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文开题报告详情

时间:2020-12-24 11:01:0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论文开题报告详情

  篇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详情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在原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不管是一般企业还是上市公司,会计上的数字总是多少有点水分,除了计量单的?不完全精确性,会计处理方法上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些数字很大程度都是有意更改的。其中对于利润这一块,更是上市公司进行人为调控甚至操纵的重点。近些年,利润作假事件频繁发生,这样便引起了社会对企业中利润操纵行为的高度关注。利润操纵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基于以上原因,并且为了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在多次反馈和修改中应运而生。新准则的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原会计准则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在原准则体系下,企业利润操纵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与会计核算是相违背的。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管理、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一方面,这些具体准则的修改和变化,将使现阶段企业利润操纵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新准则也为企业调控盈亏带来了新的空间,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防范。为了尽可能降低新准则实施后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社会中介机构及监督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准则实施的监管。

  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加拿大会计学者司可脱(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利润操纵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利润操纵。另一位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凯瑟琳·雪珀(KatherineSchipper)的利润操纵概念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局部或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歪曲控制,以达到利用信息进行操纵利润的目的。

  国内对企业利润操纵的研究也比较多。朱嘉许(2006)认为,利润操纵和利润包装是管理当局采取各种手法,使企业以对自身和企业有利的数字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其手法有的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的则超出了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黄燕铭(2007)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存在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魏安霞、杨晓明(2006)从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造假成本与收益、剥离与模拟、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等五个角度,剖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相应地提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和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处以重罚、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以及对剥离、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进行严格限制等措施。2006年我国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国内许多学者已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陈旭东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传统利润操纵方法的命运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传统利润操纵方法产生的严重冲击以及一些新的利润操纵工具的产生。本文从上述文献资料中汲取了灵感,开阔了思路,并借鉴了很多研究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新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应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新准则对利润操纵的制约;二是新准则为利润开辟的可能的空间。因此,本文又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论述新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制约,这一部分通过新准则中的一些具体变化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资产减值准备冲会受到限制、扩大合并报表的范围等方面来阐述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操纵的遏制

  第二部分论述新准则为企业利润操纵开辟的可能的空间,由于新准则中一些具体准则的变化既能遏制利润操纵,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比如公允价值的采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无形资产的变化等都有可能为利润操纵主体创造操作的空间。

  第三部分阐述新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防范。为了进一步制约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就要找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减少或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使投资者在新会计准则下获得有效的决策信息,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积极防范企业利用新空间来操纵利润。

  总之,新准则的出台,将有效地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纵,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对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写作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利润操纵方面的书籍,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采用归纳、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得出新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影响。

  准备工作:先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选题,然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从而确定出文章的整体架构,整理成论文大纲。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所搜集的资料有些陈旧,因此利用网上查阅的方式,获得了最新的资料,才使得前期的准备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1)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向: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1月10日

  2)开题报告:2007年11月11日至2007年11月15日

  3)撰写论文提纲:2007年11月16日至2008年1月8日

  4)资料的收集、整理阶段:2008年1月9日至2008年4月10日

  5)论文的撰写初稿阶段:2008年4月11日至2008年4月30日

  6)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5月25日

  7)论文定稿答辩:2008年5月3031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赵讯舟、甄永辉。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控制企业人为调节利润[J]。会计之友,2006,(11)。

  [4]朱嘉许。财务分析方法揭示公司操纵利润[J]。财务与会计,2006,(10)。

  [5]魏安霞、杨晓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6,(7)。

  [6]戚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空间的影响[J]。山东经济,2007,(9)。

  [7]黄燕铭。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2006,(6)。

  [8]李吉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6,(21)。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一、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2、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4、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5、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篇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在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李传银采用UCLA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反,发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国外Borys和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样的结果。在城乡差异方面,蒋艳菊等人的研究表明,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影响在总分上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孤独这一因素上非常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体验到更重的人际孤独感。在专业差异方面,邓丽芳、王瑞和郑日昌的研究发现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爱情孤独及社交孤独。在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方面,刘加艳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卷入度越高,孤独感越强。但是,Shaw等人认为网络使用能够降低孤独感,孤独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张晓琴等人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在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方面,邹赐岚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目前,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性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对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三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大学时期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孤独感并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独感。孤独感是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信任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也是缺少社会支持的结果,因此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次将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发现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为构筑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和运作体系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一方面拟揭示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另一方面拟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2、研究假设

  (1)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2)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人际信任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领悟社会支持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关系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对济南大学大学生采用随机挑选被试、个别施测的方法,分别让被试依次填写人际信任量表(I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VSLS),对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以备以后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四、参考文献

  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2005)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3):304-306。

  黄才炎,严标宾。(2006)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4(3):255-257。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2005)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8(3):690-693。

  寇宇,(2007)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3(6):98-101。

  刘加艳,(2004)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2(3):286-287。

  庞彤彤,宋凤宁。(2006)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1(1):63-66。

  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周恒彩,龙芬。(2007)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598-600。

  尚丽娟,(2003)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社会心理科学,18(4):19-21。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李雪静,王秀梅。(2005)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4(7):657-659。

  徐含笑,(2007)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6(10):62-64。

  杨中芳,彭泗清。(1999)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社会学研究,(2):1-21。

  于绪丽,(2008)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143-144。

  王艳芝,(2007)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8(3):235-237。

  唐民,(2007)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3):229-230。

  韦耀阳,(2005)高中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7(2):79-82。

  邹赐岚,(2005)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郑信军,(1997)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63-6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36(5),614-620。

  篇四:论文开题报告

  一、立题依据

  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技术、蓝牙和WAP等技术日趋成熟,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不断融合并迅速普及全球,为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准备。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并逐渐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它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以及手持电子书阅读器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无线性等特点,可以提供给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移动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人们教育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反映,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流动性大、时间紧张的表现,是移动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以及e-learning的扩展,移动学习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要使移动学习成为教育的重要选择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M-learning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较早的一些研究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Keegan)博士主持了欧盟的达·芬奇研究计划中一个名为“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的项目,并出版著作《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TheFutureofLearning:fromE-learningtoM-learning)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欧盟《数字化欧洲行动研究计划》(e-EuropeActionPlan)中特别开展了一项名为“MOBIlearn行动”的移动学习专项研究计划;由英国、瑞典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五个组织LSDA、CTAD、Ultralab、LecandoAB和CRMPA合作开展的欧盟m-learning项目;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非洲农村的移动学习;爱立信等商业公司开展的“移动学习”项目等。

  但是目前移动学习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在教育部的策划下开展,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研究规模还比较小。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由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承担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历时将近4年,开发出了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PRS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浏览平台以及教育语义网络平台;南京大学和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以及SCC公司从1999年4月开始研发的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ET,该系统实现了移动学习、移动上网和移动通话这三大功能,在校园网中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承担的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其核心内容有两个: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2008年3月,第五届无线、移动、普适技术教育应用国际会议(IEEEWMUTE2008)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开幕,作为国内教育著名品牌,诺亚舟教育科技副总经理周智尚向全球专家学者介绍了诺亚舟在移动学习领域的经验,诺亚舟移动学习技术突破吸引全球关注。这都充分证明了移动学习产业正在迅速升温,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

  3、研究的意义

  在《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2000)的报告上,基更博士用远程学习、数字学习、移动学习三个概念,透视了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在报告中指出:“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无疑,下一代的远程学习将是移动学习。通过介绍国外移动学习的发展成果与案例,分析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发展现状,可以对我国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对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从事移动学习的人们提供一些启示。

  二、重要概念解释

  1、移动学习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大致分成三种:第一,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第二,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扩展;第三,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2、E-Learning

  E-Learning源于Electronic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3、学习模式

  通常认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一些特殊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以及处理刺激或信息的模式。基于这一观念,“学习模式”的思想起源于1970年代,近年来获得普及。学习模式是假定能够使个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这一理论提议教师应该评估其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使其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移动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常见的终端设备。

  (2)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3)移动学习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4)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2、预期目标

  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对移动学习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系统终端软件的研发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研究,而国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外,由于移动学习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使得移动学习没有取代远程学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调研,分析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案例,对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移动学习的局限性,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已有文献内容的分析,总结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在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展望移动学习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研究方案(思路)

  研究过程以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旨归,首先通过查阅分析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资料,认识理解移动学习、E-Learning以及学习模式的概念内涵,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在对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将移动学习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为本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内容分析等方法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这其中概念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究竟何谓移动学习,何谓学习模式,都是需要仔细辨析的。另外移动学习目前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通过分析移动学习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移动学习所存在问题的措施,并展望移动学习的应用前景,得出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六、论文写作进程安排

  1、2012年1月1日——-2月28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2年3月1日——-7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2年3月8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2年3月9日——-5月5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2年5月6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2年5月30日、31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七、论文写作框架(目录)

  引言

  1、移动学习概述

  1、1移动学习的概念

  1、2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

  手机、智能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

  1、3移动学习的特点

  1、4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1、4、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

  1、4、2在线实时信息交互的移动学习。

  1、4、3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

  2、移动学习研究及应用现状

  2、1国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1、1欧盟的“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的项目

  2、1、2欧盟的“MOBIlearn行动”

  2、1、3英国学习技能发展处承担的“m-learning”项目。

  2、2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3移动学习面临的问题

  3、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3、1移动学习未来的努力方向。

  3、2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

  4、总结

  八、参考文献

  [1]王广文,陆婷婷。移动学习热的冷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2)。

  [2]高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移动学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3]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9-11。

  [4]白俊,刘家勋。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125-127。

  [5]刘军。国外移动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7,(4):62-64。

  [6]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

  [7]严君。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6,(1)。

  [8]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

  [9]梁中义,袁晓斌。移动学习——-下一代的远程学习[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20,(1)。

  篇五: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4年3月1日——3月6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05年第10期。

  2、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3、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06年第6期。

  4、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5、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06年第2期。

  8、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05年第5期。

【论文开题报告详情】相关文章:

论文开题报告01-01

论文开题报告06-17

论文的开题报告07-28

论文开题报告精选01-17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07-09

论文开题报告范例02-27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2-18

MBA开题报告论文05-09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