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一、 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常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有34个教学班级,1700名学生和96名教职工(其中90名专任教师)。多年来,学校一贯注重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研究,努力激发教师潜能,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升,确立了“十一五”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以“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证,朝着努力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化,硬件现代化,师资通才化,质量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在进入“十二五”后,学校面临校舍迁建这一发展契机,为了秉承学校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生命化教育”作为下阶段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以“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折射出“生命化教育”的光芒,把学校建设成为“生命化教育”的特色学校。为此,我们提出了“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申报并立项为苏州市规划办、苏州市教育学会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这一愿望,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课题概念的界定
  1、生命化的概念:
  生命化是指具有生命的某些普遍性特征或状态,或者是符合生命成长的某些规律等。
  2、生命化教育的概念: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的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3、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学校开展生命化教育,就是要把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
  4、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
  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就是将“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此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就是要遵循“教育让生命更精彩”的原则,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能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并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亮点。
  四、 现状分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以来,生命教育的意义逐渐被西方社会所认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等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活动已发展成为全球性教育活动的趋势。而在国内,1993年5月,张文质对黄克剑作了一次以“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为题的访谈。黄克剑先生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的话题,这就是“生命化教育”的胚芽。指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2、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以“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折射出“生命化教育”的光芒,即教育能直面人的生命,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体现对生命的关怀,把学校建设成为“生命化教育”的特色学校。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此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就是要遵循“教育让生命更精彩”的原则,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能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并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人的主动性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生命化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人本论思想。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主要有三点:1.发现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价值,集中体现于改造自然与推进社会发展以及寻求自身发展与解放之中,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尽可能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2.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教育必须突出地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实现向现实性的转化。3.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人们的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集合体现,它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差别性的一面。教育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从而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
  3、生命教育观。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必须遵循生命的特征:(1)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2)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3)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自发的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教育应借助这种驱力以实现儿童的自我教育。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1)唤醒的生命意识。(2)开发生命潜能。(3)提高生命质量。
  4.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这种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与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沟通与融合,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一)主要目标
  1、 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懂得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成全与充分发展。
  2、 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类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懂得与自然、他人的和谐共处;懂得珍爱自己,珍爱他人,也珍爱其他的一切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的身心尽可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3、 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育人环境,构建生命化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生命化教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确立“为了生命的明天更精彩”的教育理念,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小学教科研课题开题范文 下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