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生植物报告

时间:2023-02-18 17:00:58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植物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植物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植物报告

学生植物报告1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学生植物报告2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点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基层、踏实苦干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农民,要对农民负责,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论联系实际,将我们的所学知识真正的回馈给社会、回馈人民。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5月31日; 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辨真伪

  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整理,填写好标签,贴在标本袋上,然后按寄主或病原进行了分类存放。进过我们组大家的努力,我们供鉴定出21种病害:小麦条锈病。

  (二)、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三)、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四)、病害专项调查

  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

  最后,我们小组在一块实验田里随机选取94株小麦进行了病害程度分析,最终计算出本块实验田小麦的发病率为33.6%。通过此次田间调查,我们小组进一步认识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到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从而巩固和深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熟练掌握了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尽管实习比较辛苦,每天的任务都很艰巨,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顺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这此实习,让我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于田间地头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我们学会了病害调查的常用方法及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更加努力的,因为我在不断的实习工作中,我知道了自己要学习的植物病理专业的要点,我开始真正的进入专业的大门了,虽然不是很职业,但是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一直会这样下去的,我会努力的,我相信!

学生植物报告3

  动物学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

  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很多东西,收获非浅,具体如下:

  1、了解了动物(大多为海产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学会了如何采集动物标本、鉴定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2、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锻炼和培养我们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毅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好问精神;巩固专业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4、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动、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实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怎样调查某一地区的动物资源现状?怎样采集标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动物?怎样制作动物标本等。

  (2).熟练掌握解剖软体动物,描述动物的技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鉴定动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基本方法,结合所学知识,鉴定并识别一些动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二、实习地方:

  厦门野生动物园,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标本馆,崇武沿海海域,晋江生态林牧实验基地

  三、实习目标:

  巩固和加深《普通动物学》理论课程所学的内容与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我们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的目的;使我们更贴近自然,感受自然。

  四、实习成果:

  在动物园里观察了鸟类、哺乳类的常见中,掌握其分类的方法、学习检索表的使用等。以下为部分观察到的动物:

  一、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鹭科Ardeidae

  1.苍鹭苍鹭亦称"老等"、"灰鹳"、"青庄".鹳形目,鹭科.苍鹳为大型涉禽,体形高大,体羽随季节而变化,. Ardea cinerea留鸟

  2.大白鹭体大。比其他白色鹭体型大许多,嘴较厚重,颈部具特别的扭结。繁殖羽:脸颊裸露皮肤蓝绿色,嘴黑,腿部裸露皮肤红色,脚黑。非繁殖羽:脸颊裸露皮肤黄色,嘴黄而嘴端常为深色,脚及腿黑色。 Egretta alba冬候鸟

  3.白鹭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E. garzetta夏候鸟

  二、雁形目Anseriformes

  鸭科Anatidae

  1.鸿雁体大而颈长的雁。嘴较头部长并与前额成一直线。前颈和脸颊白色,后颈和头顶红褐色,二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上体灰褐色,胸部肉桂色,至下腹转成白色。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均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而嘴基被白色细线环绕,脚深橘黄色。

  2.大天鹅大型游禽。全长约140厘米。全身羽毛纯白色。颈部修长而弯曲。眼先至嘴基淡黄色,上嘴黄色可达鼻孔,嘴尖及下嘴黑色。脚黑色。 Cygnus cygnus冬候鸟

  三、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熊科(Ursidae)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鹿科(Cervidae)

  梅花鹿(Cervus nippon)

  水鹿(Cervus unicolor)

  长颈鹿科(Giraffidae)

  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Linnaeus)

  牛科(Bovidae)

  水牛(Budorcas)

  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

学生植物报告4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植物换盆,公园中大树移植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的学习,联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树木栽培知识更好的学习与应用。

  二、实习路线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南京宝穿船厂遗址公园——树种调查——南京滨河——南京石头城——南京国防园

  三、实习过程

  为期五天的实地实习,我们学习了蒲葵植物的换盆技术,亲手进行了换盆,到公园里观看树木的栽植养护管理是实习的重要部分,下面将会重点报告,最后还附录一张树木调查表,这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着重介绍树木的栽植与养护。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所以园林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绿化树种栽植及其养护管理的工作。

  1、绿化苗木的载植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栽宜早不宜迟;秋季起苗,一般在落叶的10月下旬开始。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随栽。

  移植树木除应注重季节外,在栽植中应该注意的个问题有:

  (一)、精耕细作

  对土壤要求精耕细作,植树造林用的土地往往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进行深翻,深度在40厘米~50厘米,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要细致,采用沟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沟,以利灌溉,也比较美观。

  (二)、树种的选择

  要考虑到树木植株枝叶的色彩、形态、风韵,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到树木的抗污、抗毒、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又要考虑到树种是否适应土壤性质,如柳树耐湿性强,栽培分布广。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松、柏、杜鹃类等;土层较肥厚的可栽植杨树、核桃楸等;盐碱地可进行改良换土,栽种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沙棘、沙枣、榆树、小叶杨、紫穗槐等,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

  (三)、起苗方法免费

  1.裸根起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在休眠期的移植,其优点是保存根系比较完整,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运输方便。

  2.带土球起苗法: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费用高。大苗移植时,一般土球直径是植株头径的2倍~3倍。

  (四)、树木的修剪

  一般来说,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胸径一般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或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要做好包装。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对根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润物。当苗木的重量达到50公斤,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捆时不要太紧,以利于通透空气。

  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

  避免风天运苗。运输途中保持行车平稳,较长距离运输时,中途停车应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长距离运输,大苗必须带土坨。

  苗木如不能及时定植,必须假植。假植时使苗向背风方向倾斜,用湿润的土壤将苗木埋土并用脚踩实,埋土厚30厘米~40厘米。苗木在假植期间,应注意经常浇水、看管,一般针叶树采用全埋法,即将苗木全埋入土中;阔叶树一般埋全苗的2/3。

  (六)、树木的栽植

  树坑直径应比树苗的根幅大1/3,清除坑内杂物。株行距应因林木用途而定,如防护林用2米times;2米;株行距尽量笔直对称;树身垂直;裸根苗栽植时,埋土到一定深度后,应将苗木轻轻向上提拉,埋后浇水;带土球苗栽植时,不得砸土球。

  (七)、养护管理

  栽植后,一般最少浇3次水,并要浇透,浇水后根部培土;树木发芽后,有条件的一两天喷1次水,天气干旱及时观察喷药,经常锄草松土。挖坑时,在树坑底部先施基肥;栽植后,可用厩肥或化肥,用沟施或穴施肥料,促其生长。

  2、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一)绿化树木的管理

  园林绿化中,树木种植面积并不是最大,但其所占的绿化空间最大,草地、鲜花、灌木、乔木合理搭配,体现了立体绿化的效果。习话讲:“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和优美的环境。另外,许多灌木树种植后可以通过修剪造型,亭亭屹立在草地和景点中,甚至可产生立体动感。

  1、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种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树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P、K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N肥施用。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并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学生植物报告5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是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等生物学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自力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要达到以下目的。

  1.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地理分布等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科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走进大自然,进行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不但能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补充课堂学习内容。

  2.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生产实践中,人类在不断的认识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野外综合实习,让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利用自然环境,如何损伤、破坏、保护自然环境的。在了解当地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现状、不同人为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主要受损情况、主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思考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对策,认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提高环境理论修养,加深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野外实习与学校不同,有时食宿不便,甚至风餐露宿,有时跋山涉水,风吹雨淋,非常辛苦。对于以应试教育为主背景下的大学生(其中不少是独生子女),的确是个考验。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如20xx级生物学基地班学生赵莉在实习总结中写到:“十多天的野外实习生活虽然是栉风沐雨,酸甜苦辣,但让所有同学获益匪浅,终生难忘;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包括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调查研究方法,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技巧等,并为我们在高年级学习专业知识和今后毕业论文的完成打下了一定基础;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这次实习使我们真正踏入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大门,并将激励我们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4.学习物种识别方法,认识常见动植物

  通过生物学野外实习,不但要学会识别物种的方法,而且要认识常见动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地衣、藻类、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药用动植物、珍稀动植物。

  5.学习生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采集、制作、鉴定及保存动植物标本的方法。包括植物蜡叶标本和浸泡标本以及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标本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6.认识和了解主要环境类型

  通过指导教师讲授、实地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和森林各种植被类型,理解植被地带性变化规律;了解受特定地形地貌等影响形成的湿地、沙地、山地等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理解植被非地带性变化规律;了解实习地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主要环境类型如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原、森林、湿地等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与环境的统一。

  7.学习生态学调查方法

  讲述植被和植物群落调查时植物样方的调查方法,介绍巢式样方、分种产量样方和记名样方(频度样方)等的调查方法;选择典型生态环境,以样线法、固定半径样点法、样方法调查统计脊椎动物的数量,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识别实习地区常见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观察它们的行为。

  8.野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照相技术学习

  国家对鸟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已不允许用传统的鸟网、捕杀动物。在实习期间让学生掌握野外鸟兽照相和摄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学生植物报告6

  炎炎夏日,暑期亦随之而来。在高温的阳光下,社会实践的日子也缓缓的度过。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二次社会实践,相比第一次,多了几分认真,多了几分感悟。

  放假前的几天,班长尽责的把社会实践的报告表发给每一个同学。我拿到手上的时候,我看着表格,心里感觉很苦恼。因为经过上次的经历,我知道找一份社会实践的工作并不容易。

  幸运的,后来我在宿舍楼下的宣传栏发现了一张海报,内容是“求是学社”为华南植物园招集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消息,我充满了兴奋。可是我仔细的读完所需要求后,我再次失望了:我的条件并不符合。抱着试一试也没损失的心态,我还是把自己的资料发过去了。

  暑假头几天,独自呆在家里,我矛盾不安,一方面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活动,另一方面又告诫自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在一天的晚上,我接到了求是学社一位师兄的电话,通知我第二天去面试。虽然师兄很委婉的表示也许不能参加我所希望的工作,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乘上了前往华南植物园的汽车。竟意外的碰上了我们班的许辅乾同学。原来他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当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至少也有一个认识的人啊。华南植物园里的领导热情的招待我们,向我们介绍华南植物园的情况和正在进行的改造,带领我们参观华南植物园,使我对华南植物园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认识。

  由于各种原因,我最终还是不能参加我所期望的科研工作,转而投入到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中,尽管忍不住有点失落。科普小组的工作,就是根据华南植物园的要求,收集、编辑一些科普的知识和资料,以便在随后即将开展的'科普活动中派上用场。

  在科普小组中,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常常帮助我完成工作。认真负责的组长,我们几个组员喜欢叫他“老大”,我们的工作在他的组织协调下,才能把各人所做的成果综合在一起,顺利完成任务。其他的组员,有的风趣幽默,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有的富于创造,想出不少好点子;有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因为我是组里唯一的女孩子,又住在家里而非学校,所以和他们的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着一群相对陌生的男孩子,我不自觉的变得内敛,很少主动说话,每次都是组长主动联系我,看看我有什么困难。慢慢的,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学着积极主动起来,多多互相交流,工作亦因此更有趣、更容易。

  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我第一次接到任务时,夸下海口说两天就做好一份草稿给大家看。那只是一张a4大小的白纸,上面列出了十几种植物的名称,我要做的是为每一种植物写100~200字的简介。很简单,在网上一搜,加工一下,就可以了。结果纸上的植物,有的网上一点资料都没有,有的不同名称,却有相同的说明。看得我这个对植物一窍不通的人头疼。只好尽力而为了。而且整天对着一大堆的文字,实在苦闷。

  在华南植物园的工作者的指导下,我对科普的操作、作用都有了不少的了解。例如科普的历史,科普的在国外的发展,以及科学素养等知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受益良多,增长见闻。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有几点收获:第一,凡事要努力争取。第二,与人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对科普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参加完社会实践之后,都会写一个社会实践报告出来,那么大学生实践报告包括哪些内容呢?大学生实践报告又有哪些格式呢?社会实践报告频道为您讲解:

  首先大学生实践报告由报告题目、学院及作者名称、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正文、结束语、谢辞、参考文献七部分组成,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以上是大学生实践报告的基本写作要素

【学生植物报告】相关文章:

植物学生物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02-17

植物学实习报告01-09

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报告02-18

植物调查报告11-11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03-01

武汉植物园实习报告02-06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01-18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12-23

关于植物学实习报告05-13

植物学实习报告3000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