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对严婆崇拜现象的探究论文

时间:2021-02-19 13:54:1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严婆崇拜现象的探究论文

  当人类从母系文化社会向父系文化社会的演变、过渡过程中,一种属于父系的,被称为父权的文化逐渐形成。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男人是一棵树,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而女人则以婚姻的形式对其进行依附,以男人附属品的价值存在,缺乏自己独立的人格, 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在汉民族支系汀州客家地区,有一个女人以“严”留名后世,受到后代子孙的尊崇,并由“严婆崇拜”在该村衍生、形成一系列“尊女”现象:夫妻和睦、鼓励女孩上学、有儿有女最幸福等。这一系列尊重女性的具体表现,形成该村一道独特的风景。故此,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有主,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龙岩长汀县南山镇严婆田村中“严婆玉神”崇拜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对严婆崇拜现象的探究论文

  一、严婆玉神的传说。

  客家人崇拜的神明,女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的严婆田村,流传着一个关于“严婆玉神”传说,那是一个关于女人严而有据,严而有度, 严而有心,以“严”治家, 使丈夫家风振起,兴旺发达,发展为厚福威仪的大村的故事。该村中还有一处专为纪念“严面慈心之严婆玉神”而建的“严婆庵”,取“女性为尊,严格是福”之意。严福庵内,严婆一手拿着引慧书,一手握着指天剑,端坐灵台,圣照众生,时时警醒人们———做人要清正,做官要廉明,做事要顺天,要文武相济,家国为重。相传可佑女子厚德威仪,明礼持家,男家固家醒世,光耀门风,后代聪慧明智,崇善奋发;庵内有归心草鞋、团圆扇等严婆神品备索,回家后与神符扎挂于卧室显眼处,传说可警责收归男子真心。民间有谚:“严福庵内烧柱香,老公兴家子增光” “听句严婆言, 子孙后代万万年。”

  二、严婆田村的性别文化。

  我们在进行田野调查所搜集到资料的基础上,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对严婆田村中由“严婆”崇拜,对村民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所引发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支配是一种客观事实的存在。

  1、客家地区是典型的父权社会。

  由于客家族群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客家人生存环境的需要,客家妇女一肩不仅要扛起家务,还要包揽农事, 有“三头三尾”之说,即“针头线尾、锅头灶尾、田头地尾”。大英百科全书有评论:“客家妇女是精力充沛的劳动者。”她们把全部精力用于支持夫家生计,任劳任怨, 默默奉献,使妇女获得了较高的家庭地位。但是客家群体毕竟是从汉民族分流出来的一个社会群体,汉族的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对其影响仍是根深蒂固, 依然存有男尊女卑现象。严婆田村作为客家地区的一个支干,也依然未能免俗。

  大型的祭天拜祖活动中,男人依然扮演主持者的角色,“男女公私”的格局仍占主导,妇女缺失公共空间的话语权, 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在朝拜严婆的队伍中,女性占多数,民间言:严福庵内烧柱香,老公兴家子增光。”这种希望得到神明的护佑,保佑家庭人丁兴旺、世代繁衍的主流意识,是妇女对家庭生活的贡献,是对传统父权文化下女性角度的一种认同。

  2、来自男性的声音。

  在我们进行田野调查期间,向我们介绍该村“尊女”现象的主要是男性,问及一些妇女对于“严婆”传说的了解,妇女们大多笑笑,表示对“男人外出打工赚钱,老婆在家说话算数”的现状表示满意。在田野调查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明确来自女性自己的自述,对“尊女”现象的分析,对“尊女”行为的解读,并不是来自女人自身,更多是来自男人们的介绍。同时,我们所收集到的对客家妇女精神特质的描述,如:纯朴保守、坚忍刻苦、崇尚忠义、尊文重教、尊重妇德、持重武术、偏爱清洁、勤劳节俭等,实际上也是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父权文化中所设定女性角色的认同。在严婆的民间传说中,提出“远近百姓有感于`严婆' 的威严灵验,为弘扬女性严面慈心,相夫教子之美德,便建庵设灵,将其奉化为造化神圣”。传统的父权社会借严婆“严面慈心,相夫教子之美德”深化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同,这种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实际上是父权社会的一种话语霸权的体现。

  (二)严婆田村现存的父权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性别文化。

  1、不允许休妻。

  “不允许休妻”是严婆训诫中“不可嫌弃妇女”在现实的反映,是对妇女家庭地位的一种保护。封建社会中对客家男女有着不同标准:男人可以轻易的休妻、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给狐狸满山走”, 一旦为人妇, 就带上了从一而终的沉重枷锁。在婚姻的这架天平上,男人所占的砝码似乎永远多于女人所占有的。“不允许休妻”是一种在父权文化视角下对女性的保护措施,但它以“严婆”训诫的方式, 形成这个村落中的信仰,产生了一种非法律却相似于法律的威慑力, 保护了女性。因此,“不充许休妻”的训诫可被视为父权文化的一种进步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有儿有女最幸福。

  严婆田村有谚语:“有儿有女最幸福”。有女没子称孤老,有子没女半孤老。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听到有关抱养女孩的有趣事例:一妇女生了三个儿子,同时也抱养了三个女儿。旁边的乡亲都反映她将抱养回来的女孩视如己出,供其上学,抚养其自食其力,而后嫁人。还有一妇女,四十多天时被抱至养父母家中做老大的童养媳,待遇犹如亲生,长大后,该家的大儿子因考学在外工作,该女也以亲生女儿仪式嫁人。对“有儿有女最幸福”这一观念的普遍认同, 颠覆了传统中客家人重男轻女思想。过去觉得生女脸上无光,甚至视为祸水,尽快泼出,从而有了“童养媳” “等郎妹”的悲惨境遇。严婆田村的这种作法,不仅给予了女孩生存权利, 用实际行动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鼓励女孩接受教育。

  据村人介绍, 解放后,严婆田村吃皇粮的人数是附近乡村中数量最多的。从20xx年的暑假起,结合计划生育中“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策略,村委会对于在高考中,同样考上本一、本二的'女孩给予比男孩多20%的奖励。崇文重教是整个客家社会的主流意识,客家女性受到崇文重教社会风气的熏染,从小就深知知书识礼当秀才的价值。但是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父权制下,客家的女性一生辛苦劳作,大多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客家有谚语云:“教子过学堂,教女过家娘。”在客家传统文化中,对女子受教育是有限制的。然而, 在追求两性平等的今天,让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提升女性受教育的水平,是使女性走出传统以来“私”的领域,改变女性“第二性”角色和地位,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必要途径。因此,严婆田村的这一举措解除了传统中女子受教育的限制,鼓励更多的女子去接受教育,实现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此外,婚礼仪式中,以女方为重,男方稍有怠慢,女方则可能“罢嫁”;女孩也上了族谱;对妇女改嫁持宽容态度等,这些都体现妇女地位的逐步提高。所以,我们说,严婆田村中父权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性别文化。

  三、“严婆”崇拜现象之于现实的启示。

  有学者曾从宗族历史角度去研究,发现在客家一些传统宗族中,“婆太”的地位相当高。如温氏宗族在梅县是一个大宗族, 而在传统宗族社会中,该族11世祖“斋婆太”位极宗族祖神的地位。在族人的记忆中“斋婆太”是几百年来最受宗族裔孙崇拜的祖神。“每逢重要节日,族人祭斋婆太而不是祭斋公太,族内专门规定有祭斋婆太的纪念日,却未有专门祭拜公太的节日。”在严婆田村,“严婆”是的村民们逢年过节定要祭拜的祖神,时间大约在春分前后,和清明之时,彼时都要举办大型的活动,如抬严婆神像出游,还会有大量的外乡人前来朝拜严婆,这些都已成为这个村落社会中的一种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 自然也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严婆田村中的男男女女通过对“严婆”的崇拜,促使男女性别关系在共神信仰下日渐融合,不仅为严婆田村的构建两性和谐关系提供平台,成为重塑地方文化和维持客家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而且对我们当今促进性别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一)和谐的性别文化和制度是两性共同努力的结果。

  1、性别文化应是随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父权制是一种“存在” ,但这种存在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正如我们欣喜看到严婆田村现存的父权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性别文化。事实上,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父权制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这会在多方面的冲击下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在那个战争频繁、要耕种冶炼,修渠筑墙,搏杀疆场,攻城拔寨的历史阶段,身强体壮的男性无可避免地被推到了社会的前台并担当主导力量,而以妇女为辅兼顾其它社会责任,从而完成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分配。然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和互联网时代,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进一步细密,人类的主要活动已成为人的全面素质的较量,从而为男女的性别分工和角色重新分配、组合提供了契机,女性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向社会,在更大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与男性一同融入世界。

  2、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论者言:“父权制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统治,它并不意味着作为个体的男性是一个`统治者' ,个体的女性是被动的`被统治者' ,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女性像男性一样参与到这种女性统治中,男性也像女性一样受到这种统治的限制。”经典女性主义者有比较强烈的性别对抗意识,甚至有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和行动的话。但是,到了后女性主义者,则放弃了经典女权主义的偏颇、激进,政治倾向上趋于温和性。它主张通过教育来普及和提高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 增强女性的社会性别觉悟,循序渐进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要实现和谐的性别文化和制度,我们就不能撇开性别互动,从单性别的角度去看待性别平等问题,一昧、片面地强调男性对性别不平等社会事实形成和继续存在的性别责任,而把实现性别平等更多地看成是女性单一性别的历史重任。我们应当重视两性关系间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关系,让男女两性联合起来, 促进社会机体的良性运性。共同构建适合两性发展的新性别制度和性别文化。

  (二)两性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们在严婆田村切身感受到一种夫妻间互敬互爱、相互支持, 和睦相处的家庭关系氛围。应该说,这得益于严婆田村的父权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性别文化。

  1、两性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众所周知,家庭是围绕着控制两性的活动和为儿童提供照料与保护的需要而建立的,它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两性的和谐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质量,同时,“家和万事兴”,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古时有““夫为妻纲”“夫唱妇随” ,在古代的男权制的婚姻、家庭制度中男性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但在现代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女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维系两性和谐、家庭与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尊重男女两性客观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男女两性各自的长处,让男女两性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去发展、发挥和贡献自己的所长,男女两性才能更好的互利、互补、互动,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实现家庭内部的和谐。

  2、两性和谐、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两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一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使男人和女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 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 没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的社会。孟子曾说过:“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细胞。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和健康地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 两性的和谐、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美国作家南希· 史密斯,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诗作——《只要有一个女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和谐的性别关系, 不仅解放女性, 必然也会带来男性的进步和发展。男女两性应携手共进,实现性别和谐,为促进家庭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起努力。

【对严婆崇拜现象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对创业者的狂热崇拜是掩盖衰落的癔病创业故事10-04

《路史》的写作特征探究论文07-29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论文04-03

关于教师备课探究开题报告的论文07-24

《黄道婆》教学设计03-18

白族传统本地崇拜12-08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的论文06-19

壮族节日蛙婆节介绍06-10

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10-19

《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论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