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28 17:56: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平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第三个片段:

  【片段三】

  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变商人,拿出8—10样小文具,报出买入价,让学生重新开价还价,模拟社会上讨价还价情形,另外学生可帮老师拿主张,决定能不能卖。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精明起来。

  我对片段三进行了尝试。很明显,活动准备起来简单多了。而且:①活动时间短,前面基础知识能够得以巩固。②由于能够还价。且说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学生参与积极性特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③学生参与了还价,成交后的成功,可使学生自信起来,精明起来。④有利于学生早一点适应社会生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比片段二的死板购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无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学生成交,未成交者课后有失落感。②活动结束时的一两样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学生急于收获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卖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还会价格大涨。如在试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笺,因为是最后一桩买卖了,火爆场面也出现了,价格从1元一直炒到了7元。这样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师一时会陷入难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个利多弊少(或无)的教学活动呢?一场以“购物讨论”为主题的教学片段(即上详写教学片段)产生了。

  5分钟左右时间,购物大讨论:几种不同款式,不同价格的同一类商品,让学生说说会买哪一种,不会买哪一种,并简单说说想法,师生讨论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教会学生自己生活。

  着实说,这个教学片段的试教,真让我兴奋和激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效太大了。孩子们每一个有理有据的回答都是一个生动的学习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学,也可以是教师导学。在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买哪一个”“不买哪一个”的抉择,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能经历如此的设计过程,是第一轮新课程培训时一位专家的几句共勉语激励了我。现不妨转献于此:“我们参加课改的教师应该有一点研究的意识!有一点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罢休的气势!”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若能每学期深入地反思一、两节课,感悟些教学理论和经验,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会提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买东西需要钱,导入钱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元、5元、10元、100元、1角、5角等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3.教学例2

  (1)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1元=100分)

  (1)出示一张一角纸币的一个一分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纸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元=( )角 3元=( )角 80角=( )元 40角=( )元

  1元=( )分 5角=( )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说明: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 = 10分)

  [说明: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说明: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 应用拓展

  1. 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说明: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 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说的价钱板书算式和口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习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

  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

  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

  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

  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

  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

  “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

  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单位“角”。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

  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

  生3:5角+5角=10角

  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生:1元=10角

  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

  三、 认识分

  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

  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1个1分是1分

  2个1分是2分

  3个1分是3分

  ……

  10个1分是10分

  10分就是?

  生:1角

  对1角=10分

  四、 应用新知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练习:P53 做一做1、做一做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03-04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01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9-06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7-2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4-09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03-04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3-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2-23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9-06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