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4-11 12:56:54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1

  调研概况: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就业难的问题严峻而紧迫。

  调研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相应提出就业对策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调研方法:

  1、调研方法:调查以问卷为载体,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随机调查,让我身边的朋友自行填写,并在我市师范大学校门口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调访,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2、调研主题:“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3、调研对象: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4、调研结果:对大学生发放问卷,访谈相关人群,总结分析结果,并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份,回收问卷16份。经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约占47%。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对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低,非常自信的仅占8%,分别有47%的认为一般般和31%认为没自信。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3%;本科生的落实率低,为62%。67%学生认为高学历者更容易就业。同时,在调查的学生中各有38%和42%认为职业的高低好坏和岗位的薪酬高低较为重要。他们在应聘时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比其他条件约高出25%的比例。

  (二)存在问题

  1、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导致立即就业形势困难。

  2、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3、各企业选人挑剔,严格的要求阻碍了多数求职者

  (三)问题形成原因

  1、很多学生认为走入社会脱离校园这还是很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在刚踏入大学时,他们整日沉迷游戏,自甘堕落,消磨了大把美好时光,在大学四年既没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又没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醒悟过来,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在大学他们没有做好完整的规划,没有压力感与观念,因此在愈来愈激烈的人才市场,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

  2、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调查显示,42%的毕业生认为薪酬高低是自己选择岗位的考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高低成了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很多公司对于新手的工资并没有很大提升,好的工作工资高的岗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很多毕业者自信心开始被打击,失去了继续找工作的热情。其次,很多求职的毕业生不顾自身的条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数据显示有65%认为不愿意或者实在没办法才选择去小乡镇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多数学生一味追求高福利好待遇。据统计,38%的被调查者对于职位,例如政府单位很有偏向。

  3、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装门面,对于博士硕士生优先入取,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失去了竞争机会。企业注重学历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当今社会来说。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尽管高学历对于找工作是个很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博士硕士数量也是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因此,很多企业要求求职者应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或者专业技能,而不是仅有的基础专业知识,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在我们调查的问卷中也发现,大于60%的毕业生认为公司在应聘时注重个人的社会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将对越来越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缺乏实地操作。很多中的他们拥有优秀的专业成绩,动手能力却远远落后。

  (四)对策

  1.坚持科教兴国,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制定职业规划 。

  全国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施予学生压力,适当开展讲座,向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应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目标。同时,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实际。职业规划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3.拓展就业渠道,广开门路促就业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调研结论:

  大学已经过去接近一半,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基于现实的理想也将形成。理想是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我们既不能好高夸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只有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环境和竞争规则,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社会道德要求,再结合自身特点而产生的理想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向上的动力,因此,树立远大而且可行的理想十分必要,如果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不能及时树立人生理想的话,也要制定出短期内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规划或目标。让我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20xx年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 《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 《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20xx年笔者在上海市闸北区团委挂职期间,参与了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对辖区内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创业状况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和检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就业期待和创业意愿,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术、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1张以上的技能证书(95.2%)。大学生认为有用的技能证书依次是外语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会计类、经济类)、计算机等级证书;与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比较缺乏工

  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成(60.7%)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在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3.8%)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有超过一半(51.2%)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60.1%)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就业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学生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有四成二(4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首月收入的预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1500到3000元;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几年发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调查显

  示的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的预期是比较高的。

  (四)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前三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闸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由少到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毕业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比较偏爱外资公司(44.6%)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36.9%),对于进入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则相对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必要的,他们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而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推荐,这也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多。

  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有所欠缺,仅有三成多(30.2%)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对于创业行业的认识稍有不足,范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在创意产业、零售业和IT行业;对于创业的条件和困难,他们的认识则比较深刻,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专业技能、担心风险问题、没有合适创业项目都是大学生眼中阻碍他们创业的困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大学生

  逐渐认识到了创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正是因为对创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希望政府对他们创业提供帮助,他们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市场需求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这种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数人(57.4%)只是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拓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岗位以及关于就业和创业的培训、信息等,丰富他们的工作实践经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预期。

  (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秉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等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考虑以地方共青团组织和高校的团组织、政府的劳动局和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以及企业的招聘部门这两条线来构建。并且将这个平台

  逐渐做大做强,把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职能集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从而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其他社会力量,诸如志愿者、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整合进来,真正实现社会各方参与,让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联动下得到有效解决。

  (二)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完善见习岗位制度。

  结合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实施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见习岗位制度,进一步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智育德育双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在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式分析、技能、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职业见习计划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起建设,将职业见习计划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或将职业见习计划逐渐建设成一个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避免职能重复,节省资源。

  (三)树立广义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大众化就业”时代,大学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

  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冲破精英就业观念的束缚,走出心理误区,形成有利于广义就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大众化的广义就业观念,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问题,除了要继续制定相对优惠的政策之外,还可从如下几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开业贷款担保和开设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减免创业规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国家代偿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就业,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创业见习基地和开业服务项目等。政府和各相应部门可加强与各

  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比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创业跟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支持。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向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政府可以考虑与社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减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当然,以也可以考虑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内进行。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20xx年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人,而到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2、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而展开;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从而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无奈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我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方法

  1、地点: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2、时间:7月初

  3、调查对象:主要为河南理工大学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

  4、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方式

  5、设计调查问卷:设置10个左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经过讨论、对搜集到的问题进 行筛选,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6、统计方法:结合问卷的实际情况,进行手工计数统计。

  7、调查过程及内容:

  趁着暑期,随机走访了近1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次了解就业形势,聆听“过来人”就业经历及心路历程的机会,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在调查中,我们调查的高校毕业生在为未来的'打算,以此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调查结果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共有5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说明考研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而由此也产生了考研热的社会现象。由于金融危机、就业恶化,许多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更多学生表示通过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在就业创业中有更大的优势。

  (2)选择就业的有20&的同学,而选择创业的占16%,二者加在一起只占全体人数的三分之一,虽 然有部分同学选择就业和创业,但人数不够多,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可见,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同学对就业创业的热情不高,也以选择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

  (3)只有10%的同学选择在家待业,是因为自身原因,对未来没有信心、导致在家待业,成为啃老族,形成特殊社会现象。

  (4)4%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去国外留学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资本的一种方式。

  三、结果与讨论

  在问卷调查进一步关于”专业是否对口与就业“、”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薪资标准”“就业准备”“就业地点选择”等问题的调研中,20%的调查者会要求工作与所学专业“必须对口”,而据大部分 的调查者会“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再向所学专业发展”,31%的调查者“现学专业非己所爱,将会寻求新的专业”, 还有少部分人选择“无所谓,干哪行都行”。看来,大学生就业时思维比较灵活,并不局限于所学专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先从事其他行业。 在关于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调查中,外资企业和国有单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首要选择。一个原因是,外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工资待遇较高,目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

  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因而也是当今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单位和职业。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的是有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加强,同时也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关。而在各行业中选择食品饮料创业方向等所占比重较大,为35.08%。紧随其后的是IT行业。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开网店的创业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这一类的原因,概括的说是因为网络IT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人才需求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选择网店、IT行业的人共占到了40%以上。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我就业压力方面,34%的调查者认为压力非常大,就业难;30%的调查者认为压力比较大,23%的调查者认为压力不太大,就业容易,13%的学生感觉没有压力。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很大,负担较重。

  对于工作城市的选择虽然有一半以上的调查者希望留在竞争压力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调查者会选择家乡附近就业,42%的调查者选择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32%的调查者选择竞争压力较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只有14%的调查者会选择国外。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在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偏于选择竞争压力较小、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小部分会选择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经过这次调查,最终可以讨论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通常都要面临的一个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明确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树立自信,提高动手能力,磨合能力与团队精神。第三就是要脚踏实地,不能放弃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会精英,既能走进大学校门大多数人的智商就没有多大差异,你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别人也不会比你强很多,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权在于你自己,要学会取长补短,为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创造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提高自己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正确应对就业问题,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资源,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2、建议:

  对于学生的建议:

  (1)注重专业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实践锻炼。

  (3)调整就业心态。

  (4) 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对于用人单位的建议:

  (1)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2)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3)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对于社会、学校、政府的建议:

  (1)学校 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2)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4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1前言

  1.1提出问题

  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1.2背景说明

  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20xx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据《20xx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xx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23.4%,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xx的606人增加了12.8%。但20xx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本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计4个年级的70名大学生作被试(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剔除4名被试的无效问卷和量表,实得66名被试的有效问卷和量表66套。

  2.2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向被试学生发放,此次调查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

  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为94%,其中男生占51.5%,女生占48.5%。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

  2.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清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98%的在校大学生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但其中77%的同学对此目标不明确,只有21%的大学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如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情况不太重视,本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寒号鸟”精神,没有什么精神动力。

  表1

  图表2显示,在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及能力的了解方面,只有18.2%的人非常了解自身能力,72.7%的人比较了解自身能力,还有9.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能力。由此可见先进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太过松泛,很多学生不仅不重视专业学习,更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对未来的迷茫。

  表2

  图表三显示的是四个年级对以后自身职业发展的优劣势的看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刚入学的大一还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都有约60%的人不太清楚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劣势,甚至还有16.7%的大四学生没考虑过这方面情况,这再次体现了在校大学生有相当数量的人对自身定位不明朗,对未来缺少思考和规划。

  表3

  3.2大学生“官本位”观念减轻

  在“选择就业单位”问题的回答中,根据图表4可看出选择“政府机关”的同学占16.7%,仅排在第五位。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最看重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单位,而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并未显出优势。非国有企业也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比例高达47%,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官本位”就业需求逐渐减轻,正逐步树立自主就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表4

  3.3大学生重经济待遇,更重发展前途

  设置“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选题时,共设计了“收入及福利”、“工作地点”、“工作稳定程度”、“单位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机会”、“专业对口与否”、“个人兴趣爱好”、“日常工作环境”、“单位类型与规模”9个选项,根据图表5可以看出,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了“收入福利”回答的学生比例达到60.6%;选择“单位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的同学各占到56%和53%。

  表5

  根据图表6可以看出,在“企业收获”问题中57.5%的学生仍然把酬薪福利放在首位,但也有33%的学生觉得从企业获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很重要,还有28.8%的学生重在实现自我价值。

  表6

  从这两幅统计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职业时“单位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机会”、“收入福利”的三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

  在择

  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3.4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趋向多元化

  大学就业选择多元化更多体现在对工作地域的选择方面,目前大学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状态日趋明显,在表7中可以看出,虽然选择“有较大发展机会”的学生比例仍然高达45%,显得稍为偏高些,但选择其他城市的比例也接近50%,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表7

  就对“一线城市蚁居”问题的看法中,四个选项比例差别不大。在表8中可以看出赞同去一线城市蚁居发展的学生占47%,剩下53%的学生则认为这种择业行为太过于盲目且会增加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更不利于自身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上更加理性化,多元化。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5

  一、前言

  【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时间】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x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6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

  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

  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应用于开发等工作。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平、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

  2、就业岗位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7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xx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xx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xx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xx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文秘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01-27

关于县内妇女创业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2-29

大学生熬夜情况调研报告11-25

高校就业指导课时间情况调研报告02-06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01-16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07-08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01-13

大学生毕业就业调研报告02-24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研报告02-12

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