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12-17 01:03:5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

  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1

  论文题目: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摘 要:本文首先简单讲述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出现的原因,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媒体本身、对受众、对社会有哪些影响,最后结合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和对社会各个方便的影响对新闻娱乐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闻节目;娱乐化;价值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关注社会信息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加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娱乐化也呈进一步发展趋势。新闻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电视媒体近年来制作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娱乐节目,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媒体有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太多的不良节目容易导致媒体整体风格的下降,还会导致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所以,我在本文主要分析一下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利弊问题,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好的建议。从而为受众选择性的观看新闻娱乐节目提供一点帮助。

  为什么娱乐新闻节目这么受欢迎呢?因为新闻娱乐化的同时也为人们创造出了乐趣,在信息传播的同时,满足了大众的精神享受。在编制新的电视节目时,编导们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再新闻节目中增加了许多娱乐化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是适应大众需求的必然结果!

  一、 新闻娱乐化现状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操作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也呈现了不同的商业化趋势,同时也催生了新闻娱乐化现象。什么是新闻娱乐化?这类新闻一般是说内容是偏软或硬新闻软化。二是在表现形式上,电视节目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来增加电视节目的戏剧化效果和文学化色彩。

  新闻娱乐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主要是一些关于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出现的报纸,其内容主要是短的,流行的,政治色彩比较弱。到了19世纪,这种大众化报纸伴随着耸人听闻之风达到最高点,其次是黄色新闻的泛滥。被称为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作品的是美国媒体疯狂炒作的辛普森杀妻案、前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凤凰早班车》是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开端。主持人的口语播讲方式非常独特,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说新闻成为当时普遍受关注的方式。

  我国的娱乐新闻现状主要分为哪两种呢?

  (一)硬新闻减少,软新闻增多

  这类新闻主要强调新闻的内容,它试图从一个严肃的政治事件中寻找其娱乐化因素,使硬新闻软化。从国外上看,美国三大新闻网1990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我们再看国内的新闻节目。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媒体中,我们看到中央二套《生活》栏目原本是关心人民和解决各种问题而进行报道,并在每年的“ 3.15 ”举行晚会,而现在它却关注某个地方一个大的蟒蛇洞穴或其它神秘的问题,除了在内容变化外,其制作方式也和以前有所不同,几乎所有的节目都将制造所谓的悬念,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引导观众看下去。这样做的确可能实现的很好的收视效率,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地方栏目模仿。也许,这只是一些个例,这些娱乐化至少没有让新闻失真,没有误导观众的判断。然而在2003年初“非典”来袭之际,媒体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香港影星张国荣失去的“哀思”之中;在公众最需要媒体来告诉他们发生的“流感”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让预防的时候,媒体却不知道干嘛去了。

  (二)硬新闻软化

  将严肃新闻娱乐化,也就是硬新闻的软化。例如河南卫视《打渔晒网》对伦敦奥运会的特别报道,首先是美国延时播出开幕式的消息,他是这样说的:“伦敦奥运会开始两天了,美国人民看奥运的热情却降至历史低点,为什么呢?拥有转播权的美国为了获取更高的收视率,赚取更多的广告费故意推迟三小时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吃全世界人民剩饭的感觉确实不爽。”这种语言的使用,语气的调侃,把一件重要的信息轻松地播放出来。奥运会是受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但是美国却不以为然,他们的这一做法,颠覆了全世界人民对奥运盛会的看法。这种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采取这种看似不认真,却是精心安排的手法,这就是所谓的硬新闻软化。

  二、 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

  传媒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新闻娱乐化在大众传播活动中越来越普遍。然而透过娱乐化现象的表面,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呢?

  (一)市场因素是新闻娱乐化的根本原因

  随着媒体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得不制作出更好的产品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愿意看到什么,媒体就必须创造出什么,否则不管你有多好,只要观众不认可,还是没有收视率,还是无法盈利。所以什么娱乐内容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什么才能有更多的市场。电视媒体为了使自己传播的信息为观众所接受,有意识的针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不管是媒体还是广告商,都把能否吸引更多的受众作为目标。所以,媒体便更坚定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制约了媒体的其他功能。

  在一个成熟的通信技术面前,下一秒消息已经成为旧闻,及时性不再是媒体关注公众的焦点。因此,一些新闻媒体在新奇方面曾试图吸引更多的.观众,可是很多媒体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报道了很多耸人听闻的消息。更有人说新闻建立在3个W之上―女人(women)金钱(wampum)和坏事(wrongdoing)上,新闻媒体在对新闻趣味性的追求上可见是越来愈严重。

  例如:《打渔晒网》当中的一条新闻“马路上走,可当点心吧”,首先从标题上来看,他就已经打破了传统新闻的报道理念,带着警醒的字眼,充满着调侃的语气,首先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再加上主持人说书一样的点评—“其实幸福像花儿这句话的意思是迟早会凋谢,除非你是假的。”颠覆传统的理解,紧跟时代潮流,“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观念转变。现代社会关于“老词新用”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例如“二”这个字,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二”就被赋予上了新的内涵—办事不靠谱。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敖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心理接受范围造成的极大改变。

  (二)受众的需求是新闻娱乐化的直接原因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复合型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多元化趋势。所以人们渴望得到涉及各地的信息变化,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人们不再仅仅需求以前过分政治性的信息,他们也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信息,以此来满足在工作压力大之外的娱乐心里。但只是寻求感官上和视觉上的刺激而不注重深入思考。

  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大家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大,急需精神上的解放和休息。媒体抓住这一点变加大报道力度。例如《打渔晒网》中,主持人韩佳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说:过去,我们有了困难得着警察叔叔,现在,我们有了困难,得先注册一微博,现在没有微博,那就是没有阵地啊!调侃当中,顺理成章的引出接下来的话题,可谓是大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而另一方面,中国媒体是国家控制之下的产物,政治宣传意味占很大比重。受众都有点排斥。随后,政府放宽了对媒体的管制,这样媒体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媒体把政治色彩浓厚的硬新闻转化为富有的个人色彩,戏剧性和叙事性强的软新闻,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并进一步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这些内容与受众自身息息相关。受众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对于娱乐化新闻的关注也就随之增加。

  此外,大众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怎样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播大众文化的效果呢?那就是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来刺激受众的视觉、听觉等。大众文化存在也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基础,城镇居民在观看新闻节目会要求看到关于自己的广告信息,而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常见结构形式,受大众文化的影响也比然后做出新的调整。如今,电视媒介新闻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的节目形式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实践证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与观众交流,会让新闻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这实际上也是大众文化的需要。比如《打渔晒网》中,主持人就经常会用到一些灵活、新鲜的词语,例如“艺术细菌”、“学艺术果然不需要是正常人”、“一边倒拍砖”、“有人过年烧纸祈福,有人过年直接烧钱”等等。另类的表达,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观众。

  (三)媒介控制的放松是新闻娱乐化的推动因素

  政府在近年来进一步放松了对媒体的管制,中国传媒行业所处的环境相当轻松。但是中国的新闻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制度还不成熟,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有效地管理,就使得中国对新闻界的管理处于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这种自由状态导致我国新闻娱乐化愈来愈严重。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政府仍然对一些媒体的的报道有一定的控制力。对于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要严格审批。媒体对重大政治公共事务的减少报道,直接导致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漠不关心。而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又导致媒体进一步减少对公共事务的报道, ③

  近年来,各大地方电视台为吸引不同的受众,纷纷推出故事性的新闻,例如河南卫视的《打渔晒网》,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其中《老梁故事汇》主持人点评幽默风趣、语言通俗易懂,很受大家欢迎。

  例如《老梁故事汇》从老梁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解读世界、社会的另类观点,“觉得有道理就琢磨琢磨,没道理就图一乐,不落俗套,不那么沉重,目的就是让大家放松,增添点生活情趣。”老梁说话没有架子,没有说教,如拉家常般的对话,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直接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不乏娱乐效果,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

  (四)新闻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是新闻娱乐化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闻媒体已经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形式,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越来越多,也开始了一天24小时的不间断播出,面对如此多的新闻娱乐节目,观众也必然会有选择的挑选一些对自己有利而且又娱乐身心的节目,所以很多电视媒体会根据不同时期受众的不同喜欢制作出受众需要的电视新闻节目,这就使得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CNNIC统计,截至2007年5月,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3%,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6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都是使用互联网来获取跟多的信息。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易于搜索,所以成为受众媒体传播信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都是道听途说,很多信息的真假难以辨认,有些信息更是没有经过仔细核实就胡编乱造进而发布的。极大的危害了受众的利益,正是互联网新闻功能的大发展,使得新闻娱乐化的大潮风起云涌。

  三、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

  新闻娱乐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而它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对媒体,社会,受众有哪些影响。

  (一)新闻娱乐化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

  首先,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媒体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受众需求越来越大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新闻媒体的娱乐化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质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实力提高升级,业务能力才可能会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新闻媒体娱乐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对媒体最为严重的影响是媒体风格的庸俗化和虚假新闻的泛滥导致媒体在公众面前的公信力缺失。在利益的驱动下,原来是一个正规的的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了娱乐节目。④ 比如2010年十大假新闻,其中“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丽亚医院去世”、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等轰动一时的假新闻都是一些不符实际的消息,这些新闻都会让受众对媒体越来越不信任。如果这样长期下去的话,媒体的公信力在受众面前将无从谈起,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二)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影响

  为什么娱乐新闻对受众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受众是娱乐化新闻的最直接的对象,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制作的电视节目通常容易理解,大多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受众接受起来很容易,几乎不用怎么思考,就能够轻松地获得,与此同时,受众在强大的压力下能够娱乐身心,能够缓解一定的压力。然而不要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就觉得软新闻对受众有益,恰恰相反的是这是对受众的精神上的麻木。受众如果长期的无思考的接触此类新闻,会导致大脑的麻木,缺乏对事件原有的思考和判断,甚至会断章取义,这种危害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也会让观众接受新闻的品味降级,觉得搞笑的就是好新闻,殊不知这已经让受众精神上更加迷茫。新闻娱乐化的目的太过单一,仅仅是为了取悦受众,提高收视率。可以说是专门针对城市居民而量身制作的。对于这种局面,大部分新闻都被商业广告所取代,而有关城镇居民生活方面的新闻则大大减少,明星的私生活,明星的各种绯闻,谁谁谁在韩国整容,哪个明星有出轨了等反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真正需要媒体解决的民生问题一点没得到解决,这样做直接造成了大众信仰的缺失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歪曲。对公众造成的伤害的极大的。

  (三)新闻娱乐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新闻娱乐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大量增加了犯罪、暴力、甚至是黄色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有些新闻也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不可控制的事件发生,尤其对恐怖主义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新疆暴力事件,东莞大规模扫黄等等。这对于正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大量的黄色、暴力报道可能引起其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也可能损害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对没有思考和判断力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

  其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化发展程度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过度的新闻娱乐化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阻碍作用,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非常强大,媒体舆论引导是否正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建议

  新闻娱乐化现象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必然结果。从客观方面说,新闻娱乐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趋,我们不能强制性的抑制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的发展,然而我们也不能放纵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发展,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在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转变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一)政府

  政府要加大电视媒体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新闻管理条例,加大审核力度,同时也要给新闻一定的自由。确保新闻媒体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国家广电总局要严格执行监管,对节目的播出内容严格把关。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总指挥,应该一直坚持引导、监管的重要职能。⑤近年来电视媒体中盛行的娱乐化的不正之风,广电总局果断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和改善,很好的发挥了监督职能。例如,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就是因为女嘉宾马诺的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被认定为内容格调低下而被广电总局叫停整顿。虽然如此,中国电视节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中国媒体电视节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要吸引观众,提高竞争力,同时新闻媒体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自身的优势,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电视节目,避免和其它电视节目大同小异,最好有自己比较明确的目标受众。同时作为新闻人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新闻节目的直接传播者—节目主持人更要注重新闻叙述,在新闻节目的阐述过程中应坚定客观的立场,让新闻节目看起来更具有真实性、可看性的同时对新闻内容进行语言上的处理;新闻媒体不能只注重新闻节目的包装,而是要注重新闻节目内容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解说词和画外音的运用,使节目更具特色,也要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受众需求。当然,新闻节目也需要包装,重点在于片头的制作,在节目包装的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一下细节,不能单纯的模仿别人,要注重形式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受众的收视兴趣。⑥

  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严肃的新闻一定没用,而娱乐新闻就一定有用,每种新闻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对节目进行分类,因为我们的目标受众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层来制作电视节目,也就是节目的专业化,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因为我国现在电视节目还比较大众化,电视媒体的收入主要靠广告收入,而能否得到广告商的投资主要是看这个电视节目能否有很高的收视率,这就使得我国的很多电视媒体不得不为了迎合观众而制作电视节目,所以娱乐节目愈演愈烈便不足为奇了。我们要想真正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寄托于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以及受众的多元化。

  (三)受众

  受众在接受电视节目的同时,也是提高其自身审美水平的过程,大众的审美认知能力是需要电视媒体来培养的,受众接受的电视节目的审美水平高,受众的审美水平自然会提升,反之,受众的审美水平必然下降吗,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却丢点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一味的迎合观众,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的质量。虽然使他们轻松娱乐的获得了信息,但是也造成大众自身审美能力降低,造成其审美能力的倒退,更进一步说是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⑦所以受众要提高自身涵养,有选择的阅读一些有知识涵养的新闻,比如科技新闻。而不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为目的,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媒体报道的娱乐新闻迷失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言,新闻节目娱乐化为人们提供各类信息。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媒体再制作新闻节目的同时也应该有选择的制作,尽量消除对受众的不利影响的节目,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在新闻节目由硬新闻向软新闻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辨别是非的能力,注意娱乐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电视媒体再制作新闻节目的同时也应该有选择的制作,尽量制作一些对受众有益的电视节目,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应树立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剔除庸俗、低俗的内容,制作内容丰富而且有深度的电视节目。引导受众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教育,使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来感染受众,倡导正确的电视娱乐观,提升受众审美品位。与此同时,电视传媒应该在一定的限度内娱乐化,发挥娱乐大众的功能,向受众传达积极向上的娱乐信息,满足受众对娱乐心理的满足,避免“泛娱乐化”的蔓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2

  1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社会需求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归宿,人才有人才的结构,大学培养人才也要有适当的定位,办学理念不转变,办学模式不转变,就会与社会需求脱离的越来越远。对于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来说,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念模式,确需认真反思,进行转变。

  1.1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所大学的现有实力取决于办学历史文化、人才积累、物质积累、当前投入,也取决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把自己的学校办成全国一流、排名前列的名校,是很多地方高校领导的雄心壮志。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纵观国际或国内大学的排名,绝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会杀出黑马,也不比地方官员一样可以迅速提高政绩。从全社会来看,人才有人才的结构,从全国的大学来看,也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本文作者并不是反对名校理想,但本人更主张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方”是劣势也是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可以稳步向前。在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里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直接受这种名校理念支配,被要求短期内成长为全国知名专业,培养出编导演播全能的人才,这是不现实的。当然,很多情况下,领导层确立如此办学理念只为宣传鼓劲,并不意味着一定如此安排教学,但理念在此,对教学工作的实际限制是必然的。

  1.2准确把握广播电视传播领域职业分类实际情况

  广播电视编导虽然作为一个大学教育的专业,但在就业时又可以分为相当多的实际职务,这与其他许多专业是不同的。文科专业如中文、历史等本科生从业时一般不会要求专业内的特长,理工科的物理化学专业也大体如此。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际就业时又可以划分为许多实际业务部门,如策划、发行、导演、编剧、摄像、主持人(现场)、撰稿、剪辑、制作、包装、播音、字幕、剧务、技术、外联等等,即使每人身兼两职,也需要十来个职务。在教学中,高校大都是把教学计划的所有课程开设一遍,考核合格,发毕业证,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高校在推介自己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时声称,“本校毕业生能在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文化部门、机关企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大”而“全”是最突出的特征,什么都会就意味着略知皮毛,没有特长。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如此全才,地方高校更要立足于自己的优势资源,针对社会需求的实际职位培养学生的特长。比如原为理工科院校的,可以重点在制作和数字化视音频技术、传输技术等方面首先获得突破,师范和综合院校可以在撰稿、主持、评论方面体现特长,然后根据师资、设备积累情况进行拓展。

  1.3准确把握社会对有关人才的需求

  从从业量来统计,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传播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就是用人单位要按照供求关系、按照成本核算的原理来聘用人才。作为一个劳动力来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能胜任某种工作,要能为所在工作机构带来利益,也即是说要“来而能战、战而能胜”,然后才能扎根、成长,做出更大的事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桂冠正在急剧褪色,这也是高校普遍的认识,但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上,转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认识的速度。当前,大学生“精神贵族”的幽灵总是驱而不散,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业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强,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视野,也要求具体的业务操作能力,当前高校可能更倾向于前者,而社会显然更倾向于后者。何去何从一目了然,高校没有选择的余地。

  1.4难以突破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念,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都认识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接轨,招生量稳中有降,正在从“扩大招生到提高质量”进行转变。但这个转变更多地停留在认识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关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育实习等文件不断下发,但课程设计没有改,教师考核机制没有改,学生学习成绩考查办法没有改,实习基地徒有虚名,教育实习走过场,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还相当普遍,足以说明落实实践教学的难度,远远比认识它更加困难。这种情况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但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立,高等教育体制的转变,也需要社会的推动。

  2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模式创新

  创新一个教学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困难的是能够摆脱现有束缚,认真去实践它。

  2.1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基本状况

  重视实践教学,早已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当前高校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设备,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从开设课程来总结,大约可以分为非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外语、政治、体育、文史和其他一些公共选修课,大约有2门左右。专业课程可以包括三类,一类是文字稿件处理能力方面的新闻稿件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文稿编辑等。第二类是摄影、摄像、录音等视音频资料的采集课程。第三类是视音频资料剪辑、合成制作课程。专业课程的总数也在2门左右,不可谓不广泛。当前来看,这些实践课程都是单独教学,单独考核,持续四年时间。对学生来说,每门课程都学到了若干本领,但课程之间的间隔有两年甚至三年,其间的衔接无法实现,多项知识技能难以融会贯通。上海市教委发布2013年度本科生就业预警专业名单,颇为红火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位列其中。高校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办法,大都是让学生较长时间(一个学期以上)的进行社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把本来应该由学校完成的教学任务推向了社会。接受实习生的机构并没有法定的教学任务,而学校不派教师跟进辅导,依靠实习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当“导师”,加之实习生量大,所谓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根本不能保证。

  2.2构想之一,重新划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依据社会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着重在相对独立的若干专门职业,但作为一个整体,本专业的任何实际工作部门都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本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计,也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独立专业课程。

  (1)基础课程。

  本文中,专业基础课程是指高校公共课程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内的一些起基础作用的课程,外语、体育、政治之外,包括打开学生眼界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国家、国际政治经济理论与历史课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新闻事业历史课程,文史知识课程;本专业基本知识技能课程,包括新闻传播业基本理论课程,电影广播电视历史课程,视听精品欣赏课程,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课程,视音频资料采集基础课程,视音频剪辑基础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泛,是学生打开眼界,更深入把握社会问题的必要训练。本文的基础课程,其作用类似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通识课程”在专业内部的地位,决定大学生文化传承的程度,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虽然不能形成特长,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各种具体情况,成为专业的内行,为具体业务特长的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

  本文的专业课程是指,在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内部针对某具体业务部门,学习和训练相应知识技能的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相关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也有某一门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划分,如新闻理论属于基础课程,电视摄像属于专业课程,二者只居其一。本文的设想有所不同,有一部分课程可能既属于基础课程,也属于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作为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属于专业课程,名称虽然相同,但学习和训练的深度并不相同,体现出“基础”与“专业”划分的初衷。按照以上的构想,专业课程有文稿处理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稿件写作、编辑,电视解说词写作;编导业务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节目营销,导演基础;摄像摄影课程,包括电视摄像,摄影,色彩学,摄影布光;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视音频技术,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广播电视编辑方面的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编辑,广播节目编辑;后期包装方面的课程,包括色彩学,美术,应用软件(用于后期处理),节目合成制作;音响方面的课程,包括模拟录音技术,数字录音技术,声音美化处理,声音合成,音响器材等。本文以上的概括划分,基本上以“类”为标准,并不是课程名称,实际教学计划中应该包括更多的具体课程。

  2.3构想之二,依“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定位设计教学计划

  当前执行的教学计划已经内在的划分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但分类标准与本文不同,“专业”是“大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一贯的传统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只注意到两类课程的平衡,没有顾及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针对性不强,缺少实效。

  (1)大学一、二年级全面开设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除全校公共选修课之外,还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方面的,即上文所述开阔眼界的部分,可以集中在一年级开设,容纳不了的可以在二年级或归属选修课类,自由开设。一类为实践性的,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开设,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可以放在一年级开设。

  (2)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程

  此处所称“专业课程”,承接上文所述,包括一些与基础课程名称相同,但深度不同的课程,如摄像、摄影、剪辑、稿件处理等。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为了专业特长的培养,更加着重实践性,要求更高。

  2.4构想之三,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的重新设计,是本文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新模式的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逐渐凸显,从三年级开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打乱原有班级,以业务特长为培养目标重新组成“特长班”,比如编导班、摄像班等。为了完全执行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课程的有关指导意见,各业务“特长班”在学习自己特有的课程之外,仍要学习少量的必修课程,保证教学计划整体上符合国家要求。根据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选择的开设以下特长班。

  (1)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营销班。

  营销策划要求对全国甚至国际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营情况都有相当的掌握,并有较多机会参与大型节目交流、研讨活动,获得运营的实际经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信息渠道狭窄,这方面优势不大,但也不排除少量高校拥有高水平教师,足以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策划营销人才。学习该业务特长班的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敏锐的经济头脑,对广播电视运营的历史和现实深感兴趣,善于结交有名望、有实力的人士,而且家庭经济支持也要有充分的保证。策划营销班主要课程有以下几方面: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营销,媒介管理学,广播电视节目学,网络营销,广播电视广告学,广播电视管理法规和经营投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教学方面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策划、营销活动,鼓励学生在有关机构实习锻炼,以开阔眼界并掌握行业运营的规律,向行业内部的成功人士学习经验,甚至联络实力人士,为走上业务岗位并打开局面奠定基础。如果有策划营销方面的成功人士出任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培养目标将更有保证实现。

  (2)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班。

  编导是本专业的代表,毕业生要准确掌握国家宣传政策形势,深入理解社会问题,面对新闻题材能提炼深刻、准确的报道主题,编制制作预算,设计节目摄制程序,组织指导制作班子,监督制片过程,确保制片质量。实际工作中可能要撰写解说词(广播稿),现场协调等等。做好编导对广播电视节目摄制过程要全面掌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进入编导班,首先要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具有独立策划节目的能力和经验,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其次,个人素质方面,要求处事稳健,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编导涉及众多课程,在基础课程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开设以下方面课程来加强编导能力:导演,栏目策划,外国广播电视节目欣赏,影视音乐音响,电视文案写作等,实际教学中要以能力锻炼为目标,不断进行不同题材难度的节目编导实践。编导班要配备一名以上具有实际编导经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上课的同时,每学期应该拍摄若干节目,从新闻到专题到纪录片逐步提高,消息应该每周不断(一学期),专题应该每月不断(一学期),纪录片应该每学期两部以上(一学期),每学期保证不低于2分钟的节目总量。大四最后一学期,学生应该到新闻机构顶岗实训,承担正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走向工作岗位的过度。

  (3)视音频剪辑制作班。

  节目剪辑制作是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把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字幕等信息剪辑合成,以完美的作品实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做好剪辑制作工作,既要能够熟练运用剪辑设备,又要对视听语言的造型效果具有准确地把握能力,融技术操作能力和造型艺术能力于一身,属于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剪辑制作是一个复杂、辛苦而默默创作的工作,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剪辑制作的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对凌乱的素材形成完美作品具有浓厚兴趣和成就感。前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那些摄影摄像课程、影视欣赏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进入该班深造。剪辑制作班的课程,首先要继承基础课程的摄像课、剪辑课而继续深入了解、实践,注重学习视频剪辑中的特级技巧和音频剪辑中的声音美化处理,而且要达到熟练快速的程度。其次要开设电影电视音乐音响课程,色彩美学课程,优秀影视欣赏课程,视音频技术课程,后期包装软件课程等。

  (4)视音频技术班。

  视音频技术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在节目录制特别是直播的时候,技术保障至关重要,必须专门人才来担当。技术处理的范围包括音响设备,摄像机,摄像附件,照明,视音频数字传输、发射等等。视音频技术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距离较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电子物理学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技术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而且理科基础扎实。其次,学生要不怕累,不怕脏,吃苦耐劳。视音频技术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视音频技术,视音频数字技术,灯光照明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各种器材的工作原理与维护等等。教学方面首先要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关键是要具备系统的音像采录、传输设备,灯光设备,兼顾比较传统的模拟器材和当前流行的数字化器材,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实践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视音频传输实况,协助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从基础工作做起,积累实战经验,直到学生能独立处理比较复杂的现场为准。

  (5)电视节目后期包装班。

  包装与制作的区别很明显,前者重在视觉效果的渲染,后者重在内容的表现;前者技术性更强,后者思想性更强。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网页等等,甚至广告招牌都需要包装,设计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超越现实,亦真亦幻。当前,后期包装越来越重要,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工种,有关人才具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学习后期视频包装,主要是操作相关电脑软件,往往需要长时间耐心精心地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秀外慧中。后期包装主要学习相关软件和相关课程,大概包括视觉美学,色彩学,软件有后期包装的AE(AfterEffect),动画方面的3DMX、MAYA,调色方面的达芬奇等。教学同时寻求合作机会,锻炼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本专业特长班的教师,不一定要求高的职称,但一定要在色彩、影像方面有足够敏感,并且熟悉软件操作,具有实战成绩。

  (6)微电影编导班。

  微电影正从一种艺术新形式迅速进入商业操作的领域。借助于微电影进行产品推介、形象塑造,淡化了作为电影的艺术气息,但也使微电影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微电影正在形成独立的产业链条,也许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电影竞争的强大生力军,有关影视编导人才前途广阔。微电影编导与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要求不尽相同,前者倾向于虚构的故事,倾向于从利益角度服务于特定组织,要求虚构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后者则倾向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信息知情权。学习微电影编导的学生,不一定要求对新闻主题方面的准确把握能力,但要对电影艺术具有钻研的兴趣,对商业宣传有足够的敏感性。微电影编导班的课程应该足够广泛,包括电影导演,影视欣赏,影视制作,影视编剧,影视策划,影视发行等方面的课程。教学中要边教边练,让学生独立编剧导演作品,获得制作经验并寻求社会机会。特长班教师要求要求具有实际导演微电影作品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社会资源,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

  3结语

  以上设想只是作者自己的看法,专业学者教师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新的特长班级。而且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可根据自己的强项开设若干班级,只要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就会在高校教学中获得一席之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3

  摘要: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但是各地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很多二线城市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遭遇发展瓶颈、学生就业不景气等问题。

  关键词:电视电影论文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历程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颁布艺术类专业中新增“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之后,就标志了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各大院校中确立。发展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对我国电视文化事业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走入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用创新思维提出创新的理念,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供创新点,同时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定位。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集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组织安排、思想把握和效果控制于一身的一个专业。因此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当今的电视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面对我国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在激烈的竞争下,也显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在教学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学生仅仅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设备的基础应用,而不能掌握其综合应用。

  (2)教学环节松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老师安排实践的课程不统一,以致学生不能熟练的进行综合性操作。

  (3)练习作业单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般会有一到两次,但这明显是不够的。

  (4)就业环节存在压力。编导招聘的人才倾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同时毕业生就业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专业优势不明显。

  针对以上现状可得知,编导人员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的组织执行能力、创新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这样才能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站稳脚跟。

  二、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重新定位

  我国媒体行业在不断发展,那么广播电视编导这一专业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确立至今,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多元化和动态发展的学科格局。在新时期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更多地关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定位。目前,就其定位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的内涵和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对于新时期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进行新的科学定位,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创新发展本专业的模式。例如可以多种知识交叉,多种技能熟练操作,创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是势在必行的。

  三、创新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方法

  1.创新授课方式

  原来的授课方式是传统的灌输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践 ,并且把学生禁锢到这种教育方式中,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必须要创新授课方式,既要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采取模拟实践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稳定的实践功底。

  2.注重教材的选择

  电视业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然而,传统教材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改革也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引领学生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3.创新实践教学

  为了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配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充分突出实践的重要性。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要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

  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而各院校要对这些拥有创作热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学校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创造型;通过各种创新型比赛,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四、用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下面的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媒体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向前飞跃,广播电视编导也是同样如此。那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确定培养目标是关键,而把握社会需求是确定本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方面。为了顺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改革,必须要努力提高本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首先要清楚社会所需本专业的人才类型,然后对这类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于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曾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得少于20周”,这点强调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创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电视节目策划、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核心课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增带有趣味性的实践内容。另外,在毕业设计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配有相应的导师进行评价及给以就业指导,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

  3.加强社会沟通和联系

  加强社会联系,是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实用性和对社会资源的依赖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和社会要在培养电视编导人才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与社会进行联系。例如,通过与部分媒体机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变成学生的专业实践基地。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优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效果。另外,加强社会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明白在社会这样的团队中,沟通合作最重要,通过良好的合作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也使作品具有创新性,符合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不断繁荣发展,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它对我国传媒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专业领域,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想该专业在媒体业的发展中经久不衰,那么对于它的创新研究就要继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编导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4

  摘要: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开发中,评价是形式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ISD)的一般模式中,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做出反馈,各环节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改。修改环节是带有“亡羊补牢”意味的举措,但却是整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课程部分和实验课程部分。理论课程部分依据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为评价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实验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材料书写情况来判定。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积极程度、团队精神的表现等不在评判范围之内。这样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反馈给教学设计阶段。

  关键:ISD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与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各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根据教学评价的反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系统设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回路。教学评价可以认为是医学中的诊断过程,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对应的治疗方法,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最终治疗的方向与效果。假设诊断错误,则所有的治疗都将属于无用功。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也将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我们以往的评价标准以“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为主,各个章节的考核点都包含在试卷中,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90分钟)作答,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判后对试卷赋分。这个分值与平时成绩和平时作业等按一定比例计算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总成绩。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的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别。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并非最终以综合的方法对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复合型的考核,而是将整个课程划分成若干部分。学生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就用一定的考核方法对这个部分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点理解:

  (1)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评测的过程;

  (2)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完成;

  (3)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者适当的主体参与;

  (4)各部分内容的非重复性考核。这表明过程性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评价完成,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近的成绩建构过程。应该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各部分内容之间必须做到知识点的非重复性考核。例如,第一部分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完成考核,那么原则上,在第二部分内容考核时就不应再出现针对第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核。

  2.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

  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不同,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我们设定“学习成果”的概念。学生成果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可以看成是学习目标这个大目标下的“小目标”,每一个章节可以有多个学习成果。例如,《电视画面编辑》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的学习目标之一是“熟练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那么在学习成果设定时,就可以设定“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对象,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根据“评判标准”对“学习成果”展开评价。至此共有三个概念出现,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果、评判标准。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对象,评判标准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是一一对应的。例如,“能够默写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这样依据指定的评判标准,对指定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就完成一个评价项目。每一个部分内容有几个学习成果就进行几个项目的评价。例如,《电视画面编辑》课程公划分为六章,一二章为一个部分,三四章为一个部分,五六章为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展一次或者多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小论文、书面测试和实验操作等。因此,尽量把同一部分相同考核方式的学习成果放在一起考核,这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案例:“画面拍摄”的教学评价

  “画面拍摄”是《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的重要部分,画面拍摄部分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摄像机的基本参数调整,第二个板块是画面拍摄的构图原则。按照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专业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讲授完毕以后,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对摄像机参数调整和画面拍摄构图原则进行书面考核。考核的题型会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学生针对不同题型作答。在以教学成果为对象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中,评价方法、过程和结果与传统评价有所差异。

  1.成绩体现与反馈

  按照传统的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体现在期末试卷的综合成绩中,学生在整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获知成绩。而且,在期末考试后,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如何,学生难以得知,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评价中,一般也不向学生反馈期末考试具体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就难以得知自身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学习情况,难以了解对该部分内容中具体哪个环节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作为评价的反馈过程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没有得到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画面拍摄”部分评价完成后,学生就可得知该部分的成绩,且根据“学习成果”和“评判标准”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修补和更正没有得分的相关内容。这样作为教学评价的反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画面拍摄”的学习成果

  “画面拍摄”的内容的学习成果设定为两个,一是“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包含拍摄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中灰密度滤镜调整和PP值调整,共7项操作内容;二是“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包含前景安排、背景安排、主体安排、陪体安排和空白安排,共5项操作内容。

  3.“过堂”的评价形式

  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进入评价阶段,评价的方式是“过堂”。“过堂”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名词,“堂”的意义是“在实验室内”,过的意义在于“逐一通过考核”。专业教师作为考核的执行者,按照评价原则严格考核。首先,考核场地设定为实验室的A、B、C三个教室,A教室为备考教室,B教室为考核教室,C教室为考核完毕学生的休息教室。如此进行场地的安排能够把考核完毕的学生和未考核学生分离开,保证考核的严密性的同时,增强过程性考核的“仪式感”,仪式感能够让学生心生敬畏,这种敬畏是对知识的,而不是对教师的。其次,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待考核的同学,被抽中的同学由A教室进入B教室,按照学习成果要求完成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需要强调的是,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是与传统考试形式完全不同的评价形式。基于设备考核是针对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卷面考核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采用基于设备的考核形式。再次,被抽中学生考核完毕后,进入C教室等待成绩,再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下一位同学。

  4.“画面拍摄”的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是针对学习成果建立的,“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的7项操作内容和“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的5项操作按照A、B、C、D、E五个等级划分。根据学生操作和执行熟练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不同的等级所赋分值不同,分别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和60分。以“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为例,评判项目如下: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滤镜调整,PP值调整。“学习成果2”也按照同样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过程性评价设定的步骤和标准中,逐一进行实验演练和学习,避免了盲目的“散养”和“涣散”状态。通过规则的约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比较累,但十分充实。充实是因为内容设置相对饱满,环节设置相对合理。

  三、基于评价量规的实践教学评价

  罗自文在《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在美国的影视专业技能教育中,很少有单一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一般融合到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之中;在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里,一般没有期末理论考试,其课程成绩根据平时的实验作业以及学生自己创作并发表的作品来综合评定。”由此可知,在理论与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尽量保持全局意识,把理论与实验的讲授用“项目”贯穿起来,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其中的内在联系。同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评价也不能用单纯的学业考试和期末作业来进行,而应该将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项目的某个组成部分,如A小组为摄像组、B小组为灯光组等,在作最终评价时可进行评价量规设计。如此,把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成五个类别,把工作态度、个人位置、实践技能等诸多非理性因素均列入评价范围,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用相对系统和科学的评价量表替代单一的试卷评价。评判准则为:工作态度,能否顾及他人感受,个人位置,对小组的贡献,实践技能。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过程要比传统教学评价的过程复杂,环节和评判标准也较多,但工作量较多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学评价设计的环节,当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和评判标准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每一次评价都是运用设计完成的固定模式进行。因此过程性评价只是在开始阶段较为复杂,经过了初始阶段后便“一劳永逸”了。针对教学成果的过程性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并及时修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属于“短期良性循环”,相比于传统期末考试方式的“长期无循环”,基于教学成果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广播电视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有了更高要求,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起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专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打造广播电视艺术科学的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电视广播行业发展迅速,随之出现了缺少高素质人才等现象,结合我国电视广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广播电视院校对实验教学做出相应改革,使学生成人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电视广播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很重要,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找到适合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1.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分析

  我国高等广播电视院校经国家部委批准招生的院校和相关专业每年呈增加趋势,招生人数随之成倍增长,使高等广播电视院校受到人们欢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等广播电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1.1实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我国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在众多院校中普遍存在实验教学设备缺少的现状,偏向于重视理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验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把学生局限于在课堂上,学生缺少自己动手拍摄、创作、编辑等实践,对于项目设计也是顺应教师设计按步进行,学生缺少实践,无法很好地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节目的创新也更有难度。

  1.2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应由策划、编辑、导演、拍摄、录制、制作等组成,形成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人员和实验设施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课程的完善性,一部分教师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实验教学体系链条中断,例如,开设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新闻的写作,而忽略了新闻采访的实践,学生只停留在写作层面[1]。

  1.3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实验设备缺少

  目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课时较少,而每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并且实验设备缺少,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都是按组进行,每个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次数有限,很难达到熟练使用实验设备的地步,并且实验项目周期较长,这样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任务完成率,很多实验实施学生在课下无法接触到,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远远无法得到满足。

  1.4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

  我国新课改在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应随之更新,实验教学需要根据这一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只是浅显地懂得设备的理论操作,无法达到熟练的掌握运用,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广播电视设备感到手忙脚乱,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导致不能发挥专业实验课程对学生交流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

  1.5实验教学方法不丰富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无法满足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验教学课程普遍是简单地把理论课程进行重复,使学生认识不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不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的创新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3]。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逐渐明确,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用人企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才、组建专业队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处于宏观和微观交错的格局中,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精通多门专业知识,掌握多项专业技能,掌握广播电视制作、创新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其他专业学科知识,并熟练运用到工作中。

  2.1构建开放式实验室、

  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近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更新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完成,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下,学生从前期的策划、拍摄到后期的电视编辑可以在课下时间进行,一方面使实验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供了保障。

  2.2增加实验教学实践

  广播电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广播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经设立广播、电视台,增加高校的宣传力度,而这一平台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校园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采集、编排、录制、编辑、播出都需学生进行,这种环境下,可以使学生走进真实的广播电视录制环境中,进行自主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的良好渠道。

  2.3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的能力对学生教育有重要影响,作为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只有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素质。广播电视各大院校进行扩招,学生数量每年在不断增加,对专业教师人员也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目的,最大程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编导工作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应作出创新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实验教学模式,校方增加引进实验设备,打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培养专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复合型编导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篇6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专业,其中影视制作类实践课程是高校影视系的专业必修课,许多高校为了打破产学研的壁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纷纷成立了影视创作中心,本文旨在探讨影视创作中心实践平台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制作类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影视创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制作类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与艺术》《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包装》等数十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课程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业务;重讲授,轻操作”的倾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免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进行实践改革。

  (一)教学内容陈旧

  影视制作类实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制作影视作品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但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受教学资源的局限,往往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例如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非线性编辑》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选用的大部分视频素材为课本附光盘中的单个案例或者教师拍摄的视频素材片段,学生根据这些素材进行剪辑,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当下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用“讲授+练习”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封闭式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学生被动接受,课下练习较少,削弱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力提升比较缓慢。

  (三)课程考核急需改革

  课程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程性评价,有的课程(如《电视摄像》等)期末考试仍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试卷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填空等知识,不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有的课程考试需要当堂完成(如《非线性编辑》《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学生困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制作出精品。

  二、课程改革措施

  上述问题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亟需改革。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一)构建集成培养模块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影视制作类课程包括《摄影艺术》《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这些课程分不同方向培养学生的影视实践能力,学生们可能某个方面的技能比如摄影、摄像、剪辑等掌握得比较好,但其他方面比较差,而社会对编导人才的需求往往是“采、编、播、导、演”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借助影视创作中心的实践平台,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培养“需求型人才”,转向“社会需要什么,老师教什么”的互动教学,形成集成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块。

  (二)课程设置变革

  今后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编导专业借助影视创作中心的平台,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变革。首先,增加影视制作类课程的实践学时;其次,将在影视创作中心实践锻炼设为一门实践课程,占有学分;最后,开设学期大实践,在每一学年结束的时候,都要分小组制作影视节目。

  (三)课程内容构建

  第一,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用实践反哺教学,用行动历练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两周一个实践项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锻炼。第二,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将实践课程打通,整合内容,优化资源,布置综合实训项目,提升综合素质养成。

  (四)教学方法变革

  首先,将影视创作中心承接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班所有人参与,采用沉浸式学习,真操真练。其次,建设影视中心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课程网站,开辟课下学习空间,学生作业直接网上提交,由教师和业界导师综合评定;最后,借助学生常用的“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课程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场所。

  三、改革目标

  第一,将实践推向社会,让教学接受市场的检验。影视创作中心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们通过实践直接和社会接轨,作品的好坏由市场来决定,这就迫使实践教学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第二,构建编导专业实践体系。打破课程间的壁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形成集成培养模块,联合业界进行人才的培养。第三,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建设网站和公众号,开创第二课堂。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和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使学校实践教学能够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夯实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求职信模板08-08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历模板08-09

广播电视编导简历范文01-22

广播电视编导实习目的07-29

广播电视编导实习报告范文08-0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08-09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1-07

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专业个人求职简历模板07-26

广播电视编导实习的工作总结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