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工实习心得

  伴着七月的酷暑和满心的期待,我们终于来到了实习的地方:富士康科技集团昆山厂区。而如今夏日还拖着余温,微微的秋风却已悄然而至,我们的实习生活也即将告以段落。

  在富士康实习已近两月,略有感悟,总结如下:

  一、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

  相比大学校园自由、开放、崇尚独立与个性的环境,企业的发展更讲究纪律严明,井然有序,稳中求进。进入厂区要穿统一的工服,佩戴统一的工卡,进入车间流水线要戴特定的工帽,拿取产品要戴橡胶指套,每个工人所做工站的操作动作亦有统一的SOP来指导,即便是进入厂区的大门也被划分成几条平行的走道,并用红绿牌标示出进出方向等等。这样的细节例子不胜枚举。管理的职能在这些细节中被体现的颇为美妙。追求发展,试图使一切规范化、标准化,然后走向条理化、有序化 — 这就是我眼中的富士康。

  二、纸上学来浅,绝知要躬行

  当我们带着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来到生产车间时,才发现原以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操作起来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比如测工时,当我们依照《基础工业工程》课上所学的“模特法”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分解时,却发现工人的有些动作“模特法”中根本没有进行罗列,如工人双手持物,只来回移动视线和头部进行检查作业,如何测算工时呢?工人的一只手作业过程中,另一只手开始动作,存在时间上的重迭,又当如何测算工时呢?

  这些都是书上没有给我们解答的,这让我们看到了“模特法”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书本理论知识的局限性。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概括,而实践则是将理论还原于生活、生产。

  拒绝做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践行IE的环节缺失和不足,是我们本科教育的软肋。

  三、 关于IE发展的思考

  当我们在车间观察数日,发现问题并反映给部门主管时,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其实IE工程师早就发现并注意了,但相关部门却没有解决或执行力度欠缺,问题依然是问题,就像橱窗里供人欣赏的瓷器,只是看,却无人触碰。为了改善案,IE工程师常常不得不自己动手,却又苦于因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最终不了了之。那么IE工程师在企业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结合中国本科IE教育体系及生产实践中IE的作用来看,这二者之间存在较深的代沟。基础IE所学的作业分析和方法研究似乎依然停留在产品制程的门外。富士康在国内算是IE应用较为成熟的企业,但通过实习期间的观察,我们感受到的却是— IE工程师在流水线现场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IE工程师的工作安排不当,就我们所看到的,他们的工作多半是做些报表,改改工具盒,再推推5S,再或者给员工上些IE方面的课程,培养一下全员的改进意识。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细节改善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仅停留于此,只从管理层面上敲敲边鼓的话,这种改善对于现场存在的顽疾无疑是隔靴搔痒,对于现场效益的提升也只是杯水车薪。因为通过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所能实现的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当然这些工作是基础,是IE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依托。如果无法打开改善对象的核心,即制程与工艺,那么IE在生产现场改善上的应用终有江郎才尽之日。此外,IE工程师具备善于发现问题和科学分析对象(如工序、治具、动作、流程)的能力,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而提供不了解决方案,或者把问题或难题转交给其它人员去解决或执行,那么,问题则只会无限期地存在下去。

  实习的尾声渐近,富士康,带上你赠我的鼓鼓行囊,IE任重而道远。

更多实习相关文书请点击:实习心得
相关阅读推荐:
继保实习心得
设计院实习心得体会
电视台实习心得体会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体育实习心得 下一篇:普外实习心得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