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5 15:57: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赋、岁、侵、荒”4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读准、读顺诗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音乐和图画感悟到诗中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青青的,绿绿的,软软的,香香的,要问是什么?羊儿最爱它。”

  2、揭示谜底小草,问:小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草有关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板书课题)。

  4、指名读、齐读生字“赋”。师简要解释“赋得”是诗的一种体裁。

  5、从“古原草送别”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自由练读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古诗,圈划生字,读准生字。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⑴出示字卡,指名读,师正音。

  ⑵出示词语卡片“一岁、枯荣、荒城、离离、萋萋、烧不尽、侵古道、满别情”,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解释“荒城”——是指荒凉、人烟稀少的城。

  3、师:同学们的古诗都读得很准确、很通顺。刚才我们看到诗题里面写了“草”和“送别”两个方面的内容。现在咱们先来看看写草这一部分的几句诗。

  三、品读古诗

  (一)学习前四句诗,学生自由表达,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自由读一读1、2句诗。看看还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感悟“离离”、“一岁”、“枯荣”。指名读、齐读1、2句诗。

  3、学习3、4句诗,(师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烧不尽”是什么意思?

  4、大火一烧,明明烧尽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

  (板书:烧不尽?)

  5、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引导学生读中品悟小草的顽强。

  6、师:是啊,作者写古原上的草是多么的茂盛,多么的顽强啊!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四句诗,一边读还可以一边想象这样的画面。

  (二)学习后四句诗,学生品悟想象,指导朗读

  1、我们再来看看后面四句诗,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上,诗人在干什么?

  2、(课件出示5、6句诗)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远芳”、“晴翠”,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3、(CAI:出示7、8句诗)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诗人在做什么?

  预设:

  生:送别朋友。

  师:送别王孙,王孙在这里不是指姓王名孙的人,而是诗人贵族的朋友。

  诗人是第一次送别朋友吗?每一次送走他的朋友时候是什么感觉呢?

  生:不舍。

  师:请你读读这两句。

  生:读诗句。

  师:现在的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千里之外从武汉到河南只需个把小时,但在古时候却要几天几夜。一次别离再见的时候就是很久之后了,与朋友隔着千山万水,所以心里非常不舍。谁能读出这份不舍?

  生:读诗句。

  师:舍不得,万分不舍。来,带着你的这份情感再读这两句。

  师:(看着另一个小朋友)我知道你一定也想读,来试试吧!

  生:读诗句。

  师:真是万分不舍啊!男生一起读这两句。

  师:那么作者的这份依依不舍的感情是通过什么来写的呢?(萋萋满别情)

  萋萋是什么意思呢?

  生:草木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4、师:萋萋与离离意思一样的,都是写草繁茂的,我的思念就像草一样多,从我这个地方到你那个地方,沿路都是我对你满满的思念,你离开了,我真是不舍啊!连繁茂的草儿也好像满怀离别之情。让我们一起吟诵“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和着笛音吟诵)

  四、诵读古诗

  1、再来读诗题。师配乐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2、(CAI:去掉诗句,出示画面)教师随机指名吟诵诗句。

  3、指多名学生上台配乐吟诵。

  4、男女赛读。

  5、师:瞧,不知不觉,大家都能背诵古诗了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吧,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师生配乐齐诵)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1、在古时候,诗人写完一首诗后往往用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今天也来试着唱一唱这首古诗。(CAI:画面,歌词,伴奏)

  2、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张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还可以将古诗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2、通过吟唱古诗,增强珍惜、热爱生命的情感。

  3、能够掌握变化音的音准。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升so的准确唱法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特点用安静、轻柔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复习古诗歌曲。

  2、音乐师生问好。

  二、柯尔文手势

  1、师:请一位小老师老完成柯尔文手势的接龙

  2、师范唱古诗,并配上动作,为歌曲铺垫情境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古诗歌曲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4、师生一起配上动作朗诵古诗

  5、你们是不是很想了解这首古诗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作者的心情呢?现在我们来看影片《中华古诗词》

  6、师:对这首古诗词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7、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多媒体课件。

  <1>你听的'歌曲是什么风格?欢快还是忧伤?

  <2>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8、教师范唱一遍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学生轻声歌唱2-3遍。

  2、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3、师生接唱。

  4、有情绪地演唱。

  四、活动:请小朋友当一回导演,给歌曲编配合适的演唱形式参与表演

  1、教师提出规则,分组派代表讲解。

  2、请一位小朋友指挥,根据学生编配的形式进行演唱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古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千古文明最精美的结晶,作为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好、唱好古诗词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给古诗插上音乐的翅膀!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通用19篇)04-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通用22篇)04-29

折纸教学设计04-20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