摊点的食品是否安全?

  我们的猜想:

  菜场的部分食品和路边临时摊点上的食品不安全。

  主要方式:

  采访、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

  我们的实施过程:

  活动之一——菜场调查

  前几个星期,我们小组在菜场连续调查了好几天,可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们打算回去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旁边摊子上的蔬菜的颜色十分鲜艳:青菜、扁豆、黄瓜… …一样样蔬菜都令人眼前一亮。于是,我们就问摊贩,可他却怎么也不理我们。我又问妈妈,妈妈想了想,对我说:”可能是他们加了什么化学物质吧。”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也是我们在调查当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回到家后,我们又上网,进行了查询。希望电脑能告诉我们答案。从资料中,我们得到了启示:

  那些蔬菜之所以这么鲜艳,可能是因为添加了建筑颜料、工业矿物油、吊白块等化工添加剂。但这些都是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性的。

  活动之二——路边临时摊点调查

  在我们学校附近,有许多临时摊点无证经营,虽然之前曾受过城管等部门多次制止,可屡禁不止,仍然乱买食品,比如炸鸡肉、烧蛋卷、炒面…… 这些食品都是由油炸而成。大家知道,油炸食品是最不安全了。在连续几个早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摊点上的油炸品所使用的油都是同一锅的,而且马路边,特别是现在的季节,扬起的灰尘不时飘落在食品上,哪有安全、卫生可言。我们还发现,这些临时摊点上的工作人员,自身也不讲究卫生,他们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更不戴卫生手套。在我们的同学去买食品时,他们往往一手接钱,一手拿食品,钱上的细菌就连带到了食品中,这样的食品吃下去,安全吗?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采访了几个正在买这些食品的同学,为什么常吃这儿的食品?答案大致有:1、离校近,购买方便,2、特别香、味道好,3、喜欢吃,4、比一些正宗的商家便宜,5、看同学津津有味地吃,禁不起“诱惑”。

  调查建议

  1.建议政府加强监管。

  2.建议经营者持着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思想。

  3.建议小学生要注意自己的食品卫生问题。不要在路边临时摊点上买食品,特别是油炸食品。

  4.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罚力度。

  对有关人员的处罚力度不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一旦发现假冒、有毒食品,要严惩,让他们没办法,也没有胆量再从事假冒伪劣或制作有毒食品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的食品才会变得健康卫生,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会吃到有害健康的食物了,生活也会变得多一分开心,少一分烦恼!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们学校门口有许多卖小吃、辣条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没有“卫生安全许可证”,同学们还是疯狂地购买。辣条安全吗?怎么做的呢?吃了会中毒吗?对此,我对辣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访问同学、老师以及爸爸妈妈。

  2。上网查阅。

  3。阅读有关书籍。

  三、调查情况以及资料整理

  1。同学们说,辣条怎么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欢就行!

  2。老师说,辣条不卫生,它们都是用变质的油、烂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吃辣条。

  3。爸爸妈妈认为,辣条卖得便宜,说明其成本极低,因此,卫生和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四、结论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们小学生不懂,还在吃辣条,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说辣条是个“健康杀手”,而且辣条中含铅很多,一不小心就会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条,也希望小店在卖食品时能够严格把关。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检查,不要让不健康的东西来伤害我们幼小的身体!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6

  一、查目的

  由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发生,使得“食品安全”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学校,食品不仅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因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食品安全认识的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来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查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

  三、查形式

  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将50份问卷随机发放给过路人群以及班级同学,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取问卷。实回收问卷达50份,回收率高达100%。

  四、查时间

  20xx年6月3日——6月5日

  五、查内容

  我们从学生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也走访了学校的食堂以及垃圾街相关店铺,了解我校食品安全的现状。

  六、查结果及体会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

  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7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

  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校园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与家人、同学或是朋友经常谈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占21%,由于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才开始谈论的占32%,只是偶尔会聊上几句的占45%;从课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占6%,由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占67%,阅读报刊杂志占22%;对食品安全的专用名词如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了解占19%,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占4%;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很高的占6%,一般占75%,比较差占14%。

  情况分析:中学生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专用名词8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了解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广播,说明对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匮乏。目前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和家长,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

  (二)该校高中部学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学生选择在校外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吃饭,其中81%的觉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种多,37%的是因为校园食堂不卫生。

  情况分析:学生绝大部分认为校园食堂饭菜不好吃,却很少有关注食品是否卫生、安全,说明消费安全意识不强。

  (三)购买食品看厂家、品牌、产地的占57%,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92%;只有14%的从来没有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7%的经常买到,79%的有过但很少;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占3。5%,自认倒霉占55。8%。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购买食品有基本常识,但买到不安全食品却很少有人知道向相关部门举报,大部分选择自认倒霉,不知道维权,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四)大部分学生担心地沟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洁、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少部分担心散装食品卫生及转基因食品;大部分认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认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消费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各占三分之一。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散装食品的质量比较疏忽,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说明对散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81%的学生不知道QS是什么,更不知道国家有对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帖QS标志的要求。对搞好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还是依靠政府监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

  二、措施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不仅成年人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孩子们更要从小学习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建议一方面在校园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趣味文体活动等形式宣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另一方面,开设食品安全课堂,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学习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餐饮服务各环节简单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再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定期走上课堂,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关部门举报,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二)加大检查力度。相对来讲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相关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对校园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监管。从从业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环境卫生、食品进货检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原料储存、餐具清洁等各项内容进行重点检查,严格监管。二是对校园里面及周边超市、小摊贩严格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沟通配合,不断整治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开展联合执法,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三)强化舆论导向。对于孩子们来说媒体宣传很关键,他们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从电视或网络上,购买零食看广告的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建议媒体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大量曝光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激发他们参与食品安全宣传的热情。

  社会广泛关注,各部门加强监督宣传,全力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最早的“苏丹红”到近期的“塑化剂”,这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质大量侵入我们的生活,牛奶、鸡蛋、鲜肉、果蔬这一列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彻底的席卷了我们生活,对我你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一、活动项目

  明确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清楚他们关注哪些方面的食品问题

  二、关键词

  食品安全、意识、食品添加剂

  三、活动目的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则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人们要提高安全意识,看清其重要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

  四、调查体现的几个问题

  1)消费者一味的追求味道而忽视了安全问题

  2)食品的价格左右了消费者的消费范围和食品质量

  3)一些个体私营对添加剂的使用量和质量要求不达标

  4)消费者因消费目的不同,单一的食品安全不引起其重视

  5)消费者有安全意识却不够全面

  五、建议

  1)作为广大的消费者,不能单纯的抱怨企业的道德缺失、不负责任,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色香味,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遇到不合理的、非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其他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时,要使用合法的手段博取自己的利益

  2)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大监控力度,从源头控制好食品的质量,发挥广大市民的监督作用,积极举报伪劣商品,打击非法制造不安全食品人员的势力

  3)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物,以保证所需昂食品的安全性

  4)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买东西务必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不含或少含添加剂的食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蛋糕的颜色这么鲜艳?”“为什么这种零食这么便宜?”具备这种精神,在挑选食品时,将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

  六、心得感悟

  食品安全问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当下依旧不可小觑的问题,在前不久的“马肉丑闻”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食品安全没有旁观者,它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食品供应链已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而单单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味的就事论事,它所折射的种种现实让我们每一个公民深思。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9

  20xx年11月至12月上旬,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就食品安全问题听取了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部分现场,在对我县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同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西充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中北部,东南郊南充,西接盐亭、射洪,西南连蓬溪,北靠南部,东西长44.7公里,南北宽42.4公里,幅员面积1106.59平方公里,辖32乡、15镇、607个村委会、10个社区,全县总人口65万人。

  二、食品安全现状

  (一)、农牧渔业

  1、农产品:全县蔬菜、水果种植户3150户,获省农业厅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约7500亩,有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

  2、畜禽产品:全县家禽家畜养殖户15000家,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1个。20xx年全县出拦肉猪65.13万头,出栏家禽900万只,出拦肉兔100万只,出拦山羊11万只,出拦肉牛1万头,禽蛋2.1万吨,牛奶7.1万吨,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7.43亿元。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场41个,牛、羊定点宰场1个,分布在全县41个乡镇,20xx宰杀生猪(牛、羊)32万头;销毁病死猪肉1600公斤。

  3、水产品:全县水产品养殖户2100家,年产值8100吨8650万元。

  (二)、食品生产

  全县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7家,其中,白酒36家(根据质监局建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进行的统计),葡萄露酒5家;获取生产许可证情况: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县已获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72家;未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45家;自检设备情况:有自检设备的食品生产企业61家,无自检设备的56家;认证情况: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5家,占总数的2.7%。

  (三)、食品经营

  全县食品经营户789户。县工商部门配有食品安全检测箱3套,并对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各农贸市场经营的食品质量,推行了“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即督促并指导经营者普遍建立并执行《商品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执行面达到96%;落实《商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查登记制度》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登记制度》,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20xx年该局开展了对儿童食品、奶粉、高介酸菜油、含“吊白块”的米粉面条等重点品种和校园周边环境、农副土特产品市场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餐饮食堂

  餐饮食堂1547家,其中餐馆酒店1395家,食堂60家,其他92家。20xx年卫生行政部门共检查餐馆酒店、食堂15730户次,受查处的有45户,其中:取缔无证5户,吊销许可证2户,停业整顿11户,责令整改27户,处罚没款3.5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7100公斤。

  三、存在问题

  1、农牧渔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施用控制难度大。由于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经营分散、品种混杂,加之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差,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控制上仍有较大漏洞。一些地方在种养殖中滥用激素类药物以保收成,增加产量。如使用避孕药喂养甲鱼、黄鳝等水产品,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膨化剂等,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大、规模小、水平低。我县绝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都很小,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绝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管理差,产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偏低。检测手段有限,缺乏自检能力,生产加工企业对原材料进厂,不能通过自检把好源头关。出厂产品也没有全部通过检验,质量状况很难保证。

  4、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注水肉、水发菜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部分熟食卫生指标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一些水产品因饲料激素超标质量堪忧,活禽类产品批发销售分散、检疫难落实,家禽宰杀无定点。超市食品质量存在一些包装类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部分食品卫生指标不合格,有些食品成分含量不合要求,有的伪造生产日期、销售过期食品,索证不严致使一些不安全食品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

  5、餐饮业、学校学生食堂业主卫生意识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卫生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漂白剂的现象较普遍。同时,多种因素导致小餐饮店、建筑工地食堂等普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况。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政府管理和调控能力,但要完全关闭大量无证经营的餐饮店,涉及到大量下岗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几乎都实行分散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品种杂乱,不利于推广标准化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

  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运作,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低;

  三是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检测水平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缺乏应有的质量检测设备;

  四是监管资源分散,权责不符,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五是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执法主体缺失、监管效率低下,执法难、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六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起码的诚信;

  七是信息不畅、反应不灵,预警、应急、日常监管等信息反馈不及时,被动处理的多,主动查处的少。

  四、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强化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1、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加强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3、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

  (二)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2、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定期通报制度,构建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依托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构建城乡一体、三网互动的网络体系。

  4、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举报的威慑作用。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确保各环节食品安全

  1、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

  (1)加强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2)在土壤、水源、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域,禁止种植蔬菜。

  (3)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加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进程。

  2、强化对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1)强化食品生产原料及添加剂的监管,坚决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2)进一步加强生猪、牛羊屠宰管理工作。严励打击私屠滥宰、严禁未经检验检疫和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3)对获取生产许可证暂时有困难的食品企业进行整合,利用资源互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符合生产许可证要求的条件,做到合法生产加工。对确实不符合条件,也无法进行资源整合的食品加工点,坚决予以关闭,防止鱼目混珠,影响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

  3、强化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户,要严格依法审查其主体资格,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

  (2)加强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调味品、酒类、豆制品等食品的市场准入管理。

  (3)建立和完善流通市场的监管网络。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食品市场及学校周边食品摊点的巡查整治力度,取缔无照无证经营。

  4、强化对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1)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要求。

  (2)严格执行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进一步加大对集体食堂、宾馆饭店、建筑工地食堂,特别是“小饭桌”、小餐馆、个体饮食店、盒饭和馒头制售点的卫生检查力度,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认真落实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对食品商场、超市销售散装食品执行规范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使其达到管理规范的要求。

  (四)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建立“统一协调、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机制。

  3、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4、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及时控制和减轻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加大经费投入,充实监管力量。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0

  调查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杨思佳

  成员:刘姝问、贺慧如、成彬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64.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

  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

  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

  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

  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建议:

  1 、不要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2、少吃学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3、少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麦当劳”等。

  5、不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1

  三绿工程是由商务部会同中央12个部门联合实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目的,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围绕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20xx家城市市场、1324家农村市场和4507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调查表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市场管理、检测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百分点.

  二、城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刚刚起步.

  各大城市高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严把市场关口.上海市把建设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和20家生鲜超市建设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来抓;南京市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蔬菜农残检测和农副产品市场等建设,建立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站点370个,添置检测仪57台,配备检测人员610名,覆盖了全市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和超市、大卖场;合肥市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23个,拆除违建及骑路农贸市场14个,每月2次定期对全市16个经营生鲜的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青岛市完善了以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核心、170家批零市场、生产、配送、消费单位全面布控的三级检测网络体系,今年1-9月全市累计抽查重点农副产品43.3万批次,同比增长47.9%;湖南省大力推行产品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挂钩等准入措施,确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业为肉类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单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农产品市场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省级试点单位,各市州也确定了3-4家食品安全试点企业.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数地区将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浙江省构建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督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三张食品安全网,福建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城市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有待改善.

  组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成为部分城市食品经销企业的自觉行动.被调查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的达77%,对消费者实行先行赔付的达24.5%;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质量验收等制度的达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个百分点;开展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的达38.41%,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检制度的占75.8%,其中开展入市检测的占66.29%.城市农贸市场中,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理、商品质量巡查、投诉处理、信息公示等制度的达70%以上,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的占45.2%,对水产品甲醛进行检测的占33.9%,对面食及豆制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的占31.01%,对注水肉进行检测的占45.6%,对熟食品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的占25.62%;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建立了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部分零售商还建立了较系统的供应商审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趋向于依靠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对食品质量安全做定期检测.各城市流通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观,交易厅棚发展迅猛,其中批发市场的交易厅棚平均面积较上年增长82%,农贸市场进入厅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拥有陈列冷柜等保鲜设备、运输冷藏车等均成倍增长,鲜活食品的保鲜条件改善;批发市场内设立检测室增长了50%,农贸市场中有26.68%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过去检测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速测仪与色谱仪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长2倍多.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调查显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65.2%为自产自销,46.1%来源于流动摊贩;散装食品所占比重达30%以上,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的比例达到50%以上,散装酒高达80%;23.8%的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19.2%的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四、食品生产源头存在隐患,部分单位市场准入流于形式.

  据对农村生产者调查,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

  由于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据调查,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场当成出租摊位、收取管理费的“摇钱树”.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而已,并未付诸实施.一些单位虽然购置了检测设备、污物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为应付检查,平时闲置不用.

  部分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在采购环节,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应审查导致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运输环节,零售商不能完全遵从基本的储存和消毒要求;在销售环节,现有的设备和处理办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个价值链上,冷链完整性都没有被很好地发展;在组织结构方面,总部缺乏独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门和外部质量审计监查,使整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执行变得困难;在人力资源体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体系不能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够的支持.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商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等;有关部门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签不符、添加剂超标等,其中包装食品标签不符中缺斤少两占50%左右;从食品类别看,问题最多的是鲜肉及肉制品,占24%,其次是休闲食品和乳品类,分别占15%和11%.

  五、监管部门职责仍有交叉,有待进一步理顺.

  据调查,尽管国务院已明确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原则,但由于涉及众多管理部门,有的地区涉及30多个部门,彼此理解不一,导致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权的抢,有责的推;同一部门,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裁判员,还当运动员;城乡执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门执法宽严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充当不安全食品的保护伞.凡此种种,使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难以尽快得到解决.例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这给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隐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国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六、有关建议

  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安全生产;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犯罪收益;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对此我们报社于20xx年3月20日—23日在成都各区县食品加工厂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我们报社对本市及各区县的食品安全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食品加工厂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尽然有60%的食品加工厂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更有10%使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物品,另外有30%的工厂是用比较合格的食品添加剂,而出现这类情况的最终原因我们报社认为如下:

  一、政府规章制度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很不充分,表现为主体发育不良、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等。政府如果退出,仅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调节是不能够正常调整食品安全领域的。同时,本来应该由政府规章制度来调节市场经济领域的,可是由于政府的政策不当导致规章制度不能及时的发挥作用。

  二、个人利益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功利主义对社会财富增加的强烈渴望,对经济发展的极度推进,这些虽然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但是也使得诚信观念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失殆尽,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桎梏。

  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虽然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它出台早,要求标准低,以及现实情况的飞速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对待严重的食品问题,已经不能有效的规范,合理的操作。具体原因我们报社分析如下:

  《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

  《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的不完善

  实行多头管理,管理职能不明确;

  执法机构建设还不适应严峻的管理形势;检测机构不健全;

  对已有的检测机构建设重视不够。

  五、国家处罚力度的薄弱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我国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例如: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应当予以重罚。然而《食品卫生法》却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吊销卫生许可证。食品的处罚工作没有建立有效的处罚机制,往往是出现问题以后的补救措施。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仍然存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多个环节。

  以上就是我们报社此次对本市及各区县食品安全问题情况的调查报告。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已经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食品管理和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此我们报社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应当要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不安全源危害健康的宣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由合法的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坚决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科学对待食品不安全的恶性的事件。要增强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必须开展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对一些高风险的食品消费进行评估。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北京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消费者不细看食品标签及说明;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六成多消费者遇到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不易辨识的情况;六成多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最易出问题;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同时仍有 19.91%的消费者“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费者对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实处持怀疑态度;七成多消费者认为只有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费信心。

  四成多消费者看标签不仔细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场所的选择上,92.89%的消费者通常会在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购买食品,占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便利店和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三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时,86.51%的消费者认为路边早、夜市或小摊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高;其次是网店,有57.13%的消费者认为网店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较而言,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的食品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只有11.17%的消费者认为这里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低。调查显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路边早夜市、小摊贩及新兴网店的食品安全检查,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调查显示,44.37%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1.53%的消费者根本不看。在“消费者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中,92.42%的消费者表示会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费者却不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厂址及产品成分等信息;还有六成左右的消费者不关注食品添加剂、贮存条件、规格、净含量及食品安全标识等信息。这说明很多消费者还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自身消费安全。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受品牌、价格的影响最大,分别有77.04%和76.77%的被调查者会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给消费者更多实惠的同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呵护品牌形象。另外,因为食品的特殊属性,75.97%的被调查者表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也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并不敏感,六成多消费者没受到产品成份、生产厂家的影响。这也提醒部分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还应多关注食品的色泽、外观及产品成分、生产厂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费者:偶尔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另有14.96%的消费者则表示经常遇到,仅有 5.56% 的消费者表示还未遇到过此类问题。

  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况的占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费者遇到过食品掺假掺杂、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还有两成多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标”、“转基因食品没有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及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没有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违法情况。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食品经营者的高度关注。

  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来看,65.47 %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16.65% 的消费者则将原因归咎于种植养殖环节;另外,分别有10.83%和7.01%的消费者认为餐饮消费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这说明多数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否安全、卫生非常担忧,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以及处罚力度。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56.70% ,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17.81%;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4.29%。这就要求食品销售者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不要推诿责任,力争将消费纠纷解决在这一环节;调查还发现,仍有 19.91%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后,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就要求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勇于维权,不让不法商家逍遥法外。

  在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看法方面,51.25%的消费者持悲观态度,认为问题很多,并表示担忧;33.07%的消费者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表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还有15.62%的消费者更为积极乐观,认为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消费者的态度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令部分消费者非常担忧,但相关部门改善现状的努力,已使不少数消费者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

  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来看,七成多的消费者认为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还有54.20% 的消费者将原因归咎于自身,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这就要求食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加大不法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

  20xx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那么,广大消费者对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了解程度如何呢?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有63.4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新的《食品安全法》了解很少,甚至有12.50%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扩大这一法律的社会认知度,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而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73.41%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投诉能否得到及时处理,37.45% 的消费者关心从源头到餐桌如何实现食品的全程监管,37.89%的消费者关心各部门能否狠抓落实,严格执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一举措,消费者又是怎么看呢?调查显示,64.24%的消费者表示效果很难说,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位;30.88%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好,可形成有效震慑;仅有4.89%的消费者持否定态度,表示这一举措未必能起到预定效果。这显示了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能否真正落实似乎信心不足,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此,执法监管部门还应严格执法,避免法条形同虚设情况的出现。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呢?调查发现,选择“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最多,占被调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占比为71.09%。这也说明,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执法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和生产经营者严格依法生产经营。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4

  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比较的调查报告——以海宁为个案xxx摘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暑期实践队在暑假期间在海宁范围内对居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遇到的食品问题以及处理方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食品安全意识;城乡比较;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

  我们进行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海宁各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省份,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别。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另外为了保证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在农村或城市生活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各个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教师、行政官员及其他等。被调查者年龄从20岁到70岁,以20—40岁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食品安全的消费意识;遇到的食品问题以及处理方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

  三、调查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参与调查的居民中,男42名,女58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4%,20—30岁的占30%,30—40岁的占26%,40岁以上的占20%。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各个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教师、行政官员及其他等。

  2、消费者眼中的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发现,对于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农村居民中有35%认为是逐年好转的,而城市居民中有高达59%的居民认为是逐年好转的。20%的农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的一年不如一年。

  消费过程中曾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农村城市食品不清洁加工12%17%转基因食品24%37%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44%32%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8%10%食品过期变质28%33%据调查现阶段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有食品过期变质,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不清洁加工等。

  在被问及已经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被解决的时候,有34%的农村居民和46%的居民认为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只有3%的农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认为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3、食品安全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居民都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其中64%和62%城市和农村居民表示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少部分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一般,但是仍有35%的农村居民和39%的城市居民表示无所谓,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不死人就无所谓。不少群众还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观念。尤其在农村地区,卫生意识缺乏的情况令人担忧,农家宴多而杂的剩菜剩饭等都"舍不得丢",卫生质量难以保证,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一般来讲,消费者对购买农产品的地点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调查发现,有35%的城市居民平时选择在大型超市购物,而农村居民为25%。有30%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小商店购物,而农村居民高达38%。另外有小部分居民选择在摊点等其他商店购买商品。

  56%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小商店、小摊点等购物,这与农村的食品销售方式以小型商场、各式的小卖部,小摊点等为主有关。这也导致农村食品市场构较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很大购买食品主要关注的方面:

  农村城市生产日期、保质期82%92%品牌30%36%价格63%67%认证标志15%25%外观1%2%净含量0%0%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购买食品是最关注的是价格和保质期。因为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少关注产品标识,容易形成对假冒伪劣等食品存在认知缺陷。

  4、维权意识当被问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会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时,有46。7%的农村居民和40。8%的城市居民表示会与生产经营者协商解决;有17%的农村居民和35。7%的城市居民表示会通过消费者协会解决;有12。7%的农村居民和21%的城市居民表示会向行政部门申诉;有29%的农村居民和35%的城市居民表示不严重的话则自认倒霉,以后小心(见下图)。

  可见,城市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意识高于农村居民。我们这一问题时多选题,但只有36%的城市居民会选择请消费者协会调解,21%的城市居民会向行政部门申诉。这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且程序复杂。在遇到食品质量问题时,他们不愿去投诉,去索赔,更谈不上追究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制假售假者以可乘之机。

  5、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农村城市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46%49%惩罚力度不够26%35%主管部门职责不明21%25%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13%11%购买者鉴别能力不高27%16%消费者维权意识落后29%25%近半成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认为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政府因加强对不法加工企业的查处和取缔,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自律行为,重建和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政府及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经调查,在政府及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这个问题上,47%的城市居民和41%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当严格食品检验检测。38%的城市居民和37%的农村居民认为应当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6、总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了解到了食品安全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群众对有关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饮食卫生及安全。食品安全的保证离不开政府,社会,以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只有懂得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理念,善待农民,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广大市民是食品消费的主体,能否保障他们"吃"得安全,是政府各级部门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力求使人们从观念的转变到他们的行为意识上去,以引导人们健康消费,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居民的无助和无奈,了解到他们的现状和真实想法。很多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现状十分不满,但苦于没有反应的途径,他们希望我们能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带给相关部门,我们也希望居民们的疑虑最终能依靠某些部门得到落实。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5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一、前言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就食品消费而言,大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食品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食品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须,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改进。

  二、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食品的要求日新月异,这也成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院在校大学生购食品的情况。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行业的监管,为食品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三、调查目的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日渐重视,饮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而零食作为一种被人们曾经当作不健康饮食的消费品,现在因为人们对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状况和习惯。

  四、调查内容

  1、食品品牌包装对大学生消费有什么影响

  2、选购食品的时候主要关心什么

  3、学生们经常在哪里购买食品比较多

  4、生主要购买什么类型的食品

  5、大学生对食品的价格的要求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类型:定量研究

  上网查找大学生爱吃零食的有关资料。

  发调查问卷,对被访者面对面访问收集第一手资料,所有被访问者随机产生。

  整理、统计资料,了解大学生被周边零食吸引的原因。

  六、调查区域及对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及教师

  七、调查情况

  我们于10月1日到7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收回有效问卷36份。

  八、数据统计分析

  1、购买趋势

  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他们购买次数较多,购买批量一般。

  2、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3、购买地点

  我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如乐购、沃尔玛等等。

  4、品牌广告的影响

  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他们追求时尚。各种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学生的信赖和喜欢。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学生接受,品牌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5、购买食品类型

  买包装类食品比较多,男生比较喜欢肉类食物。女生则比较喜欢糖果类食品。

  九、结论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食品消费的基本状况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费时考虑的因素和购买类型。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各类“习惯性”消防违章,确保长效管理,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两者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市、县(区)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突出“六个精准”,科学编制“1+18”实施方案和“2表+8图”作战方案;加快组建驻村帮扶队,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围绕精准识别,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总体来说,市、县(区)、乡、村各级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力量不断强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1、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

  2、他们购买视屏的价格在3~4元的比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对较多。

  (三)增强监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了酒类流通管理,加大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XX县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被监管单位诚信经营。要求定点屠宰企业学习《生猪定点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酒类经营户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3、在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们喜欢各种包装可爱的食品

  4、广告和品牌对大学生购买食品的影响非常大。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想方设法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走“农户+协会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2-03

精选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1-29

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07-03

药监局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2-21

关于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1-10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01-10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1-10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06-16

2017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1-08

县食品安全调查报告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