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8 11:41: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课文是刘翔以自述的形式写的自己的亲身经历。主要写的是刘翔从一开始奢望超越约翰逊,到后来十多次输给对手,但是这几年中他一直不放弃,认定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翻越这座大山,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下面小编整理了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到你!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2004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3.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

  4.阿兰·约翰逊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为刘翔心里的“大山”呢?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补充资料。

  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刘翔的自传。

  【设计意图:刘翔和约翰逊,这是文中两个关键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们,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为了防止学生对资料不加选择地照本宣科,我特别强调“说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对于约翰逊,我则在课件中重点出示他在刘翔没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响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刘翔靠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对手阿兰·约翰逊,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默读全文,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用横线划出每一个时间段刘翔对阿兰·约翰逊的看法。

  4.交流: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

  5.小结:在刘翔的眼中,阿兰·约翰逊就是一座大山,从“遥不可及”到“站在山脚下”到“成功翻越”。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设计意图:从时间上看,清清楚楚一条线。理出脉络,分段、概括内容,水到渠成。

  从授课实际看: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有所忽略。实际上这句话也很重要,“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可见刘翔对约翰逊仰慕已久,更能突出这是“远方的大山”。】

  三、精读第一段,感受刘翔对“远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吗?补充资料。

  2.刘翔开始训练跨栏的时候,阿兰·约翰逊已经是世界跨栏冠军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刘翔这样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理——读第2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奢望、遥不可及

  【设计意图:两个关键词,既要知道词的本意,更要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在文中的意思。突出翻越这座“大山”困难之大。】

  4.朗读一、二自然段,感受刘翔对约翰逊的崇拜。

  四、精读第二段,感受刘翔对“翻越大山”的追求

  1.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刘翔训练跨栏的三年后,有了与约翰逊第一次碰面的机会,那是在200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当时的比赛结果怎样呢?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理解“风驰电掣”。

  2.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而刘翔连决赛的资格都没有。此时,他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勇于挑战)

  【设计意图:此处目的在引导学生感悟:刘翔勇于挑战,敢于向高手挑战。

  从授课实际看,有部分学生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学生提出,此时的刘翔是自卑的,因为自己与约翰逊的差距太大了。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于是我引导学生,刘翔的可贵在于他没有因为对手强大而一味地自卑下去,他给自己树立了大胆的目标:“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

  3.2001年,刘翔亲眼见到了约翰逊,但是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他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看来,约翰逊真的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2002年,刘翔有了一次和约翰逊并肩跑步的机会。这次刘翔能缩小与“大山”的距离吗?读第五自然段。

  多么遗憾的一次比赛啊!此时,看着约翰逊的背影,刘翔又会想些什么?

  4.因为刘翔的刻苦训练,他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抓关键词“竟没有一次”“差距越来越小”“屡屡”“总是”,朗读体会。

  5.对刘翔来说,总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看来,约翰逊确实是一座大山!

  刘翔在自传中写道: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理解“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从近10次比赛“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从“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可见刘翔翻越“大山”难度之高,但刘翔从不气馁,更可见其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课堂上,学生由刘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鲁斯王子,真好。】

  五、精读第三段,感受刘翔“翻越大山”的喜悦

  1.刘翔虽然屡屡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约翰逊为目标,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刘翔迎来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观看视频《刘翔跨栏生涯:刘翔2004年第一次战胜约翰逊.flv》

  看看刘翔在自传里是怎样描写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一段贴合文本的视频,对学生朗读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无需多加指导,学生情感很快投入。】

  2.刘翔赢了,数万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此时,刘翔有什么反映?

  “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刘翔为什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3.读第11自然段: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是谁让刘翔“回过神来”?约翰逊!

  4.约翰逊和刘翔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朋友,因为任何一场比赛都是“友谊第一”。所以才有了比赛后约翰逊第一个走向刘翔,拍拍他的肩膀,给他真诚的微笑和祝贺。

  我们来看看刘翔获胜后,记者对这两位的采访。

  观看视频《田径室内世锦赛:刘翔与约翰逊英雄惜英雄.flv》

  5.从刘翔和约翰逊的互相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竞争中也要有这样为对手喝彩的'健康心态。

  【设计意图:本打算淡化这个环节,但最终仍然决定加入。仔细读文,我觉得约翰逊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这样的精神我们有必要传达给孩子,尤其是如今相对自我的孩子们。】

  六、总结提升,鼓励学生“翻越远方的大山”

  1.“翻越远方的大山”是刘翔给自己设定的目标,2004年之前,这座大山是阿兰·约翰逊。之后呢?刘翔后来又有了新的对手,如比他小三岁的古巴运动员戴伦·罗伯斯等。刘翔的跨栏生涯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直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2.看一则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2012年2月19日《现代快报》)

  《7秒41 刘翔破亚洲记录新年首秀完美夺冠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设计意图:刘翔于2004年超越约翰逊,但此后的刘翔仍然在不断翻越新的“大山”,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才是“翻越远方的大山”的真实内涵。

  感谢三年级组的老师们,在我上课前提供了一份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这是对刘翔不断超越的最好见证。】

  3. 同学们,你的心中也有一座“远方的大山”吗?如果有,是什么?你打算如何翻越这座大山?

  4.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课文解读与授后反思:

  苏版三下第4课由《微笑着承受一切》换成了《翻越远方的大山》,不知道是否跟2011年桑兰“18亿美元天价索赔案”有关。总之,今天的学生不再去学习那位意外截瘫后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轮椅女孩桑兰,而是学习与桑兰同时代出生、但如今仍然锐气不减的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亚洲飞人刘翔。

  读完课文后,觉得这样的替换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许更贴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毕竟,桑兰的巨大不幸是特例,而刘翔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课文选自刘翔自传《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初读课文,感觉对学生也许有点难度。文章较长,从哪里入手?需要给学生传递哪些信息?

  细读课文,两条线索十分清晰。第一条是时间线索,第二条是心理线索。时间线索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这条线学生寻找起来非常简单。但第二条线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于是,我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1.关注重点词句。对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关注信息提炼。对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表达刘翔内心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大篇幅文字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发现写作顺序。

  3.关注读中感悟。尤其是第2、第4、第7、第9、第11自然段的感悟。

  4.关注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语调等。

  连续两节课,基本完成了上述设计的内容。因为第三节课只有35分钟,所以没有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全文一气呵成,不打断学生情感的线索,昨天已经对此文生字进行了集中学习。客观地说,我觉得这篇课文两课时完成还是有挑战性的。当然,取舍也很重要。

  一篇新课文,未做其他参考,解读也未必精准。抛砖引玉,期待大家更加精彩的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描写大山的成语02-28

散文:大山里的人们12-18

《荷花》的教学设计03-03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灯光》的教学设计06-12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4-23

八大山人阅读答案03-11

《背影》的教学设计范文04-09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