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返躬内省成语解释

时间:2022-10-31 14:05:25 成语 我要投稿

返躬内省成语解释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躬内省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音:fǎn gōng nèi xǐng

  简拼:fgnx

  类型:褒义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

  出处:《清史稿·文宗本纪》:“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反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

  示例:这才是乖老婆哈,记得天天想我,如果白天不小心看了别的帅哥一眼,晚上你一定要返躬内省,深刻忏悔,知道么?

  月乙丑,诏免直省民欠钱粮巳入奏销者,及於江苏民欠漕粮,悉予蠲免。杜受田疏陈整军威、募精勇、劝乡团、察地形四事,发军前大臣。庚午,李星沅奏剿贼金田获胜。己卯,诏曰:“今年节过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因思去冬礼部汇题烈妇一本,内阁票拟双签,遂用不必旌表之签发下。该烈妇等舍生取义,足激薄俗而重纲常,所有烈妇彭氏等三十七口,准其一体旌表,以慰贞魂。”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带所制军械赴广西剿贼。三月丙申,命大学士赛尚阿佩钦差大臣关防,驰往湖南办理防堵,都统巴清德、副都统达洪阿随往。庚子,上御紫光阁阅射。辛丑,御拱辰殿步射,阅大臣、侍卫射。己酉,河南巡抚潘铎奏拿获捻匪姚经年二百馀名。庚戌,调广东、湖南、四川兵赴广西助剿。壬子,发内帑银一百万两备广西军储,发四川仓穀碾运湖南。

  近义词:反躬自省

  成语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成语示例: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

  成语出处

  先秦·先秦诸子《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反躬自省”。

  成语故事

  东周时期,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便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对战。孔子见了,立即制止子路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

  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其音曲甚哀,唱了三遍之后,匡人知是圣人,并非阳虎,于是脱去战甲,离开了。

  成语寓意

  孔子在遇到他人误解攻击时,不仅没有恼怒,与弟子一起上去与人撕扯,却先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原因,查找问题所在,用最巧妙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成语告诉人们,反躬自省,是君子之所为,是君子的必备素养。“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儒家圣人留给人们的'自省之道。自省是一种自发行为,取决于个体自身的自觉性和认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反省,勇于接受批评,遇到事情,做到反躬自省,严格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反躬自省”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南宋·朱熹《乐记动静说》:“此一节正天理人欲之机,间不容息处。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养自固,而外诱不能夺矣。”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文宗纪》:“诏曰:‘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成语辨析

  反躬自省—闭门思过

  “反躬自省”与“闭门思过”意义相近,两者皆有自我反省的含义;区别在于“反躬自省”强调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只检查自己,语意较轻;而“闭门思过”则强凋关起门来,在不与别人接触的情况下独自认识自己的过失,语意较重。“闭门思过”的人自己一般都有过失,而“反躬自省”的人则不一定真有过错。其次两者用法也不相同,“反躬自省”可以带数量短语作补语;“闭门思过”一般不这么用。

【返躬内省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匪躬之操成语解释12-0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成语解释01-05

归邪返正的成语解释01-02

留连忘返的成语解释01-03

新加坡留学返签证解释03-01

成语解释04-27

成语表里相合的成语解释12-30

成语解释造句01-12

罄竹难书成语解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