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时间:2022-07-13 13:05:24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内容提要: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转换自己的角色,以“先验者”的角色来来引导学生去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走出“不止所从、无处入手”的困境,依此来达到“促进”的目的;以 “服务者”的角色在学生独创的基础上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从个体出发,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关键词:新型 先验者 服务者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我们需要在新形势下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和谐、发展的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写作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基础知识,并不断的提高写作技能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就是单纯的学习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认为,语言是开拓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培育情感的中心环节,在以后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将会去运用语言文字去理解信息、表达思想。“这个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但不是简单地的模仿,更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思想参与的过程。因而,许多国家在制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学习者与思想者双重参与的过程”。 正是建立在学生会“思考”的层面上,我们要唾弃昔日的“权威”意识,不能再“我布置什么,你就得写什么”的模式中走出。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聆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写作教学中的技巧与艺术,有经验的老师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着丰富的“个案”的,至于写作教育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不是这篇小文所要谈及的。在这里我们只想从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角度来适当加以阐述。

  一、先验者角色。

  当然,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的思想与生活体验还远远不够。因而我们有必要去引导他们,有时不妨做他们的“先验者”。“为人师表”是历来的古训,也是置四海皆准的道德准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发学生模仿的意识,对此有无数人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此处我们不在赘述。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心态,反其意而用之。比如用“先验”的方式,先通过教师的眼脑来加以理解体验,然后再将自己的观点或体会用语言表述出来。有时甚至可以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敢于“下水”,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学生初学或对某种现象感觉特别陌生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提的“先验者”,并不是取代学生,去想学生之未想,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是给学生一种参照性的范例,让他们在老师的思索方式等的提示下,去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走出“不止所从、无处入手”的困境,依此来达到“促进”的目的。

  这种“先验者”与传统的“范例式”是有区别的。

  首先传统的“范例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者的“下水”或成功的例作来达到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写”,这“范例”是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的,一定意义上就是学生写作的模版。而我们所讲的“先验”,是教师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理解,来导引学生,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走处困境。简单的说,“范例式”的目的是为了“教”;而“先验者”的角色是为了“帮”。

  其次,两者采用的形式与内容不同。“范例式”采用“他人”的思路,即便是教师的“下水”之作,也往往是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作参照的,是教师低调地“深入学生”,是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事实上,学生创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按照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来看,“创造想象是一种独创性的过程,首创性、新颖性和独立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说,学生创作本身是不可替代的。“先验者”的角色则是以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可以直面学生,畅谈自己的“创作感受”,将体验告之于学生,并诱导学生跟随,再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来达到独自创作的目的。

  作为“先验者”,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善于鼓励和赞扬学生的点滴变化或进步。平时,就应当养成认真对待学生写好的文章,除了指出文章的不足,我们更多的时要注意该生的写作的前后变化与其用功的程度,不要过于“就文论文”。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伤害学生,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妄加断语。我们都不会希望自己听到学生会在我们身后这么说:“算了!读书何必那么用功?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这篇作文,可老师只给了我60分。而朱棋只是找本书来东抄西凑,居然拿了一个70分。我真不知老师是如何评分的!” 这也许还不是最坏的,我们不是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人回忆自己儿时的“冤假错案”,就是我们自己可能也有过被老师“冤枉”过的经历。将心比心,也许就是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次有失公允的判分,就可能因此而埋没一个“写作”天才。

  二、“服务者”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应当能够改变过去的“吃力不讨好”的状态,解放自己、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境下转换角色、改变思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在过去的写作教学中,不为考试而作的习作或练笔,反而是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的标新立异或题材的不拘一格。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我们自己或学生都是“功利主义者”,都在围绕考试做文章,没有去理解,也不愿去理解作文教学的“真意”。我们觉得要做到这种写作上的创新,让学生都能在写作上“活”起来,更多的因素不在学生,而是在于我们老师的思想意识的开放度。我们的老师应当走下“神坛”,从“评判者的角色”先转换为学生的“支持者”与“鼓励者”。我们老师努力去顺应学生,甚至应该引进服务意识,要有“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我们不能替代学生的创作,但我们可以在学生独创的基础上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从个体出发,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传统的写作教学,是将指导置于学生写作之前的,其实,无数的案例说明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束缚学生,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创作个性。我们前面提到过学生(包括我们教师)是有着“功利意识”的,为了取得高分,学生潜意识地会“循规蹈矩”,在你的协作指导中寻找所谓的规律,或者去揣摩阅卷者与读者的喜好,为了达到取悦于人的目的,甚至不惜退而求其次,有的索性胡编乱造。这便是为什么各类中考考场会出现相近题材,以及大量的无病呻吟的“类同卷”,很多这种情况的造成可能就是某一篇范文,或者是近似题材的作文的老师的一次指导或评讲。

  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们提出“服务者”的说法,让指导置后,在学生的写作完成后,再尽量的“逐个击破”、具体对待。我们主张重讲评,但不是“一锅端”,笼统的、大杂烩,而是尽量的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们建议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每天或不定时的与学生交流,然后再利用作文讲评课去谈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话,也在无形中解放了自己,不用再像蚂蚁搬泰山般地疲于应付作文批改。虽说是作学生的服务员,但利他利己,还能行之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胜任好“先验者”、“服务者”的角色,学生做好积极主动参与的角色, 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师生在作文教学中互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让人身心愉悦的写作氛围,是我们致力追求的共同目标。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写作的教学论文08-23

浅谈论文写作中的选题07-19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07-24

浅谈教育论文的写作07-29

浅谈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07-24

浅谈写作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育论文09-04

浅谈论文的写作指导07-22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论文09-08

浅谈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论文08-19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知识建构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