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7 09:04: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一、揭诗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诗题。

  介绍写作背景。

  听到这个消息(指的是诗题中的什么),写下了这首诗。

  再读诗题。这个消息能给诗人带来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读读这首诗。

  二、解诗意。

  自由读诗2分钟,要求把诗读正确通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解决“衣裳”“妻子”“漫卷”

  再读诗歌,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读出感觉了没有,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读

  三、悟诗情。

  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觉吗?(喜)请生读一读全诗。

  当有孩子说读出了喜的感觉,问:“有几个也读出了喜的感觉?”

  诗中的哪些词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1、体会诗人的喜:抓住诗中的一些动词来说。

  涕泪男儿有泪不轻掸啊,只有在大悲大喜之时才会流泪,还是偷偷地流,可是诗人一个温文尔雅的诗人却涕泪满衣,这眼泪是—一个诗人的泪更是一个男人的泪。读一二两句诗这眼泪是高兴到了极点,是喜极而泣的泪水啊。读这两句诗。

  漫卷杜甫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可是爱书如命的,可是此时却是随意地卷起自已的书,他想干什么?他想收拾行装,回家啊。读三四两句诗

  放歌引吭高歌

  纵酒开怀畅饮

  还乡青春作伴

  诗人当时已经52岁了,却还要放歌,纵酒,青春伴还乡,你看到的还是一个52岁的诗人吗?诗人是人老心不老啊。缘于听到了这个喜迅。读四五两句诗。

  诗人回乡的路远吗?哪两句诗是写诗人回乡路的?生读。出示地图:从梓州到洛阳少说也要走半把月,你感受到远吗?再读读诗句。

  诗人漫长的回乡路,诗人只用了十四个字就走完了,所经之地在诗中是一晃而过,遥遥旅程也只是一穿,一下,一向而已。可见诗人心情是多么的畅快。再读诗句。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诗人的这份喜悦吧!齐读全诗。

  2、体会诗人曾经的愁:抓住“却看妻子愁何在”

  刚才从诗中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喜极而泣,喜极而狂,你还读出别的感觉吗?(愁或悲)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却看妻子愁何在)

  何在说明了妻子和儿女曾经的愁,曾经有什么愁呢?

  出示补充材料: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得出有家不能回,饥饿,背井离乡,困苦不堪)而如今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马上可以回家乡洛阳啦,那里有田地,那里有亲人,那里有朋友,这是一家之喜啊!所以诗人——读全诗。

  这喜仅仅只是诗人一家之喜吗?

  补充课外资料:

  如果你就是那乳下孙,如果你就是那个征战的男儿,如果你就是那个妻子,如果你就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如今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老百姓再也不用流离失所了,男儿们再也不用征战了,母亲们再也不用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啦,国家也安定了,这是一国之喜啊!

  双喜临门,诗人能不喜欲狂吗?

  再读全诗。

  国喜则家喜,国忧则家忧,诗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总是颠沛流离,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唯独此诗一改过去诗风被后人称为生平第一快诗,你感受到了快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希望教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了解自己的课!谢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KJ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四、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KJ录音朗读)

  五、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六、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并背诵古诗。

  2、通过紧扣字词、吟咏诵读等方式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3、经由本诗走近杜甫,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诗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喜欲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从“读准字音、读有节奏”两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3、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四联,体验“喜欲狂”

  (一)紧扣字词,感受“怎样狂”

  诗中的哪些字词写出了杜甫的“喜欲狂”?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二)知人论世,解读“为什么狂”

  杜甫为什么会如此“喜欲狂”?补充杜甫的其他诗句进一步了解。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摘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摘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吟咏诵读,表现“喜欲狂”

  1、在学生“读准字音、读有节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喜欲狂”之情。

  四、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闻: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诗人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诗人怎么会在四川呢?在这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请看大屏幕,借助一段文字作个简单的了解。

  3、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4、诗人究竟是如何的激动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6页,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做上记号。

  二、初读诗歌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诗?(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这一句里出现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忽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就是刚刚听说,“涕泪”就是眼泪。诗人泪流满面,都沾湿了衣服。可见诗人多么激动!谁来读读这句诗。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战乱开始,诗人背景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你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难受。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生1:诗人的泪是痛苦的泪。

  师: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痛苦的泪。

  生2:是悲伤怨恨的泪。

  师: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伤怨恨的泪。

  生3:是思念亲人的泪。

  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思的泪。

  生4:是怀念家乡的泪。

  生5:想到国家还没有统一。

  师:想到国家还没有统一,那是国破家亡的泪。

  师:八年里,诗人流的泪可多了,经历的苦难可多了。那是苦难诗的苦难经历。

  八年的漂泊,两千多个日子的颠沛流离,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的泪又是什么样的泪啊?(高兴、激动)这就叫喜极而泣(板书)指名读。

  评点:诗人真是万分激动。

  再读:已经高兴到了极点。一齐读。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一向爱书如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此时,居然“漫卷诗书”,“漫卷诗书”是什么意思?(胡乱地卷起诗书),可见诗人真的是“喜欲狂”,谁来读读这句诗?

  收复了蓟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统一,意味着老百姓们能家人团聚,不必妻离子散,诗人能不欣喜若狂吗?一起读。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声歌唱),纵酒是(纵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丽的春天)。

  现在的杜甫已经52岁了,白发苍苍。他在大白天里又是唱歌,又是纵酒,是因为他听到了——剑外忽传收蓟北,是因为他看到了——妻子愁何在,是因为他想到了——青春作伴好还乡。此刻的他真是“喜欲狂”啊!一齐读。

  在这阳春三月里,有谁将和杜甫作伴还乡呢?(美丽的春景,用诗句来说,就是“青春作伴”、家人)

  饱受战争之苦,漂泊他乡的紧紧是他们一家人吗?(还有无数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人们)他们都要在明媚的春光里重归故里,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放歌吧。读。

  4、在歌声和美酒中,诗人的心已飞到了还乡的路上。谁来读最后一句。

  这句诗中出现了4个地名,哪4个?

  这是诗人的回家路线,他从剑外起程,到巴峡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峡,顺长江而下,抵达襄阳,再由陆路到达洛阳。这回乡的路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谁来读?

  “即”是什么意思?(立即)此时,杜甫的心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迫不及待、非常思念家乡、激动、兴奋)这就叫“归心似箭”。谁再读?

  杜甫的好朋友李白曾有一句诗和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早发白帝城》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漫旅途中,诗人把千里迢迢回乡的路想象成眨眼即到。女生读。

  诗人的心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千山万水算什么,千里迢迢算什么。故乡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男生读。

  5、今天,我们随着诗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杜甫同悲同喜。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忧国忧民)

  所以,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读。

  这仅仅是杜甫一个人的喜悦吗?一家人的喜悦吗?而是国家之大喜,百姓之大喜。让我们和千千万万个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读。

  6、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这首古诗。

  7、杜甫回到故乡以后,是否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呢?是否过上了他日夜期盼的美好时光呢?课后,请同学们搜索杜甫的诗读一读,好好体会,杜甫为什么被称成为苦难诗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诗的内容。

  2、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及诗中抒发的强烈爱国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教学模式:“互动—民主”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收”的意思。

  二、初读,读通顺

  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教师正音,指导读通顺,尝试背诵

  三、再读,明诗意。

  1、小组研讨,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诗句的意思。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四、细读,悟诗情。

  1、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感觉到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2、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

  (因为他在剑外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

  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结合课前老师收集安史之乱的资料,读了资料之后的感受。

  (学生谈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安史之乱使国家分崩离析即可。)

  3、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安史之乱的七年当中,杜甫一家人过的是怎样凄凉,怎样悲惨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读读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诗句。

  出示: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被又旧又破冷似铁,屋破又遭连夜雨。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想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我无法入睡。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天什么时候才会亮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联系诗句说说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学生谈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生活颠沛流离,苦盼家书,思乡之情等。)

  4、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呀!七年, 2600多个日日夜夜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盼呀盼呀,他盼得头发都白了。那一天,他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

  指导朗读前两句,从中明白了什么?(诗人的喜极而泣、悲喜交加)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喜欲狂呢?

  5抓住“喜欲狂”体会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1)、从哪可以看出作者“喜欲狂”?

  (2)、学生自由体会。

  (3)、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创设情景,引导想象:杜甫放歌纵酒的情形,更加形象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D、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情境。

  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而杜甫的感觉与我们的感觉截然不同,齐读最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觉。(归心似箭、喜欲狂)

  指导朗读:这时候,诗人身在剑外,而心早已飞回到洛阳,这叫他怎能不“喜欲狂”呢?读出这种感觉?

  五、补充《春望》,深化中心。

  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仅仅是在为自己能够还乡而喜欲狂吗?

  1、出示《春望》

  读读这首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诗句,从中感受到什么?(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2、读懂《春望》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杜甫还乡心切,更为国家统一而喜。)

  齐读全诗。

  3、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生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大都是沉郁、悲愤之作,唯独这首诗是一首欢快之作。不管是悲之切,还是喜之狂,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背诵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识“蓟、涕、襄”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一)杜甫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诗人,我们以前都读过他的哪些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二)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公元763年,当时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抽读古诗,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再读古诗,读准诗句的节奏

  三、理解诗句意思。

  (一)通过找诗中的地名,让生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1、这首诗很特别,它里面出现了好多的地名,请孩子们将诗句中出现的地名圈出来。(河南、河北、剑外、蓟北、巴峡、巫峡)2、这些地名都在哪些地方呢?

  (二)找出诗中古今变化很大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1、河北河南与我们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是不一样的2、请孩子们找出诗中哪些词与今天的意思不同。3、引导学生理解“涕泪、衣裳、妻子、青春”的意思,并读准多音字“裳”。4、借助理解的字词理解句意后,再读古诗。

  (三)抓住“喜”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1、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者词,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喜)2、默读古诗,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诗人“喜”的词句。3、诗人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诗人既然被称为“诗史”,那就让我们从作者的诗里寻找答案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人写于公元757年的《春望》,写于公元759年的《石壕吏》,写于公元761年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交流:你从这几首诗里读出了些什么?这个时候,诗人听到了蓟北收复的消息,兴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安史之乱平复后,诗人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吗?读一读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两首古诗《登岳阳楼》《登高》,思考:从这两首古诗里,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请孩子们自己下来以后收集资料,寻找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资料,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悟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年代情况,读读他写的其他爱国诗篇。

  2、制作cai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诗题。

  1、谈话引入,出示杜甫肖像。

  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教师描述并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理解“快”,并组词。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借助注释,试着互相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3、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板书:喜)

  三、读书悟境,感悟诗情。

  1、显示并读读全诗。

  2、引导理解。

  (1)、理解一、二句诗:

  a、为何事而喜?

  b、播放cai,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配乐)

  c、显示并读杜甫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d、激情再读一二句。

  (2)理解三至六句诗:

  a、诗人喜极有何表现?(涕泪 欲狂 放歌 纵酒)

  (师相机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涕泪 妻子 青春 放歌 纵酒 漫卷)

  b、反复诵读。

  (3)理解七、八句诗。

  a、诗人此时最想干什么?(回乡)故乡在哪里?(洛阳)

  b、示路线,师:这么遥远的路途,走路要多久?坐船呢?坐马车呢?但在当时诗人的心中,却是如此轻快,有哪一个成语是这样讲的?(归心似箭)推敲用词“即、穿、下、向”的巧妙。

  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哪一句,记得吗?(投影显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反复诵读诗句。

  (4)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四、发散延伸,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杜甫有哪些爱国诗?

  2、你能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吗?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泪

  快 喜 狂 爱国

  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襄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材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大家称他为诗圣,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为“诗史“。猜出来他是谁了吧?有关杜甫,谁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回忆学诗的方法。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示儿》,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学的?这首诗我们也按这样的步骤先读再结合注释来解释再来有感情的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2、读诗。

  a、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抽读,注意停顿。

  c、再读。

  3、理解诗意。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作者的感情,读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交流解释的方法。就按照同学交流的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

  a、流诗意。

  聪明的孩子谁来展示你们的才华,读懂那句就说那句。

  b、生说诗意,随机指导单个字的意思:妻子、涕泪、喜欲狂、青春、漫卷。

  c、说整首诗的意思。

  d、同桌两个人对着说说诗意。

  4、感悟作者的感情。

  a、诗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读懂作者的感情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如果说《示儿》这首诗以悲做基调,那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那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高兴?

  b、学生交流。

  c、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这么高兴吗?

  d、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e、出示杜甫回乡的线路图,了解杜甫的家乡住址及流落他乡的住址。

  f、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喜欲狂“了吗?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位杜甫,谁来描述一下?

  g、进一步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5、两诗比较进一步感悟感情。

  同学们回想一下《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对,这两首诗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临终叮嘱儿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是爱国之情,而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的激动和欣喜,不仅仅是自己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面受战乱之苦。

  三、拓展。

  推荐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让学生读,进一步感悟杜甫的爱国感情。

  四、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蓟北——喜欲狂

  涕泪、漫卷诗书……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诗文。

  3、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4、鉴赏诗作。

  教法与学法指导:

  诵读法、知人论世、鉴赏

  教材分析:

  1、重点: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作者爱国情怀。

  2、难点:走进诗人情感世界,鉴赏诗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诗是中国文化瑰宝,在其中闪烁着两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二、与诗人对话

  1、请学生介绍杜甫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并称“李杜”,其作品大多沉郁顿挫,有“诗史”职称,最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别”。

  2、介绍写作背景

  1)指名背诵《望岳》并说说诗作中所表达的作者的志趣。

  25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对政治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但现实总是残酷,应试不第的杜甫只能四处行卷,望能遇见伯乐,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小官职,却又遇到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破碎,人民受苦,作者留下伤心的眼泪,写下《春望》一诗。

  2)学生背诵《春望》,感受作者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直攻长安、洛阳,原本繁华的都市成了杳无人烟、杂草丛生的荒地,诗人也曾被虏,逃出后带着妻儿一路逃亡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本是“家有田园在东京”却无家可归;在锦江畔,茅屋为秋风所破;在梓州“记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但这位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盼望“长令宇宙新”,所以,当他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惊喜的洪流一发冲开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与作品对话

  1、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体会感情基调。

  “生平第一首快诗”,“快”字何意?

  快乐,欢快,轻快,明快,畅快……本诗的基调应该是欢快的。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裳cháng,古代多为单音节词,“衣”为上衣,“裳”为下裙,男女都能穿着。现代汉语中“衣裳”为一个词,“裳”字要念轻声。

  3)、教师范读。

  4)、全班齐读。

  2、你从哪儿读出了“快”意?

  “忽传”、“初闻”:消息来的突然,喜悦显得猛烈,作者想到八年来的痛苦、别离、相思、仇恨、国难、民苦将随着唐军的胜利而结束,忍不住老泪纵横,喜极而泣(板书)。

  “却看”、“漫卷”:诗人喜悦,自然先到相随多年的妻儿,于是回头看,妻儿脸上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全家溢满了喜悦的气氛,诗人也无心看书,随意卷起书卷,与家人一同欢呼。妻儿的喜悦更加重了作者内心的喜悦,欣喜若狂(板书)。

  “放歌”、“纵酒”: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于是52岁饱经沧桑的诗人狂饮高歌,想象着与家人在美好春光的陪伴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尾联: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原本漫长的路程,弹指间就到达,可见作者身在梓州,心已回到故乡了,可见其归心似箭。诗人用字高度准确,如“穿”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

  3、诗人仅仅是为了个人漂泊、苦难的结束而“喜欲狂”吗?

  诗人为自己喜,更为国家而喜、为百姓而喜。“安史之乱”结束,支离破碎的山河得以收复统一,人民不再流离失所,国民都可以休养生息,这喜悦是国家的喜悦,是人民的喜悦。全诗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齐读

  四、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1、学生根据以学过的鉴赏方法,再读诗歌,结合自己的理解,鉴赏诗作。

  学生鉴赏成果展示:

  1)作者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时期,他既见证了唐代的繁荣,又目睹了在战争的硝烟下艰苦生活的人民,面对这一幕幕的转变,面对与他有着同样逃亡漂泊命运的人民,他高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喊出了他的忧国忧民,从“安史之乱”到763年春,历经了整整八个春秋,终于迎来了唐军大捷的消息,这怎能不让人民兴奋?不让作者“喜欲狂”呢?此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早已从作者心头散去,脸上洋溢的是无以言表的欢乐,是热泪纵横的喜悦,于是,作者“生平第一首快诗”诞生了。——陆丽廷

  2)杜甫写的诗大多沉郁顿挫、雄浑悲怆,为国忧、为民愁。而这首诗却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充满了无限喜悦之情,喜从何来?多年战乱,本以为国家将亡,却忽然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便难以一直内心的欣喜,因而老泪纵横、心飞故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喜”,这正是为了国家而喜,现在看来,似乎作者的种种情感都是因国而起,其爱国之情有多深沉已经显而易见了。——林陆平

  2、补充鉴赏《登岳阳楼》,说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用一句话评价诗人(总结)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五、作业

  背诵全诗

  鉴赏诗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闻雁阅读答案02-25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

夏教学设计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