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护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21 08:00:3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从1860年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Nightingale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起,护理学经历了四个过程: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一: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11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根据术后切口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34例)和非感染组(术后无切口感染, 83例), 分析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有胆管炎患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长于非感染组, 感染组手术时间>3 h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感染组中胆汁培养显示阳性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术前是否有胆管炎、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应针对上述因素, 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影响因素;术后切口感染

  肝内肝管结石病情复杂, 此类结石位于肝门胆管分叉部以上, 因胆道感染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此类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术后结石残留率较高, 而术后切口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1-3]。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例, 观察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其中34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 作为感染组;其余8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 作为非感染组。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 术中尽可能取净结石、对肝叶进行切除、术中根据奥狄括约肌功能选择胆道引流方式等。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是否有胆管炎、结石分布(肝内外)、手术时间(>3 h或≤3 h)、胆汁培养(阳性或阴性)、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等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影响切口感染因素分析:①性别:感染组男11例(32.4%), 女23例(67.6%);非感染组男28例(33.7%), 女55例(66.3 %);两组男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60岁或<60岁):感染组中年龄≥60岁14例(41.2%), 年龄<60岁20例(58.8%);非感染组中年龄≥60岁13例(15.7%), 年龄<60岁70例(84.3%);感染组中年龄≥60岁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糖尿病: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13例(38.2%), 非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10例(12.0%),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前胆管炎:感染组中术前胆管炎患者21例(61.8%), 非感染组中术前胆管炎患者34例(41.0%), 感染组中术前胆管炎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结石分布:感染组中肝内外均有结石分布16例(47.1%), 非感染组中肝内外均有结石分布49例(59.0%), 两组中肝内外均有结石分布患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感染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0.4±2.1)d, 非感染组为(5.7±1.3)d, 感染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长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手术时间(>3 h或≤3 h):感染组手术时间>3 h 29例(85.3%), 非感染组手术时间>3 h 55例(66.3%), 感染组手术时间>3 h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胆汁培养(阳性或阴性):感染组胆汁培养显示阳性患者32例(94.1%), 非感染组胆汁培养显示阳性49例(59.0%), 感染组胆汁培养显示阳性患者多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胆道慢性感染、胆道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可导致肝内胆管结石形成,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措施, 而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4, 5], 本文117例患者中, 34例术后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29.1%。本文分析了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结石分布、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等因素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患者术前有胆管炎、合并有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长、胆道感染等因素是导致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患者年龄≥60岁, 其一般情况较差, 对手术耐受程度降低;合并有糖尿病增加了手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时间>3 h者因为手术时间长, 增加了感染几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延长也使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胆道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胆道细菌大量生长繁殖, 胆道细菌移位于手术切口而引发感染[6-8]。

  综上所述,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术前是否有胆管炎、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应针对上述因素, 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梁超杰, 刘付宝, 王国斌, 等. 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2):231-235.

  [2] 李绍强, 梁力建, 华S鹏, 等.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临床意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9, 3(4):38-40.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二: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妊娠结局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后成功妊娠37例(74.0%), 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1例(2.7%), 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2.7%);50例患者术前有流产史者14例(28.0%)。子宫肌瘤患者年龄、术前不孕史、子宫肌瘤剔除数量及盆腔粘连程度等是影响术后妊娠与否的因素。结论 术前有不孕史患者术后妊娠几率较高;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术后自然流产率;患者年龄、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数量、合并盆腔粘连程度等因素均可影响术后妊娠情况;手术时间长短及出血量等因素对术后妊娠情况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常见、多发妇科良性肿瘤疾病,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临床统计报告显示, 近20%~50%的`妇女伴有子宫肌瘤[1]。本文选取5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着重分析探讨了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因子宫肌瘤入住本院并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其中6例患者伴有玻璃样变, 1例患者伴有粘液变性, 1例伴有出血坏死, 排除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因先天生殖系统疾病造成不孕的患者、无生育意愿患者、术后非自然方式受孕患者等。5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6±4.8)岁, 35岁以上患者14例, 35岁以下患者36例。入院主诉:子宫肌瘤22例, 不孕15例, 月经不调9例, 扪及下腹部包块2例, 下腹痛1例, 痛经1例。

  1. 2 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病历查阅及电话随访, 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记录、整理, 临床资料具体包括:患者孕产史、术前妇科超声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术后妊娠情况等资料。资料记录、整理完毕进行统计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50例患者术后妊娠情况 50例患者术后成功妊娠37例(74.0%)。37例妊娠患者中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2.7%), 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1例(2.7%), 正处于妊娠期2例(5.4%), 成功分娩33例(89.2%)。已分娩的33例患者中足月分娩31例(93.9%), 早产2例(6.1%);剖宫产29例(87.9%), 阴道分娩4例(12.1%)。妊娠37例中术后1年内成功妊娠21例(56.8%), 术后2年内成功妊娠12例(32.4%), 术后3年成功妊娠4例(10.8%)。50例患者术前有流产史者14例(28.0%)。

  2. 2 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 ①年龄:50例患者中>35岁患者14例, 术后妊娠2例(14.3%), ≤35岁患者36例, 术后妊娠30例(83.3%), ≤35岁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35岁患者(P<0.01)。②术前不孕史:50例患者术前均有正常的性生活, 其中28例有不孕史, 另22例患者无不孕史;28例不孕患者术后妊娠24例(85.7%), 22例无不孕史患者术后妊娠13例(59.1%), 不孕史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无不孕史患者(P<0.05)。③术式:50例患者中经腹子宫肌瘤剔除15例, 腹腔镜手术35例,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10例(66.7%),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妊娠27例(77.1%), 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0例患者中手术时间40~100 min, 出血量30~250 ml者24例, 妊娠18例(75.00%);手术时间100~200 min, 出血量250~1500ml者26例, 妊娠19例(73.0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肌瘤类型、位置、剔除数量:50例患者浆膜下肌瘤21例, 妊娠14例(66.7%);肌壁间肌瘤29例, 妊娠23例(79.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前壁肌瘤21例, 妊娠18例(85.7%);后壁肌瘤13例, 妊娠8例(61.5%);侧壁肌瘤8例, 妊娠6例(75.0%);宫底肌瘤5例, 妊娠3例(60.0%);宫角肌瘤2例, 妊娠1例(50.0%);峡部肌瘤1例, 妊娠1例(1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单发肌瘤患者23例患者术后妊娠21例(91.3%), 多发肌瘤(包括两个肌瘤)患者27例术后妊娠16例(59.3%), 单发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多发肌瘤患者(P<0.05)。⑥术中是否穿透子宫内膜:50例患者中穿透内膜5例, 术后妊娠3例(60.0%);未穿透45例, 术后妊娠34例(75.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盆腔粘连:50例患者13例无盆腔粘连, 术后妊娠12例(92.3%);12例轻度盆腔粘连, 术后妊娠11例(91.7%);18例中度盆腔粘连, 术后妊娠11例(61.1%);7例重度盆腔粘连, 术后妊娠3例(42.9%), 中、重度粘连程度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低于无、轻度粘连程度的患者(P<0.05)。

  三、讨论

  近年来, 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病群体渐趋年轻化[2], 子宫肌瘤会引起不孕症及自然流产[3], 对患者的妊娠能力影响极大。有学者认为,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保留女性患者的生育功能, 但是临床实践证明,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肌瘤复发率逐渐升高[4]。现阶段, 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效果已经成为妇科临床关注及研究的重点。本文结果显示, 妇女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成功率为74.0%(37/50), 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 6], 可见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妊娠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 患者年龄、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数量、合并盆腔粘连程度等因素均可影响术后妊娠情况, 术前有不孕史患者术后妊娠几率较高,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术后自然流产率。可见, 手术方面的技术因素影响较小, 患者自身因素对妊娠效果影响较大,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梅英.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17):155-156.

  [2] 魏双, 王亚芹, 苑中甫. 7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3(6):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