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的困境分析论文

时间:2021-05-09 13:41:17 求职指南 我要投稿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的困境分析论文

  摘要:结构性失业是高校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使得高校的专业结构和规模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但是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却面临着专业设置滞后、专业设置雷同、专业调整阻力重重等多方面的困境。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的困境分析论文

  关键词:专业设置;就业;信息不对称;路径依赖

  一、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2002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同时,与这种沉重的失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旧有大量空岗的存在,也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在总量性失业加剧的前提下,结构性失业已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毕业生供给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数量上的失衡。其次,结构上的失衡。

  二、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中面临的困境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关系看,高校的专业结构和招生的规模应该和社会的需求相一致。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动对高校的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高校要设置新的专业、缩减夕阳专业的招生规模,另一个方面是高校的对社会需求的嗅觉应该足够的敏感,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反应足够的快。但是,高校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上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1. 从与市场的关联来看,专业设置的滞后性与就业的即时性之间存在矛盾

  滞后性是指高校不能准确地对未来的专业需求进行预测,而只能当社会表现出了对某一专业的高度需求时,高校才匆忙的设置这一专业,但是,这一专业的人才不是及时产出的,而是要经过四年的培养期,可是当年的社会需求空缺可能被相关专业的人才代替了。总之,专业培养的长周期性和市场变化的及时性是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最大困境之一。高校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不够敏感和并且缺少快速的反应机制是导致专业设置滞后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热点也是不断变化的,高校不但应该对已经表现出的热点表现出积极的反应,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对未来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冷热点的变化进行预测,提前走一步,做到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合拍。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高校很难对未来的专业热点进行预测,即使是对已经表现出来的社会热点,高校也没有做出合适的对待,通常是盲目的设置新的热门专业,但是经过四年时间的培养后,学生走出校门后才突然发现,昔日的热门专业,如今已成明日黄花。总体来说,就是高校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

  2. 从与他校关系来看,信息不对称使得专业设置雷同,导致了毕业生的供大于求

  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在一般情况下会使市场中的供需达到平衡,但有时也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市场失灵”。高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供与需的关系,因此,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也同样在高校中起着作用,同样,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当社会上兴起某个需求的热点时,各个高校就会竞相设置有关的专业,他们忽略了或者说他们没有能力了解其他高校对这个新的社会需求做出怎样的反应,结果就是,他们在不考虑其他高校反应的情况下设置了新的专业和招生规模,最终导致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总供给量远远的超过了社会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各个高校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平台和协调的机制,各个高校各自为政,信息闭塞。

  3. 从高校内部来看,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由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提出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某一项制度一旦确立就会自我强化、自我巩固。2这种现象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它指的是组织中存在一种维持现有状态的趋势,对组织变革有种本能的抗拒。路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利益集团为维护已得利益而形成的。

  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也存在路径依赖问题。首先,对高校来说,任何专业都是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才得以设置的,在如此大的投入后,要想撤销或者缩减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必然使得前期的投入付之东流,这是高校所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对高校中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意味着他们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很难适应其他的专业,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很可能使得他们失去这些优势。同时,某专业的撤销或者减少招生规模也使得这一专业的教师面临失业的危险。凡此种种都使得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面临着重重阻力。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对未来专业需求的不准确的预测、高校内部的路径依赖,高校之间信息的不流畅等是导致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主要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构建专业设置预测系统,这是治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本举措。

  既然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之间不是即时性关系,那么,如果只有当社会表现出了对某种专业的需求时我们才去设置这个专业,其结果就是,我们不能满足当年的'社会需求,也不能保证4年后社会对此专业的需求依然如此年一样。因此,专业设置就不应该是依据现在的就业情况和产业分布情况,而是应该依据4年后的可能情况,也就是要建立高校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遵照学科分化组合的内在逻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变化的方向,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超前设置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使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平衡,从源头上破解我国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难题。政府应该通过社会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检验学科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并预测市场的需求,及时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在对未来几年专业需求的趋势判断上,政府应该明确高校应该新增什么专业,招生规模是多少?缩减哪些专业的招生规模,缩减多少?

  2.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政府还应该发挥宏观的调控作用,避免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专业的设置与否和招生规模的大小与高校本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因此,当某一热门专业产生时,各个高校都会竞相开设相关的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雷同,最终导致结构性失业的恶果。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有一个可以调节高校之间专业结构的角色,在现有的教育机构体系中,只有政府的相关部门才适合充当这一角色,因为只有政府超脱了专业结构的分配所带来的利益制约。因此,政府还应该明确哪些学校可以开设新增的专业?每个高校的招生规模是多少? 3.高校应该充分认识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深化高校内部的改革,克服内外的种种阻力,实现专业结构的优化

  第一,要克服学校内部路径依赖带来的阻力,就应该加大对教师的说服教育,使其认识到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要性。态度对行为的影响非常的大,只有在认识上足够的重视,行动时才会没有思想上的顾虑。第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增加其专业的适应性。第三,理性对待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成本。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当一个专业设置不当,与这一教育目的相悖时,我们就应该对这一专业做出调整。其次,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尽管设置朝阳专业和退出夕阳专业需要很大成本,但是也带来更大的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利大于弊,因而应该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专业。第四,优化结构,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硬挂钩,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拓宽专业知识面,突出行业专业特色,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严燕飞.论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吴克明,张宏武.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新解: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5

  [3]曹洪军.专业设置预测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治理[J].学术论坛.2009.5

  [4]贾万刚.大学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相协调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

  5 孙百才,吴克明. 多学科视角中的高校专业设置滞后[J].高等理科教育,2006

  6 李昌林.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因素及对策[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的困境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数控专业教学模式论文12-29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校专业课教学质量论文12-04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01-03

针对就业为导向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论文08-02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尔夫专业一体化办学模式论文01-0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类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2-05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设置探讨论文07-26

关于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导向的思考论文12-29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导向探析论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