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8 17:52: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

  古诗教学应注重策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正题,学习古诗。

  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西湖 ,夏季,景色)

  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读题,解题,了解作者。

  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这是谁写的 (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醉”该如何解释 (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 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

  三、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

  四、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 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

  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五、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 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

  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

  六、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 (学生标节奏)

  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

  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

  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 6,指名诵读这首诗。

  七、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

  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诗言志,歌咏情”,比如苏轼写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

  2,师生吟唱。

  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他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

  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

  八、对“对子”练习。

  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

  2,迁移: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 谁来说两句!

  九、课堂练笔。

  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

  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

  十、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 (陶醉)

  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许多诗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三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再去查一查另外四首。

  大家预习第二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篇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古诗课件、背景音乐、诗人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雨吗?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遮”读翘舌音,是遮住、遮盖的意思。

  3、默读本诗,给古诗划节奏。

  黑 云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释诗中词语。

  5、教师范读,强调注意停顿。

  6、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

  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3)让学生说说三、四句诗的诗意。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四、感受诗意境美:(品 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这里可加唱诗歌。

  五、背诵古诗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各种形式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七、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

  墨水 白雨跳珠 大风 忽 吹散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奇(景象)

  篇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体会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感受诗的美感。

  3、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2、能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体会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感受诗的美感。

  3、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导入

  (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

  2、简介作者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这首诗的题目很长,谁来读好它?

  这长长的题目同样告诉了我们不少信息,你看出什么了?

  (六月二十七日,同样是农历六月,盛夏时节;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观景楼,地点也在西湖边,看来描写的也是西湖的景色;醉:似醉非醉,带着醉意;书:书写,写。) 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 诗)

  1、自由读诗,要求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一点韵味。

  2、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3、你最想欣赏谁的朗读?及时评点、表扬。

  4、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注意节奏划分,一句前四个字男生读,后三个字女生读,课件出示节奏)。

  (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 诗)

  1、根据注释圈点批注,小组互相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翻:打翻。

  未:没来得及。

  遮:遮挡,遮住。

  白雨:白茫茫的雨点。

  跳珠:跳动的珠子(珍珠)。

  乱:杂乱无序。

  忽:忽然。

  散:分散,散开。

  水如天: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水天一色,茫茫一片。如:好像。

  2、同学们我们现在是1072年,在望湖楼上小酌,突然上空乌云密布,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黑云像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

  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并说说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集体朗读,注意读出雨的快与急。

  5、除了雨,诗人还写了那些景象?是什么样的云?是什么样的雨?

  6、顽皮的雨来得快去得快,风云变幻,最终雨过天晴,归于平静,让我们带着这种体验,节奏由迅疾到平缓,朗读这首诗。

  7、短短的四句诗人描写了雨前、雨中、雨后风云变化的迅猛,诗人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比喻)恰当的动词与色彩名词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云滚滚,雨珠杂乱,风平浪静的画面,你们还看到了什么?请选择风、雨、云其中一种写几句话。展示。

  (四)感受诗意,走进作者。

  1、也如同文章一样,文如其人,每一段诗文都有作者的情感在其中,请看诗题,说一说那个字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为什么?对啊,苏轼被望湖楼的雨陶醉了,我们也被他的诗文陶醉了。

  2、现在你就是苏轼,喝酒喝得迷迷糊糊,欣赏着楼外的风云变幻,陶醉着白雨茫茫,感叹着水天一色。再次吟诵这首诗。

  3、每一段文字后面,都站着一个具体的人。有的人如果在外出游玩时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往往会觉得扫兴,会悻悻而归;而苏轼却兴致勃勃,带着

  惊喜之情来欣赏这场雨,并为大自然壮美的景象深深陶醉。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其实这个时候的苏轼在遭受了人生一次巨大的打击。苏轼因为才华横溢,很受当朝皇帝的欣赏,在朝廷里官居要职。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国家实施改革,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被贬到了杭州,做了一个小小的通判。这首诗就是他被贬第二年写下的。但是他依然不论风雨,保持自我。

  对比阅读

  (1)在之前苏轼好不容易进京入仕做官,但母亲不幸逝世,他只能回家服丧三年,想起了自己已故十年的亡妻,吟道:……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

  苏轼在杭州做知州时,思念自己的弟弟,也是在感叹人生的阴晴圆缺,这时他吟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但是,他却仍记着令他陶醉的那一场雨,一切终会平静。读诗

  (2)在公元1079年苏轼因一首诗被误认为讽刺朝廷,史称乌台诗案,期间坐牢103天,几次与死神接触,最后被贬黄州,这时他吟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但是,他仍未忘记那一场令他陶醉的一场雨,一切风雨都会过去,都将平静。读诗。

  因此,在乌台诗案三年后又吟道: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历经十五年的风波,十五年的沧桑,十五年的沉浮,苏轼再次入京被朝廷重用,这时的他依然是那个陶醉在当年望湖楼外顽皮跳动的雨的苏轼,因此又吟出了: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

  那时的苏轼已经白发苍苍,历经艰辛,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请全班再次把你们的感受带进诗里,一起读一读。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还想问一个问题:一场写夏天暴雨的诗,与你何干?你能把它与我们的人生联系起来吗?

  (人的一生,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应当以洒脱的姿态,欣赏黑云白雨以及雨后的湖水如天。)一首好诗就是这样意蕴丰富,读他的诗就正是在读他的人。

  5、最后,让我们和伟大的苏轼一起,站在风云变幻的雨中西湖边,合上书再次吟诵这首诗吧!

  五、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喝醉酒;陶醉 乐观豁达

  雨前 黑云 翻墨

  雨中 白雨

  雨后 风

  水 跳珠 忽吹散如天有色有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相关文章: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12-31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10-31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04-25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1-25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02-21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07-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04-20

宿舍楼设计开题报告03-04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04-19

办公楼毕业设计调研报告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