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时间:2022-11-06 17:51:03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1. D(A. qiáo/qiáo;yān/yīn;qǐ/jī;B .zhà/chà;zhì/shí;xiān/xiān;C .jiān/zhàn;jiè;bào/pù;D.nè /ruì;shǔ/shuò;jué/jiáo)

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2. B(A项“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C项语序不当,应将“加大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力度”移至“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科技含量问题”之后;D项句式杂,去掉“造成的”)

  3.D(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A项,俯拾皆是:形

  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不合语境。B项,火

  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C项,浩如烟海:形

  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

  4. 贾谊(1分)散文(1分)风格(文风)(1分)人格(1分)

  5.(1)白描。(2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心情的“黯然“承接首句“节物岂不好”进行描写(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1分)

  (2)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2分)

  (3)感叹国事心情悲伤;(1分)身居高位无所作为心怀羞愧;(1分)想归隐田园却一时难以实现心中无奈。(2分)

  6.选取典型景物(1分),色彩鲜明(1分);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1分)。(共4点,答满4点得4分)

  7.大地是辽远(一望无际);是富有生机(茁壮生长)的;是温暖的;不同的时节里,人们都在大地上辛勤劳作。(一点1分,共4分)

  8.遵循时节在土地上劳作就会有收获(劳动观);简单的生活消费也能满足对幸福的追求(幸福观);大地供养了人的生存,也将接纳人的死亡,死亡是和土地的约定(生死观)。(一点2分)(共6分)(三个角度下,答出类似的意思即可)

  9.进一步表现关中大地上劳动人民的辛劳生活和质朴品德(或“辛劳”类);也表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和苍白;寄托着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的同情。(“被刺痛”、“惋惜”亦可,一点2分)(共6分)

  高二语文 寒假作业2

  参考答案

  1.D(jī/jǐ,chà/zhà,nào/chuò。A.lòu,pí/bì,sài/sè;B.qū,hàng/xiàng,xiān;

  C.dǐng,yì/zhì,xīn/yīn。)

  2.A(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3.D(A.成分残缺,应在“市场”后加上“的工作”;B.成分赘余,应删去“并创作”;C.成分残缺,应将“在”删掉)

  4.文化冷战 文化入侵 民族文化 文化权利(4分)

  5.D(最终) 6.B 7.B.(许元博为了孝顺父亲而偷生)

  (3) 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4分)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让”,1分;③“成”,1分;④“狱”,1分。)

  (2)(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3分)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值”,1分;③“语”,1分。)

  8.(1)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3分)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乡曲”译为“乡野、乡里等”,1分;③“莫之用”, 突出宾语前置句,1分。)

  译文:

  如皋顾仲光说:同乡中有两个烈士,一位叫缪鼎台,是死于乙酉年间的人;另一位叫许元博,是又过了一年而死的人。

  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3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乡曲”译为“乡野、乡里等”,1分;③“莫之用”, 突出宾语前置句,1分。)清兵南下,缪鼎台纠集征召乡勇抵御清兵,身先众人,每次战斗总是杀死清军的悍将。清兵一天天增多,势力不能抵敌,才被(清兵)擒获,(被送去)见大帅。大帅看重他的勇敢,想要使他投降,对他说:“你现在是我一家人,(我们)共同平定天下,公侯(这样的爵位)可以立刻获得。”

  缪鼎台痛切地责骂,大帅还不忍心杀害,令人多方诱导晓喻,甚至(向他)下拜,(缪鼎台)始终不屈服。身体全被捆绑,缪鼎台奋力一挣,绑绳都断成许多小段,夺下刀还杀死几个人。大帅很恼怒,下令将他肢体分裂。缪鼎台痛骂不已,(行刑的人)挖出他的舌头,而用其他的东西塞住嘴巴,(他)仍然睁大眼睛发出“哑哑”的声音,像在骂人,一直到死去。

  许元博好义,年少的时候努力学习,只是不能够成为诸生。南京陷落以后,发誓立志一定(为国而)死,(但)因为父亲在世,(只好)在同乡家中教授经书,收入酬金供养父亲。(他)听从父命,不得已剃去(前半部分)头发,然而用“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别刺在左右两臂上,人们不知道这些。他执教的那户人家的女婿偷看先生洗澡而见到了这些字,这户人家的女婿一向和他的丈母有矛盾,想要挟持许元博,来敲诈丈母的金钱。(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许元博的情况)。 (3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值”,1分;③“语”,1分。)许元博不能隐瞒,就对役说:“我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六旬老父在世;而我做这些事,本来就想要去死。你终于押着我去禀告县官了,杀了我罢了。”于是到了县

  县官把他送到巡抚那里。巡抚某某人,是前明的大官,很是以温和的言语来劝慰他。许元博高声(喊叫)不屈服,又当庭辱骂巡抚。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 (4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让”,1分;③“成”,1分;④“狱”,1分。)后来一并逮捕了他的父亲审问,他的父亲见到巡抚下跪,许元博也下跪,对(巡抚)说:“今天下跪,是跪我的父亲,难道是跪你吗?”巡抚又很惭愧沮丧。不久,两个行刑的人急速地冲入狱中,许元博迎上去对他们说:“我正等你们!”举止脸色没有一点改变。就面向南拜别君主,面向北拜别父亲,笑了一笑而接受刑罚。

  后来他的父亲得到释放,享尽天年死去。他的妻子某氏,应当入京发配从军。将要前行,押解的兵卒忽然想到:“许君不爱惜他自己,而成为名传千秋的烈士。我又为什么爱惜一个妻子,而不拿(她)成全烈士身后的事呢?”于是以他的妻子代替解送,而让某氏藏匿不出来。等到了京城,有察知这件事情的人认为这是奇事,捐献钱财来赎出押解的兵卒的妻子。押解的兵卒最终与妻子一起回来,没有把她发配从军。

  9.①写杭州是“人间天堂”,照应题中“天堂”一词,点出全文线索。

  ②写杭州美景和人们的笑脸,引出下文对侄女和同学的痛苦心情的描述。

  10.① 引用。引用名言和诗句说明自己对人生中挫折的理解,增强说服力。

  ① 比喻。用湖水呜咽、拍打堤岸来比喻朋友痛苦的心情和急切的诉说,既生动形象又切合西湖边这一环境。

  11.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美丽的景色、真挚的友情、缠绵的爱情等。

  生活中会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些挫折和失败能够促使人更加努力奋起。

  有得有失才是完整的人生。

  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幸福只能在人间寻找。

  12.要点:文章人物事件概述与自身感悟的关联。

  示例:作者能欣赏西湖美景,劝导落榜的侄女,安慰失意的朋友,感悟人生幸福的真谛,这就是天堂。我们也应该将烦恼抛开,变压力为动力,在负起自己应尽责任的同时尽情欣赏生活中的美丽。

  高二语文 寒假作业3

  参考答案

  1.C 【解析】C.积攒(zǎn)/攒(cuán)聚 和(huò)稀泥/和(hé)衷共济 诘(jié)责/诘(jí)屈牙 A.果脯(fǔ)/胸脯(pú) 啮噬(niè)/牙齿(chǐ ) 堵塞(sè)/闭目塞(sè)听 B.复辟(bì)/辟(bì)邪 梁山泊(pō)/淡泊(bó)明志 钥匙(yào)/北门锁钥(yuè) D.牲畜(chù)/畜(xù)牧 独角(jiǎo)戏/勾心斗角(jiǎo) 肥胖(pàng)/心宽体胖(pán)

  2.A 【解析】A点石成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要改为“不以为意”C.“司空见惯”后不能加宾语。D.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望文生义。

  3.A 【解析】B.语序不当,后两分句应为“博尔特因抢跑被取消比赛资格,而罗伯斯则因在比赛中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C.语意重复,“至少”“超过”应删去一个;D.项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

  4.记住鲁迅,还原鲁迅(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传承鲁迅

  5.着一“迷”字,形象地写出了丛山交叠,遮天蔽日,夕照惨淡的景象,隐寓了诗人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表达了作者一种心中无主,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心境。

  6.首联、颔联写景,近景、远景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意象苍茫,凝重含蓄,使人顿生茫然若失的沉重感,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此两联写景为下半篇因景生情,表现亡国遗民无家可归的主旨作了渲染和铺垫。颈联由眼前景过渡到写心中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尾联总摄全诗,表达诗人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7.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对国破家亡后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生死两难,进退失据的无奈;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8.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 “我”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

  (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

  (3)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9.虽然“肇教授”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出场,但作者却是把聚焦点一直投射在他的身上的。肇教授的那种以已之死换来他人之生的精神境界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考察队在沙漠中迷路后,由于干渴难耐,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肇教授首先想到的是队员,“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而自己却倒下了。

  肇教授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他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聪明智慧也是小说表现的重点。考察队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他想出了用装满沙子的水壶假装为一壶水的主意来坚定大家的信念,让大家最终走出沙漠,从而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

  10.作者把肇教授的死因和把没有水的水壶传给我的情节挪移了出来,放到故事后面才快速补出,这就制造了情节上的空白和叙述上的悬念,使故事出现了真相突然展示的情节突变,而且造成了读者对这篇小说真相的强烈期待,并感受到肇教授身上体现出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同时也让读者感悟到人的意志的强大力量,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11.(1)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

  (2)从肇教授设计安排“一壶水”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

  (3)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

  (4)从“我”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

  高二语文 寒假作业4

  参考答案

  1.D 【解析】A.jìng/jìn chàn/zhàn páo/páo pī/pī B. lǚ/lóu zǎn/cuán piāo/piāo qí/qí C.yīn/yīn guān/guàn yà/zhá zhé/zhé D. shè/shí xiàng/hàng qū/qǔ yè/yǎn

  2.D 【解析】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A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项“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C项“长此以往”意为“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3.C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放在“行之有效”之前。B项成份残缺,“分享”缺少相应的主语。D项重复赘余,“诸”与“于”表意重复

  4.内容、情节特点(或“表达特点”)、文坛地位(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不是概括的不给分)

  5.C【解析】争:同“诤”,规劝

  6.B【解析】③是指她孝敬老人的行为;⑥是指她看破红尘的行为

  7.A【解析】丈夫之识是指男人的见识。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语境中一些特殊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8.(1)祖母按照她的想法答对,议论事情的始终,谋划(评判)事情恰当与否,总是没有差错。

  关键点(1)臆:心中的想法,口画:议论谋划;爽:差错;

  (2)奴婢们一切按照主人的意思办事,(不可自作主张),也就不能串通起来作弊捞好处,然而也不是单纯使用揭发的方式。

  关键点(2)臧获:奴仆,发:揭发;

  (3)祖母教育儿子,威严和慈爱兼用,她儿子品行和学问有名有实,一共七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因悲伤过度而死。

  关键点(3)相御:结合,声实:名声和实际,陨:死亡,句子通顺要注意。

  【参考译文】

  张母,海虞县张商甫(时为监生)的祖母。她是某参议的女儿,生来温柔贤惠,从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显示了男子的见识。她父亲到各地做官,对于(一些)吏事人情,有自己拿不定主意,但对外又不能和友人决断的事情,偶尔把它拿来试着(问问)她,孺人按她的想法答对,议论事情的始终,谋划事情是否得当,总没有差错。少参都为她都敞开心扉,任何事情都毫无保留,对她不是男子而甚感遗憾。没多久,少参和他妻子相继去世。按照先例,(官员)死在任上的,他的家人在家中里彷徨不定,往往只过问死者留下的箱子与钥匙(等私人物品)。孺人以一女子的身份,悲痛之余,处理给死者置办寿衣和棺材入殓之事,诚实守信,力求无憾。从那时到出嫁,都寄居在哥嫂那儿。

  嫁给张淳斋后,(那时)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子孙家人,逐渐沿袭了奢侈的做法。孺人到张家后,就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这种奢侈的习性。说 “古代官宦之家,擅长(谋划)一个好结果的人,都让他家人的意愿和欲望都和寻常人家一样,这才是长久之计。今天他们的心意已经骄奢,习惯了而成为本性,不可以规劝他们。请允许我带头走在他们的前面(做节俭的榜样)!”于是就去掉了她原来的服饰,穿戴俭朴走出来,(家人)多次见了也就不觉得新奇了。家人见新妇贵家女都穿戴得如此俭朴,习惯了奢侈的人也渐渐服气了,改变了他们原来的想法跟在后面(过着节俭的生活)。她侍奉公婆,做得非常周到。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一定取其重,享受时一定取其轻。家里家外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张淳斋从不过问(家事),因此能专业于学问。分家后,能够自己操持家政事务,(仍然)和往常一样勤俭节约。操持所有的出入账目,眼睛看到的,比造册登记还要更快捷;心中计算的,比用计算工具更精确。奴婢们一切事情都只能依照主人的意见办事(不能自作主张),也不能串通起来作弊捞好处,但是也不单纯使用相互揭发的方式,她说:“我让她们出力,但也不让他们做绝情的事情。”

  教育她的儿子,就是张商甫的父亲,威严慈爱并用,因而(商甫之父)品行与学问有名有实,(可惜)一共考了七次也没有考中,因此事后过度悲伤而去世。张母看到晚年的这些悲欢离合的往事,忽然之间,不免就有了看破红尘之感,就信佛了。她喜欢烧香修行,喜欢帮助别人,这本来就是她的天性,到今日就显得更加虔诚了。然而她突然失去了年壮的儿子,把孙子作为她生命的全部。世事纷扰,自己内心悲伤,最终也不能让自己的平静,闲暇时就从事烧香敬佛的活动了。她性情十分恬静,然而一开口说话,(说的话)足以成为家训。她曾经告诉各位孙媳妇说:“我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三十年如一日,仅仅是在相处交往中,日久见人心,而从不说不实事求是过头话。处世之道,不超出这些。”她的话不烦琐却很准确,全部是这样。

  今年已经七十岁了,精神不见衰退。她没有其他需求,唯在著书立说上倾注心血。她说:“我不是为了成名,但愿文章有文采,让后世子孙明白其中的大道理呀。能想到进修自己的德行,(对得起)祖上先世,来让下一代安定罢了。”这种想法值得称道,写了这篇传,交给他收藏在家中。

  钟子说:我读到李密的故事而深深慨叹,因为(李密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的他的祖母。李密向晋武帝请求辞官奉养(祖母),而张子向朋友求得(写祖母)文章,想法大体相同。然而李密祖母九十几岁了。二十年后,张子必将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张子,就是张商甫,名国彝,如今是吴地一个有声望的人。

  9.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夸张也算对)(1分)刻画了胡小兵拉车艰难行进的形象(1分),表现了人物坚毅的性格(1分)。(共3分)

  ②运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反衬也算对)(1分)以板车行进的缓慢反衬胡小兵的筋疲力尽和急心理,生动形象(1分),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1分)。(共3分)

  10.①“向东还是向西”就是受伤后先送水泥保工资,还是先上医院保身体的艰难选

  择②小说以这种艰难选择为题,表达出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③显示了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贫穷命运所作的抗争和苦涩的人生况味;④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引发思考。(答对1点得1分。其中①是保工资还是保身体的选择;②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爱;③农民工的状况;④作者的情感倾向。)

  11.①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小说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坚毅与刚强。酷热与暴雨中的人物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和直面命运的不屈的气概,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结论1分,分析1分。下同。)

  ②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

  ③凸显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礼赞。(答对1点得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2.①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患难夫妻感情深。(行动1分,合理分析1分。)

  ②用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胡小兵的语言简单而强硬,显示人物粗犷而多情;妻子的语言简单而质朴,显示人物细腻而多情。(语言1分,合理分析1分。)

  ③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受伤的胡小兵拖着左腿拉起板车;不胜其重的女人“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这些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顽强与坚韧。(细节1分,合理分析1分。)

  ④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受伤后保工资还是要身体,这种冲突表现了胡小兵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和坚毅的性格,同时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疼爱。(矛盾冲突1分,合理分析1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任意3点得6分。细节描写的分析与前面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重复则只给1点的分数。)

  参考答案

  1.(3分)B(A .tiáo/diào shé/zhé zhì; B.jiè/jí lào/luò jié /jí; C.yuán/huì zhān/niān;D.tiē jùn/quān bì/bài)

  2.(3分)B(“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A“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不还。C“重整旗鼓”是褒义词。D.“安之若素”:遇到不正常或不顺利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此处不合语境)

  3.C(A.饱受,指“充分经受,屡次遭受”,含有“受够了”的意思,与“赞誉”搭配不当,可改为“备受赞誉”。B.“不超过”后面应跟确数,因此,“左右”多余。D.结构混乱,“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应改为“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或“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

  4.“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5.(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①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孤: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6.(1)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2)①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②担心。因为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担心。因而师傅已在心中决定要惩治徒儿,这样说,为把伞变成武器作准备。小说也正是以此引出”削伞”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的。

  (3)①伞,凝结了师徒之情;②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③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④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⑤以伞为线索,⑥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每一小点1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学艺要先学做人。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②教徒应先教做人。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③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④人不能失其本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

http://www.cnrencai.com/

【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相关文章:

2017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02-17

2014-2015五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02-09

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12-22

2015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07-20

2016年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12-20

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数学答案01-03

2016六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大全01-24

六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02-15

八年级物理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02-18

2015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