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18 13:02: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⑸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a、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b、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⑹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三、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②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⑴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板书:错、蠢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⑴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掩耳盗铃偷走一碰发觉

  2、造句:只要……就……

  3、背诵课文。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 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 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 习 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 ,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 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

夏教学设计01-0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春酒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