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主题共现

时间:2022-09-26 04:41:4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主题共现

  信息学(信息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信息科学,旧称情报学(和制汉字)。

  摘要:文章以中国和东盟国家信息学为研究目的,检索EBSCO数据库中相关主题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下载、整合等技术处理,采用主题共现分析方法,探讨我国与东盟国家在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关联情况。

  关键词:东盟国家;图书馆合作;信息学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互赢、文化互通等共同繁荣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机构,承担着传承文化遗产、交流和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功能。图书馆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为契机,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信息资源优势以及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研究领域合作,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一带一路”研究提供信息资源支撑服务。

  东盟国家大多是我国海、陆的近邻,在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图书馆要加深了解,增强信任,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文献信息领域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图书馆事业繁荣和共同发展。

  一、我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主题研究情况

  1.1数据来源

  笔者以EBSCO外文数据库――LISTA(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s)(收录600多种期刊等文献索引,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分类学、在线信息检索及信息管理等内容)为研究来源,以“Information”为“主题”,国别为“中国”或“东盟国家”,检索式为SO(China AND ASEAN)AND(SU information),收录时限确定为1983―2015年5月。通过检索,提取“信息学”主题相关论文434篇。

  1.2主题词频及共词表制作

  Ebsco数据库主题词标引数量大,覆盖全,能更加准确、全面地揭示文献内容。主题词与文献内容有一定关联性,全文中主题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表达全文研究的主题内容越突出,研究的主题领域越重要。通过把434篇相关论文的文献特征进行挖掘、整合,提取出全部的主题词898个,词频1,792个,形成主题词词频表。

  1.3我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主题共现分析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1983―2015年期间,信息学研究论文434篇,主题词898条,词频1,792个。“信息学”主题词共现146次,占主题词总数的16.26%;共现词频453次,占共现总词频数的25.27%。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研究的主题共现频次453次,其中中国242频次,高于东盟国家211频次。信息学是东盟国家都积极参与研究的主题,但研究重视度还是存在差异的。研究频次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研究114次,占东盟国家总频次211次的54%,其后是菲律宾20次,马来西亚18次等。研究频次最低的国家是缅甸和东帝汶,均为2次。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同属信息学科体系,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信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双方图书馆信息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持都有一定指导意义。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共现有22主题,排在前三位,并且共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 resources(信息资源)和Information services(信息服务),这三大主题共现频次为90次,占共现总频次的60.40%,代表了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热门主题。

  我国图书馆学界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中不断创新,并取得一定效果。叶鹰教授提出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情报理论要素说。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构建、资源―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情报理论的基础结构。现在信息化正朝着信息资源丰富化、多元化,信息技术先进化、现代化,信息服务普及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构成了新的信息化系统。

  信息技术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研究共现最高的主题,共现42次,居首位。我国信息技术研究明显高于东盟国家,主题研究频次高达75次,高于东盟国家总和的42次。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图书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改善信息服务效率。

  除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三大主题外,信息学主题共现还包括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科学7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5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2次),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信息披露1次),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个人信息管理1次),Information warfare(信息战1次)和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信息系统1次)等主题研究。这些主题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共同研究中的热点。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语义网等现代化技术,不断冲击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促进了图书馆工作流程转变。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智能化;以3G为代表的移动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泛在化;以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区域一体化;以数据挖掘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智慧化。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已成为图书馆工作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在信息学主题共现居第二位,在东盟国家主题研究中居首位。信息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是信息技术的直接开发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资源之一。

  信息服务活动是通过研究用户和组织用户,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服务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学共现主题研究中居第三位。

  二、东盟主要国家信息学发展概况

  东盟国家信息学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三大主题研究中,主题研究48频次,占东盟国家总数的37.5%。新加坡国家制定了“2000年信息技术发展”(IT2000)计划,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无边界的电子图书馆网络”,把新加坡的所有公共图书馆和500多个学术与专业数据库连接起来。新加坡将成为东南亚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的先锋。菲律宾是继新加坡之后在东盟国家信息学主题研究中位居第二位的国家。菲律宾国家馆信息技术中心成立于1997年,负责和掌控国家馆的计算机化项目,包括从图书的采集、加工到对读者的服务全过程。菲律宾国家馆在编制书目和情报检索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现正致力于加入国际机读数据库的工作。除了一般业务部门外,菲律宾国家馆还设有盲人组和政府出版物组。同时,国家馆还是国际图联、东南亚图书馆馆长会议、菲律宾图书馆协会成员。印度尼西亚在东盟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全国网络覆盖面,用户将超过6,000个,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信息服务。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科技文献情报中心以提供科学文献和情报服务为己任,加强“网络系统和科学技术系统的开发”,提供科学技术数据库等业务。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信息学研究中的重要国家,“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计划”作为“2020年展望”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将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建成拥有高科技设施的世界级图书馆,以提高民族素质。

  三、结语

  在信息学主题共现研究中,中国研究频次高于东盟国家总和。东盟国家在信息学主题研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研究频次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依次是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而缅甸和东帝汶是研究水平较弱的国家。以上情况,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信息学研究较强的国家,也是中国平等合作、协同发展的国家。而缅甸和东帝汶国家则是需要中国给予扶持和帮助的国家。根据东盟国家研究强弱情况,要区别对待,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以我国为主,依靠新加坡,菲律宾等东盟强国,带动小国共同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信息学相关主题合作中,要采取互补的发展方式。中国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研究优于东盟国家,而信息资源研究弱于东盟国家,可以以东盟国家提供信息资源为主,中国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优势,采用新技术对信息资源深加工,再为东盟国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和服务;采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互利互惠,协同发展。

  联联合作是当前图书馆研究的热门主题和发展趋势,从地区合作向跨国合作、跨洲合作方向发展。图书馆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走出国门,加强跨国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信息资源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叶鹰.试论情报学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J].图书情报知识,2003(6):2-5.

  [2]曲蕴,杨佳,李妍.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1):13-19.

  [3]信息服务[EB/OL].[2014-07-18].http://baike.baidu.com/view/188053.htm fr=Aladdin.

  [4]黄文忠.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3):143-144.

  [5]俞菲.东南亚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概况[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