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光启蒙》的听课心得

时间:2021-04-10 14:25:2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月光启蒙》的听课心得

  早就听说过胡老师的名字,只是一直无缘听到她的课。这次有机会在家门口听到她的课,真是非常期待。前几天先在电脑上查阅了一些她的资料,知道胡老师教过音乐,学过朗诵,当过节目主持人,我就想,胡老师的课堂必然激情飞扬,必然充满诗情画意。

《月光启蒙》的听课心得

  果然,在今天这节《月光启蒙》中,我们就看到了胡老师的诗意追求!正是胡老师对这一篇散文的诗意解读,才把月夜、童谣、母爱、黄河文化、民间艺术这些抽象具象的概念揉为一体,伴随着胡老师的诗意抒怀,孩子们一次次走进月夜,走进童谣,走进母爱,也走进了厚重浓郁的黄河民间文化中……

  一、营造诗境,品赏月夜。在这节课中,胡老师紧紧抓住“童年的月夜永远是美妙的”这一文中的关键词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讲析和品读。她采用回环往旋式的一唱三叹,把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和情感基调的诠释一层层推向高潮。胡老师首先用带着深情的语言引出主题句“童年的月夜永远是美妙的”,把文字叠印在背景为夜空湛蓝,明月如轮的课件里,渲染了这月色朦胧的特定环境;接着让学生直面文字本身,圈圈画画,细细品赏月夜之美,诵诵读读,理解感受这美妙的意境;然后胡老师用自己的诗一般的引导语引领学生从童谣歌谣中感受文字之美,不断回复那一句“童年的月夜永远是美妙的”,牵引学生的情感之脉与文本、与教师一起振动,此时的文本,已经成了胡老师着意要营造的文境、诗境了!

  二、唱读童谣,吟诵文化。歌谣童谣是诗化的民间艺术,是朴素的诗歌和善良的心灵的紧密交融,是淳朴的母亲启蒙孩子的“芳香的音韵”、朴素的文本,是传统文化的厚重的积淀,也是胡老师在教学中要着意挖掘的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在月光下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而且“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的歌谣童谣,胡老师先后采用了如下的方式:1、引入温州歌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歌谣的节奏与韵律;2、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使学生进入歌谣童谣所吟唱的情境之中;3、用黄河故道的民间曲调吟唱了课文中的“月亮出来亮堂堂……”的歌谣,声情并茂,燃起学生吟唱歌谣的.兴味与激情;4、让学生用自己感受到的方法和节奏吟唱,体悟自己心中的歌谣韵味。通过以上的方式,使学生仿佛真的走进那溶溶月光下,高高草堆旁,亲耳聆听到母亲那“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歌谣。我想,在这个不断回旋着孩子们清朗的诵读吟唱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是受到了深深的感染的,这也就意味着,胡老师着意要引领的诗化的目标是成功的,她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充溢着浓浓的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诗境之中了。

  三、夯实语言,品味“启蒙”。 胡老师的课给我的第三个感觉是夯实。在诗意的行走中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学生学习语言。我们来看胡老师在本课中运用字理解释词语“启蒙”,并且强化了对生词“篱笆、时辰、混沌、莲花落”认读,读准轻声和多音字,这一步走得相当得细致。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所叙述的大意时,胡老师引领孩子们扎扎实实的从散文中牵引出“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核心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调动语言能力把课文大意压缩成一句话,再读成两个词语“月光”“启蒙”,提醒孩子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文题“启蒙”中。这样的引导过程,正是我们的学生所需要的踏踏实实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在教学歌谣的时候,胡老师进一步扣住“启蒙”一词,引导让学生吟诵“小红孩,上南山……”、“小老鼠,上灯台……”、“毛娃哭,住瓦屋……”“……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的歌谣,让学生谈谈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以此来更深刻地感受“启蒙”的含义,从字理到字义再到字韵,胡老师这教词三步曲走得扎实走得有效!同时,胡老师对“黄河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的两个“长”字的用词的挖掘和探究,可谓细腻至极,“长”歌谣的“长”所蕴涵的生命意象在胡老师的深度解读中跃然而出,相信这个“长”字的意象感会深深烙在这一个上课班级的每一个孩子们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里扎下了揣摩语言,扣词扣文的语文教学理念!

  感谢胡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课堂!

【《月光启蒙》的听课心得】相关文章: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05-13

关于班会听课心得05-05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5篇)04-29

《月光晒谷》的阅读答案01-09

幼儿园教师听课心得体会04-22

月光族理财的方法11-05

月光宝盒的创业指南07-28

适合月光族的理财方法10-15

《月光晒谷》阅读及答案02-10

月光族如何理财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