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单宁酶开题报告

时间:2021-01-08 09:41:4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单宁酶开题报告模板

  单宁酶是一种水解酶,能水解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酸键,生成没食子酸和其他化合物。在酶制剂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单宁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并已在茶饮业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宁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人们已在皮革业、饲料业、化妆品业等方面开发了单宁酶的多种用途。中国是个茶叶大国,而且可开发资源丰富,单宁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单宁酶的性质国外对单宁酶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多,也较深入,为今后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单宁酶的酶学性质来源于不同菌种的单宁酶动力学性质稍有区别。Yamada H. 等报道的黄曲霉单宁酶活性稳定pH值范围最窄,为5. 0~5. 5另据韩国的Chae Soo-Kyu 等报道的曲霉菌种AN-11单宁酶活性稳定的pH值为5. 0~6. 5其他菌种单宁酶活性稳定pH 范围大都在3.0~8.0之间,最适pH值为4~6,热稳定范围在70~80 ℃以下,最适反应温度为35~ 60 ℃。日本科学家Hdeaki

单宁酶开题报告模板

  -4 Yamada等就底物浓度对黄曲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出Km (以单宁为底物) 为0.5×10

  -4mol/L; Km (以葡萄糖212没食子酸为底物) 为1.4×10mol/L;Km (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底物)

  -4为8.6×10mol/L。经6mol/L盐酸胍处理后,单宁酶将发生不可逆失活,各种金属离子以及

  EDTA 对酶活性影响报道结论不一。

  单宁酶的物理化学性质

  纯单宁酶在紫外光区280nm 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在浓度为10% ,比色皿为1 cm×1 cm 条件下,吸光系数a为11.8,260nm处吸光度与280nm处吸光度之比为0. 51。

  Sadaak i Iibuchi,Chae Soo-Kyu分别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出它们各自选育的菌种单宁酶相对分子质量都为200 000。O sao A dachi等分别用沉降法和电泳法测定黄曲霉单宁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94 000和192 000。Chantal等测出黑曲霉LCF8单宁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6 000,其等电点在4左右。Chantal和Chae Soo-Kyu在对各自提纯的酶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时发现,单宁酶分子由2种亚基组成,但这个结果与Kengi Aoki对酵母单宁酶结构分析的结果有所不同。后者用同样的方法,只得到一条电泳蛋白带。

  O sao A dachi等进一步研究了黄曲霉单宁酶的其他结构特性,其分子中氮含量为12.9% (凯氏定氮法),用二硝基氟苯法测氨基末端,有2个DNP-氨基酸产物,分别为DNP-丙氨酸与DNP-精氨酸,这一结果进一步指明黄曲霉单宁酶为2种亚基组成。单宁酶另一重要特征是,它为一种糖蛋白,而不同来源的单宁酶糖含量有差异。例如,黄曲霉单宁酶糖基占总相对分子质量的25% ,糖基为甘露糖。Chantal从黑曲霉中提取的单宁酶,其糖基含量高达43% ,而酵母单宁酶糖基含量为62%。Parthasarathy N. 等探明其选育的黑曲霉单宁酶碳水化合物为

  葡萄糖和甘露糖,肽链通过丝氨酸和苏氨酸与糖基相连接。糖基与酶的功能关系还未见报道。 单宁酶的催化性质

  Saddak i Iibuchi等对米曲霉单宁酶的催化途径、底物的专一性和阻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催化葡萄糖酸酯,水解成没食子酸与葡萄糖。中间产物为1,2,3,4,6-黄酰单宁和2,3,4,6-四酰单宁以及两种没食子酸葡萄糖。反应途径如下所示:

  单宁酶只能水解没食子酸化合物中的酯键,不对底物类似物如甲基间二羟甲酸盐起作用。酶对底物是否有催化作用决定于ES复合物的形成。ES复合物形成条件有3点:a.只要是没食子酸形成的酯,对醇没有限制;b.酚羟基在苯环上相对位置不同,将影响其与酶的结合作用;c.形成的ES复合物中酚羟基形成的酯键可被水解,而其他酯键或羧基由于没有直接与酶结合,不能发生以上的反应。酶反应受到含酚羧基的底物类似物的竞争性抑制,但2,6--二羟基苯甲酸是非竞争性抑制。这表明尽管底物与酶结合的复合物都是没食子酸化合物,但因酶与底物结合位点不同,它对某些酚羟基底物起作用,而对另一些底物类似物又不起作用。 单宁酶的来源

  单宁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菌种主要为曲霉菌。另外,青霉、酵母、细菌、植物也有产单宁酶的报道,国外资料报道的各种产酶菌种列于表1. 这些菌种都是以单宁作为诱导物来产生

  单宁酶的,充分证明单宁酶为一种诱导酶。Doi Seniji等从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对菌种产生单宁酶进行了探索, 证明指导单宁酶生物合成的mRNA极不稳定, 而放线菌酮可迅速阻止单宁

  酶的产生。

  单宁酶的提取与纯化

  单宁酶的提纯技术随着蛋白质提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在分离纯化此酶的过程中,主要困难表现在破壁取酶。曲霉单宁酶为胞内酶,它分布于真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结合得非常牢固,可以认为是固定在细胞中。要充分提取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有效地破壁,使酶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利用超声波、石英砂研磨、渗透法等经典方法破壁时,酶得率较低。法国科学家利用冻融法,再加入伴刀豆球蛋白(凝集素) 破壁,此法是在菌种产酶高峰过后, 待胞壁韧性降低时采用的,酶得率虽较第一类方法有所提高,但损失仍然严重。翌年,他们将生产几丁质酶的链霉素菌丝体与产单宁酶菌种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53%的胞内酶得以释放。在此之前,也有关于几丁质酶、α-葡聚糖酶或β-葡聚糖酶破壁的报道。酶法破壁大大提高了酶得率,但也不可避免地给后期提纯工作带来了麻烦。单宁酶的分离提纯手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路线:

  硫酸铵沉淀

  A、 细胞破壁(物理方法)→利凡诺(乳酸-6,9-二氨基-7-氧基吖啶)沉淀→ 丙酮沉淀

  阴离子交换柱→葡聚糖凝胶过滤

  B、 细胞破碎(物理方法)→超滤(200 000)→超滤(100 000)→Protein Pak SW300

  C、 细胞破壁→聚合物沉淀→透析

  D、 细胞破壁(几丁质酶等)→反向胶束系统。

  上述几条路线表明:为适应单宁酶商品化需求,单宁酶的提纯技术在从复杂且成本高的实验室提纯手段向简明的工业化生产过渡。Chantal报道的反向胶束系统可有效地提高酶产量,大大地缩短纯化过程。反向胶束系统是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项蛋白质提纯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一个个胶团,极性基团向内排列,而形成极性区域,胶团内部能为酶提供最佳微环境,在热力学上稳定且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水含量最佳化时,反向胶束系统中的酶稳定性可大大提高。酶分子可容纳于此,这样酶分子就可与其他杂质分

  开。与其他提纯手段相比,反向胶束系统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单宁酶活力测定方法

  单宁酶活力测定方法有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各种方法基本原理简述如下.

  滴定法

  由于单宁在单宁酶作用下分解生成游离的没食子酸,可用碱对之进行滴定,确定底物单宁的减少量而测得酶活力。但是,因为缓冲液对碱的缓冲力以及单宁本身的褐色干扰了滴定终点,再者,随溶液pH值增高,单宁会逐渐发生水解,将影响测定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日本Sadaaki Iibuchi 等于1967年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底物单宁反应前后在紫外光区310nm处光密度的变化,求得单宁酶活力。这个方法成为以后单宁酶活力测定的经典方法。此法简单快捷,且误差在1%~3%之间,但底物单宁纯度要求非常高。1995年, Sadaaki Iibuchi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基础上,改建了单宁酶活力测定方法,以没食 子酸丙酯(PG)为底物,在270 nm处,PG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根据此原理建立的酶活力测定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

  视读法

  199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O saw e R.等建立了细菌单宁酶活力测定方法,其根据有两点: a. 单宁可水解生成游离的没食子酸;

  b. 没食子酸在空气中暴露被氧化,颜色从绿色变成褐色。通过比色求其变化量而测得酶活力。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4年, 法国的Chantal Barthomeuf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物没食子酸变化量,直接测定出酶反应的初速度,此法迅速准确,但对仪器要求较高。

  篇二:单宁酶

  单宁酶及其在茶饮料中的应用

  【摘 要】 单宁酶可水解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主要由曲霉属等微生物发酵生产。单宁酶防止冷混浊、提高提取率、保持色泽和减轻苦涩味的作用在茶饮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单宁酶;茶饮料;应用

  单宁酶又称单宁酯酰水解酶(EC3.1.1.20),它可以水解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可广泛应用于制革、酿酒、医药、饮料等领域。 1单宁酶的性质和生产

  1.1单宁酶的来源和性质

  单宁酶除存在于富含单宁的植物中外,还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能够产生单宁酶的微生物来源十分丰富,主要是真菌类的曲霉属、青霉属和根霉属,尤其是曲霉属中的黑曲霉、米曲霉和黄曲霉;此外,酵母菌、寄生内座壳菌、巴斯德菌、茄形镰刀菌和绿色木霉等也可产生单宁酶。

  单宁酶是一种糖蛋白,不同来源的单宁酶其分子量和糖链的含量有所差异,酶蛋白由2-8个单体聚合而成,糖基含量由12%到62%不等。不同来源的单宁酶温度和pH稳定性不同:最适温度较高的50-60℃,一般在30-40℃之间,热稳定范围在60-70℃以下;来源于真菌和植物的单宁酶的最适pH一般为4.0-6.0,pH稳定性范围一般是3.0-7.0之间,细菌单宁酶的最适pH一般偏中性[2]。金属离子对单宁酶活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Libuchi S等[3]发现许多离子对单宁酶无活化作用,但Zn2+和Ca2+可抑制酶活,另外EDTA溶液会使酶完全失活,而Aoki K[4]等发现EDTA对酶活无明显影响。Rajakumar G S等[5]发现Cu2+,Zn2+,Fe2+,Mg2+均对酶活力有显著影响。郭鲁宏等[6]研究发现除了Mn2+,Zn2+抑制酶活之外,其它金属离子对酶活均无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Kar B 等[7] [41]研究表明Mg2+、Hg+ 可提高单宁酶活力, Ba2+、Ca2+、Zn、Hg、Ag 会抑制酶活力,Fe、Co 完全抑制酶活。

  1.2单宁酶的发酵生产

  单宁酶是一种诱导酶,可由微生物在单宁酸存在的条件下诱导产生的,目前对单宁酶发酵生产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曲霉和青霉上,常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和改良生产菌株以及通过优2+++3+2+

  化发酵条件等途径来提高发酵产酶活力。如Libuchi等[1]以Asp oryzae为出发菌株,以单宁酶为诱导物,探讨了菌株产单宁酶的最适培养条件。Aoki K等[4]以酵母属的Candida sp K-Ⅰ为出发菌株,以单宁为诱导物,探讨了培养的最适条件,发现添加了3%的单宁所得的单宁酶积累量最多。Bradoo S等[8]对产单宁酶的日本曲霉进行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将酶活力提高了13%。龚加顺等[9]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诱导得到一株单宁酶高产的9701菌株,其摇瓶培养的酶活力高达13.0l IU/ml,比出发菌株9401的酶活力高了2.89倍,且产酶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对另一株单宁酶高产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后,获得了53.58mo1/s的高产酶活力。王征等[10]对黑曲霉的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获得316U/m1的较高酶活力。刘如石等[11]对黑曲霉NO.3菌株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最高酶活力可达144.25U/100mL发酵液,酶比活力为17.71。近期余钧池等[12]采用先培养菌体后再诱导产酶的方式,在诱导剂浓度为1.5%,诱导培养基初始pH5.0,30℃培养48h的条件下,发酵米曲霉得到的单宁酶活力相当于167.4U/ml发酵液。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能定向、稳定遗传、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和能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等优点,国内外都开展了构建高产单宁酶基因工程菌的研究。Hatamoto O等[13]克隆了米曲霉单宁酶的基因,用3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探针按照单宁酶N-末端和内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了单宁酶基因。单宁酶低产菌株米曲霉AO1被包含单宁酶基因的质粒pT1转化后,转化株的单宁酶活力增加了,且与转化的质粒数成比例。陈志仕克隆并分析了米曲霉单宁酶基因序列,构建了含单宁酶基因的载体,实现了在大肠杆菌(E.coli)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郑穗兰[15]改造了重组米曲霉单宁酶基因的表达质粒,成功地进行了基因表达框架的改造,通过转化筛选获得了转化子并进行了摇瓶表达的初步摸索。ZHONG X F 等[16]研究了米曲霉单宁酶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倍。由于天然菌生产单宁酶主要是通过曲霉属微生物的发酵获得,曲霉属发酵工艺成熟、易于大规模的培养、成本低廉、副产物少、产物分离简单,人们也对利用重组曲霉表达系统提高单宁酶的表达进行了尝试。如黄小凤等利用PCR扩增得到米曲霉单宁酶基因的编码序列,然后将其连接到黑曲霉的表达载体ANED2-SP2上。将构建好的单宁酶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生质转化法导入黑曲霉菌株ST31中,该重组菌株的单宁酶活力最高为104.02U/ml,比原始天然菌株提高了2-3倍。Tadashi T等

  价值。

  单宁酶的生产可采用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两种方法。虽然固体发酵的设备要求比较简单,易于推广,但其缺点是容易污染杂菌;而液体深层发酵比较容易控制,不易污染杂菌,而且生产效率高,目前单宁酶的研究和生产多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 [18][17][14]将外源的DNA整合到大豆曲霉和米曲霉的染色体中,提高了在ku70 和ku80 基因断裂过程中基因的中靶频率,为单宁酶基因的`整合提供了参考

  2单宁酶在茶饮料中的应用

  2.1防止茶饮料的冷浑浊

  在茶饮料的生产中,茶叶的高温提取液冷却后会变浑浊,并产生絮状沉淀(茶乳酪)。茶叶提取液中固形物浓度越高,这种沉淀现象越严重,影响了茶饮料的稳定。此外,茶饮料在冷藏中也会变得浑浊,滋味和香气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使其作为冷饮的商品价值受到很大的损害。茶饮料产生茶乳酪沉淀的原因是茶水中的咖啡因与儿茶素或者是以茶黄素等为核心形成的不溶性复合物,防止产生沉淀的方法包括原料茶叶的选择、适当的抽提条件、膜过滤处理、降低水溶性固形物的浓度等,也有采用添加PVPP进行处理。但不管是哪一个方法都会使茶叶的特有成分咖啡因和儿茶素类的含量下降,添加糖类虽然可抑制沉淀生成,但也存在增加热量等问题。单宁酶是将茶乳酪转溶的专一酶,它能断裂儿茶酚与没食子酸间的酯键,使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水解,释放出的没食子酸阴离子又能与茶黄素、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短链物质,从而降低茶汤的混浊度[20]。Takino Y[21]利用米曲霉产生的单宁酶作用于6%的红茶茶汤,发现单宁酶在茶汤pH 为5.6,温度为45 ℃的条件下作用30-60分钟后,茶乳酪产生最少。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单宁酶解决茶饮料中的“冷后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浑浊度由80%降至8%[22]。对红茶进行单宁酶处理,结果发现速溶茶完全溶于冷水,而且滋味良好,而无酶处理的茶的固形物和浸提物产量均低于酶处理的茶[23]。日本专利J P3951260 报道:将提取物的温度控制在单宁酶适宜温度(20-80 ℃),添加酶量为每克干茶0.5~50单位,调整pH4.0~7.0,经酶处理的茶汤用分子量不少于5000道尔顿的超滤膜过滤,再经反渗透浓缩后,冷冻干燥即得冷水可溶的速溶茶[24]。近年来由于透明塑料瓶的大量使用,饮料的透明度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单宁酶防止茶饮料产生冷浑浊的作用效果更加受到关注。

  2.2提高茶叶的提取率

  中森薰等[19][19]发现,与未用单宁酶处理的茶叶提取液相比,用单宁酶处理的提取液中,单宁的含量增加34%,咖啡因增加43%,而可溶性固形物也增加了24%,因而从茶叶提取出的多种成分能保(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持在提取液中,不被沉淀,使茶叶的提取率大幅度上升。单宁酶应用于红茶、绿茶、乌龙茶深加工中, 还能使茶叶中可溶性金属元素含量增加。Lauren S.等[25]报道,用单宁酶处理红茶,茶汤中可溶性铁、钙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3%与15%;若在绿茶加工中使用单宁酶,可使离子铁的含量提高18%,并部分消除夏春茶的苦涩味,提高茶品质。Jakson 和Lee[20]研究报道,添加单宁酶处理茶汤,茶中的铁、钙、镁和锌等离子的溶解性会增加。单宁酶还可用以辅助茶叶抗氧化剂来对抗食品氧化,如Mai J等[26]报道用单宁酶处理的红茶水

  浸出物其抗氧化能力得到增强。

  2.3保持茶汁的色泽和减轻苦涩味

  通常茶饮料由于浸出后产生沉淀,就会使提取液中的固形物浓度下, 降而色泽变淡。单宁酶的作用提高了茶成分的得率,就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维生素、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茶多酚类的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等,通过单宁酶处理,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得率,也就提高了其功能性。美国斯福冰茶公司研究认为,在加工速溶红茶的提取工序之前,将红茶先用单宁酶和纤维素酶的溶液喷洒,然后将茶叶放入封闭系统中放置一段时间,不仅可提高原料的制取率,增加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而且还能减轻一些苦涩味,增加茶叶的香气。在绿茶、乌龙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中也发现,加入一定量的单宁酶能降低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从而消除夏秋茶的部分苦涩味道[22]。

  3展望

  单宁酶防止冷混浊、提高提取率、保持色泽和改善口味的作用在茶饮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何采取更高效的方法培育高产菌株、提取单宁酶液,以降低成本,是单宁酶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单宁酶如果是以水溶性酶的状态进行作用,酶在整个反应系统中与底物、产物混在一起,难以回收利用。寻找合适的载体,将酶固定化,实现酶反应工艺管道化、连续化、自动化,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Libuchi S, Minoda Y, Yamada K. Studies on tannin aeylhydrolase of mieroorganisms PartⅡ.A new method determining the enzyme activity using the change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Agl.Biol.Chem, 1967, 31(5): 513-518

  [2]苏二正, 夏涛, 张正竹. 单宁酶的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 2004, 26(1): 16-19

  [3]Libuchi S, Minoda Y, Yamada K. Studies on tannin aeylhydrolase of mieroorganisms Part Ⅲ.Purification of the enzyme and some properties of it. Agl.Biol.Chem., 1968, 32(7):803-809

  [4]Aoki K, Shinke R, Nishira H. Purific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yeast tannase.

  Agr.Biol.Chem, 1976, 40(l): 79-85

  [5]Rajakumar G S, Nandy S C.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Penieillium chrysogenum tannas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3, 46(2): 525-527

  [6]郭鲁宏, 杨顺楷, 曾仲奎. 黑曲霉单宁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6(3): 578-582

  [7]Kar B, Banerjee R. Effect of additives on the behavioural properties of tannin acyl hydrolase . Proc Biochem, 2003, 38(9): 1285-1293

  [8]Bradoo S, Gupta R, Saxena R K.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and biochemical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tannase from Aspergillus japonieus. Proeess Bioehemistry, 1997, 32(2): 135-139

  [9]龚加顺, 肖琳, 姚建铭. 单宁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1(5): 234-634

  [10]王征, 谢达平. 黑曲霉产单宁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学报, 1998, 24(5): 380-383

  [11]刘如石, 李清明, 谢达平等. Asp.niger No.3液态发酵生产单宁酶条件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1, 22(2): 28-32

  [12]余钧池, 谢庆武. 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广西轻工业, 2007, (7): 12-23

  [13]Hatamoto O, Watarai T.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gene encoding tannase and a structural study of the tannase subunit from Aspergillus oryzae. Gene, 1996, 175(1): 215-221

  [14]陈志仕. 米曲霉单宁酶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06-05

  [15]郑穗兰. 重组米曲霉单宁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与性质分析.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6-01

  [16]Zhong X F, Peng L S. Secret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篇三:陈春梅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元江栲、浆果苔草对花椰菜、匍匐翦

  股颖化感作用

  姓 名 陈春梅

  学 号20111052140

  系(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 李天星(教授)

  2015年 3 月10日

  沿之一。研究表明,少数作物的大多数品种(系)能表现化感作用,如水稻、小麦、高粱、大麦和大豆等,因而这些作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常被认为是化感作物,而大多数作物只有少数品种能显示化感效应。当前,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其中水稻和小麦商业品种的开发已看到曙光。孔垂华曾经提到指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其他生物生长、行为和种群生物学的化学物质,不仅包括植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也包括植物和动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而且这些化学物质并没有被要求必须进入环境,也可以在体内进行。现已发现,许多化感物质不仅对植物,而且对微生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都有作用。以花椰菜、匍匐翦股颖为受体,以沅江栲、浆果苔草为供体,展开它们之间化感作用的研究,会大大丰富化感作用的研究库,推动化感作用的进一步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面是两种供体元江栲与浆果苔草和两种受体花椰菜和匍匐翦股颖的简要介绍.

  元江栲(castanopsis orlhacantha),壳斗科,属双子叶植物,乔

  木。生长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尤以滇中地区分布最普遍,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树种之一。树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花单性。壳斗近球形,内有坚果3枚。果期9-10月,种子繁殖。干种仁含淀粉66.76%、蛋白质2.86%、脂肪0.45%,可供食用及酿酒。是云南常见的淀粉植物和用材树种。

【单宁酶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2-15

经典开题报告08-23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12-22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07-06

有关开题报告课题来源的开题报告文章08-04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01-15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写开题报告的技巧07-07

开题报告的英文05-06

开题报告答辩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