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摘要】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促进了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机电复合型、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配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和教材改革的需要。原文来自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范文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一、课程模式的发展方向

  在对前期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力度的整合。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为依据,从满足就业需求变为上岗就能参加生产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按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贴近生产实践的指导思想,突出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提出产学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技能实训教学的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全过程按基本理论仿真、模拟训练 全真操作实训专业技能实训、考证生产实践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学载体为真实的生产产品,教学随着产品的变化而进行,但是教学的元素是不改变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服务于生产一线数控技术职业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在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cD10模式,积极探索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的工程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有序的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研究工作,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1、以项目为载体、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培养方案,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实施、课程设计、实训有机结合多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完美体现国际上先进的高等lT程教育理念,符合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实际。

  2、多门课程联合进行高水平、团队竞赛式综合实训型研究项目和基于团队的体验型互动讨论课,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完整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全过程管理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切实可行的具体考核方法,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具体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4、课程基本资源中与一体化教学体系配套的讨论课、动手实验、课程项目和课程设计的相关教学资源丰富完整,对学生的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拓展资源中较为丰富的校内外知名专家前沿讲座视频和案例库,案例大部分来自团队的科研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广,涉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多个方面,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本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涉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法、传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机械系统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伺服驱动系统的理论与搭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相应的控制算法,以及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与相应的接口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对应的具体实例,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讨论课模块

  讨论课教学模块目的在于通过基于团队的学生上台讲演和课程讨论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加深对机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讨论课主题分为两种:一是机电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讨论。主要包括机电系统设计总体方案、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分与设计、机电系统运动控制方案、电机驱动系统、电机速度调制、路程检测方案的设计分、障碍物探测方案的设计分、机电系统的供电电源等;二是汽车系统构成与关键技术讨论。主要包括汽车的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电控自动变速系统、传动系统、汽油机电子控制供油系统、柴油机电子控制供油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ESP)、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撞系统等。

  3、三级项目模块

  三级项目教学模块内容围绕智能小车制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车体各模块设计、电路板焊接与测试、编程仿真软件与程序烧写软件学习、数码管显示编程、驱动模块驱动电机正反转、脉宽速度调制、红外避障模块、红外循迹模块、测速模块、测距模块、控制软件的调试、多功能综合练习和扩展练习等。

  4、实验(实践教学)模块

  原理性实验课完全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材料自主设计完成。共设计9个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应题目。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自动控制实验、基于PLC的数字量方式多段速变频调速控制、融合组态软件的液位实时监控实验、机器人工件装配的自动控制实验、两维运动平台机械结构组成及运动控制实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公交车语音报站系统设计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大纲建设

  在课程建设期间,应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修订。修订的教学大纲应充分体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充分体现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大纲、指导书应注重实践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档案与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具有完整的体现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教学计划,教案符合要求,书写规范,部分老师采用电子教案,教学任务通知书、学生试卷、学生成绩单(表)管理规范,填写清晰,保留完整教学参考资料齐全,内容先进,满足教学需要。

  3、教材建设

  采用闰家优秀规划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指导书或编写并出版具有一定影响的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开发和应用CAI等多媒体声像教材,具有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建设网络课程教学课件。

  4、课程教学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课程建设要培育和扩大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对于实践性、技能较强的课程,结合学科师资队伍情况配备一定比例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5、正确处理单科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教学内容应科学、先进,符合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强调课程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适应性。

  6、现代手段

  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先进,应用适当,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7、实践教学建设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加强与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在具有较好的实验、实习环境及设施的基础上,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通过实践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昊伟.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J】实验实训,2007-5.

  【2】林义忠.综合性实验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性【N】.广西大学报,2008-5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