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自动化技术论文

时间:2022-10-11 08:36:09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自动化技术论文(通用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动化技术论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动化技术论文(通用15篇)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发电厂电力系统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企业高效发展、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技术支撑,电力企业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着力改进和优化电力系统的应用技术,为企业的自身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的引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进一步创新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器系统中的运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成为该行业领域长久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电厂电气系统;应用研究

  1、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电力行业也必须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当前,传统的电气技术与已经更新换代的技术设备已经不相匹配,技术上很难支持设备的高效运行,更加自动化的新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设备运行中。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电气设备更新的比较快,融入了一些创新的技术成果,操作便捷、简单高效,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设备的运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从根本上提高了电力的整体应用水平。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动力机械自动控制和自动发电量控制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远程自动控制、调节和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安全稳定。电气工程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复杂的程序,自动化系统能运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比如运用监控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科学管理、保护、控制和检测电力系统的设备。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将这些复杂的程序有效整合分析和管理,程序和工作环节更为简化,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电厂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障,降低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大大降低,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2、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一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变电站工作中,对变电站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能做到实时监控、分析和综合判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保证变电站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二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在发电站中,通过自动化技术分散测控系统的分层分布测控后,然后通过传输、整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指示进行操作控制,简单易行,进一步提升了工作的高效率。同时,分散测控系统能实时监督整个运行过程,及时监测生产过程中输出的信号,并正确做出分析和判断,保障了运行安全;三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保证了电网系统是否能正常的供电和发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调度和监控电网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业务,通过指示,操作员可以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实时监控,并及时地采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从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提升了调度效率;四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融合了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等一系列技术为一体,可以有效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和高效运行,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用电质量。目前应用的主要有配电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监控、就地控制馈线等几种模式;五是在开关站中的应用。在开关站应用自动化技术,加强了开关站的监控力度,采用电压加时限对问题进行检测,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跳闸隔离故障。它的特点之一是能对开关站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24h的不间断监控和监测,自动化记录监测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做到提前预防风险,可以及时消除设备运行中的故障,确保开关站运营安全和高效,避免了人力的监测和操作,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

  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的日益市场化,自动化技术将更多的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要让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迈上更高台阶,电厂企业必须不断地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强化技术研究和创新的力度,加强电气设备的配置,持续更新各种智能自动技术,不断提升自动化控制的能力水平,完善自动化系统,才能使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和安全,在减少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更多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建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131-132.

  [2]战明军.论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2,09:80.

  [3]朱珉.浅谈微机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0,02:124-125.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2

  1、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

  1.1远程监控式理念

  远程监控系统是一项高技术、高难度的新技术,是指利用电脑终端对其他各个地方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电缆使用量,节省安装支出和材料使用的成本,还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组态灵活性和可靠性,获取更高效益。但监控式对传输信号强度依赖性较高,电气工程的通讯量通常较大,加之现场通讯速度较低,在信号较差时远程监控式便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更适合于系统控制范围较小的情况,在全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并不适用。

  1.2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

  所谓集中化即指将所有的系统运行项目控制在一个系统中集中管理、运行,这种设计理念操作简单、对控制站的要求较低、在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较为简洁。单一分散的监控不管是在处理器安装方面还是在电缆铺设连接方面,都十分繁琐,而且大量的单一电缆搅合在一起,处理器增多就会影响处理速度,使处理速度大为降低,这将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除此以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也会受到影响。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支出,还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方便快捷,促进电气工程的高效有序运行,满足工作新要求,因此,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1.3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式技术在当前的电气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不外乎其高效性的特征。这项技术具有实践性特点,是在大量应用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不同间隔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是这项技术能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现场安装,同时不断优化电缆连接技术,以能够有效降低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投入成本。在优化电缆连接技术、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设备的隔离和端子柜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运行,还可以增加运营效益。

  2、电气自动化实现方式

  2.1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操作的实现方式

  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在遵循调度方案的前提下,对能够使电缆关闭的设备进行调节与控制,电力系统不仅能够自主的、合理的利用现场控制命令,还能够转换和设置相关设备的运行方式,如电网的开和关,限制修改操作命令,各种整定值,报警信号复归等。

  2.2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

  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是指电气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等,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允许以后,为达到实时监控、调节与打印数据的目的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电气设备来运行画面并对定值不断修改的方式。此外,这种实现方式是开发新的应用程序的绝佳方式,极其方便。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操作人员只能通过操作台完成控制调节、监控电气设备、设置参数值等简单操作。

  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3.1在电气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领域实现电气自动化是高新技术走入各行各业的显著表现,是高科技发展的代表,这一应用过程注重编程调试。在应用时采集相关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分析检测,发挥电气自动化的输出控制功能、技术处理功能,使设备的使用量和投资额大大降低,有效实现了设备控制的精度。对于电气工程来说,在施工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遏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

  3.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来说,其技术主要表现在应用性领域的界定,即指实现电气系统局域网中电厂、变电站终端和下级调度中心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在应用领域中,由网络实现连接中心服务器、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大屏显示器等设备。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实时性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可以对以电力负荷为基础的预测采取及时调度策略。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还可以对数据及时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监控,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营销需求。

  3.3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以分层的结构实现,包括太网、工作站、数据通讯网和过程控制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工作站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工程师和运行员,是人机接口的主要负责人。过程控制单元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其运行状态主要通过设备的检测实现,并能够有效控制设备,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过程的检测、保护和控制。过程控制单元和工作站输出的所有信息,发出的所有指令,都必须经由工作站运行员接受。工程师工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实行必要的诊断与维护工作。

  3.4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传统变电站为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功能,主要采用电磁装置,而当今的全微机设备,技术先进使得电气自动化装置可以自动进行监视操作。在变电站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变电站的监控功能,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和效率。全微机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监视画面的屏幕化,还能够使管理自动化。

  4、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电气自动化水平也相应提升。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当前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与支持,其重要性的凸显也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为实现国家经济迅猛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电气工程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提高电气行业水平,将电气自动化科学合理的应用到电气工程的实践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在逐渐朝着新的更加智能化等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仍被国外把持,因此,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水平,在这一行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再加上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得目前该行业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但是,在部分核心领域以及对新型科技的运用上,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正不断通过将纳米技术、微米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融入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中来实现对现有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个别国家的相关先进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其发展程度是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比拟的。即便在国内,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发展的十分不平衡,一些重工业基地已完全实现机械制造现代化,而一些较落后地区仍在利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因此,如何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平衡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

  2.1 具有全球性特点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分国界,而拥有科技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同样也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该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若能抓住发展趋势,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积极适应新形势,就能使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真正的跻身世界前沿。因此,企业有必要提升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制能力,努力把握与国外先进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尽快实现机械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内部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推动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2.2 具有系统性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系统性特点,原因是该技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其设计、生产到维修或回收,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该技术与传统的生产过程相融合,使其应用于产品的整条生产-回收链,能快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制造水平。目前我国在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产品生产相结合的领域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仍需通过学习国外专家的先进经验来逐渐提升自己的水平。

  2.3 具有较大安全性

  与传统生产过程相比,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具有较大安全性。通过进行程序的设定,该技术可在发生危险时自动停止运行并报警提醒,从而遏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同时,该技术还能在芯片等高精度电子元件的加工上进行应用,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2.4 具有较高生产能力

  由于该技术完全通过机械来对产品进行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在工业生产中,往往要求一定的精度,大多数工艺都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如果通过传统的人工操作,产品质量难免会受到工人自身操作经验的影响,而若通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则可保证制造精度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从而大大提升产品合格率,提升企业效益。同时,应用该技术只需少量工人进行操作即可,可省去大量人工成本,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

  2.5 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该技术具备强大的复合功能,可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相应的作用。由于该技术在理论和实际中具有双重重要性,通过对其机械设备进行改造,便可达到不同的精度和效率,适应范围较广泛。通过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我保护等功能,该技术能很好地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今后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6 转变劳动形式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转变了传统的劳动形式,解放了大量工人劳动力,之前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转变为由机器完成,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行业也逐渐在进行着现代化改造。数控设备的运用,使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智能化所要求的是实现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有效结合,即人机一体,自动化系统模拟人脑来进行操作和控制,从而将之前需要人工进行的如整理和查找数据资料等工作交由机器完成,不但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还能减少用工成本,大大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以智能化为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良好快速发展。

  3.2 环保方向

  目前世界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基本达成共识,保护环境、爱护生态成为每个行业不容推卸的义务。机械制造行业由于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更应主动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中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具体来说,从机械设备的设计、选材、制造到维护、回收,各个环节均要考虑环保因素。通过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采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定期进行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对报废件进行回收以循环利用材料,可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3.3 模块化方向

  模块化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与传统机械行业生产模式相比,模块化生产以及集成式发展的模式可以大大加快机械行业在技术上的进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这种模式已经过多个行业的检验,可使生产效率达到新的高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进行着转型和升级。机械制造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展现了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变革,不但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还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生产能力高等的特点,并将朝着模块集成化、人机一体的智能化以及节能环保等方向深入发展。本文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客观详细地探讨了其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4

  1、在化学反应的正常应用

  需要进行温度及其压力的控制,这也需要进行原材料的应用,这就需要进行原料量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原料进行实时的测量监控,进行浮力式测量方式的应用,做好被测物的接触工作,保证仪表的良好英语。这需要做好测量方式的优化工作,做好物料仪表的分类,列如进行浮力、电容、重锤等的形式应用。进行高精度的雷达式等的测量方式的应用,从而做好精度的控制。在数据的整体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化工生产方案的优化,这涉及到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分析工作,做好化工参数的测量工作,实现其整体应用环节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化工生产的流量及其流速的分析,保证流速及其流量的分析,进行积算仪的应用,进行一定时间内的流量计算,针对流量的不同测量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其条件的分析进行不同方式的应用,进行大口径的流量的控制。在流量测量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速度法、直接法、推导法等的协调,做好现代化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工作,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控制工作,提升其应用效益。

  2、化工仪器仪表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这就需要仪表具备可编程的功能。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进行大量硬件逻辑电路的取代,从而实现硬件的软化,在电路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接口芯片的位控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不同功能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软件的编程,可以进行软件仪器仪表的置入,进行硬件结构的简化,保证常规逻辑电路的取代。这也需要仪表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在以往的仪表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组合逻辑电路及其时序电路的应用,保证该状态信息的分析,进行微机的仪表引入,保证随机存储器的应用工作,进行前一状态信息的记忆工作,保证记忆的保存,进行多种状态信息的记忆,做好重现及其相关的处理工作。如果仪表具备了计算的功能,就说明自动化仪表已经具备计算机的一部分的能力,从而满足工作计算的需要,能够保证工作的良好精度。在自动化仪表的应用过程中,其计算形式是多样化的。

  2.2仪表如果具备数据处理的功能,就能够有效进行测量的线性化处理,进行自检自校、工程值转换及其抗干扰问题的分析,这就需要进行微处理器及其软件的应用,保证这些软件的良好处理,从而进行硬件负担的降低,从而进行了处理功能的优化,满足了日常工作检索、优化等需要。整体来说,仪表具备比较复杂的控制功能,进行自动化的应用,从而满足了设备自动化的工作需要。列如在气相仪器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该仪器的应用,可以进行复杂化学混合物的分析,进行色层分离方法的应用,保证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体系不断的健全,从而满足常规仪表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新型数字仪表、程序控制器等的应用,实现企业的不同工作实际及其需求的满足,更有利于提升当下自动化工作的效益。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整体来说化工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涉及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其综合性非常的强,其需要进行自动控制学科仪器的应用,进行计算机学科理论的应用,进行化学工程学科的有效服务,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提升现代化化学工程的应用效益,提升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益。这需要相关人员意识到这个观点,现代化工工艺及设备和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使仪表实现高速、高效、多功能、高机动灵活等性能,使化工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3、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仪表的测量精度提升了,自动化仪表的中心控制效益就会提示,该中心控制系统涉及到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从而实现多次重复测量的应用,进行平均值的求出,进行偶然误差及其干扰的排出,保证仪表的良好误差的修正,进行测量值误差的有效修正,这就需要进行微处理器仪表的应用,进行误差的减少,从而保证精度的提升。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5

  【摘要】

  本文在研究中以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为核心,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和厂站系统两方面入手,提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途径,提供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县级供电;应用途径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在布线式远动装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优化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使其广泛应用在现代化电网运行建设中,成为主要的技术支持。以OPEN-2000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依托于RISC工作站、UNIX操作系统,形成开放性分布式调度自动化系统,但功能方面局限在SCADA功能,实时网络分析、状态评估以及调度仿真功能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发挥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网调动自动化主站系统

  1、硬件设施。电网调动自动化系统的主机包括精简指令计算机、复杂指令计算机以及小型计算机,三者在运行中相辅相成,精简指令计算机以超流水线结构和超标量结构为主,性能较为优异,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复杂指令计算机是以NTER芯片为核心的个人电脑,价格低、技术成熟,但性能略低;小型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性能和处理能力,性价比不高,不易维护。

  2、操作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操作系统蕴含以下类型,第一,WINDOWS操作系统,内含丰富的应用软件,简单易用,但实际操作中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不高;第二,UNIX操作系统,以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特指源代码的开放性,可以实现多个任务的实时操作,被广泛应用在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系统中,可靠性和实时性较强,但无法支持多个软件运行;第三,Linux系统,融合了NT的易用性与UNIX的可靠性,综合性能较强。

  3、数据库技术。受调度设备与内容容量的影响,数据安排与数据库设计都需要技巧提高储存速度,将重点落在数据安排与数据库设计方面。从电力系统运行现状而言,SCADA收集到的信息被应用在调度工作上,并使用用电、运方以及生产等部门,凸显出调度系统的价值。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共享问题,特指实时网内部各应用功能、实时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广域网间实时系统上级调度、下级调度。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系统

  1、常规自动化厂站。常规自动化厂站主要依托于远方终端装置,辅以当地监控系统,并设置变送器、遥控执行、遥信转接等设备,以遥信输入回路的方式连接RTU,结合用户需求,配置PC机,形成集双主机、双工作站为一体的监控系统,将PTU功能与二次回路融合在一起,满足系统运行需求。

  2、综合自动化厂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为微机保护,保护单元和测控单元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系统为分布式结构,借助现场总线为光纤提供支持,各个功能单元会分别安装在设备旁,降低二次电缆的使用,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简单而可靠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设置标准接口和开发工具,具有极强的标准化水平,可以替代传统常规表盘,有利于后期维护工作,降低管理维护成本。

  3、通信技术。在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系统中,通信通道是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点,只有保证通信通道畅通无阻,方可实现系统正常运行。在实际运行中,电力载波通信传输速率在1200波特范围内,受限于电网运行方式,是的小微波通信速率上限为64k比特,有效提供了通信可靠性,但与此同时会降低传输容量。对此,县级供电企业引入光纤通信方式,提高传输速率,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传输,保证通信通道的可靠性。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完善运行环境。为了发挥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县级供电企业要重视通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构建专业通道,大量应用光纤通信,规避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同时,进一步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对系统硬件和相关调度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适宜运行环境的创设,提高信息采集效率,过滤和筛选无用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深层次分析和利用,进而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优化主站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收集到的信号,监控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并参考故障类型,向控制系统传输故障信息,帮助工作人员开展后续维护管理工作,实现系统故障和诊断,形成故障检测报表,符合系统运行要求。

  四、结束语

  除此之外,为了深入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或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睿.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4):24-25.

  [2]代植成.基于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3):191.

  [3]沈东明.浅谈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8(05):35-37.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6

  一、强化实践教学

  有了宽厚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强化措施: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条件,鼓励和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设施,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过程;其次,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保持大学四年实践不间断,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毕业设计,形成一个系统的,由点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分进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自己动手设计、研制产品、调试系统等,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

  第三,在实践课程中将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放在参与上:参与企业现场的实际操作,了解生产的全过程和概况;参与项目的设计工作,让学生有准备地参与选题、设计、试验和研讨,强化他们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特别是毕业设计,要尽量选择与企业单位的合作科研课题,请企业单位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这样既解决了单位的实际问题,也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

  如果仅局限于有理论基础,能实际操作,那只是中专,大专毕业的技师水平,而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本科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还要注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如大三以后,就要有计划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术培训班、科技研制兴趣小组,以及电子协会的系列活动,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在技术上的感性认识,进而,参加课外或校外业余科技研制项目,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电子设计科技作品展览和竞赛,参与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他到底是不是个人才,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检测;通常的教学、教育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期中、期末考试,实验考核等,对应用型人才来说其考核的内容有所欠缺,不能全面地反映工程科技人才的应用能力,必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考核体系评价。因此,除常规的教学考核外,还要增加:

  1、实践能力评价。自主实验成绩、设计型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

  2、创新能力评价。综合设计或毕业设计成绩、课外科技作品参展、参赛结果以及参加的科技项目中个人完成部分都要有相应的评价。综合教学考核、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大工程。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和改革考核体系方面进行了设计、试验和研讨,可以说基本上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完善具体培养方案,使之更科学,更便于操作,还需继续努力。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7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又以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最大。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我们来看看。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功能和结构模式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在电网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传输和分配电能,并且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的特征包括这些方面,首先是功能综合化,指的是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综合考虑二次系统的功能,优化组合设计,以便促使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达到统一。

  其次是构成模块化,模块化和数字化保护、控制和测量装置,这样就可以利用通信网络来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以便有效的共享信息。再次是运行管理智能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可以促使无人值班、人机对话得到实现,并且操作屏幕化、制表、打印以及越限监视等功能也可以实现,对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进行构建。

  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在电网自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变电站自动化,需要实现的功能有很多;对电网故障进行检测,以便对故障部分尽快隔离;对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进行采集,监视、计量和控制变电站运行情况;对一次设备状态数据进行采集,以便更好的维护一次设备;促使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得到实现。

  主要有这些表现,在微机保护方面,保护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如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以及其他的安全自动装置,如低频减载、设备自投等等。其次是数据采集,在状态量方面,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以及变压器分接头信号等都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各段的母线电压、线路电压以及电流和功率值等则属于模拟量;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是脉冲量,促使电能测量得到实现。

  1.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包括诸多的结构模式,如分布式系统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分层分布式结构等等,在对其选择的时候,需要将需要和发展规划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中,集中处理集中布置主要是在主控制室内集中布置集控式屏、台等,分布处理集中布置是在主控制室集中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集中组屏;分布处理分散布置则是在一次设备的机柜内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或者是将就地就近组屏分散布置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对于部分变电站,有着较大的容量和较多的设备进出线回路数,有着较为重要的供电地位,那么就可以将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双机备用系统给应用过来,将相应的辅助功能给应用过来,如保护、测量和控制及监测等,并且远方的RTU功能也可以得到实现。对于新建的变电站,如果容量不大,有着较为简单的主接线,没有较高的供电连续性要求,那么就可以将常规的配置及前置机给取消掉,将单机系统给应用过来,促使保护、测量以及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得到实现。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为了促使工程能够可靠的工作,维护和扩展比较的灵活方便,用户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和管理,通常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基层、网络通信层和监视管理层。

  前置智能单元为系统的基层,主要是对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进行执行,比如保护、测量和控制等等,为了促使网络状态不会影响到基层模块,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不受影响,需要保证保护的基本功能能够在无网络状态下完成,在研发设计基层装置的时候,尽量将自成一体的方法给应用过来。

  网络通信层主要是对系统后台和基本单元进行连接,为了促使网络通信可靠性得到提升,在监视网络层的时候,主要从后台和前置两个方面实现,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将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给应用过来,同时或者备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因为不同数据对于安全性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划分等级,这样通信的可靠性方可以得到保证。

  在系统中,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后台监控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要求后台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另外,功能要开放,以便能够促使未来可以较好的扩展。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比较高效实时的运行,统一监测和管理变电站内的设备,又可以与电网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交换,促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提升。在未来发展中,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也会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应用。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8

  摘 要:

  根据目前电力系统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现状,配电网自动化也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技术;注意问题

  1、配电自动化的技术的方向

  配电自动化发展至今.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馈线自动化。即配电线路自动化;②用户自动化,这与需方管理含义是相同的;③变电站自动化,这里仅指其与配电有关的部分;④配电管理自动化,其中包括网络分析。

  1.1馈线自动化达到的4个主要功能

  ①运行状态监测。分为正常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监测。正常状态监测的量主要有电压幅值、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量等和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量是实时的,监测装置一般称为线路终端(FRU)。由于配电网内测点太多。因此要选择确有必要的量加以监测,以节省投资。

  ②控制。控制分为远方控制和就地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选择与配电网中可控设备(主要是开关设备)的功能有关。如果开关设备是电动负荷开关,并有通信设备,那就可以实现远方控制分闸或合闸;如果开关设备是重合器、分段器、重合分段器。它们的分闸或合闸是由这些设备被设定的自身功能所控制,这称为就地控制。

  ③故障区隔离、负荷转供及恢复供电。包括永久性故障时的故障区隔离、负荷转供及恢复供电和瞬时性故障时的恢复供电,这一功能对于提高供电可靠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无功补偿和调压。在小容量配变难以实现就地补偿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在中压的配电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案。采用自动投切开关或安装控制器实现对线路的无功补偿调节和电压调节。这一功能指在保持配电网电压水平,提高电压质量。并可减少线损。

  1.2用户自动化

  用户自动化与需方管理(DSM)的功能、内容大体相同,有控制和自动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主要有负荷管理、用电管理、需方发电管理等。

  ①负荷管理。我国传统的负荷管理(负荷控制)是在发电容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抑制负荷的方法改善负荷曲线。目前东北电网不存在发电量不足的问题,因此所要做的负荷管理是根据用户的不同用电需求以及电网现状,并依据分时电价,确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优运行方式,并加以用电控制,以节约电力,减少供电费用。

  ②用电管理。它主要包括自动计量计费、业务扩充、用户服务等内容。

  ③需方发电管理。这是将用户的自备电源纳人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中。它们在提供当地用户相当的电力之后,可能有部分电力注人配电网,尤其在晚间,有可能恶化电网的运行。如将这些电源置于控制或管理之中,将有利于配电网的运行,增加供电的可靠性,并有可能调节电网发电机组的运行,从而提高经济性。

  1.3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高压配电网中的负荷,又是下一级配电网的电源。变电站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重点。也正因为如此,它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目前新建的变电所已经逐步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建的变电所也正在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改造,这为配电电力系统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变电站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接口和配合的问题。

  ①与二次保护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有多种方法,开关设备也有断路器、重合器等多种设备。馈线的负荷电流要考虑到负荷转移的情况,因此在保护的配置包括重合闸和定值的设置上要加以综合考虑。

  ②如果馈线自动化是采用由馈线上的FTU采集信息送到某一级SCADA系统.由软件处理信息并作出判断,而后进行故障区隔离和负荷转移,恢复供电,那么,这个SCADA系统可以是在配调中心的主站,或者就是设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前一种方式,如果采用有线传输信息,变电站至少要将信息转发至配调中心;后一种方式,变电站的SCADA系统要增加馈线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这样它就成为二级主站(如果配调中心的主站称为一级主站的话)。采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配电网而选择。在后一种方式中,实行了信息和功能的分层,但增加了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难度。

  1.4配电管理自动化

  配电管理自动化是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和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管理,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可以是集中式,即由一个配电管理自动化主站,实行对整个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并和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用户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配电管理系统也可以是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如前面已讲到的,在变电站中设立二级主站。整个配电自动化由一个一级主站、若干个二级主站以及若干个子系统,如用电管理子系统、负荷管理子系统等集成。由于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如果把配电网的设备和运行信息与地理信息、自动绘图(GIS/AM)相联系。将使配电网信息的含义表示得更直观,对运行也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配电管理自动化中G1S技术十分必要。从某种意义说,GIS/AM是配电自动化计算机平台的一部分。它可以在许多离线和在线的应用功能中使用。

  配电管理自动化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与控制,运行状态监控,配电设备管理,停电管理。检修管理,计量计费,负荷管理,网络分析,营业管理,工作管理,网络结构及相关系统通信。这些功能所需要的信息很多,包括配电网内各种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配电网的运行实时信息、用户信息、备品备件等各类信息。

  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与其它系统相比。配电自动化系统有着不同的收益特征。毖性多于显性。从社会效益上讲.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将使电力系统的维护运行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大大地缩减了运行检修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供电质量,减少了停电时间;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配电电力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收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效益.即由于故障处理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可以更好地保证配电电力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了系统的网络损耗;另一方面是间接效益.间接效益则体现在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采用,使电力运行部门不必在故障查找和维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降低了运营成本。

  3、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做好规划。首先是配电网络一次系统的规划,与此同时做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要考虑多个方案.并进行比较。

  3.2在设计计算机系统(主站)、数据采集和传送方案时,要从信息化的角度统一考虑EMS,DMS,MIS等,尽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傲到信息资源共享。

  3.3提高开关设备、FTU、控制终端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特别是提高其它抗严寒恶劣环境的能力。

  3.4加强配电自动化应用软件的开发。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依靠厂家现成的系统.必须在依托现有厂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电网实际,由运行单位和产品制造厂密切配合来完成符合电网实际的应用软件。

  3.5通信方式上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本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通信方式,宜组成混合式通信网络。

  4、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智能化是电力配电的发展方向,技术在发展.需求也在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有些内容只限于开发、研制和试用阶段,因此.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进一步设计开发出先进、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9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初,自动化技术才开始出现并迅速的应用到生产的各个方面。近年以来,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开始的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差,更多的是依赖外国的技术,发展情况较差。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方面,也都采用计算机来设计,更有先进的国家采用了3D技术,在制造工艺方面很多国家已经采用“高精尖”技术。在设计技术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对于高精尖工艺的采用率比较低,尚未实现智能化。但是,自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使用之后,更多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生产速度也大为提高。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从航空业,机床设备,工业生产领域论述数控技术的应用。

  2.1航空业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飞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不再是奢侈的出行工具,航空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业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航空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航空业中,数控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航空零件生产的效率,促进了航空业的发展。

  2.2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机床设备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床设备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控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一些精密零件的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机床设备零件加工的精度和机床设备行业整体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数控机床设备,将最初由人工的操作变成由数控操作,在运行的时候工作人员只需把各种指令参数输入到设备里,数控就能够正常工作运行,相比人工而言,数控技术生产出来的零件质量和速度明显高于人工。数控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机床设备的的质量和速度。

  2.3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有些工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危险性较高。数控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这些情况,切实的保护好工人的人身安全。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比如煤矿开采工业,在过去煤矿生产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许多煤矿工人在工作时,要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采用数控技术之后,这种情况大为改善,数控技术的使用,将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交给数控设备有很多工作风险度较高,数控设备只需要按照所输入的指令进行工作即可。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排除,降低的工人工作的危险性,数量以及生产成本。

  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成产的产品种类较多,研究标准统一的机械化各种接口是极其复杂的,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型号的接口及时的进行更换。为此,很有必要生产统一标准的接口。目前,有些机械制造零件体积较大,虽然能够正常的进行各项工作,但是搬运起来极不方便,因此研究微型的机械极其重要。过去,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上,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人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资源是固定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大量资源的浪费必然导致资源的紧缺。如今,人们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机械制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环节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到清洁生产,对于废弃的资源,也要充分的回收利用,从而真正的做到在生产过程中的最大绿色经济效益。目前,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上,还需要一定的人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坚信,时代是前进的,在不远的将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够真正的实现自主操作,在机械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的生产领域。国家和政府要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企业真正的把创新落实到实处,也要积极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还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逐步的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0

  1、电气自动化技术基本内容论述

  (1)定义。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高端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以传统的电气设计方案为基础,对现有的电气技术进行完善、优化和升级,进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自动化技术。通过和具备自动控制与检测功能的设备进行融合,从而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监测、调控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2)设计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运用,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要确保电气工程生产运行量达到最大化实现,二是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具体的各类机械设备之间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满足自动化设计的要求,进而更好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效率提升;三是要尽量以简单方便为原则,设计工艺不能过于复杂。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取得的进展及不足分析

  随着国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日益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纷纷引入高校教育体系,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大学生,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带来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将进一步拓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技术水平,并为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电气系统自动化效率和运行质量,OPC技术的发明也为电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并且电气自动化系统逐渐趋于集成信息化和分布控制方向发展延伸。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视了信息安全性,在与具体设备产品进行衔接时数据传输出现一些问题,二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自动化的具体实施和应用,三是自动化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电气系统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求越来越多,电气自动化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在电气工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磁波不能有效处理和隔离,抗干扰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具体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和应用情况表现在:

  (1)在变电站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主要是通过将工作内容和各类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平台上,进而有利于工作进行及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找出操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各种故障,并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解决。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可能性,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全面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和运行。、

  (2)在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发电厂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通过设置分散测控系统来实现对发电厂各个环节的有效处理和自动化监控。由于发电厂各类设备等相对分散,通过计算机平台设置分层布置架构,运用以太网、远程工作站等进行信息收集和集中处理,从而实现对每台设备的监测、控制与管理,它将设备、电路之间进行了有效连接,全面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一体化处理。,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3)在电网调度中的自动化应用。主要是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显示器、打印设备等进行幼小衔接,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传输,从而实现电网的全面监控,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而实现整体控制。还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分析,从而及时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优化,进而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有序安全运行。

  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发展对策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运行效率、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一是要提高系统平台开放的整体性,要尽可能对整个系统平台进行有效衔接和设计,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全覆盖;二是要以人为本,融入更多人性化元素,具体的操作都是由人来监督的,所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强人与设备的磨合,更好地实现系统自动化运行;三是要在网络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抗干扰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有效衔接和流畅运行,提升运行效率;四是进一步规范程序结构标准等,从而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现信息数据有效传输、衔接和处理。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升级将会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前景将更加广阔。当然落实到具体应用领域,就要结合具体的运行环境和工艺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分析,从而提高技术与设备的有效衔接和整体配合,进而推动电气工程系统的全面稳定运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1

  1、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概述及其控制系统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实现控制自动化的意识逐渐加强,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很难实现生产上的批量化,因此,要实现全面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就必须引入该控制系统,尽早的形成批量生产。目前,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应用程度也逐渐加深,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各大行业都相继引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准确而又快速的控制,在降低成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确保系统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一些系统平台的开发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的保障。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利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自动控制和实时的监控,在降低生产事故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正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就目前的已慢状况而言,该系统已慢慢具备了信息集成化、开放式和分布式的特点。就该系统的信息集成化而言,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能通过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网络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反馈,极大的提高的系统的安全性能。另外,就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放式而言,可以通过外接组件扩展该系统的附加功能,这样在实行单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同时还能增加所需的特定功能。对于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任一单独模块下独立运行,这样减少了系统的运行风险,即使某些部位出现问题也不会对系统的整体功能造成影响。

  2、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分析

  2.1应用特点分析

  首先,该控制系统具有方便性及快捷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集成在一起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对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另外该系统在应用上还具有广泛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将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入产品的设计中,这也使得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得到快速的发展,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到大型的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具有高效率的应用特点,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工业生产过程顺利完成,克服了传统生产控制过程中的弊端,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利润。

  2.2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目前,随着IEC61131标准的普及,其在民众中被接受的程度逐渐加深,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促使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该控制系统也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优化,发展到现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经过以下三种设计方式的发展:

  (1)集中化的监控方式。

  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系统能稳定的运行,且系统本身的技术要求不高因此维护起来非常的方便。但由于这种集中化的控制系统是将各个功能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的优化处理,导致处理器的处理任务加重,使得系统的工作效率下降。随着监控信息大量增加,对系统的监控性能提出了更多的功能要求,更多的功能被集中在处理器上,导致系统冗余下降且处理信息的能力严重滞后,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逐渐加深,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设备为了提高其本身的自动化而加快其研究进程,使其自动化水平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通过采取现场总线监控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设计对象的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工作的环境特点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改进,使设计出来的系统更加具有针对性,由该设计方法得到的控制系统形成了独立的功能模块,各功能的实现都是独立进行的,并且都能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连接控制,在某一或者某些功能发生故障时,也不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的崩溃。

  (3)远程监控方式。

  采用远程监控方式进行系统的设计,通过远程监控对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实行图形化的监控控制管理,及时获取各个设备的工作数据,保证其工作过程能稳定、安全的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具有使用电缆少,安装费用低、可靠性高以及灵活性好的特点,通常应用于小范围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控,以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2.3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火力发电已逐渐发展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加,对机组的安全监控工作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有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加入火电机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效率的提升,因此,该系统在火力发电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对机组的运行参数实行控制和对机组的运行过程实行保等等诸多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了组成大型火力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本次就火力发电中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应用展开分析:

  (1)机、炉协调系统。

  在火电站中,为保证机组能正常运行,对机组进行协调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而火力发电站中的协调控制系统主要是对机组内部能量传输和质量进行控制,保持机组内部结构的均衡,并能通过该控制系统对运行中出现的干扰进行及时的排除,以适应电网对火电机组提出的负荷要求,保证机组的顺利运行。

  (2)汽机电液调节系统。

  我国在汽机发展之初采用的便是液压控制,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各种元件及设备在提升其工作安全性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高压抗燃油伺服机构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调系统大多都是采用配套的汽机,从转速、调节压后压力和电功率等方面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启动功能和阀门管理。采用汽机电液调节系统不但可以保证机组安全,并且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时的进行调节,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3)汽机监视保护表。

  采用汽机监视保护表可以在机组的启停机和运行过程中见识汽机的工作状态,避免机组发生故障。随着汽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的增加,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各种性能的监控,包括汽机的转速、轴的振动和汽缸热膨胀等都需要得到真是的数据反馈。采用汽机见识保护表可以对机组起到准确保护监视信号的作用。除了在火力发电方面的应用外,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其他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在工业方面,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慢慢逐渐进入各个生产环节,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另外,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交通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多采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其安全性。除此之外,路边的一些智能监控系统也都加入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极大的规范了人们的出行准则,从根本上保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

  3、总结

  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能促进各行业内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提升其运行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产成本,并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就目前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发展而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2

  【摘 要】

  主要研究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对汽车装配生产线的国内发展情况和柔性生产线在国内推广的弱势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最后对柔性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构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柔性生产线 汽车 装配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负责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多颜色混线的汽车装配。这套系统应用了自动化机器人,转接重读定位的精度在0.6mm以内,能够完成9种车型、20多种汽车产品的混线生产,并实现有效的生产管理。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每小时能够完成65辆以上车辆的装配,而目前国内现有装配线最大产能是每小时44辆车,产能提高了47.6%。这种产能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十分接近,可以不再依赖进口。

  1、国内发展现状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系统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装配、底盘装配、轮胎储运、座椅储运、分装车门、动力集成、整车装配和线间相互转挂机器人等设备,应用了包括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自动存储、工业现场等技术,系统不仅能够进行汽车装配操作,还能够实现对装配过程的生产调度、质量管理和柔性装配控制等功能,提高了汽车装配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些部门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格局进行了预测,认为,在2025年以后,汽车工业的产销将逐渐转移到亚洲市场,中国汽车销量将占到世界总销量的30%。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是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装备的本土化,为我国汽车生产工业提供了先进并且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该系统能够改变汽车制造生产线依赖进口的情况,基础技术等还能够出口和向相关领域扩散。

  但是,即便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国内的汽车装配制造厂家中应用的仍然多为刚性生产线,应用柔性装配生产线仍然属于少数,年产在10-30万台的大型汽车总装厂的生产流水线基本上都是进口设备,目前我国的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华远,开始研发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套设备,争取行业高端。

  2、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柔性生产线是联结多台能够调整的机床,配合自动化装置组成的生产线,有着很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操作,还能够结合多种生产模式同时进行,有效的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的基本组成主要有自动加工、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等几部分。柔性生产线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结合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着更高的设备利用率,编入柔性生产线的机床会比单机作业产量高出数倍。柔性生产的产能比较稳定,系统中往往存在几台机床同时工作,出现故障会调整降级运转,物料传送系统可以自行绕过故障机床。在柔性生产线中,零件结构过程装卸一次即可完成,加工精度高,并且形式稳定。

  3、生产线组成

  柔性生产线按照范围可划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照生产节奏快慢能够划分为流水线和非流水线两种,按照自动化程度则有自动化和非自动化生产线两种。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底盘装配、轮胎座椅、最终装配、整车检测、车门分装、发动机前桥分装、仪表等相互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机床模块组成。

  3.1 智能化控制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借助计算机、网络和PLC总线网络以及无线LAN网络和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光电接近开关、机器视觉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分组成,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形式进行。

  电控系统主要三层结构,分别为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不同层次均由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软硬件层进行控制,实现诸如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和柔性装配等智能化操作。

  3.2 自动化执行

  自动化执行是智能化控制的执行层面,由智能感知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智能化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在网络环境中控制滑橇滚床系统、滑板系统、摩擦系统、自行单轨车系统和机器人执行指令,通过执行系统完成汽车的整个装配操作过程。

  3.3 控制系统

  集中管理方式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管理核心。系统主要通过管理计算机、工业以太网和冗余光纤网连接现场分系统PLC,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进而进行整个装配生产线的柔性管理。上位管理计算机借助工业以太网对现场控制器上传的有效信息进行接受,并建立管理数据库,用于系统的开发和更改,并建立交互界面,管理、监控、记录工件物流状态、质量信息和运行状态,打印报表。

  3.4 螺纹柔性装配系统

  螺纹联接装配方式经历了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柔性装配阶段。柔性螺纹装配系统能够进行整车螺纹联接的高精度自动化装配,这种技术中应用了伺驱动、机械传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传感检测、网络通信等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螺纹联接的精度,实现了螺纹联接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

  4、结束语

  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非常复杂的汽车装配操作流程,具有多品种、准时化和高产能的优势,能够同时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和多颜色同时进行的装配生产任务,可以作为各种车型的总装车间。这种生产线除了能够进行装配之外,还能够在适当的改造改建之后用做生产企业的涂装、焊装或者其他分类、储存的柔性系统。柔性装配生产线在汽车装配中的应用能够大程度的提高汽车装配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并且还能够节省能耗。汽车制造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融合了机器人、计算机、自动规划、软件、网络、机械等多个领域的诸多技术,在研发整合之后形成了这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我国“掌握核心科技”,从制造大国到技术大国的转变做出了微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朱林剑,孙守林等.基于工控机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控制系统的研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02):58-59.

  [2]蒋锐权,吴机育,蔡建国.数控机床神经元自适应位置控制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35(7):1088-1092.

  [3]范云生,郭晨,周守民.基于模型预估的汽车主动锥齿轮总成锁紧螺母拧紧机[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6):1433-1440.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3

  随着中国工业技术、经济的转型,钢铁企业的淘汰与重组,钢铁企业的冶炼技术越来越精准,钢铁企业的高端设备越来越多,电气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虽然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工业技术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生产效率的要求。只有改进和优化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才能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产量,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

  1、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我国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普及不够,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生产技术内容太广,生产工艺太复杂和电气自动化依赖太强等特点。

  1.1冶金生产技术涉及内容太广

  钢铁企业冶炼环节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生产过程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突变因素多,冶炼过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生产原材料,监控物理变化参数和环境的化学参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能控制或跟踪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只有这样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冶金生产工艺太复杂

  冶金生产工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比较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覆盖全生产过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优化生产过程。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呈现技术难度高,虽然技术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产效益。

  1.3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大部分小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涵盖了冶金全过程,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通过电气技术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和结果运算等操作,实现钢铁企业的全自动化。

  2、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控制和管理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就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轧钢、高炉、转炉,铸造等技术环节,解决冶金过程中高温,高热等问题,为钢铁企业生产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都能实实现人工智能操作,自动化操纵体系是单位操纵体系的主要构成,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技术被运用到钢铁行业的轧钢体系、高炉、转炉、连铸车间、轧钢调节体系等,版型在线监测、冷热轧薄板、维修保养监控等功能。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各个子系统,实现子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转换。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交换传送技术,电脑合成技术等,推动冶金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人手臂特自动化设备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力,让钢铁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整合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冶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总结出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低成本自动化、行业信息化、智能控制、冶炼过程控制和综合一体化控制等方面。

  3.1低成本自动化

  所谓低成本自动化是利用高精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投资,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作服务器,精准的实现对全过程、全流通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约束。

  3.2行业信息化

  所谓钢铁行业信息化就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始数据,使用科学管理决策分析软件,挖掘潜在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3.3智能控制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自适应、优化、模型预测等控制策略,但仍然不能满足技术的要求,因为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复杂且变化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4冶炼过程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产品质量监督、环保监控及物流跟踪等多个方而实施全过程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等高精尖技术对原材料质量、钢水纯度、熔渣成分、温度、固废监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益。

  3.5综合一体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实现了逻辑控制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语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的控制系统,优化与改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保证生产流程更加规范,还可以保证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是冶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对冶金企业的发展力向有着引导作用。钢铁企业要积极主动引进或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钢铁企业冶炼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4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我国的农业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其中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自动化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通过对农业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农业灌溉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及管理,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简单介绍了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以及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系统发表了简单的见解。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改进方案

  农作物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灌溉,传统的灌溉技术,在进行灌溉的同时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传统灌溉技术会导致灌溉不均匀的现象发生。随着我国节水观念的不断加深,所以农业节水灌溉东欧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农业节水灌溉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灌溉水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成长,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1、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

  1.1工作原理

  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中,灌溉系统大概可以分为中央控制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灌溉数据,然后以这套数据为标准值,通过传感器感知土地中实际的各类数值,传感器将感知所得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会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是否进行灌溉。当实际数值高于标准数值时,无需进行灌溉,若实际数值低于标准数值,则需要执行灌溉的任务。

  1.2系统特点

  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农业灌溉,为了更好的在农业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就要求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的组成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易于操作。为了促进农作物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农业灌溉的同时,往往会在水源中添加各种化学农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产生化学腐蚀,所以,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能够将水肥进行最佳比例的混合,以便能够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保证施肥的均匀性,而且能够根据植物在不同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对水肥比例进行适当的自动化调节。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灌溉中的用水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有效的避免用水不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2、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农业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技术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并将电子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之不断相结合,使之日渐得到完善,目前,许多西方国家的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技术也较为成熟,能够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农业当中弄。相对于国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自动化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慢,且尚有许多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没有完全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自动化,大多数地方还是半人工半自动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许多的农业节水灌溉系统都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但是我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状况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国外的技术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农业情况。所以我国不能完全依靠国外的技术,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

  3、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改进方案

  3.1有效提取农作物生长信息

  有效的提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信息是推动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现代技术对农作物在不同的阶段所需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植物需要的信息进行补充与确定,从而更好的推动农作物的生长。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的信息,可以制定出更精确的节水方案。在对农作物生长信息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红外线技术、植物店信号等来判断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需求的状况、病虫害状况以及生产状况,并通过这些状况来确定科学的节水方案。

  3.2加大自动化技术的研发

  我国处于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以此必须加大对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要在资金与技术上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力的支持,避免资金不足而限制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研发的状况。研究结构要根据自动化技术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动化技术与一些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灌溉自动化技术的重视,提供资金与人才的支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结束语

  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还有些不足,所以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娟娟.刍议农业节水灌溉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3):110-111.

  [2]张予,李瑾,郭美荣等.农业节水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农业基地的调研[J].河南农业科学,2015,(8):149-153

  [3]赵建云.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发展及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54-54.

  [4]蒋晓威,张文娇,齐放等.农业节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62,71.

  [5]郑成海,刘伊明.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分析及优化控制调节[J].农村科学实验,2016,(6):58.

  [6]冉龙飞.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63.

  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5

  1、机械工程简介

  机械自动化是指在无人干预的状态下,设备装置根据预先制定的指令或者工序自动完成操作或者控制的全过程,机械自动化即通过控制设备或装置来实现对过程的制动化控制。机械工程是指通过提升设备来进行机械工程的建设,而在生产中,机械设备是必需的工具,包括粉碎设备、搬运机械及交通运输机械等。当前,在机械工程工作中,机械设备根据不同的制造方法与原理,包括不同的机械工程内容,也就是节能工程及其相互衔接的分支系统,比如机械应用与维护系统、机械制造系统和设计系统等。工程系统间的交叉重叠,可大幅提高技术融合的效果,也能够保证生产作业逐步迈向高层次。而在机械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预设指令及程序,完成机械操作及控制的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可提高运行效益,并提高工程系统间的控制水平。在未来的机械工程发展中,自动化技术将贯穿于工程中,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发展

  从整体上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自动化技术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在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其理念逐步渗透到机械工程中,并产生和完善了自动化控制中的程控技术框架、数控机床框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控制单元标准。同时,在建设机械过程中,结构层次中的自动化组合安装完全实现,且构建了微型化控制装置,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精细度明显提升。但是,当前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处于单子自动化阶段,在智能效果和整体集成化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机械工程自动化建设规模也比较小,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束缚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国外的这一技术已比较成熟,实现了操作阶段即内容的自动化控制,效果显著。不过在发展中尚缺乏具有特色的高端产品,竞争实力比较弱。

  3、机械工程建设中的自动化技术

  3.1机械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的形式

  当前,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机械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机械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在信息流的自动化控制、加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物流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以及监测操作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其中,信息流的自动化控制,是根据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完成各项计算机辅助制造或者控制。数据产品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自动化技术综合集成上述信息流,进而实现对产品的处理和控制,这也是实现信息处理与操作的关键所在。完成信息处理与控制后,在计算机设计的辅助下,自动化系统可不断优化设计理念和内容,经绘图及设计来构件机械工程自动化系统,最终大幅提升信息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对物流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和控制物料运输两个方面;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合理调整参数以实现设备与零件的组建与成套生产;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加工循环设计与辅助设备的控制,实现加工件操作或设备的加工操作。最后,监测操作的自动化控制是经自动化控监测,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提高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益。

  3.2机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基于柔性自动化技术的机械工程建设内容。在机械工程建设过程中,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指建设人员将自动化技术看做构建机械功臣公共点基础,进而提升系统操作的有效性。其中,设计人员需对机械设备加工的目的加以明确,而在一般的机械工程操作上,实现设计的自动化,同时借助自动化操作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柔性自动化设计。在机械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提高生产效益作为建设主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生产的数量和效益,同时也大幅降低工作强度,通过建立和完善高端计算机自动控制体系,将各项产品的效益提高到新水平。综上所述,数控技术为柔性自动化机械工程的核心,在明确高端计算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设备与布线,最大程度上提高柔性控制的效益。

  2)基于集成自动化技术的机械工程建设内容。在机械工程建设中,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指设计人员先行确定设计目标,并根据操作与内容,设计出完整的框架。这要求设计人员了解和掌握生产流程,并明确生产中所需的各种信息,拓宽收集信息的途径,进而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将工程集成化效果视作设计主体,并综合运用高精度、集成性的设备,根据收集与监控原理,合理设置设备。在集成自动化建设中,明确工业系统设计内容,按照机械工程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完善,最大程度上发挥集成控制的效益。

  3)基于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机械工程建设内容。在机械工程建设中,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借助人工智能网络与神经网络原理,建设自动化控制体系。在构建自动化体系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强化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内容,有效提升智能化效果。同时,选取智能化设备,交叉应用智能技术与智能机械,并明确两者之间的交叉关系,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集成化的机械核心。此外,在构建自动化系统过程中,还必须强化和提高神经网络的识别能力及机械制造的适应能力,注重控制的质量与效益,并及时分析与处理突发事件以及问题。

  4、结语

  在机械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提升其集成化、标准化,通过集成化与标准化建设,提高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在机械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处理效果和性能监测,可减少工程生产中的变形,这是机械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在本文中,笔者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命题。

【自动化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论文范文06-17

自动化学论文格式06-21

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02-10

自动化职业规划论文02-10

图像处理技术论文07-29

插件技术中软件技术论文05-06

最新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01-15

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26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个人简历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