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冬至习俗

时间:2023-12-22 18:52:58 嘉璇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冬至习俗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冬至的风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吃汤圆、饺子、糯米饭、腊肉、喝酒、喝姜汤等饮食风俗,赛龙舟、挑灯笼、点烛火、放炮竹等活动风俗和举行祈福仪式、篝火仪式、唱歌跳舞等仪式风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冬至习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代冬至习俗

  古代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北京元代后皇宫在冬至日有向官吏赐送新历书之俗,编印历书(俗称皇历)之俗一直延续至今。北京民间自冬月起在街市上常有新历书出售,皇历曾是旧京百姓家常用的百科全书。明清时宫廷王府及民间冬至时更盛行祭天祭神祭祖之俗。明清历代皇帝都要率众大臣出前门去天坛的“圜丘”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祀典要在坛的北面设圆形蓝缎幄帐,供奉“皇天上帝”的神位和皇帝列祖列宗牌位,由皇帝率大臣在中和乐(明代)、清平乐(清代)等古乐演奏的九曲乐章中进行“迎帝神”、“奠玉帛”等九道礼序的祭天典仪,以祈求皇天庇护保佑和国泰民安。

  古人认为冬至后白昼长了阳气回升,是个吉日,故古人极重视此节并大事庆贺。冬至本是24节气之一,但因其是最早测定出的节气,周朝时的历法即以冬至日为岁除,次日是周历的大年初一。杜甫曾有“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效天礼数隆,鸾旗象辇出深宫”等咏诵冬至节的诗句,描写了封建帝王和官吏们在冬至节到郊外举行祭祀盛典情景。

  汉代时曾把冬至列为“冬节”,官府要放假七天,南宋时也有放假三天之俗。周密的《武林旧事》载:“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谓之像过年。”故古代冬至又有冬节、贺冬、亚岁、如正之称。

  冬至节与众多节令一样,在老北京的民间也传承着很多习俗。自汉代至清代冬至日有敬送尊长履袜的节礼,曹植《冬至献履袜颂表》有云:“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冬至日影长之至(长日),古人用竹竿立在地上在正午时观其影最长时刻即测定为冬至,长至,由此产生以履袜献给师长、长辈,让其在此日穿上新鞋袜足践最长的日影,即可迎来长寿之福,故冬至又有“履长节”之称。

  民间冬学在冬至日这天要举行拜师活动,在城乡老师的家中像过大节一样,在庭房高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先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要在老师家中抢着做些家务活,老师则要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

  当数九寒天之时,一些文人雅士还喜欢相约九人于每逢数九之日聚宴摆“九九件”,即席间要摆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寓意。而旧京缺衣少食的穷苦人在寒冷的严冬时则是另一番情景,民国时北京曾流传着一首民谣:“数九天儿,肚内空空没钱买吃食儿……唉,又飞了雪花儿,冷得抱着肩儿,老天爷呀竟和咱穷人闹着玩儿。”民谣道出了穷苦百姓在严冬中的凄惨生活景象。

  另外,冬至日还有“观兆测年”之俗,农谚有“冬至三九则冰坚”、“冬至有霜年有雪”、“冬至多风,寒冷年丰”、“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至在月尾,卜寒正二月”等,农家观知天象可预卜来年的好光景。那些喜爱学习武术的青少年均在冬至日这天拜师开始学艺,老北京时称为“看冬”之俗。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活动风俗

  1、祭天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是天神支配下的阴阳消长造成的。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之时,即阴穷而阳萌。《周礼·春官·宗伯下》说,冬日至,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天然圆形的山上)奏乐,演奏六次,则天神降,可以礼神。这是有关冬至圜丘祭天最早的记载。不过《礼记·月令》主张正月祭祀上帝以祈谷。于是祭天便有了正月和冬至两种理论。同是祭天而有冬至和正月两种主张,原因在于以十一月冬至为岁首的周历被以正月立春为岁首的夏历代替,而导致二说并存,并影响至相关风俗。就历朝祭天时间而言,王莽从冬天祭天说,但未见实行。明确采取《周礼》冬至圜丘祭天说而实行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大致上说北朝多冬至祭天,东晋南朝行正月祭天,后加上冬至祭天。隋唐承继北魏以来的制度,正月、冬至祭祀上帝。宋及明清,继承唐制,于冬至和正月祭祀昊天上帝,而元朝是冬至祭天。古人相信冬至祭天具有感知自然的功能,裴达《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之物》说:“圜丘才展礼,佳气近初分”,便是这种体验。

  天坛圜丘冬至于圜丘祭天,所谓圜丘,就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象征天圆。现存北京天坛,是明清两朝南郊祭天之所,“天坛”的中央是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是牺牲所,西南为斋宫。圜丘是用三层汉白玉砌成的平台,每层石块数均为九的倍数,以象征天有九重的阳数。冬至南郊大祀是国家的大典。

  2、测日影·添线·飞灰

  冬至对于古人十分重要,因此要正确地判断冬至的时间。《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记载以土圭日影测量土地的方法。它是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杆,太阳位置不同,影子长短与方向不同,可知季节变化和地区方位。夏季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能较正确地测定冬至日期。隋炀帝《冬至日乾阳殿受朝》有句“圭影正八表,道路均四方”,就说明了圭表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还记载有“悬土炭”,以炭动定冬至的方法。集解引孟康解释说,在冬至前三天,把土和炭悬挂在衡的两边,使其平衡,冬至日阳光至则炭重,便失去平衡。《史记·天官书》还从物候变化如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来感知阳光以判断冬至。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方法是不能精确判定冬至的。司马迁也深知此点,故又说:“略以知日至,要决晷量。”即认为只是略知大概,起决定作用的是“晷量”,仍重视以日影测定方法。测冬至的方法影响到古人的生活,唐人裴度《至日登乐游园》诗有“验炭论时政”“晷移长日至”的诗句。冬至后白天渐长的自然现象,还影响了风俗。《荆楚岁时记》说:“冬至日量日影。”其注曰“晋魏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岁时广记》卷三《添红线》在此句下有“冬至后,日添一线”的话。后世还编了歌咏这一风俗的诗文,如杜甫《冬至遣兴奉寄两院遗补》有“愁日愁添一线长”句,说明此俗的含义是因冬至后的白昼渐长,刺绣有多添一线的工夫。

  清陈枚绘《月曼清游图册·文窗刺绣》杜甫另有《小至》一诗,说“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前一句讲宫女刺绣添线事,后句讲了当时的另一种风俗。类似后句的诗文还有,如韩偓《冬至夜作》“中宵忽见动葭(ji`)灰”,石敏若《长至二首》“阳和散逐管灰浮”“漏春消息管灰知”。诗中的“管灰”“葭灰”“飞灰”均是古代“候气之法”的反映。据《后汉书·律历上》记载,为了预测节气,在特制里外三层的室中,杀牲以血涂遍缝隙,挂满缇(tí,丹黄色,浅绛色)缦,将葭膜烧成灰,放在十二乐律玉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所以上述诗中的专门词汇均与候气相关。

  3、履长与献鞋袜

  古代有把冬至称为“履长”的习惯,如陈后主有《五言画堂良夜履长在节歌管赋诗列筵命酒十韵成篇》咏冬至诗,“履长古节”即冬至节之意。关于履长的含义,《初学记》卷四引《玉烛宝典》说:十一月建子是周的正月,“冬至日南极景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贺”,即认为冬至既是日影最长,又在十二律中相当于黄钟律,冬至是竹簧在音阶中最长的日子。所以《礼记·月令》说12个月各配有相应的律,11月为黄钟。此说影响很大,很多人视之为“履长”的本义。近世有冬至日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如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春场》说冬至时:“惟妇制履舃,上其舅姑。”《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苍委丛谈》则说:“妇女献鞋袜于尊长,亦古人履长之义也。”清光绪《荆州府志》记载“袜之献舅姑,仪如北地”,可知清末尚此俗而且盛行于北方。

  约 1700 年作纸本水彩画“做袜”北方的这种活动早在北朝已成传统,唐人《酉阳杂俎》卷一说:“北朝之妇,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玉烛宝典》卷十一载北魏崔浩《女仪》言:“近古妇以冬至,进履袜于妇姑。”此“近古”不知何时,据《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可知此俗兴起于汉代。那么何为“履长”呢?谢肇淛《五杂俎》卷二《天部二》认为:传记载,冬至日当南极,晷景极长,故有履长之贺,非也。夫晷景极长,则昼漏极短。圣人惜寸阴,惟日不足,至短之日,何以贺为?盖冬至一阳初生,日由此渐长,有剥而就复,乱而复治之机。不贺其盛,而贺其发端者,古人“月恒”“日升”之义也。其曰履长即履端之意,非谓晷景之长也。晋、魏宫中女工,至后日长一线,故妇于舅姑,以是日献履、袜,表女工之始也。魏崔浩女献袜,谓“阳升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可谓得之矣。谢肇淛将冬至贺冬解释为冬至一阳初生,日由此渐长,贺其发端;履长即履端之意;妇向舅姑献履、袜表示女工之始。值得注意的是三国魏时代的曹植,其《冬至献袜履表》反映的是朝廷活动的仪礼,对于我们认识履长和献鞋袜的真实含义很有帮助。曹植说:“仪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以迎福践长。先臣或为之颂(指东汉章帝时崔姻的《袜铭》)。臣既玩其嘉藻,愿述朝庆。……并献纹履七量,附袜若干。”贡献鞋袜是为了“践长”,而“践长”的含义,我很同意学者中村乔的观点:是冬至日为了鼓舞太阳的力量,践踏地上的日影的古俗。因为这是接受太阳的气于身,所以产生了祓厄迎福、得以长久的观念。这与《诗经》中美嫄践帝迹而孕,踏青使草茂盛且身受生命力的观念一致,是咒的行为。

  4、挑灯笼

  在南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挑灯笼,寓意着祈求明年顺顺利利,不受黑暗的影响。在北方,人们也会点烛火,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5、放炮竹

  放炮竹是冬至庆祝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放烟花和爆竹,希望驱走邪恶、祈求好运。

  6、晒太阳

  冬至是一年中太阳角度最低的时候,因此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在这一天晒太阳,以希望迎来一个健康和温暖的新年。

  7、祈福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进行祈福仪式,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例如在湖南,人们会燃起篝火,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8、篝火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点燃篝火,以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在西藏,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点燃传统的麻香火,希望来年平安吉祥。

  9、唱歌跳舞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唱歌跳舞,以表达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祝福。例如在四川,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跳舞庆祝,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10、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11、团聚

  冬至通用范围最广,最统一的习俗,是团聚。无论是南方北方,是古时还是今代,冬至最大的习俗,就是团聚。一家人聚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幸福的。

  12、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

  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

  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

  冬至的饮食风俗

  1、吃饺子:吃饺子是冬至节日中最有名的饮食风俗之一。传统的饺子里通常会放入猪肉、虾仁、香菇、葱姜等食材,寓意着团圆和吉祥。在北方,人们还有“冬至吃饺子,咬一口吉祥如意”这样的民间传说。另外,吃饺子也有助于御寒保暖,增强体力。

  2、喝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喝酒,庆祝节日并增强体内的阳气。在古代,冬至节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会通过举办祭祀活动来纪念和庆祝这一天。同时,人们也会在这一天招待来访的亲友,邀请他们一起喝酒。

  3、吃汤圆:汤圆是冬至节日中另一个著名的食品,通常由糯米粉制成,内馅则有红豆沙、芝麻糊等。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4、吃鸡肉: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鸡肉,御寒保暖并具有尊贵和庆祝的象征意义。在古代,鸡肉被视为贵族的食品,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吃鸡肉也代表了富贵和吉祥。

  5、吃糖葫芦: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吃糖葫芦,一种用糖渍制成的果子串。这种小吃有着甜蜜可口的味道,寓意着甜甜蜜蜜的生活。

  6、吃南瓜:在冬至这一天,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吃南瓜,因为南瓜富含营养且易于储存。南瓜还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炖汤,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7、吃腊肉: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吃腊肉,一种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腊肉因为加盐腌制而能够长时间保存,也成为了冬季储存食品的重要选择。此外,腊肉还能够增强体力和耐寒能力,是冬季御寒的好选择。

  8、吃糯米饭: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吃糯米饭,寓意着团圆和吉祥。糯米饭因为黏稠,可以代表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9、喝姜汤:姜汤因为可以温暖身体而在冬至这一天备受欢迎。人们相信,在冬至这一天喝姜汤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抵抗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寒冷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古代冬至习俗】相关文章:

古代中秋的习俗介绍09-07

冬至习俗07-29

冬至古代皇帝祭天12-22

古代元旦习俗01-11

古代各朝代中秋习俗09-05

南方冬至习俗11-09

冬至祭祖习俗10-21

杭州冬至习俗12-22

我国冬至习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