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时间:2023-11-09 12:59:36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论证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

  一、课题名称

  《幼儿园绘画特色创建与主题环境建设研究》

  课题研究主持人:xx

  课题研究单位:大中镇中心幼儿园光阳分园

  课题研究对象:目前在园的中、大班幼儿。

  课题研究问题:幼儿园绘画特色创建与主题环境建设的关系

  二、本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己变成呆滞文化,它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哪一位教师还保持着原有的观点和模式,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会落伍的,教师以绘画教育的权威对幼儿进行强化练习,幼儿对这种灌输式与单一的绘画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幼儿还因此产生抵触情绪,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幼儿情感的需求,它与《纲要》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课题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康定斯基幼儿绘画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绘画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游戏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绘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实践意义:幼儿园教育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根据教育目的,利用各种条件,创设主题环境,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寻找有效措施,促进幼儿绘画活动地顺利开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绘画特色课程,把主题环境元素引入幼儿园的绘画特色课程当中,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底蕴,提高绘画知识和技能。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近20年来,我国的绘画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最贴近实际的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我国最早对儿童画的研究成果是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书中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

  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实验的主持人加登纳论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艺术教育的组织、目的、内容和方法四方面的不同点,中外绘画教育的比较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国绘画教育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开始呈现出把外国绘画教育思潮、教育内容以及指导方法与中国相比较,在分析两者长处与局限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绘画教育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倾向。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以主题为线索,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创造性地再现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表达欲,从而发展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主题活动为绘画活动奠定了充沛的认知基础,绘画活动让幼儿充分的展现了对主题内容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为幼儿的表现提供了充分的再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2、课题的假设

  主题绘画是绘画的画面形式,能再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特定的环境、情境,并表现出作画人的心理,在一幅或多幅作品中表现同一个主题。绘画特色教育活动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重视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儿童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主题环境的建设,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教师幼儿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实现想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认知于情意能力的儿童。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环境中的美,让幼儿得到自我满足,树立幼儿的信心,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在绘画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幼儿传授一些粗浅的绘画知识,同时渗透各领域知识,努力把绘画知识与各科知识相互融合,使幼儿获得较为系统的',完整的新知识,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特色绘画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形式多样的绘画主题环境的创建,为儿童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3)在主题环境的生动探索活动中,提升教师对主题活动与创设环境的相关经验,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和组织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的有效价值,展现“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

  六、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考和研究与本课题有关的著作、论文和幼儿绘画作品等,较为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有关的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研讨法: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操作质量。

  3、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的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4、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多种方式,

  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识,提出和改进研究思路。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措施

  1、课题实施的步骤设计: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从20xx年3月到20xx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xx.3-20xx.5)课题研究宣传发动期、调查各班绘画课现状,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儿童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性绘画教育的理论)、确定一个班级进行创造性绘画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

  (2)实施阶段:(20xx.6-20xx.10)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推动课题深入开展。出论文、召开中期成果交流汇报会、案例及儿童作品集。

  (3)总结阶段:(20xx.11)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园加以推广。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2、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措施:

  (1)、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加强硬件建设,夯实深化研究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研究,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

  (2)、实施开放性研究,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讲、坐下来议的方法来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

  (3)、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络平台,加快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体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每学期要撰写各种研究经验、体会、论文,并且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以书面形式向课题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前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每位研究成员每学年要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2、绘画特色与主题环境教育活动实录文集:将效果显著的活动设计、实况评析、活动反思、个案记录整理成册。

  3、儿童创造作品集:收集儿童作品拍成影像,完整记录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儿童对作品的表达以及教师的评价。

  4、教学活动展示和经验交流:阶段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观摩,汇报阶段性成果

  (二)最终成果

  《幼儿园绘画特色创建与主题环境建设研究》的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完成时间:20xx年11月)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我园一贯致力于幼儿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每年都通过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势,不断提高教师的保教学能力,培养出了一批骨干教师。

  (二)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近几年来,我园针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在逐步的推广,受到老师、家长的赞同。

  (三)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和时间保证;

  幼儿园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参与保证了课题研究资金和研究学习时间的充分提供。进而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展开、圆满结题。

  (四)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我园有图书室一个,藏书近5000册,相关教育教学书籍齐全,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为教师的理论学习及解决教研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方便。如研究工作需要,我园有能力随时新增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

  十、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xx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xx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组成员:xx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xx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xx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xx负责总结报告等工作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2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经批准,我校自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针对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使全体教师自主更新“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观念,掌握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结合学校实际,在原有基础上,细化实施方案,提炼“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我校新课程背景下推进教师研修发展的整体框架。

  3、通过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的研究内容是:

  1、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2、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与常态课课例观察与研究。

  3、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案例的研究。

  4、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创生、提炼。

  5、构建转化学困生的立体教育网络。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有机结合案例分析法,反思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文献研究等。具体安排如下:

  (一)论证课题,明确目标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开展面向全校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及问卷调查分析工作,为我校课题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高度重视,提供保障

  开题论证之后,成立以张令校长为组长的“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课题组,由校长直接落实研究的保障机制,在研究经费上做到全力保障。

  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莅临指导,进行相关的专家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加强理论学习。适时为教师提供各种课题研究所需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相关材料,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上课网络资源,为教师和外界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三)围绕课题,有序研究

  1、建立学困生成长跟踪袋:收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实证材料进行分析比对,跟踪调。

  2、制定教师读书制度:制定教师读书制度,每学期读两本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写好读书心得,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3、开展课堂教学观察,进行课堂教学诊断:开展 “聚焦学困生,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主题教学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学困生课堂观察,并组织进行学困生课堂关注度分析。

  4、进行案例交流:认真撰写案例,组织召开学困生案例分析会,通过交流,促进反思,提高转化效果。

  5、组织有效的学困生检测与评估。

  6、进行师徒结对:完善教师成长梯队建设机制,开展教师手拉手结对活动,为合作探索转化学困生奠定基础。

  7、课题论坛:开设教师论坛,促进转化学困生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交流。

  8、资源共享:完善学校网站的课题研究版块,积极地在瑶海教研网建立蚌二小教研博客群。

  9、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0、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区活动,矫正学困生行为,实现兴趣爱好正向迁移。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xx年9月——10月)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1、成立课题组,组织开题及培训,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明确课题意义,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3、通过问卷调查及学困生学习随机抽查等形式,对转化学困生

  的现状、转化途径与方法,教师相关素质及其他制约因素情况做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进行资料收集。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请有关教育专家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

  3、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案例,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开展课堂观察分析。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分析,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案例集。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7月——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邀请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开展课题研究,是 “科研兴校”的战略部署。学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一)组织保障:张令校长为本课题主要负责人,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组。

  (二)技术保障:优化整合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制度保障:建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和教学情况的测评制度。

  (四)经费保障:提供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

  理论成果:

  1、结题报告。

  2、论文集、案例集。

  实践成果:

  1、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打造名师,培养一批市、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合整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一种有序学习环境的创设,旨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能保证教师上课有正常的秩序,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不良行为在学生课堂中非常的普遍。矫正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保证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愉悦师生课堂环境气氛的必要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品行后进生和学业后进生。

  研究的主要问题:

  (1)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归类分析。

  (2)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3)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策略。

  (4)应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改善情况调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利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不良行为表现。

  2.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3.调查法。设置问卷调查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

  4.个案追踪法。选取具有典型不良行为习惯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产生原因,找教育对策,既矫治他们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又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5.咨询法。通过心理辅导课进行师生对话,通过个别谈话做思想工作,了解实验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成因,使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增强实验效果。

  6.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性质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的、科学的解决问题。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分析制订研究计划。

  (二)落实方案、开展实验(20xx年5月——20xx年10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进行实验研究。构建矫治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

  (三)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20xx年11月——20xx年12月)依据实验材料、资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的社会大环境

  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党和国家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到了民族存亡、国运兴衰的高度,教育部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领”等等,无疑会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大环境。

  (二)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

  草堰二小有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自己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研究的点滴进展。

  (三)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教学经验丰富,每一位研究成员都在一线教学,不仅担任教学工作,同时都是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同时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究能力,是我校教科研骨干力量。我们将竭尽全力,确保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效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课堂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2.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习惯的不良之处,从自身出发,丢弃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3.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充分。

  终结性成果:实验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相关论文、教学叙事等。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研究报告04-11

课题研究报告02-19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26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本08-06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3

小课题研究报告01-13

大学课题研究报告11-0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3-06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07-09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