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福建省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4)

时间:2023-02-06 20:05:40 高考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福建省名校2007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7分)

泰山日出

徐志摩

振铎来信要我在 《小说月报》的 “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到的话不整齐地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厌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与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的暴风雨,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末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托着一只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在流泪——在流久慕末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烈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首摇尾地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小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再看东方——海何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跟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霄,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祝的巨人,他的身影横直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涓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12.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如何写泰山日出的,请分点进行概括。(6分)

答:

13.时人评论徐志摩为文的特点是热烈、烂漫、喜欢幻想。本文是很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请作分析。(4分)

答:

14“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二者有着怎样的相似点让作者把二者联系起来呢。(4分)

答:

15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作分析。(3分)

答:

六、(10分)

16.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3)

日本专家认为,受大西洋版的拉尼娜现象影响,最近袭击美国南部的飓风势力异常强大。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海水温度明显低于西太平洋,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异常现象。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山形俊男日前说,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这次在大西洋西部也观察到了海水温度上升的现象。山形教授说,暖水在北大西洋西部热带区域积聚的同时,在位于大西洋东部的非洲几内亚湾,海面冷水涌动较平常猛烈,这和暖水在西太平洋积聚,东太平洋秘鲁海面冷水涌动的现象极为相似。可见,大西洋和太平洋一样也有可能发生拉尼娜现象。

答:

17.名著评析3分)

《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当下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18.某中学为了培养同学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布置大家在暑假时自己联系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你是该校的学生凌云志,当你走进一家福利院的主任办公室时,你如何向主任说明你的来意?要求:语言得体,字数不超过100字。(4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社会文化发展上,往往是学术权威引领着各专业领域的发展与规范,但在语言文字领域却不尽然,语言学者常常遭遇尴尬,显得很被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晁继周教授就曾讲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过程时遇到的一个故事。说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荔枝蜜》中误将“蜇(zhē)”写作“螫(shǐ)”字,结果《现代汉语词典》专门增收了这个“螫”字,解释为“蜇”的书面语。作家的一个笔误竟然使得《现代汉语词典》这样一本权威词典为其专收一字,专释其意,迫使千百人把它作真理知识记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生活中也不乏此类现象,请结合现实,以“深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⑥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