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毕业生求职经验谈:早做准备最重要

时间:2021-01-05 19:34:12 求职指南 我要投稿

毕业生求职经验谈:早做准备最重要

  进入大四,你的心开始“工作”了吗?云白风清的七天假期,正是给自己“镀金”的好时候。《职场指南》记者节前专门为你采访了一组求职过来人的现身说法,看看他们经过怎样的努力和波折谋到了第一份工作,然后,为掘第一桶金,你也开始准备吧。

毕业生求职经验谈:早做准备最重要

  “第二次被拒又有什么可怕?”

  读新闻系的小陈求职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好事多磨。大三暑假,小陈开始了在《新民晚报》的实习。半年多,她谦虚好学,踏实肯干,实习作品颇丰,深得记者编辑喜欢,她也想得到这个“为新闻事业燃烧的机会”。怎奈名额所限,她未能入选。当时,同班同学有的进了“四大”,有的进了外贸公司,在媒体实习的,虽还没签,单位也已伸出“橄榄枝”。

  “当然郁闷了。逛趟街,大吃一顿,就好多了。重要的是调整过来。”小陈是典型的“说到做到”派,被拒后不久,她就打起精神,再度光顾学校就业办公室贴出的招聘信息,浏览招聘网站,每天发出若干简历。

  第二轮求职很快有了眉目,她得到了东广的面试通知,随后开始了实习。实践中,小陈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她发现采访发问时,她录出的声音比较尖,就暗自体会,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柔和;她的普通话南方口音明显,虽是当记者,她仍下了一番工夫改进。

  实习期结束前,小陈得到了台里领导的口头Offer,她安心地继续实习,却没想到,集团考虑到原有人员规模庞大,决定将招聘名额削减一半。小陈找工作的进程又从零开始。

  “第一次被拒后,能顺利得到第二个机会说明我有实力,第二次被拒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小陈没有自怨自艾,立刻投身于新一轮的求职。不久,她如愿以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某外资公司做策划,由于和不少老外共事,她还得到了锤炼口语的好机会。

  “统计学分数怎么那么低?”

  王尧是上海财经大学03届毕业生,谈起当年的面试,他直说自己幸运。

  早在大一时王尧就有了往外资银行发展的意向。众所周知,英语是重要的敲门砖。大学期间,王尧一方面对口语勤加练习,日常交际英语和专业英语两手抓、两手硬,另一方面时时关注行业动态,积累专业知识。

  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让王尧顺利地进入渣打银行的最后一轮面试。交谈甚欢之际,主考官忽然问了句,“你的统计学分数怎么那么低?”王尧懵了,哪里想到被问这个问题,更别说准备了。“我微笑,再微笑,他也微笑,等着我回答。那是个有点秃顶、有点严肃的英国老头。我差点就想编个理由糊弄过去,转念想到,诚实是最宝贵的.品质。我就说,‘是很低,但是你知道,它是最难的一门课。尽管非常难,我没有放弃它。’”凭着实力、信心、冷静和诚实,王尧拿到了Offer。

  “把‘弱项’化为‘卖点’”

  Rebecca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04届的毕业生。虽是名校出身,她的求职路途并不一帆风顺。“什么?社会学?你怎么没去当社工啊。”招聘会上投递简历,这是最常听到的话。

  面对“社会不知社会学”的状况,Rebecca的第一步攻略便是“先发制人”,“专业不热门,又怎么样!我不要遮遮掩掩,在简历的第一位置,我告诉别人我从社会学学到了什么。就这样,我把‘弱项’化为‘卖点’。”通过把中规中矩的八股简历调整为有所侧重的个性表达,Rebecca获益良多:简历石沉大海的情况少了,招聘现场询问你到底学什么的少了,面试时让她谈特长的多了。

  随着局面的打开,Rebecca遇到了新困惑,她仿佛“万金油”,常被列入备选名单,与理想岗位擦肩而过。如何能找到非己莫属的岗位呢?Rebecca进行了分析,大型市调公司实习的经历和专业的统计分析理论是她的长处。

  今年2月,当某外资房产咨询公司开宣讲会招聘投资分析初级研究员时,Rebecca递了简历。面试不甚紧张,接下来的实习却是白热化的竞争。筛选比例3:1,个个出自名校,专业比她对口的也不少———比如学投资经济的。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和严格的考核,Re-becca最终入选,除了因为她自信,更因为她努力。别人一周实习2-3天,她实习4天;实地调研,初期取得的数据与后期差别很大,她就把前期调研的商铺又跑了一遍;做分析报告,她不仅围绕公司设置的要点,还作了更仔细、更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工作几个月来,Rebecca有时很辛苦,接到紧急的项目忙得没有下班的概念,她说“选工作像挑情人,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听了别人的故事,是不是有点跃跃欲试了呢?其实,找到满意的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早做准备。

  注意了!初涉职场小心八大“病毒”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 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病毒二: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例如,一个学土建的学生在没毕业时就已经认定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可言,并自认为有一定的艺术细胞,立下了“弃理从文”的职业理想。他毕业后一心要当主持人,结果一事无成。

  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

  病毒三: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

  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

  病毒四: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这样的心理定位首先会造成对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

  病毒五:人才的“揠苗助长”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说自己的压力太大,比如某个学生刚刚开始工作就已经规划好3年之内要挤掉主管,5年后成为总监,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万的职业经理人。为此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不惜花费几十万元读MBA,但最终因把身体累垮了没有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被解雇了。

  病毒六: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病例:小李刚刚踢完球,就回寝室拿了简历奔向招聘会现场。他的球衣被汗水湿透了,腿上、球鞋上还带着操场上的泥巴。在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看到他都会皱眉头。

  参加招聘会的着装切忌两种情况:一是过分随意,这是没有素质的表现;二是“模仿秀”,如果穿着打扮得过于正式,则显得不自然。

  病毒七:个人材料准备过详

  病例:小周拿着10份自制的有50多页的个人材料走进招聘会场,就像搬着一摞书一样。拿到他递上来的个人材料,想找“英语水平”,这一项居然找了两分钟的时间。结果多数他投材料的单位都只是问了他两三个问题就草草了事,因为他的材料翻起来太麻烦了。

  病毒八:二次面试心态失衡

  病例:一家企业经过甄选,选定了20个求职者进入第二轮面试。在其中的笔试环节,有一道题是:你对企业有什么期望。

  很多人回答的都是“期望企业给我更好的发展机会”等等,只有四五个人回答“希望企业在行业中能够独占鳌头”。最后胜出的是这四五个人,他们的心态是端正的。

【毕业生求职经验谈:早做准备最重要】相关文章:

毕业生求职“实力”最重要01-23

毕业生求职实力最重要05-29

求职简历写作经验谈07-24

应届生求职经验谈07-04

求职的重要策略07-11

大学毕业生如何为加盟Google做准备?08-19

求职面试着装与礼仪经验谈08-02

成功求职的重要法则01-17

求职准备很重要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