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21-03-04 13:17: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

  1.学生容易掌握大小的比较,因为直观性很强,但是对于轻重的比较则比较难,因为有些东西大的不一定就重,最好是用实物进行教学。

  2.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时,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可以引导学生先两两比较。

  3.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能力,这一点应该适当给予表扬。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跳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较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较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较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跳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较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的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较两支、三支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较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较的过程,应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头和脚,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儿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长颈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6题右边一题中,天平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这是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这种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谁比谁长”“谁比谁重”这些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理解比较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相关文章:

英语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题04-05

《比一比》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05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30

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01-03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