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5 12:16: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教学设计

  一、 与文本“对话”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即正确把握教材意图,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当下对于教材有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传统的唯教材观,把教材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是激进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常常过分追求创新而随意改变教材,以致与教材本来的编写意图南辕北辙。对于这两种教材观,我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它们的不足。正确的教材观是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材意图,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材意图呢?应重点研读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材的思维定势,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更需要熟悉和理解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要整体把握单元教材在整册教材、整个学段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了解课时教材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方程,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了解这一内容的前后联系,就不能准确把握六年级的方程这一单元内容的逻辑起点。甚至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解方程时,仍然采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与教材的意图就相差甚远了。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之后,补充介绍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准确理解教材内容。虽然教材是静态的,但我们要把她看作是有生命的,要把她看作能与我们对话的智者。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努力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活动场景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例如,五年级(上册)“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材直接给出两条信息,让学生把其中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作单位的数。我们想,为什么要在信息中给出数据来改写呢?为什么不能复习四年级学习的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然后再改变数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呢?追问的结果是:单纯的复习引入纯粹是从知识的角度考虑,学生是被动的,缺少主动学习的需要。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读准大数不方便,从而产生学习改写方法的内在需要,体会改写的价值。最终,我们把教学设计成:教师提供几条信息,让学生进行信息播报。信息中的数据有的是整万数,有的是已经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整万、整亿数,还有就是教材提供的两条信息。这样既回顾了数的改写方法,又充分激发起学生把较大数该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需要。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能体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整体设想。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观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六年级(上册)方程这一单元例2的教学为例,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①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形如ax ± bx = c的方程的解法,能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② 使学生在观察、画图、分析、抽象、概括、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③ 使学生在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习惯,体会自主探索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成了一个整体,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

  二、 与学生“对话”

  教学设计还要学会与学生“对话”。只有认真解读学生,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才能更好地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话,把握学习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必然影响着数学学习。因此,教学设计必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教学认识射线这一内容时,以前我们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入射线的,告诉学生“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这样教学,学生对射线无限延长的特征理解有困难。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出于这样的考虑,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编排这一内容时,创设了生活情境:在美丽的夜晚,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射灯,灯光射得很远很远。教学设计时就要关注这一情境的价值,即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延长。在学生对射线有形象的感知后,再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学生对射线无限延长的特征就容易理解了。

  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对话,激发学习热情。只有把学习内容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四年级(上册)分段统计表的教学,教材创设了为学校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情境。教学设计时,我们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为老师出主意,该为这次比赛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使学生感受到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学生提出购买统一的服装后,教师再呈现根据身高的不同,有三种型号的服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大号、中号、小号服装分别要买多少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分段统计数据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统计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实际价值。

  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话,安排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选用要有利于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形成对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不只是告诉与记忆的过程,更应该是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发现的过程。要灵活使用接受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各种学习方式的品位。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是本课的的难点,也是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重要基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先提供6根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根搭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选择两根长度不相等的小棒作对边就搭不成长方形,只有选择两组长度分别相等的小棒作对边,才能正好搭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需要不断选择和调整,思维是活跃的。接着,引导学生说说搭长方形过程中的感受,并猜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时的猜想是有一定体验之后的猜想,而不是瞎猜。最后,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操作、猜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体验不断深化。

  三、 与自己“对话”

  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最重要的“对话”则在于,教师在教学设计完成后,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重新审视教学设计背后所依据的理念,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批判性分析,并积极寻找更好的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在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完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之后,我们又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有没有关于表格的生活经验,能否让学生借助这种生活经验初步接纳表格?第一次列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是由学生完成还是教师讲解?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列表整理信息的好处?怎样通过教学,使列表整理信息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的一个策略?……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对情境创设的意图、例题教学的重点、练习的关键等认识得更明确了,教学时学生对“策略”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容易到位。

  总之,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应该坚持“为学生设计教学”的观念,努力设计有价值、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12-0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通用7篇)03-16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04-07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06-30

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策略论文04-26

论文:略情感在写作教学中作用09-07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03-06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展示教师10-02

有效教学论文开题报告10-26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的论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