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7 12:26: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外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大卫的人物。

  2.教师板书课题:大卫。

  3.引导交流资料,认识著作。

  ⑴教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处吗?

  ⑵学生自由介绍。

  ①作者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

  ②出自《圣经的故事》,并加以改写。

  ⑶根据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为美国青少年了解《圣经》知识而撰写的通俗读物。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与犹太氏族的关系,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希腊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些令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今天,《大卫》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互相纠错,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铜盔赋税仓皇逃窜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长途跋涉大惊失色瑟瑟发抖

  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评议正音,全班齐读。

  ⑶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

  “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

  ⑷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及时评议,纠错正音。

  2.理解、交流词语的意思。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赋税: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非得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第l—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和他交战。大卫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故事的结果)

  四、初识人物,了解特点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大卫、歌利亚、扫罗王,其中大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⑴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⑵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有勇无谋。

  ⑶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人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教学准备

  1.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2.查阅《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铜盔出嫁胸脯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惧

  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位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生答:大卫。)

  3.教师导人: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2.四人一小组,在组内展开介绍、交流。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

  ①“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

  ②“他边弹琴,一边唱歌”:通过对大卫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卫是一个快乐无忧、多才多艺的少年。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用琴声、歌声赞美生活的美好。

  ③理解比喻句:“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

  a.分析: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大卫所弹奏的琴声的悦耳动听、轻快流畅,表现了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b.流动的溪水有什么特点?

  c.想象:大卫弹奏出的琴声,有如溪中的流水清脆甜美、轻快悠扬,从他的指尖传出,并随着风儿四处飘荡。

  d.体会: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④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

  ⑤理解比喻句:“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a.分析:这一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采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的情景比作一幅图画,表现了大卫十分热爱生活和他们生活的安宁、美好。

  b.联系上文,体会这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生活的安宁和美好。)

  c.想象:一位脸颊透红的少年独坐山坡;曲膝夹琴自得其乐地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清脆悦耳的琴声在流淌,优美动听的歌声在飘荡;身边的羊群正低头吃草,默默地欣赏,也许是深深地陶醉了。这一切多么和谐美好,犹如图画一般。

  d.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e.领悟写法: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这一画面的生动描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既刻画出了大卫健康可爱、多才多艺的美好形象,又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⑵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

  ①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主要写大卫勇敢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

  ②“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小小年纪却反过来安慰扫罗王,消除扫罗王的担忧,让我们感受到大卫的爱国、勇敢、自信的精神。

  ③“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小小年纪的大卫面对凶猛的狮子与熊,能如此冷静沉着地应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充满自信,也充分证明了他力气之大,且不畏强敌。

  ④“让我去吧,大王!”一个“!”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卫请求出去和歌利亚交战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以色列人的荣辱成败,大卫是一个爱国、勇敢的少年。

  ⑤联系上文,深入理解:大卫请求出去交战,然而这一次,他所面对的对手不是狮子和熊,而是一个怎样的歌利亚呢?

  a.“大卫走到军营门口,只见一个巨人正在军营门外气势汹汹地大声叫骂。”——这是一个狂妄自大、气焰嚣张的歌利亚。(动作描写)

  b.“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歌利亚。(外貌描写)

  c.“他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非利士人中一个有名的武士。”——这是一个能力非凡的歌利亚。

  d.“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歌利亚。

  分析: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思考并体会: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把歌利亚的声音比作巨雷,生动而夸张地表现了歌利亚咄咄逼人的气势和以色列人十分恐惧的心理。

  ⑥教师小结:面对着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闻声就令人心惊胆战的巨人歌利亚,年纪小小的大卫竟然毫不畏惧,恳切地请求并极力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这是何等的勇气,他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扫罗王并说服了扫罗王。

  ⑦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⑧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语言,表现了大卫的爱国、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⑶歌利亚一步一步向大卫走来,大卫也一步一步迎了上去,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歌利亚哇地惨叫一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死了。

  ①“迎”字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抓住时机,反应迅速,十分沉着机智。

  ③“嘭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则表现了大卫什么?

  表现了大卫力量之大,射击之准,给了歌利亚致命的一击。

  ④教师小结:大卫不等歌利亚出手,仅用弹弓与鹅卵石就将其打死在地,这就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l0自然段。

  ⑥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动作,表现了大卫临危不惧、随机应战、十分沉着机智。

  三、课堂小结,朗读背诵

  1.教师小结:武艺超群、狂妄嚣张的巨人歌利亚最终倒在了一位少年的弹弓下,这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少年大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以色列人的命运。这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智慧与勇气的无穷力量。

  2.学生独立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背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自传体小说曲折生动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相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分析米考伯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他,被高尔基称赞为“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被萧伯纳评价为“是一位革命者,敢于蔑视重议院”;被后人赞誉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就是狄更斯。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他杰出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2、写作背景

  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文章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的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他的好友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倒。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3、作者介绍

  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更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4、题目解说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5、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打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中。

  第二部分:介绍“我”的房东米考伯夫妇一家,接触了善良乐观的好心人。

  第三部分:以米考伯夫妇的故事为主线,“我”慢慢长大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现。

  6、全文分析

  1.速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

  本文所写人物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是米考伯先生。

  “我”——主人公,童工

  昆宁先生——账房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太太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2.《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交代“我”的遭遇,到货行做童工——初识米考伯先生——入住米考伯先生家——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去探视——“我”搬离米考伯家,另觅住处

  3.“我”在莫德斯格林拜货行的生活如何?

  明确:

  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忍不住买了点心铺门口摆着的半价出售的陈糕点,那么午餐就只能买个小面包卷或一小块布丁充饥。

  ②内心孤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

  ③受到肯定,颇有地位。为不受人轻视和侮辱,“我”总是埋头干活,果然“我”很快变得快捷、熟练,再加之“我”的行为和态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所以“我在摩德斯通格林拜货行也还有点地位”,其他人总管“我”叫“小先生”或“小萨福克人”。

  4.为什么说星期六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明确:

  一方面,周六晚上是发放工资的时候,“我”回家时口袋里有六七个先令,路上可以进那些店铺看看,琢磨琢磨这笔钱可以买些什么,也就说,此刻的“我”物质相对富足;另一方面,周六晚上回家比平时早,米考伯太太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话来,“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当做朋友的,也就说,此刻的“我”精神上也是富足的。

  7、写作特点

  1.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

  2.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

  3.在着力描写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威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查尔斯狄更斯,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二、梳理并把握小说情节。

  三、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习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塑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体会作者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把握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并把握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

  难点: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把握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

  【总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创作了《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优秀作品,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小说的节选。让我们走进他的小说,了解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真实面貌。

  二、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2.7—1870.6.9),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创作背景

  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1836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

  3.了解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三、初步感知

  1.速读小说,标画出《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本文所写人物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是米考伯先生。

  “我”——主人公,童工

  昆宁先生——账房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太太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2.概括《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主要情节。

  学习指导:注意时间节点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内容。

  (1)交代“我”的遭遇,到货行做童工(1-5)

  (2)初识米考伯先生(6-22)

  (3)入住米考伯先生家(23-45)

  (4)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去探视(46-50)

  (5)“我”搬离米考伯家,另觅住处,收获了丰富的感悟。(51-54)

  3.梳理《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结构

  学习指导: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划分层次结构。

  环境恶劣

  “我”到货行做童工生活贫苦

  初识米考伯

  入住米考伯家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我”入住米考伯家米考伯被追债

  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

  米考伯入狱

  “我”搬离米考伯家“我”探视米考伯

  “我”搬离米考伯家

  四、文本研习

  1.阅读文本,请概括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第一步,先概述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密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在他因欠债被关进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人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啤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

  第二步,根据情节概括形象特点。

  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经常负债累累。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第三步,整合表述。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挥霍、不肯脚踏实地、开朗乐观的人。

  他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人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啤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2.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米考伯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方法指导:小说塑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来完成的。

  (1)外貌描写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写出米考伯先生长相滑稽、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爱慕虚荣的特点。

  (2)语言描写

  说话时,他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显示了他的自信和迂腐。有时他语言幽默风趣,又写出他的善良乐观。

  (3)动作描写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一系列的动作,尤其是“哼起了一支曲子”写出他乐观的特点。

  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通过对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对话、描写等概括。

  “我”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的形象。

  “我”遭受不公正待遇,遭人遗弃,成为童工,自食其力。

  “我”内心隐藏痛苦,心有大志,只能屈居货行,但能尽力把事情做好。

  “我”觉得米考伯太太可怜,富有同情心。

  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看出“我”渴望别人的关爱。

  “我”跟米考伯夫妇产生了奇特而平等的友谊,看出“我”善良有同情心。

  米考伯太太穷困潦倒,“我”没有离开,表现了“我”的善良。

  “我”搬家后新寓所靠近监狱,显示了“我”对友谊的珍视。

  米考伯夫妇入狱后,“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晚上,我又回到监狱里......”,写出“我”重感情,渴望生活的温情。

  五、探究思考

  1.作者对米考伯夫妇持有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塑造米考伯夫妇这个形象,是寄寓了他的丰富的情感态度的。

  (1)褒扬赞美他们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

  (2)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3)以他们麻木、无知、盲目乐观给予善意的批评。

  2.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是什么态度?

  方法指导: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他以敏锐独特的目光,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隔阂,使读者体会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失望与批判。同时,在他的作品中,狄更斯又极力宣扬必须根据平等和对人仁爱的正义的原则来和平改造社会制度。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在社会批判、人性探索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作者同情米考伯夫妇的遭遇,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六、写作特色

  (1)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像的伟大结晶。

  (2)《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3)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语言通俗、夸张,充满幽默和讽刺。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

  七、小结

  结合名家对狄更斯的评价,深入了解狄更斯其人和他的作品:

  狄更斯“对社会生活一切最重大的问题的‘集中注意’”,强调狄更斯“那颗诗人的心……永远和穷苦不幸的人在一起。”(德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弗朗茨梅林评)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评)

  狄更斯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痛苦、爱好和仇恨的伟大表现者,他是一个温和的诗人,善于缓和、平衡他的创作里的尖锐刺人的因素。(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评)

  “狄更斯从来不曾把自己看作革命者,然而他肯定是一个革命者。他对众议院的毫无缓和余地的蔑视……从未动摇过。不过在《艰难时世》中,他就公开地背离了民主,而采取了卡莱尔和罗斯金的理想化的保守主义,认为贵族是人民的主人和上级,同时也是人民和上帝的公仆。(爱尔兰现实主义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评)

  狄更斯开城市小说之先河,只有在城市经验的维度上才能理解狄更斯的天才。(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评)

  狄更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无人能比。他的名声早已超出了英伦三岛和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从他身上汲取营养的作家不可胜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纳博科夫、贝克特、拉什迪以及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等。(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西方经典》评)

  八、布置作业

  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感知狄更斯小说的特点。写一篇评论短文。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绘本作文”指以绘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形式。强调绘本阅读后的写作,是学生进行一个再创造,实现再提升的过程。

  本设计根据三年级儿童的特点,抓住绘本这种独特的习作介质,挖掘这则绘本故事独特的写作价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借用支架的引领,通过描述画面,情节想象,习得写作和修改的方法,激起儿童充分的表达冲动。

  【教学目标】

  1. 阅读绘本,发现故事中有趣的地方,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学习把故事写得具体,并尝试修改故事。

  2. 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从绘本插图中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尝试把故事写具体。

  【教学难点】

  尝试修改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放松心情。

  同学们,很高兴见到大家,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真好。看到后面那么多的听课老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不紧张吧。请把心情再放轻松点吧。你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可爱,顽皮的小朋友。

  二、走近绘本,认识大卫

  1、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图画是这个绘本的封面,仔细看看这个封面,你获得了哪些

  信息?(作者 翻译等)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个简单地封面我们就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大家真了不起。

  2、这个小男孩的名叫大卫,谁来跟他打个招呼。

  嗨,大卫您好,我是沁园路小学的 ,我喜欢,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师及时点评)

  3、你觉得大卫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自由猜测,师板书相关词语。

  4、老师总是这样说大卫:不可以推人,不可以??说起他淘气的事,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想不想认识他?.

  三、引导观察,了解大卫

  1、出示大卫赖床的图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及时点评。

  2、老师观察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大卫爱赖床。早上六点,太阳公公早早地起了床,家里的闹钟也欢快地演奏起来,可是大卫就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在呼呼大睡。你瞧:他双手捂紧耳朵,身子一个劲地往被子里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再睡五分钟,再睡五分钟??”可是,等到他睡了“五分钟”之后,早读课已经开始了。

  3、你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呀?(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动词用得好)

  4、想不想跟老师学习这个写作的本领。板书课题: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四、仔细观察,学习方法

  1、观察第二幅图。这幅图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大卫?(爱搞恶作剧,调皮,贪玩)

  2、你能不能根据下面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大卫的故事。同桌互说。

  大卫爱搞恶作剧。 课上,大家都 在位置上,地。大卫却把自己的上了颜料。一只被成了 另一只 成了 。他用 当画笔,把原本的纸上画的 。这还不算,他趁老师 ,竟在凳子上,使劲身子,把自己的手 了前面 。师及时点评、总结。

  五、用心记录,讲述大卫。

  1、学习刚才的表达方法围绕“大卫总是安静不下来”和“大卫爱在桌子上乱画”写一段话。

  2、师巡视指导。

  3、挑选优秀习作进行讲评,其余学生尝试进行修改。

  六、推荐阅读“大卫系列”绘本。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图片内容表述及猜测大卫在学校的的经历。

  2、了解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准备:

  1、前期经验(参观过小学)

  2、材料准备(课件)

  过程:

  一、导入主题

  1、介绍小男孩让幼儿猜测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2、图上写了什么?猜猜是谁说的?

  3、你猜图上的人有可能是谁?虽然没有画出老师的脸可你猜这时老

  师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理解故事

  1、集体阅读:PPT1-8

  ——上学的第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猜他怎么会迟到?

  ——这时一节什么课?大卫应该坐在哪里?

  ——老师说了什么?小学能带零食吗?

  ——2个人谁做的对?

  ——这回大卫又在干嘛?猜猜其他的孩子在干吗?

  ——讨论小结:上午的课已经结束了,你们觉得老师会给大卫的表现打几分呢?

  你觉得他下午的表现能得几分?

  2、合作阅读

  ——4副组合图同时出现,请幼儿分组看看说说

  排队干什么?小学是怎样吃饭的?(vcr对比)

  大卫怎样知道应该上课了呢?(模拟游戏)

  小朋友生气了你怎么看出来的?(丰富词语——瞪)

  这回大卫又想干什么了?(图片对比)

  3、讨论阅读

  ——老师为什么请大卫留下?你猜他会怎么做?

  ——老师为什么又表扬大卫了呢?老师喜欢大卫吗?

  三、拓展思考

  1、到底怎样的孩子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2、做小学生要守这么多的规则,你们还想成为小学生吗?

  3、那你还知道小学里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吗?

  4、还想知道小学里的哪些新奇事吗?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孩子明白,在幼儿园学习的期间,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对孩子的常规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教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绘本图片。讲故事前给孩子留下问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大卫上学去》。大家要好好听哦。

  生:好!

  师:那你们听好了。等故事讲完老师要问两个问题: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不可以”?)

  生:好的老师!!

  2、老师开始讲故事。小朋友认真听。

  3、故事讲完后。老师提问。

  师:小朋友,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能告诉老师。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么?

  生:a老师,是《大卫不可以》

  b老师,是《大卫上学去》。

  师:好的。那么故事里提到哪些”不可以”呢?

  生:小朋友踊跃发言。(不可以迟到:不可以吃口香糖:不可以大喊大叫:不可乱涂乱画:不可以……)

  4、结束。老师总结。

  课堂反思:

  老师认为,总体感觉还好。???子上课前半段时间注意力较集中,反应较活跃。但是后半段时间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玩自己的。老师觉得可能和自己时间的控制有关。孩子的自制力有限。活动不能将时间拖得太长。否则孩子就会失去耐心。而且与孩子的互动还不够。绘本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教材,注重老师提示,让孩子多讲。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内容基础上,明白只有发挥各人长处,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的

  2.学说合作语言“我们合作,一定行”。

  3.建立遇到困难,能积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

  活动准备:绘本DVD,绘本大书。

  活动过程

  一、蒙眼作画,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画嘴巴)

  分两组,A组只有一个幼儿,而B组有两个幼儿。

  黑板上有老师事先画好的人脸,但是都没有嘴巴,请幼儿来添画。

  A组的幼儿先进行游戏,幼儿站在离黑板3米的位置,蒙上眼睛,让他自己走到黑板前,画上人物的嘴巴。(全班其他幼儿安静的看他画)

  B组的两个幼儿中,一个幼儿蒙眼,也站在里黑板3米的位置,另一个幼儿用口令提示方向,指导他走到黑板并画嘴巴。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出,有同伴的帮助画的嘴巴会比较好看,位置也比较准确。所以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在团队之间相互帮助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二、出示封面,引起兴趣

  1.出示绘本大书封面,师提问:

  封面上有谁?

  他们在什么地方?

  它的作者是

  三、欣赏绘本,理解内容

  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第一部分P2-P7,提问:

  大卫是干什么的?大家为什么都很羡慕他?

  大卫的邻居是谁?哈比是干什么的?大卫喜欢他吗?

  大卫觉得谁会是机器人趣味运动会的冠军?

  运动会的比赛规则是什么?大卫的搭档是谁?抽到和哈比一组比赛,大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大卫抽到哈比会觉得“完蛋啦"?

  2.教师讲述绘本故事第二部分P8-P23,提问:

  比赛的第一关是什么?谁最快,谁最慢?

  比赛的第二关是什么?大卫遇到了什么难题?

  哈比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大卫合作顺利通过第二关?

  通过第二关后,大卫和哈比是怎样相互鼓励的?

  大卫向谁求助?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最后谁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4.教师继续讲述绘本故事第三部分P24

  师:现在大卫见到哈比,还会嘲笑他吗?为什么?

  他们坐在一起干什么?

  5.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你有没有通过跟别人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你是怎么和同伴合作的?

  你觉得,最后他们成为好朋友了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发挥各人长处,分工协作,最后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四、拓展延伸,理解合作

  1.师:“你的好朋友有些什么本领?你们可以一起干什么?”

  2.请幼儿运用“你可以帮我一起……”找同伴共同完成某件事情。

  3.完成后用绘画的方式把一起完成的事情经过画出来。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一、说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大卫上学去》一书描述了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状况。他必须得学会与别人相处,并且尊重学校里的规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总会教给他们许多行为规范,以帮助孩子在行为处事等方面合乎基本的社会礼仪。大人常常需要反复地说“不可以”、“不行”或者“不要”,有时候我们也要像大卫的老师一样帮助孩子学习什么是“可以”。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与“不可以”,使孩子形成行为习惯上的良性循环。

  (二)幼儿分析

  学龄前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期,孩子对父母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小学后,孩子们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同时,小学的管理模式、生活制度、学习方法、人际交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及与学业相应的运算能力、理解能力和用符号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这方面孩子没有很好准备,将会造成人学后的诸多不适应,甚至造成孩子在学习中没有成功感,没有自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的恶果。选择本主题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向小学过渡做好生理、心理、智力、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幼儿顺利进入人生的新历程。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幼儿的工作重点。而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关键。

  (三)目标分析

  对于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来说,能够完整、连贯地讲述四至六幅图片,因此这个故事是适合大班幼儿的,通过一系列的反面教材,理解什么是“规则”,什么才是“可以”做的。在语言领域方面需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活动中,要求“理解画面内容,能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表述大卫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是适合大班幼儿的。而“学校的行为准则”对还没接触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的。

  二、教学活动

  教案要点

  说课要点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内容,能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表述大卫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2、对小学充满向往,知道要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一、说活动目标

  对于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来说,能够完整、连贯地讲述四至六幅图片,因此这个故事是适合大班幼儿的,通过一系列的反面教材,理解什么是“规则”,什么才是“可以”做的。在语言领域方面大班幼儿需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画面内容,能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表述大卫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难点:对小学充满向往,知道要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二、说重点难点

  在这个活动中,要求“理解画面内容,能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表述大卫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是适合大班幼儿的,是重点。而“学校的行为准则”对还没接触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是难点。

【《大卫》两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设计(两课时)12-24

《长城》教学设计两课时01-02

《景阳冈》两课时教学设计03-06

《燕子》两课时教学设计01-03

《白鹭》两课时教学设计01-03

《猫》两课时教学设计01-12

《林海》两课时教学设计01-12

《白杨》两课时教学设计01-03

《观潮》两课时的教学设计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