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时间:2023-07-05 13:18:54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1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大众就近享受优良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省、市、县相干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医共体于今年7月正式组建并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目前工作展开情况汇报以下:

  1、成立相干组织

  制定方案章程7月23日在我院召开了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成立大会,组建了以我院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8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理事长,具体经办人员为理事的xx县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平常工作。会上讨论并通过了《xx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行方案》、《xx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xx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2、及时挂牌运行,营建浓厚氛围我院为xx个“紧密型”成员单位制作了“xx县中医院xx分院”牌子,xxx个“疏松型”成员单位制作了“xx县中医院医共体xx医院”牌子,及时挂牌

  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展开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情势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大众了解医共体运行方式,支持医共体工作。

  3、展开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深入访问了xx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诊共体工作的展开进行了座谈交换

  对业务发展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将采取下派挂职业务副院长,实行统1管理、人员兼顾调配、统1分配医疗收入和绩效考核、兼顾医护人员薪酬分配等方式,在人、财、物全方面进行调和和帮扶。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加强其内涵建设,使其到达1⑵级综合医院标准,并争创1⑵个市级特点专科。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展开

  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我院安排全院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与xx个乡镇xx个行政村进行签约服务,采取“2+1+1”模式,即2名中医院医生、1名乡镇医院医师、1名村卫生室医师,组成团队签约1个行政村,负责该村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签约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行。签约服务医师团队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救治。我院签约服务医师密切保持与乡镇、村卫生室签约团队的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上转我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健康扶贫户,1律先住院后付费,简化救治流程,方便患者就诊,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外救治患者难以掌控。体内各成员单位认识基本到位,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村医对政策理解不是很到位,同时单靠卫生部门宣扬政策,大众难以理解,致使县外住院病人下降幅度不大。

  2、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

  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还存在1定难度,需要卫计委牵头,统1标准建设。

  3、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依照要求,县级医院转诊转院率要控制在8%,此目标的实现与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密切相干。中医院由于场地局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阶段满负荷运转。人材梯队有断档趋势,年轻医生培养力度不够,急诊急救、危重症救治能力急需提高,等等不利因素成为中医院医共体建设的短板。

  6、下一步工作

  1、制定对口帮扶计划,接收医疗骨干进修。

  2、制定减少县域内病人外流相干规定。

  3、完善医共体成员单位考核指标及赏罚方案。

  4、统1结报程序、规范农合结算。

  5、推动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

  6、加强医共体政策宣扬。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2

  xx医院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xx〕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行方案》(x医管委发〔20xx〕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点下,20xx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动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以下:

  (1)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20xx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点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问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xx年以来,我院已第2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

  1是依照“填平补齐、逐渐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xx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xx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xx年1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xx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xx年1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

  2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份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诊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个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依照分级诊治、连续医治、安全便捷和尽可能减轻患者就诊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公道、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行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1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1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番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1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力,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3)积极参与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区卫计局的'牵头推动下,加快推动以xxx医院为中心的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等系统,现在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计生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运行;

  其他信息系统将在20xx年内逐渐建设完善。全部建成将实现住院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同享,畅通讯息推送和接收通道,为实行双向转诊,建立影象诊断、检查检验、消毒供应1体化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方便患者在基层及时就诊和诊治,确保大众在基层首诊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3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构建科学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市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基层检查+医院诊断"医疗服务新格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及会议要求,认真组织安排医共体建设工作,现将我院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20xx年12月29日,我院组织召开了油田总医院医共体建设座谈会暨医共体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理事会人员名单,推选油田总医院院长担任“医共体"理事长,选举油田总医院副院长等3名同志,担任医共体副理事长。会议决定医共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共体日常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油田总医院医疗共同体合作协议书》《油田总医院医疗共同体章程》,确定了医共体的组织机构、运行模式、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职责、配套措施和实施步骤等工作内容。

  二、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计划

  我院组织专班,走访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交流。结合各乡镇卫生院自身的诊疗能力及业务工作缺口,整合帮扶计划,制定了《油田总医院20xx年下基层坐诊人员安排》,决定增派30余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查房、专家坐诊、业务讲座、健康宣教、义务诊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建设,支持医共体建设。

  三、举办业务讲座,规范操作流程

  结合乡镇卫生院特点我院组织各科室高年资医师及有关职能科室开展巡回专题业务讲座,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及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目前已举办了3场《病历书写规范与医疗安全》专题医疗制度讲座,开展了5场临床业务知识讲座。

  四、开展质控检查,实行同质管理

  根据医共体内各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的要求,我院组织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对照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对院内感染、规范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整改建议书,并向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反馈,同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改进,对下一步医共体质控工作确定了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护理质量及临床业务水平的同质化、规范化管理。

  五、落实双向转诊,制定转诊制度

  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以及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我院制定了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了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我院的患者,由对外联络部工作人员负责陪同、引导患者办理入院、转诊手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及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六、推动资源共享,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推进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积极推进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音视频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提升医共体内的诊疗服务能力。

  七、签约家庭医生,保障居民健康

  我院组织全院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78名,与各乡镇卫生院开展“1+1+1"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落实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实现签约医生团队的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努力实现*90%以上的住院病人不出市”的目标。

  我院签约服务医生保持与各乡镇卫生院签约团队的密切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为上转我院的乡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特别针对精准扶贫的乡镇患者,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八、医共体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医共体外就诊患者难以掌握。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对医共体建设已经有了认识,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的下级村卫生室对医共体建设尚缺乏了解,同时,群众对建设医共体还不够理解,且患者拥有自主选择就诊医院的权力,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区域总诊疗量的比例并未明显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亟需加强。目前医共体内尚未实现信息系统的完全互融互通,医共体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各项数据难以整合,希望市有关部门能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标准,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三)居民就医理念需加强引导。与节省医疗费用相比,患者更注重医疗安全,目前依然存在“一步到位”":看名医"的就医习惯,对医共体内实现上下联动造成了很大的隐形阻力,导致分级诊疗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实效。

  (四)医保基金总额趋紧。医共体成员单位自身的发展及,医共体内的对口帮扶,提升了医共体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吸引更多患者留在医共体内部实现纵向诊疗,同时医共体间横向就诊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医共体医保预算总额已完全不能负担医保患者报销的需要。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逐步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共用。我院将积极建立医共体信息中心,向医共体成员单位延伸检查检验等服务,并推行结果互认,实现心电影像、检查检验、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互联互通。

  (二)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医共体内资源,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做好乡镇居民的分级诊疗工作,逐步实现签约群众免挂号费、优先住院、优先检查等特殊待遇,真正让优质资源下沉到村、延伸到户。

  (三)强化业务指导培训工作。逐步扩大对口帮扶的覆盖面,将我院医生下基层服务纳入职称评聘的各项环节。同时定期安排乡镇医护人员来我院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积极探索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导师带徒”方式,不断提高乡镇医生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四)探索构建长效的利益共享机制。着重实现“五个统一”,建立医共体共容利益,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理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均衡与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工作绩效自评报告12-09

绩效自评的报告02-06

有关自评的报告03-01

食堂自评报告12-28

项目自评报告12-31

绩效自评报告12-11

工作自评总结03-20

管理工作自评报告02-07

绩效考评工作自评报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