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论文

时间:2020-11-09 11:35:3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论文

  1陆良县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论文

  1.1河道清淤慢于淤积速度

  陆良县的河道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部份河道两岸都存在严重的岸坡垦种现象,加上建筑物和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河道淤积非常严重,虽然每年都投入一定的劳力清淤,但是由于是任务繁重,清淤不彻底,淤积仍然十分严重。

  1.2河道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产业的转移,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向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相应的用水和污水排放相应的加大,农村河道面临着用水量和排污量加大的矛盾,各个利益部门又都是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难站在全流域和长远的角度进行决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凸显,缺乏必要的利益协调机制。陆良县目前除了县城的城市的生活污水采用管道收集到陆良县污水处理厂外,其余的所有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农村河道河内,,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无法有效控制,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不配套,雨水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城市餐饮业、洗车、洗浴业浪费水现象较为普遍,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水习惯还未形成,生活用水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节水意识有待增强,污水资源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杜公河、魏白河、老盘江等河道。

  1.3河道被占用和堵塞严重,畅通工程任务艰巨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系被打散打乱,在发展交通道路,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对河道的有效保护,随意占用调蓄水面、填堵引排河道、侵占河湖水面事件时有发生;大量泥沙和有害物质的沉积加快了河道淤积和污染;以畅通河道为主的河网水系恢复工程任务艰巨,想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河网水系和水质状况需要付出几倍的物业、材力,如护城东河、护城西河、月牙江、魏白河等河道。

  1.4传统的河道治理,破坏了水环境生态系统,导致水灾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

  传统的河道管治理主要是考虑防洪和排涝,从水力学角度通过改善河道的水力性能,达到行洪排涝的目地,在局部范围内能对减轻水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忽视了洪水的不可消除性,反而使水灾向下游转移,使下游洪水频发,加剧了防汛薄弱地带的水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除险加固后的河道大都是裁弯改直,增加了河岸水力性能,使水流流速加快,水体动能增加,水流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另一方面,防洪堤建造与河床的深挖严重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结构,使大面积河滩、河岸植被、洼地等消失,导致了河道内在滞洪功能消失,加剧了流域水灾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此外,传统的河道治理大部份采用的是浆砌块石和埋石砼,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结构,使河岸的植被带被隔断,使水、土、植物、生物等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不仅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且使生物生态环境破坏,许多生物无处安身,物种随之消失,自然河道形态弯曲,河床起伏,水流有缓有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组合,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浆砌块石和砼的挡墙和护坡的建设,室息了土壤的呼吸,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和鱼类的生存,减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了河流的环境容量,加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用水和污染物的增加,导致了河流水质恶化。

  1.5河道管理权限和责任不清,管理体制不明确

  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行业较多,任务繁重,河道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多龙管水,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河道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各环节之间协调困难,目前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只有大一点的河道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且水行政执法地位不高,权威尚未树立起来,在部份的农村河道都是由乡镇、村级等机构管理,管理体制不顺,个别地区作为主管部门的水利站管理职责被弱化,甚至已排出在河道管理主体之外,造成条线管理不顺,很难将一些管理要求贯彻下去,依法治水的难度较大,致使不少侵占河道、污染河水等违法行为无法得到及时严肃的查处,助长了涉水违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同时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还不够明确,制约了长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1.6河道管理和投入的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河道除几条大一点的河道由县和乡镇主要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大部份农村的河道由村社管理,绝大部份的河道没有人管理和只是向征性招聘几个60多岁以上的老人看管,每年的待遇不足1000多元钱跟不上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风险较大,同时每次的清淤和除障资金不配套,村级资金十分困难无法配套工程中,导致于每次的清淤和除障不彻底,建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清淤除障经费由乡镇以上财政支出承担。

  2陆良县农村河道的对策建议

  2.1更新设计理论

  实行河道治理与河道的多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治理后的河道生态平衡分析河道的生态破坏机理,认识到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忽视了河道的整体性,是导致河道生态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因而运用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原理和方法,结合河道的多功能要求,合理规划河道的空间结构,使河水、河岸、河滩、河槽等景观要素构成有机的整体,不仅要符合生态学原理,还要有一定的景观价值。由此一方面应该维护河道的自然特征,减少人为干拢和破坏,改善水文过程,控制河道污染;另一方面运用协调设计方法,缓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与河道的`不协调关系,改善河道景观生态,建立修复和补偿系统。因而河道功能不仅仅是灌溉和防洪和唯一目标,而且还是一个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体系。

  2.1.1改变过去传统的硬性治理方法,改为半自然型的柔性河岸治理设计一方面通过对已建和除险加固的河道治理与水灾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关系分析,河岸应该采用设计成柔性(如采用泥土、干砌块石、卵石、有孔砼预制块、植被),所建工程在运行中可以吸改水分并慢慢的释放,恢复自然河岸及具有自然可渗性、有利于生物栖息的多孔隙、孔洞的半自然的生态河岸,以满足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功能调节以及防涝等要求。目地在于维护河道的生态过程,有利于水边植物生长和鱼类栖息,恢复河岸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河道自然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具有缓冲消能、防洪减灾、水质净化等功能。另一方面,河岸是人们接近河流水体的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美的主要场所,为了维护人们与河道之间的天然关系,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河岸设计中应考虑河道景观特征,根据河道的位置和水量、流速、水位、水质、河宽等情况,在河岸设置亲近水体的台阶、阁楼、浅水踏步等设施,河岸边种植适合的水生生物,这沿程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的河道景观和休闲场所。

  2.1.2河道沿程两岸增加可渗下垫面,扩大滞水空间和雨水的综合利用河道沿程两岸增加绿化、植被,路面尽量采用可渗路面,河道两岸区域保存沼泽、池塘、湿地等滞水空间,并结合沿程两岸居民生活区域的绿化和雨水的综合利用,综合考虑雨水的滞留、渗透与开发利用,根据雨水的流径场地,采用屋顶花园,村镇的绿化,水池和水景建造等方法,以增加地表透水面积增加地下径流,缓减河道径流,同时也可增添自然气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在雨水综合利用方面,将雨水利用和居民用水结合起来,通过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处理、储存、使用雨水,形成生态居住区雨水利用系统起到节约水资源和减缓洪灾作用,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和水文系统,也缓减了河道水灾的发生。

  2.1.3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建立生态补偿系统

  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是指受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干拢而退化的河道恢复到某种合适的状态,(如老盘江的上游月牙江段),通过恢复原有河道的自然结构形态,发挥河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逐步修复和增强河道系统,达到改善河道景观生态功能;修建生态河堤,复原河道形态,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如板桥河治理、中源泽治理),强调生态、环境、水文、及景观美学方面的统一、协调,还给原有河道的空间,恢复以前的洪泛区以满足蓄洪的需要,同时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过程,把过去从滩涂地围垦的土地重新恢复起来,通过恢复河道系统的形态变化多样性来改善生物多样性,综合考虑河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水利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格局和水、土、气、生物、能源、化学循环的复合生态过程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对于已经遭到破坏而无法恢复的河道,应该通过景观生态技术,建立相应的补偿系统(如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改善水质,调节河道系统。

  2.2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进市场化管理体制

  2.2.1加快乡镇水务体系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河道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必须抓紧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实践证明,由水务所管理河道明显好于其他部门管理。因此,应尽快明确河道管理的长效管理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他部门应该给予密切配合。

  2.2.2尽快划清交界河道的责任范围,明确河道的责任主体要打破行政分割,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个以主管部门为主,多个相关部门为辅多层次协调与协商机制。必须及早对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按照殊地的严则进行责任划界,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分清责权利,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档案制度,对有关区域性及行业性利益的相关政策进行协调和相互制约,使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行业性法规与国家的基本法律相一致,形成衔接流畅、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避免推诿扯皮,制定农村河道管理办法,明确每条河道的管理人员,制定年度考核机制,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工作程序,考核指标,奖罚制度等明细内容,每年必须进行认真考核。

  2.2.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想建设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人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只有让人产生生态文明意识,我们才可能管理和保护好我们的河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加强四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人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二是加强生态文明世界观的培养;三是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水利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2.2.4加快探索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结合水务体制改革,加快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市场化管理体制,结合的农村用水户协会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测算资金,逐年增加投入,积极探索“谁受益,谁负担”“以水养河”“以水管河”的方式,在河道疏浚的同时管理好河道,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2.3认真摸清污水口的数量,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水质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想获得稳定的健康的自然水环境,修复已退化的水生态系统,必须首先改善水质,对水质进行还清,特别是南盘江、杜公河等河道。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认真摸清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和地点,根据污水排放口的分布特点修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污水,从源头上控制好污水的排放工作。

  2.4联合多个执法部门,形成新水环境管理体制

  加强水利部门和环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厘清相关部门职责,理清相关法规的不协调性,形成“多部门职责明确,多龙合力治污,社会公众参与”的新水环境管理体制。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河道的破坏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只有认识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导致河道水灾加剧、水文失衡、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及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当前的建设中,应该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原理,认识发展与河道,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在维护河道景观生态特征基础之上,加强开发建设与管理,改善河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经过治理后的河道要实现生态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的整治目标。积极发挥河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共赢。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论文】相关文章: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调研报告12-21

治理沙漠化论文开题报告08-02

废水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07-20

关于治理沙漠化的论文开题报告09-13

农村养老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07

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案件防范专项治理的自查报告11-15

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07-17

工商治理实习的自我评价08-23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论文06-07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优秀开题报告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